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一型糖尿病的血常规(一型糖尿病的血糖)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OMG!25岁姑娘血糖飙升至常人16倍!生命危在旦夕,起初症状像肠胃炎

浙江海宁一位25岁姑娘

血糖高出正常人上限值16倍!

意识模糊、急性肾功能衰竭!

生命危在旦夕……

医生都惊了!

一查竟是得了这种病!

呕吐、腹痛到意识模糊被送急诊

姑娘到底经历了什么?

“97.3毫摩尔/升!”当看到血糖计上这个“逆天”的数字,在场的医生都睁大眼睛,发出惊叹。

97.3毫摩尔/升是个什么概念呢?

正常人的空腹全血血糖值应该在3.9至6.1毫摩尔/升之间,这意味着,血糖值达到正常人血糖值上限的16倍多,而将血糖推至“登峰造极”的是海宁一位25岁的年轻姑娘小李(化名)。

呼吸急促、意识模糊、酮症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小李被送进海宁市中心医院急诊室,接诊的内分泌科主任郑恂说,当时情况非常紧急。

12月11日下午,记者在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房见到小李时,郑医生正在为她做检查。

小李老家在陕西,看上去有点瘦,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不错的,很少感冒。

可就在前几天,小李出现了口干、多饮的情况,她以为是吃了咸菜导致的口渴,所以也没放心上。没想到,后来小李就出现了呕吐、肚子痛的症状,“一天吐了十多次,连喝水都吐,太难受了!”

小李起初以为她得的是急性肠胃炎之类的疾病,还在家附近的卫生院挂过盐水。

第二天,小李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出现意识模糊等症状,家人急忙将她送往市中心医院急诊室。

抽血报告出来后,医务人员也很吃惊,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化验单上有很多指标异常,尤其是血糖、肌酐等指标。

“血糖高,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血肌酐上升、横纹肌溶解,提示代谢紊乱非常严重,病人生命危在旦夕。”郑医生介绍。

小李入院后,医生对她采取补液、胰岛素降糖等各种积极的治疗措施。经过一段时间住院治疗后,她的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了。

小李到底得了什么病?

经过诊断后,原来小李得的是比较少见的暴发性I型糖尿病,并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横纹肌溶解症等严重情况。

据介绍,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由日本学者Imagawa等首先提出的,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症状明显、进展迅速、病情危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1型糖尿病。

郑医生表示,“暴发性1型糖尿病目前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患者起病前大多有流感症状或胃肠道症状。”

经过积极治疗后,小李的各项指标慢慢地降了下来,血糖接近正常范围。遗憾的是,由于小李的胰岛功能丧失,不得不终生进行胰岛素治疗。

“暴发性1型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主要发生在成年人身上。”郑医生介绍,一般来说,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起病年龄更早,症状更重,而2型糖尿病往往起病隐匿,很多患者经常到体检的时候才发现血糖已经很高了。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年轻?

这几种生活方式易致病

如今,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

最新的糖尿病相关数据统计显示

我国的糖尿病发布率呈现年轻化趋势

郑医生认为,除了家族遗传外

最关键的就是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医生总结了几点,

赶紧对照一下你有没有“中招”!

01 吃得多 动得少

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吃快餐店的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喜欢将饮料当作水喝。

出门坐车或者开车,平常很少运动,天热就打开空调,很少出汗。

02

不吃早餐 夜宵“恶补”

这是上班族的通病,早上起得晚,空着肚子去上班,晚上找朋友吃一顿夜宵。殊不知,这也是诱发糖尿病的因素之一。

(网络图)

一日三餐是生理需要,如果饮食不规律,血糖一直波动,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

03

熬夜、精神压力大

熬夜、精神压力大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而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一旦内分泌系统受损,患病的几率也就增加了。

(网络图)

04

喜欢吃含糖的食品

多项研究显示,常喝加糖饮料或加糖果汁饮料,都能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另外,高血脂、高血压、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医生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从年轻时候开始,而身体的保养,更需要提早进行。

医生说:“特别是一些年轻体壮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很好,平时有不适觉得熬熬就过去了,不及时去医院检查,结果等到实在撑不住的时候,体内的代谢紊乱往往已经非常严重了。”

很多人以为,

糖尿病患者能吃的东西少之又少,

其实合理制定饮食菜单,

少食多餐,

才是“控糖”的关键!

