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缩短寿命吗(糖尿病病人的寿命一定会缩短吗)
糖尿病人长期吃药,容易缩短寿命?提醒:别将药物治疗“妖魔化”
江奶奶得糖尿病好几年了,一开始她按时吃药,但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血糖并没有恢复正常水平,又听说糖尿病人如果长期吃药,反而容易影响寿命,她自己也觉得长期吃药不好,于是她自己就开始不吃药了,认为平时坚持运动,注意调整饮食,或许就是有好处的,也有利于长寿。
糖尿病人长期依靠药物治疗,真的会缩短寿命吗?而不吃药,长期调整饮食,加以运动,可以长寿?下面具体跟大家讲讲,提醒大家要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正确控制血糖。
糖尿病人长期吃药,并不会影响寿命,反之,或是因小失大
糖尿病的发生,因素不是单一的,对于多数糖友来说,若是在早期阶段,不吃药或许是可以的,但若血糖依旧很高了,仅仅通过改变生活习惯的方式是难以降血糖很好的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的,这时候就需要用药。
若是糖友觉得长期吃药反而对身体不好,容易影响寿命,选择不吃,可能给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会更大,除了血糖超标,可能还会有下面这几个麻烦:
·糖尿病足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冠心病
...
而本身,糖尿病对身体健康已经带来了影响,若同时还出现了这些问题,试想一下,对于身体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就会更大了。
长期用药最后寿命缩短,原因或并非药物本身
若是寿命受到影响,可能不是因为吃药引起的,而是因为没有将血糖控制好。因为有一些糖友,在开始用药之前,血糖水平比较高,且体内的胰岛功能已经比较差了,在这种情况下,本身就容易出现其他问题,跟药物的关系并不大。而如果这种情况下认为是用药的错,不用的话,可能对寿命的影响会更大。
标题中后面几个字的意思,寿命容易受到影响,的确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但如果把原因都归咎在用药上,容易让大家造成误解。特别是对于糖友来说,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血糖高了,就不能吃药,用了寿命就会缩短。
但是,这样的想法就容易把药物“妖魔化”了,可能不仅是血糖问题,对于有高血压等其他问题的人来说,可能也会觉得吃药会影响寿命,于是选择不吃,一刀切。但实际并不是这样,虽然在长期的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但跟不吃相比,带来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而想要降低出现副作用的几率,对于糖友来说,就要规范使用了,在合适的时间吃、每天按时吃,不能自己随意更换或者调整用量,也不能说血糖降了就不吃,上升了再吃,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对于控制血糖没有好处。
除了用药,好的生活习惯也不能落下
不是说只要乖乖吃药就可以治好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不能落下。对于糖友来说,正确用药之外,也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才是治标也治本,有助于降糖、预防并发症、延长寿命。
关于运动,提醒糖友要注意把握好度,不宜过度,持之以恒更重要。适度锻炼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改善体内的胰岛功能。关于饮食,提醒糖友不要盲目相信苦瓜、芹菜等伪降糖食物,还没有一种食物可以直接治疗糖尿病,适量、食物多样化、合理的烹饪方式或许才是更要注意的。
综上所述,糖尿病长期吃药容易影响寿命的说法,是错误的,两者之间其实不是直接的关系,降糖药不背这个锅,对此,建议糖友要有正确理性的认识。
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会缩短吗?能活多少年?内分泌专家告诉你真相
糖尿病,是公认的全人类健康杀手之一。
由于其带来的很多并发症,例如酮症酸中毒、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足,以及皮肤感染等,让人们听到“糖尿病”这三个字就会感到害怕。
得了糖尿病,人类的寿命会缩短吗?得了糖尿病,人类还能活多少年?今天,我们就从内分泌的角度,。
一、糖尿病患者 “三多一少”的原因多食、多尿、多喝:由于血液内葡萄糖成分升高,血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得到的刺激增多,就会很容易感觉到口渴,造成患者大量饮水的症状,进而导致多尿。
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素含量的降低,或者是胰岛素受体功能的受损,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难以正常的摄取葡萄糖。
体重减少:如果患者能量来源不足的话,机体开始消耗脂肪,也会摄入更多的食物来补充能量。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人吃了那么多的东西,最后还是逐渐消瘦的原因。
