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压怎么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怎么申请慢病补助)
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该怎么治疗?有什么注意事项?
#秋日生活打卡季#
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发生心梗和脑梗的风险很高,应该怎么治疗和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呢?
1,首先,要强调健康生活习惯,例如要合理饮食(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含糖量太多的食物、不要吃太咸、不要吃太肥腻的食物、多吃蔬菜等)、增加运动、把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病)、不要大量喝酒、努力戒烟等。这是降低血压血糖的安全有效的措施。
2,第二,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好好控制血压,糖尿病人的血压最好控制在130/80 mmol/L以下。该用药时就要用药,并且要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要因为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而拒绝用药,更不要等出了问题才临时抱佛脚去吃药,那个时候吃药就晚了。
降压药应该重用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这两类药物能够有效降压、保护心脑肾、并且还可能对血糖产生有益的影响。
3,第三,谨遵医嘱好好控制血糖,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更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4,第四,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越高,就越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所以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人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血脂,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1.8 mmol/L就应该应用他汀,努力把胆固醇降得更低一些。
简单地讲,预防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建议40岁以上的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的人吃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 mmol/L之内。
上面这四个方面,只要长期坚持做到,就能够把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糖尿病科普#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这样用药效果好!
糖尿病和高血压两者常共存,有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中约20%伴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0%伴高血压。二者互为危险因素,糖尿病可加重高血压的病情发展,高血压也可诱发并加重糖尿病并发症。那么对这类患者来说,应该如何选择降压药物与降糖药物效果才好呢?
01
降压药物的选择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主要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除了要考量药物的降压效果、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以外,还要尽量选择那些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无干扰、不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的药物。
《成人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中指出,ACEI、ARB、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是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者的一线降压药物,考虑到ACEI和ARB对糖代谢有一定的益处,二氢吡啶类CCB对糖代谢的影响为中性,利尿剂对糖代谢有不良影响,故建议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者优先选择ACEI或ARB,其次选择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建议伴白蛋白尿者的降压治疗首选ACEI或ARB,有ACEI或ARB禁忌证,或不能耐受ACEI或ARB者可选择二氢吡啶类CCB或噻嗪类利尿剂;建议不伴白蛋白尿者降压治疗首选ACEI或ARB,次选二氢吡啶类CCB和噻嗪类利尿剂。
1、ACEI、ARB
ACEI、ARB为降压首选药物,其可预防糖尿病者微量蛋白尿进展为大量蛋白尿,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肾脏病进展,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糖代谢的作用,且保护靶器官,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脏功能,及抑制血管重塑、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顺应性、保护血管等。
2、CCB
CCB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使血压下降,同时对糖脂代谢无影响,ACEI/ARB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可选用二氢吡啶类CCB,同时长效CCB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在ACEI/ARB治疗基础上首选的联合用药。
3、利尿剂
利尿剂对糖代谢有不良影响,而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对糖代谢的影响较小,不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ACEI/ARB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其与ACEI/ARB 联用,有协同降压作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减少,而降低糖尿病者的病死率和心血管病发生率。RAAS抑制剂联合低剂量利尿剂的固定复方制剂也推荐用于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治疗。
4、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对糖代谢有不利影响,且掩盖低血糖症状,并削弱机体对低血糖的应答能力。反复低血糖发作者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以免掩盖低血糖症状,同时低血糖高危者不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因其阻断β2受体可能对糖代谢产生不良影响,阻碍β2受体介导的扩血管作用,加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故不适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的治疗。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或α/β受体阻滞剂对血糖影响很小,适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的治疗,尤其是静息心率>80次/分者。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2009年)中指出,β受体阻滞剂阻断血管β2受体,α受体失去β2受体拮抗可减少组织血流,可出现肢端发冷、雷诺综合征,伴严重外周血管疾病者病情恶化等。有血管扩张作用的β阻滞剂(α1/β受体阻滞剂)或选择性β1阻滞剂此种不良反应不明显。《α/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中指出,既往认为β受体阻滞剂可能加重外周动脉收缩和组织缺血,合并严重外周动脉疾病的高血压者慎用,但目前尚无证据支持β受体阻滞剂会使合并轻中度肢体缺血的下肢动脉疾病者症状加重;与传统β受体阻滞剂不同,α1/β受体阻滞剂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理论上可能更适于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疾病者,但使用中应密切观察肢体缺血症状。《α/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治疗中的实践指南》(2013年)中指出,可引起肢端循环障碍,少数者(<0.1%)服用α/β受体阻滞剂后出现四肢冰冷、发绀、脉搏消失,还可加重间歇性跛行,因此有外周血管疾病者(特别是合并外周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糖尿病肾病者)慎用。
需注意β受体阻滞剂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有对糖代谢潜在的不良影响,慎用于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者。直立性低血压者避免使用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加重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2021年)中指出,合并高血压的老年糖尿病者可同时存在体位性低血压,故优先选择ARB或钙通道阻滞剂(CCB),避免使用卡维地洛等可能恶化体位性低血压的降压药物。
02
降糖药物的选择
目前降糖药物口服类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注射类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有降压作用。
SGLT-2抑制剂有良好的促进水钠排泄的作用,在降糖的同时兼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尤其是盐敏感的高血压者。对血压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也有降压作用,其弱于SGLT-2抑制剂,且只能降低收缩压(SBP)。《成人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中指出,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降糖方案中宜包含SGLT-2抑制剂,尤其在血压控制不佳时。若不能使用SGLT-2抑制剂,在有适应证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
此外,降糖药物口服类噻唑烷二酮类(TZDs)、注射类胰岛素等有不同程度的致水钠潴留效应,对血压较难控制的糖尿病者,在不影响血糖控制的情况下,可考虑将这些降糖药物替换为不引起水钠潴留的降糖药物。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只是抑制病情,而是从根本调理
糖尿病,多数朋友都不陌生,不少患者都互称为“糖友”。
糖尿病通常会引起患者多饮、多食、多尿等情况,不少朋友也会不在意、忽视糖尿病。
但是,长期糖尿病还可能使身体并发高血压,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肾衰竭等严重疾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怎样的情况?
