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疖(糖尿病疖肿治疗方法)

肾友之窗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与疖

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存在,但只有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时才引起感染。局部皮肤擦伤、不清洁、经常受到摩擦刺激,都可导致疖的发生。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窝、腹股沟、会阴部和小腿。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低蛋白血症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毛囊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糖尿病是由于环境及遗传因素互相作用而导致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2型糖尿病患者常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即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环节,脂肪组织的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的代谢出现紊乱,产生更多的游离脂肪酸,形成“脂毒性”,从而使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葡萄糖代谢出现障碍,产生胰岛素抵抗。另外,脂肪组织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较活跃,其分泌成份主要为某些生物肽类以及慢性炎性因子,这些因子间的作用失衡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疖肿,由于其补体和抗体产生减少,导致白细胞移动性、趋化性、吞噬性、黏附性和杀菌能力均下降,容易造成感染。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皮肤感染约占20%,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导致疮、疖、痈的发生几率比非糖尿病的患者大致高约2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临床表现

疖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色小脓栓,红、肿、痛范围扩大;再数日后,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逐渐消失而愈。

若全身抵抗力减弱时,且发生在血液丰富的部位,可引起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症状。当出现上唇周围和鼻部疖,如被挤压、抓破或挑刺等不当处理,可致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并诱发感染扩散,一般在1~2日即可蔓延至对侧。如感染不能有效控制,窦内炎症可局部扩散或逆行进入与之联系的其它静脉窦(如岩上窦、岩下窦和乙状窦)及大脑静脉,发生其它静脉窦栓塞;在脓毒败血症期,脓栓播散可形成转移性栓塞或脓肿,引起严重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述情况在入院时会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和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意识改变或昏迷,体温在39℃以上,呈败血症热型,可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有疼痛、压痛。查体可见视力障碍、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和运动受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水肿、角膜反射迟钝和瞳孔扩大等。血培养可检查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虽然鼻疖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少见。但其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病残率和病死率很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治疗

1、对早期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理疗(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也可外敷鱼石脂软膏、红膏药或金黄膏。

2、以75%酒精棉签常规消毒,再用盐酸654-2注射液浸润纱条外敷于患处,2次/d,不易固定部位则用无菌纱布覆盖,然后用胶布固定或用浸润棉签外涂患处4~6次/d;新洁尔灭可作为常用消毒杀菌药;甘草提取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稳定生物膜,减少炎性物质释放,提高组织耐受性,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但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故采用联合用药:新洁尔灭0.1g、山莨菪碱0.1g、甘草(水煎提纯后精制)100mg,用75%酒精加至100ml,棉签涂擦局部疖肿,1次/h,并湿敷10分钟,每天不少于3小时,若化脓应立即停用。

3、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任意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疖的预防

1、仔细清洗感染疖或痈的家庭成员的衣物、被褥、毛巾等用品

2、清洁并消毒轻微的皮肤伤口

3、不要用手抠、挤、抓那些可能感染的部位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尽可能的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定要注意皮肤清洁,要注意勤洗澡、勤洗头、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糖尿病患者应该尤其注意。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糖尿病并发疖肿的治疗

糖尿病是由于身体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和无机盐代谢紊乱,而致血糖增高和排泄糖尿(尿中含有糖分)的一种慢性疾病。中年以上的人较为多见。主要临床表现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少)。在此专门讲讲糖尿病并发疖肿的治疗。

糖尿病是全身性疾患,由于机体抵抗力低,组织修补能力差,易于并发皮肤感染而患疖肿疮痛。疮疖又可使糖尿病病情加重,且不易控制,严重者会发生糖尿病酮症。糖尿病病情加重又能促使疖肿恶化。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发展成为酮症酸中毒及败血症而死亡。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疖肿痈疮,可减少、阻止酸中毒及败血症的出现。

糖尿病并发疖肿,患者患糖尿病往往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其疖肿可发于颈部、面颊、背部等处。局部红肿热痛,全身症状有恶寒发热(有的高烧可达40℃),烦躁不安,或口渴多饮,咽干口臭,尿频便干。

