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老年人糖尿病眼睛模糊(老年人糖尿病眼睛突然看不见了)

红网·红视频 0
文章目录:

60岁阿姨视力下降、模糊,竟是糖尿病惹的祸

红网时刻6月24日讯(通讯员 周巧)“我得糖尿病七八年了,只听说糖尿病对身体有影响,没想到还会影响视力!真是疏忽了!”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眼底中心门诊,60岁的王阿姨连连感叹。原来,由于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王阿姨来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就诊,被查出患有“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右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情况较为严重的右眼,视力仅剩0.1。

眼底中心主任陈忠平教授告诉王阿姨,她视力下降的罪魁祸首,正是糖尿病。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即糖网。糖尿病也会致盲!这绝非危言耸听。

每三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人患糖网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整体概率为24.7%~37.5%,也就是说几乎每3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位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此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概率与糖尿病病程长短存在密切关系,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5~9年病程的糖尿病患者约有10%会发生视网膜病变,15年病程约有30%会发生视网膜病变,25年以上病程的发病率将增至约80%~90%。

陈忠平教授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症状有:看东西时黑影增多、有重影等,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眼内注药、激光和手术。

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远离失明威胁

由于糖尿病患者对视网膜病变的认知程度不高,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很容易因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终导致失明。陈忠平教授建议:糖尿病患者本身要控制好自身的三高等指标,无论有无视力改变,为了防止糖尿病眼底病变严重化,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每年要做一次眼底检查,并规范治疗。1型糖尿病,如果是在青春期前发病,12岁开始得进行每年一次眼底检查。

目前,爱尔眼科已在超过30家专业眼科医疗机构开设糖尿病眼病专科门诊,未来将覆盖至100家医院。陈忠平教授介绍,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糖尿病眼病专科门诊已经成为了眼底中心的特色门诊,该门诊以倡导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长期随诊为核心,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眼底检查、糖网筛查、手术治疗等专业诊疗服务。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终身动态的眼健康服务管理,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管理、治疗、控制深植其整个糖尿病病程中,从而保障糖尿病患者的视觉质量,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的致盲率。(文/周巧)

老花眼突然不花了小心是糖尿病在加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花眼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可是,有些人在40~50岁时,阅读时需要戴老花镜,可到六七十岁反而不需要花镜也能看书看报了。

家住山东路的老刘退休前是教师,40多岁眼就花了,一直离不开老花镜。可是退休之后的这两年反而不需要花镜也能看得清楚了,刘大爷既开心又纳闷,老花眼还能自动痊愈吗?为了搞清楚是咋回事,刘大爷到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医生说幸好刘大爷来看病了,他的老花眼好转实际上是糖尿病眼病的一种类型——波动性屈光不正的表现,这表示他的糖尿病病情在加重。市三院眼科副主任祝莹介绍说,眼睛好比是一架全自动照相机,老花眼就是指这个照相机的自动调焦能力减退直至消失的过程。老花眼就像我们的年龄一样,是衰老的结果,是不可逆的。刘大爷不仅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还急需住院调节血糖。眼睛是糖尿病损伤的重要器官之一,糖尿病患病5年,发生眼底病变的概率为5%,病程10年,发生眼底病的概率则骤增到50%~60%。常见的糖尿病眼病,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病因。老花眼减轻的情况除了有可能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外,也可能是因为患了白内障或青光眼。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视力模糊了,要抓紧时间到正规医院检查,视力情况忽然好转也要警惕,及时就医查明原因,以免耽误病情。

来源: 大连日报

得了糖尿病视力却不行了?专家:患者应定期查看眼底及时发现干预“糖网”

“为什么我明明得的是糖尿病,但是视力却越来越不行了?”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主任童晓维提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没有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病变会导致视力损伤和失明无法恢复。

30岁的李女士患有糖尿病,怀孕期间出现视力严重下降,生完孩子几乎失明了。孩子嗷嗷待哺,自己却什么都看不见,李女士陷入了严重抑郁中。事实上,临床经常遇到40岁至50岁甚至30岁以下的患者因不重视糖尿病并发症,错过治疗时机、继而失明,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增加了难以承受的负担。

童晓维说,糖尿病眼病是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糖网”。所谓“糖网”,即糖尿病使视网膜血管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从而变得脆弱,容易渗漏、出血,形成病变。专家介绍: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个“糖网”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伴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已出现糖尿病性肾脏并发症的患者都是“糖网”高危人群。此外,“糖网”发生和糖尿病的病程时间有密切关系,患糖尿病时间越长,发生概率越大。

“糖网”可怕之处在于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尽管出现眼底出血,但只要没有波及黄斑,视力可能依然不受影响,极易被忽视。然而,一旦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病情往往已经相当严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严重者可致盲,且病程不可逆。为此,糖尿病患者应当形成定期检查眼底习惯。当出现视物模糊、视物变形、重影、黑影遮挡等时,就应高度警惕。

记者获悉,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已在全市5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商务楼宇开展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简称VIMC)试点,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以人工智能技术缓解城区、郊区人群之间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该创新模式解决方案正在向长三角区域推广,并在全国树立标杆。

所谓VIMC,是以智慧化、标准化、一站式服务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赋能,聚焦重点眼病实施动态连续的视觉健康分级分类管理。该模式可全面提升医防融合、全程连续、精准高效的视觉健康管理效能,保障居民视觉健康。

未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将持续建设专业化眼底疾病诊疗系统和便捷化诊疗模式,为更多眼病患者带来光明希望;同时打造更多VIMC便民应用场景,让市民在地铁、公园等公共场所享受到便捷的眼底筛查服务。

内图说明:上海市眼防中心当日举办科普活动。

来源:作者: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