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衰竭的区别)
糖尿病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一方可以改善,有效率79.4%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肾脏的血管受血糖波动的影响受到损伤后,而导致肾脏的功能逐渐受损。根据肾小球滤过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数值的不同,分为5个分期,其中,前3期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糖尿病肾病第4期,属于临床糖尿病肾病期,而当血糖控制不佳时,糖尿病肾病继续进展是可以达到5期,也就是尿毒症期。以上这5期都属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只是处于不同的分期而已。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好方子:健脾益肾泻浊化瘀方,可以改善肾功能不全的病情。
【医方】健脾益肾泻浊化瘀方
【组成】红参、白术、茯苓、枸杞、菟丝子、陈皮、大黄、丹参、益母草、水蛭、薏苡仁、甘草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分2次服。
【功效】健脾益肾,泻浊化瘀。
【主治】糖尿病肾病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两虚,瘀水互结证)。
【症状】头晕、气短乏力、食少脘闷、恶心呕吐、腰膝酸软、舌质暗、苔白腻、脉细弱。
【加减】兼胃气上逆者加竹茹、法半夏、生姜;兼水肿者,合实脾饮或济生肾气丸;瘀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
【疗效】治疗34例,显效14例,占41.2%,有效13 例,占38.2%,无效7例,占20.6%。
除了合理使用中药,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的治疗,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减肥、禁烟和加强锻炼等。
2、低蛋白饮食:主要选优质蛋白。
3、严格控制血糖:包括饮食、药物、胰岛素。
4、严格控制血压:合并明显的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5、纠正血脂紊乱,糖尿病患者应积极纠正血脂紊乱,血脂控制目标为总胆固醇小于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5mmol/L,高密度脂蛋白大于1.1mmol/l,甘油三酯小于1.5mmol/L。
6、保肾药物治疗,黄芪、大黄、冬虫夏草、葛根素等一些中药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一般状况部分有效。
7、透析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eGFR降至15mL/min时应准备开始透析,早期透析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8、避免或减轻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如造影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注意防治脱水和各种感染。
降血糖的二甲双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是因为对肾脏有损伤吗?
有位糖尿病友问华子,他在服用二甲双胍,但是看到《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说肾功能不全者要禁用,所以很是担心,是不是因为二甲双胍会伤害肾脏?
华子告诉他,并不是这样,二甲双胍并不会造成肾脏损伤。二甲双胍结构稳定,在吸收之后,不在肝脏代谢,也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最终原形随尿液排出。对肝肾功能都没有影响,但肾功能减退者可能会排泄缓慢,发生药物蓄积中毒。
对于二甲双胍,糖尿病友并不陌生,这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可以增加无氧状态下的葡萄糖酵解,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葡萄糖的外周利用,减少肝糖原的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在临床试验中,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1%~2%,而且在单独使用时不会导致低血糖。
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除降糖之外,还有减轻体重、抗癌等其他潜在益处,而且价格低廉,安全性良好,所以在诸多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中都指出,只要没有禁忌证,二甲双胍应该一直保留在2型糖尿病人的治疗方案中,作为全病程用药。
有很多的传言,说二甲双胍会导致肝肾损伤,但实际上,二甲双胍不在肝脏内代谢,也不会在肝脏内蓄积,对肝功能没有影响。但二甲双胍会增加乳酸生成,肝功能异常者乳酸代谢缓慢,可能会增加乳酸蓄积中毒的风险,所以转氨酶(ALT、AST)超过正常值3倍者禁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原形通过尿液排泄,但不会对肾脏产生伤害,也不会影响肾功能。但肾脏功能减退者(男性血清肌酐超过132.6,女性血清肌酐超过123.8),可能会造成二甲双胍蓄积中毒,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所以肾功能减退者需禁用。
在临床研究中,证实了二甲双胍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没有明确。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糖有效保护肾细胞免受高血糖引起的损伤。并且通过激活肾细胞中具有调节多器官和组织中控制合成和分解代谢作用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从而降低肾脏细胞内质网应激、抗氧化应激以及减轻肾脏的脂毒性等方面来保护肾脏功能。
糖尿病会导致肾功能不全,包括急性肾损伤(AKI)与慢性肾脏疾病(CKD)。既往多项研究表明,应用二甲双胍可以降低CKD患者的死亡率。在2021年一项研究中,2型糖尿病合并AKI的患者在应用二甲双胍之后,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死亡率也大幅下降。
研究者认为,二甲双胍可能会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疾病死亡风险,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下调促炎细胞减少了炎症;实验室测试二甲双胍对多种病原体有效,可能在抗菌治疗中发挥潜在作用;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使患者受益。
总结一下,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无论是单用或是与其他药物联用,都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对肝肾产生损伤。
虽然二甲双胍是经典“老药”,但其作用机制我们至今并未完全了解,随着研究的进展,很可能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13(4):315-409.
2、Crowley MJ, et al. Ann Intern Med 2017;166(3):191–200.
3、Kwon S, et al. Diabetes Care 2020;43(5): 948–55.
4、Yang Q, et al. J Crit Care. 2021, 62: 206-211.