二、糖尿病患者寿命真的会减少吗?专家分析:糖尿病可能会减少患者的寿命,主要是由于糖尿病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但患者健康生活、控制血糖、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寿命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
1.如果这些并发症发病比较急,就会造成急性酮症酸中毒,或者是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2.如果并发症发病比较缓慢的话,会逐渐的导致失明、全身肿胀、动脉粥样硬化、神经病变、皮肤粘膜感染、疱疹病、糖尿病足等,严重的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状态。
3.高血糖、高血压和肥胖通常是会同时产生的,进而愈发地加重了糖尿病给人体带来的影响。
据有效的临床研究实践表明,当一个人超出标准体重越多,他的预期寿命就会减少更多。
三、糖尿病患病原因糖尿病除了后天的环境影响之外,还会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如果父母家族内患有糖尿病的话,要密切地观察自己子女的血糖变化,积极的实现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
很多得糖尿病案例目前正在走向年轻化,这与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喜爱高糖、高热量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很多的年轻人偏爱含糖量高的饮料,也喜欢吃甜的食物,在接受这些美味的时候,忽略了机体所能承受的血糖调节水平。这是一种对自己身体不负责任的行为。
内分泌专家建议:如果能够尽早的发现自己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积极的诊治糖尿病,让自己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话,就能够更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
如果放任自己的身体变化不管,继续胡吃海喝,不配合医生的治疗的话,很有可能会患上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等。
总而言之,糖尿病是会缩短人类寿命的,如果不幸患上了糖尿病的话,要积极的治疗,不要自我放弃,尽可能地保障自己的生活质量,开心过好每一天。
糖尿病患者平均寿命缩短多少年?怎样才能:我命由我不由“糖”
得了糖尿病会不会影我们的寿命?这是很多糖尿病朋友最为关心的问题,历史文献和生活中都不乏糖尿病患者高寿的病例,生活中也常常见到一些糖尿病患者因为各种并发症而过早离世的,但那都是个案,不代表真实的数据。那糖尿病对我们的寿命到底有何影响呢?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让那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不受影响呢?
一、国外的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会平均缩短寿命8年左右
2008年美国一项研究显示,50岁及50岁以上的人患糖尿病后,平均寿命会减少8年左右,而且比同龄的非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的风险高2倍。根据研究发现,糖尿病对男性和女性寿命的影响稍有不同,男性平均寿命缩短7.5年,女性缩短8.4年
2011年美国的另一项研究指出 , 与 50 岁不伴糖尿病的人相比, 糖尿病大约缩短平均 50 岁的人 8.5 年的 寿命。
二、心血管病 糖尿病:平均减寿1 5年
英国研究人员发布的一 项研究显示,那些同时患有心 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人。寿命 会比患一种或不患这两种疾病的人平均短1 5年。
而一项来自苏格兰的研究也表明,2型糖尿病和患者较低的预期寿命直接相关,这与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并无关系。研究人员对超过300万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几乎每个年龄段的人群及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人群中,相比非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普遍较低;
以上都是外国的研究资料,显示的是10多年前糖尿病对寿命间的影响,但是最近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重视了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同时广泛使用他汀等各类有效的心血 管保护药物,使得西方国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基本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那我们国家的糖尿病患者是一个什么情况的呢?
