中医健康网

妊娠期糖尿病糖化血糖(妊娠期糖尿病会好吗)

浥清晨 0
文章目录:

孕妇血糖控制的标准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谈了孕妇降糖药物的选择,本篇我们谈一谈孕妇血糖控制的标准。

在孕妇血糖控制的标准前,我们先了解下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综合控制的目标,按照指南要求空腹血糖要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非空腹血糖则要<10mmol/L,而糖化血红蛋白则要<7.0%,当然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也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为严格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甚至可以接近正常。相反年龄长、病程长、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血糖控制的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由于孕妇的各个孕期的高血糖情况都会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对孕妇的血糖控制的标准极其严格。按照指南要求所有类型的妊娠期高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空腹血糖要<5.3mmol/L,餐后1h血糖<7.8mmol/L,而餐后血糖2h更是要<6.7mmolL。当然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发展,持续血糖监测方法被引入到指南要求中,按照指南推荐葡萄糖目标范围时间(TIR),于1型糖尿病孕妇力求达到70%,而对于2型糖尿病孕妇及妊娠糖尿病应>90%,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以及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则要尽量降低。

对比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来看,孕期血糖控制的标准确实要比年轻糖尿病患者更高。控制标准虽然提高了,不过指南同时提出要尽量的规避低血糖的风险,由此来看孕期糖尿病患者真的非常不容易,既要严格控制血糖,还要尽量的规避低血糖风险。

​【健康科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如何控糖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均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专家提醒,有效管理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一、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管理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空腹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3.3-6.7mmol/l,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风险。管理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制定合适的血糖控制目标。

二、饮食调整是血糖管理的基石

孕妇应遵循“五谷杂粮、蔬菜瓜果、低糖低脂”的饮食原则,保证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摄入。在饮食调整过程中,孕妇要根据体重、孕周及活动量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同时需注意分餐制,避免餐后血糖升高。

三、适当运动有助降糖

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孕妇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强度以中等为宜。运动应在餐后进行,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

四、药物控糖

当饮食调整和运动疗法无法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时,需考虑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孕妇的病情制定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等。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五、定期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是评估血糖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孕妇应定期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孕妇还需定期进行产检,评估母婴健康状况。

六、保持良好心情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过程可能给孕妇带来心理压力,因此需要心理支持和调适。孕妇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医生及糖尿病教育师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应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挑战。

七、了解基本知识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危害、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这有助于孕妇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

八、定期复查与评估,预防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儿畸形等。因此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评估。医生会根据孕妇的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制定合理的复查计划,并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血糖水平、尿糖、尿酮体、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以及孕妇的体重、血压、胎儿的生长发育等情况的监测。

九、产后管理与随访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在产后仍需要继续进行血糖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医生也会进行随访,根据孕妇的产后恢复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制定合理的产后管理方案。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适当的运动锻炼、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良好的心理调适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保障母婴健康。

(杨井金)

甜蜜的负担——妊娠期糖尿病全攻略,守护母婴健康

“孕24周产检时,医生递给我一张写着‘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单,我的手不住发抖——我明明不胖,也不爱吃甜食啊!”这是29岁白领小林的真实经历。据统计,我国每6位准妈妈中就有1位面临这种“甜蜜危机”。本文将为您揭开妊娠期糖尿病的神秘面纱,并提供科学实用的防治方案。


一、妊娠期糖尿病:甜蜜背后的危机

1.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特指孕期首次发现的高血糖现象,多在孕24-28周出现。其本质是:

  • 胎盘激素对抗胰岛素: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会削弱胰岛素作用
  • 胰岛素需求激增:孕中期起胰岛素需求量是孕前的2-3倍
  • 胰腺代偿不足:约5%孕妇无法分泌足够胰岛素,导致血糖失控

2. 双重威胁——母婴健康警报

母亲风险

胎儿风险

短期

难产、感染、子痫前期

巨大儿、早产、低血糖

长期

未来患Ⅱ型糖尿病风险增7倍

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风险升3倍


二、三级防御体系:从备孕到分娩的科学防线

第一关:孕前预防(孕前3-6个月)

  • 体重管理:BMI≥23的备孕女性需减重5%-7%(中国妇产科协会建议)
  • 代谢筛查:有糖尿病家族史者需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 营养储备:补充叶酸 维生素D,降低胰岛素抵抗风险

第二关:孕期管控(孕早期-分娩)

1. 诊断标准

  • OGTT试验: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10.0mmol/L,2小时≥8.5mmol/L
  • 任意一项超标即诊断(需隔日复查确认)

2. 饮食管理黄金法则

  • 分餐制:每日5-6餐,3主餐 2-3加餐
  • 碳水优选:选择低GI食物(燕麦、荞麦、杂豆),每餐主食≤拳头大小
  • 蛋白质保障:每天1个鸡蛋 200ml牛奶 150g瘦肉/鱼虾
  • 控油技巧:用橄榄油凉拌,避免煎炸,每日食用油≤25g

3. 运动处方

  • 安全时段:餐后30分钟开始(避免低血糖)
  • 推荐项目:孕妇瑜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水中漫步(减轻关节压力)
  • 强度监控:运动时能完整说话,心率≤140次/分钟

4. 血糖监测要点

  • 四段法:空腹 三餐后2小时血糖
  • 控制目标:空腹≤5.3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
  • 记录工具:推荐动态血糖仪(捕捉隐形高血糖)

5. 药物干预时机

当饮食运动控制1周后,空腹血糖仍>5.6mmol/L或餐后血糖>7.0mmol/L时:

  • 首选胰岛素:门冬胰岛素(速效)、地特胰岛素(长效)
  • 禁用口服药:二甲双胍等可能穿透胎盘屏障

三、分娩后管理:打破「卸货即痊愈」的误区

  1. 产后筛查:分娩后6-12周需复查OGTT(约1/3患者持续糖代谢异常)
  2. 哺乳保护:母乳喂养可使母亲糖尿病风险降低15%-30%
  3. 长期追踪:每3年检测1次血糖,保持BMI<24

四、认知升级:破除三大迷思

  1. 「瘦子不会得GDM?」

错!约20%患者BMI<23,可能与基因(如TCF7L2基因突变)相关。

  1. 「血糖高就要饿肚子?」

过度节食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危害胎儿神经发育。

  1. 「生完孩子就好了?」

《柳叶刀》研究显示,GDM女性20年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56%。


妊娠期糖尿病就像孕期的“压力测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科学管理,90%的准妈妈能实现血糖达标,平安诞下健康宝宝。记住:每一次血糖监测、每一口健康饮食、每一步合理运动,都在为母婴未来编织保护网。#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怎么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