糖尿病并发疖肿,身若燔炭。乃久病气阴耗损,热毒蕴聚血分,化毒生疖。热毒蕴结为标,气阴两亏为本。其治疗,宜标本兼顾,“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一)内治法:

方一:黄芩30克,黄连15克,蒲公英30克,连翘15克,银花30克,玄参30克,苍术30克,黄芪45克,山药30克,丹参30克,生地30克。水煎服。

加减:烦渴多饮加生石膏、知母、人参叶。不思饮食加乌梅、鸡内金。胸脘痞闷、苔厚腻加藿香、佩兰。恶心呕吐加陈皮、竹茹、半夏。大便干结加大黄、芒硝(冲服)。高热不退加羚羊角粉2克(冲服)。

方二:板蓝根30克,牛蒡子15克,玄参45克,苍术30克,马勃10克,大黄15克(后下),桃仁10克,红花10克,僵蚕10克,羚羊角粉5克(冲服),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水煎服。

(二)外治法

方药: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野菊花30克,玄参15克,丹皮10克,黄芩30克,川黄连10克。水煎服。用纱布浸药水,敷于患处。

注:因糖尿病易感染,故不宜针刺。

糖尿病人如果时不时长疖子,该如何处理和预防呢?

以下内容为皮肤科程大夫撰写!

前几个月在门诊碰到一位年轻的男士,因为臀部皮肤感染前来就诊。这个感染发生的特殊部位严重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几乎不能坐下,睡觉的时候也只能趴着,可以说是让他寝食难安。我一看,骶尾部有一个快鸡蛋大小的大疖子,幸亏还没出现波动感,给他口服及外用了几天抗生素,嘱咐他注意清淡饮食,疖子就基本痊愈了。可是,接下来的两个月,他又频繁地来门诊找我,因为几乎每两个礼拜就会在身体不同的地方出现新的疖子!每次我都问他有没有熬夜、工作心理压力大不大,肥腻饮食等因素,他都予以否认。这时,职业的敏感性让我觉得,必须得给他做一些化验,排除一下内分泌代谢的问题。果不其然,空腹血糖12.9mmol/L!他体型标准,没有糖尿病家族史,在我的探讨式排查追问下,终于发现了原因:原来2年前他去了新西兰,那儿因为饮用矿泉水比各种饮料贵,为了省钱同时也兼顾口感,在那期间从来不喝白开水只喝各种甜饮料,长达一年多!

自然,内分泌大夫后来给他诊断为2型糖尿病。在我们的积极干预下,血糖控制稳定,疖子也没再犯过。

在临床中,我们会发现糖尿病患者因为特殊的身体条件,很容易继发各种皮肤感染,比如疖子。糖尿病会导致患者皮肤表面分泌出少量的糖,这时候的皮肤就像一个温床,如果稍有创伤,细菌就会在局部繁殖,导致出现疖子、毛囊炎等现象。

所以,糖尿病患者经常长疖子是很常见的。那么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程大夫还是请您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目前程大夫在临床上常常采用的治疗方案如下:

1.早期疖没有化脓时,以外用药为主,也就是我们说的摸着按着没有波动感时(这点自己体会),可以外用碘酊、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常见的××邦)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等;

2.如果外用药控制不住、皮损很大或者反反复复发作、长在一些敏感的特殊部位(比如鼻腔、耳道等),就需要联合口服或者输注抗生素治疗,最常用的就是对这些细菌敏感的青霉素类(各种阿莫西林)、头孢类等药物;

3.触摸有波动感时,提示已经出现明显化脓了,除了以上治疗外,还得求助外科,切开引流。

上医治未病,我们最希望还是不要发生上述问题,那怎么去预防呢?

首先,就是釜底抽薪,严格控制好血糖水平,不给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好的条件;

其次,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皮肤的洁净状态,及时清洁表皮的各种细菌;

最后,注意保护好皮肤粘膜,避免不良摩擦刺激或各种程度的创伤,保持皮肤的健康完整状态,不给细菌提供侵袭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