糖尿病是人体内代谢糖的能力发生了紊乱,这不只会表现出血糖的升高,还会加速肾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的硬化。
血管的硬化便是高血压产生的一个“温床”,此时,外周血管的阻力会增加,患者的血压便会进一步升高,并加重血管的负担。
中医是如何理解这种情况的呢?
首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晕、胸闷不舒、心悸不宁、四肢麻木、健忘失眠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类患者多是由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所致。
气阴两虚,便是指气虚和阴虚同时存在的状况。
气虚是一种病机,是由于人体的元气不足而引发的脏腑功能衰弱。
这就像是,人体的保护罩破损了,外邪就不断侵扰人体,破坏人体基础的代谢工程。
阴虚,则是指人体内阴液不足,便会出现水分、血液不足的情况。
压制不住的阳气,就像多个太阳一样,会炙烤着身体内的脏腑。
此时,干旱席卷人体,人便容易缺水,想多喝水,但由于基础工程的破坏,多喝的水可能会直接排出,不能滋养人体。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坚持下去,气不足,则血液运行无力,阴液不足,则血液易淤堵,由此便为各种心血管疾病埋下种子。
因此,在针对此病症治疗时,通常需采取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方法。
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真的有效吗?
我们通过一例真实医案来了解一下。
【医案】
之前,有一位62岁的糖尿病患者,已经患有糖尿病5年了。
但是,近两个月,患者突然出现头脑昏沉、眼睛胀痛,像被锥刺一样的。
伴有胸闷、气短、心慌、四肢发麻的情况,还有糖尿病患者典型的多饮、多尿、疲惫无力的情况。
空腹血糖检测为9.4mmol/L。
【查体】:面色暗红,舌质紫黑,舌苔中间厚腻、边薄,脉细、有结象。
【西医诊断】: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冠心病。
【中医辨证】:气阴两虚瘀阻脉络,阻碍气机升降,浊阴不化。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组方】:生黄芪,太子参,生地黄,石斛,瓜蒌皮,花粉,刘寄奴,丹参,赤芍,桃仁,知母,益母草,川牛膝,代赭石,草决明。
在这个组方中,不可缺少的工作便是补气,生黄芪、太子参便承担这个作用,具有很好的益气之效。
除了益气,滋阴生津是治疗阴虚体质不可或缺的。
太子参还能生津润肺;生地黄,养阴生津;石斛,滋阴清热、益胃生津;瓜蒌皮,清肺润肺,宽胸消结;益母草,清热利湿;知母滋阴润燥;花粉也有滋补营养、解渴之效。
治疗了气阴两虚,阻络的瘀血也需要清除,也就是给血管“打扫卫生”。
刘寄奴、丹参、赤芍、桃仁、益母草、川牛膝这几味药都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帮助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供给身体各处的血液、营养需求,使血液能够滋养脏腑。
代赭石,草决明,这两味药则是平肝潜阳之效,在其他药物滋阴的同时,这两味药要镇一镇过盛的阳气,以达到阴阳平衡的作用。
患者在服用中药治疗一月后,前来复诊,自述大便通畅,头痛、胸闷、腹胀均见减轻。
因疗效较好,稍加调方后继续服用。
在治疗三个月后,患者症状好转明显,头痛、胸闷、心悸诸症相继消失,复查空腹血糖6.8mm L。
由此可见,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并不是束手无策的,仔细辨证,探究病根,中医能够对症用药,从整体的、多方面地调理身体。
并且,中医并不只是抑制病情,而是通过调理,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临床病症比较复杂,一病可能多种不同症状,因此还是需要结合每位患者的不同病症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