三、中国糖尿病的研究资料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缩短9年
2017年 一项中英合作研究结果显示:与无糖尿病者相比,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将缩短9年,研究发现,与与研究队列中其他情况类似但无糖尿病的成年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的风险增加了 1 倍,农村地区风险增加更为明显,据估算,如在50岁时罹患糖尿病,其随后25年的累积死亡概率将由38%增加到69%,大约相当于平均缩短寿命9年;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健康管理水平较差和规范治疗不足所致,糖尿病与全因死亡率风险加倍相关。此外,该研究还显示糖尿病与缺血性心脏病、卒中、慢性肾脏病、慢性肝病、感染、多种癌症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死亡增加相关。
四、糖尿病的危害:各种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寿命
糖尿病之所以可怕,是因为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高血糖会引发多达100种以上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急性低血糖;而慢性并发症更可怕: 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会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还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比如糖尿病足)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症越,大越严重,那么就会越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寿命。 糖尿病不仅造成个人和社会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寿命的缩短。
那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多年的健康管理和科学治疗已经基本控制了糖尿病的危害,据统计,在美国1300万糖尿病病人中有30%活到80岁以上。英国的一项研究也显示:通过科学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寿命要长于非糖尿病人群;
五、只要科学管理,科学治疗:糖尿病患者健康长寿不是梦
虽然绝大部分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但是只要科学管理,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包括各种并发症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只要患者将各项代谢指标、各种危险因素控制在适当范围 ,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使患者能够与正常人一样健康地生活、工作,和健康人一样长寿,甚至比非糖尿病患者更长寿。因此 ,对于糖尿病 ,首先要采取一级预防:就是通过积极的健康宣传和健康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能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不得糖尿病;如果一旦得了糖尿病,就要采取二级预防:及早诊断,尽早积极地治疗并控制血糖和危险因素 ,让患者尽量不得并发症。千万不不能听信各种谣言,一拖再拖不予治疗, 也不能迷信各种偏方,盲目追求彻底根治而上当受骗,耽误正确规范的治疗。
1、二甲双胍治疗可能延迟患者的寿命
有研究提示,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寿命比非糖尿病患者长,而接受磺脲类药物单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寿命比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短。因此只要没有禁忌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应该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方案中始终要保留二甲双胍。
2、严防低血糖在长期的对抗糖尿病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低血糖,而严重的低血糖往往比高血糖更可怕。由于大多数的严重低血糖往往是在夜间发生,极不容易被发觉,往往会诱发一系列心血管事件,甚至直接昏迷、死亡。糖尿病患者如果常常在夜里做噩梦,噩梦醒来后,浑身出汗,感觉没力气,这时一定要当心是低血糖引起的。因此糖尿病患者要经常检测睡前血糖,有条件的也要适当监测夜间血糖,睡前血糖一般不要低于5.0mmol/L,如果低于4.2 mmol/L就要适当吃一些主食,比如饼干之类。对于很多老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低于3.9mmol/L,就是低血糖了,需要立即处理。
3、避免劳累、避免皮肤划伤,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劳累、受凉、皮肤损伤之后,而且一旦发生了感染往往比较严重,还不容易恢复,因此感染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普通的感冒引发重症肺炎、由小小的皮肤划伤导致局部溃疡无法愈合甚至引起败血症、由脚部的伤口导致糖尿病足而引起截肢的并不少见,甚至会导致死亡的发生。
所以糖尿病患者预防感染很重要,平时不要劳累,不要剧烈运动,不要爬高上低避免摔倒,避免皮肤损伤,如果身体有不适,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千万不能在在家硬抗。
4、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肾损伤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可发展成尿毒症而危及生命。肾脏疾病的早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所以很难凭感觉早期发现,一旦有了感觉,有了症状,多半已经病情较重,肾脏损害已经难以逆转了。因此防治糖尿病肾病应从确诊糖尿病时就要开始预防:定期检查尿液,通过查尿微量白蛋白,可以比较敏感地发现早期肾损害,趁早进行积极的治疗,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肾脏的损伤而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
5、积极控制血糖 和各种其他危险因素:我命由我不由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我们的各种并发症都是由高血糖引起,所以只要把血糖控制好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引起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不只是高血糖,还包括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运动量过少、吸烟等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叠加,协同发挥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引对健康和寿命的伤害就越大。因此,为了保卫健康,争取长寿,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同时要控制上述各种危险因素,这样才能做到:我命由我不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