提醒: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人,不想发展成尿毒症,一定要做好这4点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如果你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者你身边有人是,可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感觉不怎么样,肾脏真的还没到要去透析的地步吧?
是不是可以继续忽略?有很多人可能会问:慢性肾病到底是不是那么可怕?它真的会变成尿毒症吗?
作为一名医生,我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接触了许多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亲眼见证了不少因不注意控制病情而发展成尿毒症的案例。
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真正有效的方法,帮助你从根本上控制病情,不让它恶化,别等到问题变得不可挽回的时候再后悔。
慢性肾病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就是生活作息,很多人以为肾脏只是一个“过滤器”,不需要太多的关注,但其实,肾脏的健康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
作息不规律、熬夜、压力过大等因素,都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负担,尤其是一些白领、夜班工人等职业的人群,作息不规律已经成了常态。
甚至认为“只要不喝酒、不抽烟,肾脏就没事”,却忽视了晚上三四点才入睡的习惯会对肾脏造成的损害。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30多岁的年轻患者,工作压力大,常常熬夜加班,甚至每天都喝不少咖啡保持清醒,他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直到体检时发现肾功能略有下降。
当时我建议他调整作息,减少熬夜,保持良好的睡眠周期,但他认为自己的肾脏并没有任何不适感,所以并没有在意,半年后,他的情况突然恶化。
开始出现水肿、尿量变化等症状,最终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尽管他年轻,肾脏的代谢和恢复能力较强,但长期的作息不规律对肾脏的损伤依然不可小觑。
研究显示,熬夜会对肾脏的自我修复功能产生影响,加重肾小管负担,乃至引发肾小管间质出现炎症反应。
而肾脏在夜间的“休息”时间正是它进行自我修复和清除代谢废物的关键时间,因此,规律的作息,尤其是早睡早起,能帮助肾脏减少压力,恢复其正常的代谢功能。
很多人知道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高血压,但实际上,盐分的摄入过多对肾脏的负担远不止高血压这一点,盐分直接影响肾脏的水分平衡,长期摄入过量盐分,肾脏会被迫排泄过多的水分。
这增加了肾脏的工作强度,甚至可能导致肾脏逐步损伤,尤其是高盐饮食,长此以往,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而这些疾病皆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诱因。
我曾接诊过一位年约50的中年男性患者,平时特别喜欢吃咸菜和加工食品,尤其是工作繁忙的时候,外卖几乎每天都以“咸”味为主。
起初他并没有太多感觉,直到体检时,血压稍高,尿蛋白也有轻微增多,经过详细询问,他才意识到自己盐摄入过量,甚至没怎么注意过每日的盐量。
后来,我建议他开始严格控制盐分的摄入,尽量避免高盐加工食品,慢慢调整膳食结构,确保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而且,建议他做个定期的血压监测,控制高血压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
有一项研究显示,每天盐的摄入量超过6克时,肾脏负担明显增加,且长期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脏损伤风险,因此,减少盐分的摄入,对于保护肾脏至关重要。
另一个很多人都忽视的方面是水分的摄入,肾脏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排泄尿液来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如果体内缺水,肾脏的排毒能力就会下降,代谢废物堆积,进一步影响肾脏的健康。
很多慢性肾病患者在早期时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然而,当他们开始感觉口渴、尿液浓缩、尿量减少时,可能已经是肾脏受到损害的信号。
我曾接诊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工作环境酷热,又几无正常饮水的时间,平日工作时全然未曾留意补充足量水分,等到他发现自己时常头晕、乏力,甚至有轻微的水肿时,已经是肾功能损害的表现了。
在他加入水分摄入计划后,按照医生建议的标准,每天保持1500-2000毫升的水分摄入,逐渐改善了身体的代谢功能。
水分摄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研究发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每天能够适量补充水分,尿液排泄量保持在正常水平,肾脏的排毒功能会更加有效,尿毒症的发生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已经有一定程度肾功能下降的患者,应该特别重视日常的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处于缺水状态。
不少慢性肾病患者存在一个误区:医生开药就得按时按量吃,仿佛无药会“错”,然而,像非甾体类抗炎药、降压药、糖尿病药物等,长期服用会损害肾脏。
许多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并没有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或者认为这点药物没有关系,直到情况恶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曾遇一位年逾六旬的女患者,患高血压与糖尿病多年,血糖和血压控制不佳,长期服药,因对药物治疗的依赖,她未经医生指导私自加量,期望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结果,药物的过量使用让她的肾脏损伤加剧,最终发展成了慢性肾功能不全,在和她的沟通中,她告诉我,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药物的副作用,直到病情加重才发现问题。
实际上,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肾脏健康至关重要,过量或不当使用药物,会加重肾脏的负担,甚至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
因此,肾功能不全者使用任何药物时,皆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以防药物滥用引发负面效应。
慢性肾功能不全并非不可避免地进展成尿毒症,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生活方式的管理。
通过合理的作息、控制盐摄入、增加水分摄入以及谨慎使用药物,你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肾脏,延缓病情的恶化,避免不必要的透析和移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尿毒症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李静.综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预防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