责编:刘倩

全国高血压日 | 如何看懂化验单?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这些→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约2.45亿,18岁以上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7.9%。换言之,约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3位高血压患者。今天是全国高血压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邀请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制所专家姜碧佳聊聊高血压病人如何看自己的化验单。

一、各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了解靶器官的功能状态,有利于正确选择治疗药物。

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尿酸、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电解质(尤其血钾)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各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1) 血常规:高血压伴血常规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甲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也可预示高血压非常严重,已造成肾功能衰竭,导致肾性贫血。

(2) 尿常规:尿常规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造成的继发性高血压。若尿中伴微量蛋白尿,提示高血压合并肾脏早期损害,治疗重点除降压外,应改善肾功能。

(3) 血糖:包括空腹血糖、OGTT 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血糖检测能及时发现糖尿病。若患者存在糖尿病肾病,初诊高血压可能是糖尿病造成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危险的组合,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8倍,总死亡率增高4—5倍。

(4) 血脂: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四项指标。如果血脂异常,则提示高血压可能合并冠心病、脑梗死等,易诱发心脑血管恶性事件。建议这部分患者详细检查,即使检查后未发现心脑血管疾病,也应给予降压调脂治疗,否则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高。

(5) 血钾:高血压伴低血钾,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而高血压伴高血钾,提示肾功能异常。有了这项检查结果,可根据诊断针对性选择特殊治疗。

(6) 血尿酸:高血压伴高血尿酸,提示高血压可能是痛风性肾病造成的。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伴高血尿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治疗时,不要应用氢氯噻嗪等增加尿酸的药物。

(7) 血肌酐:高血压伴肌酐异常,提示患者肾功能异常,显示高血压处于高危或极高危状态。伴尿毒症时,单纯药物降压效果差,需要辅助透析治疗。

(8) 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也叫H型高血压,提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极高,在常规降压的同时,可服用叶酸,联合治疗效果良好。

二、如何看化验单?

(1) 化验单一般包括检测项目的名称、检查结果、参考值和单位四个部分,项目的检测结果通常会跟参考值进行比较,如果某个项目后面出现“↑”“↓”符号,说明检测结果不在参考值范围内,需要予以关注。

(2) 高血压患者需要重点了解的检测项目参考值见下表:

高血压患者需重点了解的检测项目参考值

三、高血压患者还应重点检查这些项目

除了实验室检测项目外,为评估高血压的危险性,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危险,高血压患者还应该重点检查以下项目。

(1) 患者应学会在家自测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在评价血压水平和指导降压治疗方面已经成为诊治高血压的重要补充。

(2)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旨在发现心肌缺血、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及左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左室肥厚和预测心血管危险方面优于心电图。

(3) 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可以预测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4) 眼底镜检查,可发现视网膜病变,有助于高血压危险性的评估。

(5) 计算机辅助成像(CT)、头部磁共振成像等,可以发现脑血管病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图源 江苏疾控

编辑: 黄卓凡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香港中大研究:6个糖尿病人就有1个肾功能急剧下降

中新网12月21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每6名糖尿病患者中,便有1人会出现肾功能急剧下降问题。有患者曾被医生警告有可能要在两年内接受俗称“洗肾”的血液透析治疗,最终要以药物控制和减肥双管齐下才能令衰退情况得以缓和,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多加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

据报道,糖尿病是香港最常见的都市病之一,若患者未能控制好血糖,便有可能出现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及视网膜病变等多种不同慢性并发症。

中大医学院的最新调查更发现,糖尿肾病的问题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严重。

60岁的麦先生原本是运动健将,也不抽烟不喝酒,却在34岁时确诊二型糖尿病,之后他虽一直有注意饮食,却在2004年时在没有预兆下被医生告知他的肾功能衰退,有可能在两年内需开始洗肾。他在2012年接受胃绕道手术,体重也由125公斤减至87公斤,血脂、血糖和血压等指数才回复正常,肾功能衰退情况维持稳定。

糖尿肾病的临床表征为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即只剩余15%至25%肾功能。

中大的研究团队在1995年至2007年间追踪6330名肾功能没有受影响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发现香港每6名糖尿病患者中,便有1人出现肾功能急速恶化的情况,肾功能急速恶化问题最严重的病人,普遍是男性、吸烟者与长期糖尿病患者。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肾脏科教授司徒卓俊表示,肾功能衰退的速度取决于血糖和血压控制、生活习惯及遗传因素,年过40岁的成人肾功能平均每年下降1%,糖尿病患者则为2%至12%。

他指出,检测肾功能主要通过验尿和验血检测“尿液蛋白与肌酸酐比值”和“肾小球过滤率”两项指标。

不过,现在常规验血未必包括“肾小球过滤率”,强烈鼓励糖尿病患者验血时要特别检测有关指标,从而监察肾功能。司徒卓俊说:“平日亦应多加留意自己是否出现小便愈来愈少或带泡、脚肿、容易疲倦、出现高血压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