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二型糖尿病能喝酒吗(二型糖尿病能喝蜂蜜吗)

魏向阳医生 0
文章目录:

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饮酒!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良好的降糖药物,同时也可以起到减重的效果,尤其适合二型糖尿病伴肥胖的患者。

本身糖尿病的患者就不建议长期饮酒,尤其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更不建议饮酒!

酒精可以抑制肝糖原分解和体内糖原异生。

这两个反应是人体饥饿时通过分解体内储存的肝糖原释放葡萄糖或分解脂肪合成葡萄糖从而保持血糖稳态的关键反应。

当糖尿病患者大量饮酒之后,尤其处于饥饿状态时,不能及时的合成葡萄糖入血,从而发生低血糖反应。

尤其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大量饮酒,特别是空腹饮酒,会加重抑制糖异生反应和肝糖原分解,从而导致更严重的低血糖。

在肝肾功能受损或伴有可导致机体缺氧疾病的情况下,服用二甲双胍期间饮酒,将导致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显著增加,甚至增加肾损害!

参考:中华内科杂志, 2023,62(6) : 619-630.作者:《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专家组

糖尿病人实在想喝酒?市面上的众多酒类,有没有哪一种适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一杯酒,牵动多少人的心?

糖尿病人能不能喝酒?这几乎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在某一刻思考的问题。

或许是朋友聚会时,大家纷纷举杯,自己却只能端着一杯白开水,心里泛起一丝遗憾;又或许是春节家宴,儿女给长辈倒上小半杯酒,热络地劝着:“喝点吧,解解乏!”而糖尿病患者只能尴尬地摆手,叹口气:“医生说不能喝。"

但真相真的如此绝对吗?糖尿病患者真的一点酒都不能碰?如果特别想喝,有没有哪种酒相对“安全”一些?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一次科学探索。

糖尿病与酒精:一场微妙的博弈

我们先来看看酒精进入人体后到底做了什么。

酒精(乙醇)进入肝脏后,会被酶分解成乙醛,再进一步代谢为乙酸,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中,肝脏需要“全力以赴”去处理酒精,而其他功能就会暂时“让路”——其中就包括调节血糖的能力。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影响可能并不起眼,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糖尿病人的血糖调节本就存在问题,而酒精的加入,无异于让这套系统变得更加混乱。

· 短期影响:饮酒后,肝脏的“注意力”被酒精占据,血糖生成减少,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尤其是空腹饮酒或服用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低血糖的风险更高。

· 长期影响:长期酗酒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病情,同时影响肝脏代谢功能,甚至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问题。

是否意味着糖尿病人就必须彻底戒酒?是否所有酒类对糖尿病患者都是“毒药”?

不同酒类,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选择?

1.白酒:糖尿病患者的“禁区”

白酒的酒精浓度极高,通常在40度以上。

一小杯白酒(50ml)就含有20克以上的纯酒精,这对糖尿病患者的肝脏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负担。

白酒几乎不含其他营养成分,不利于血糖控制,还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心血管负担加重

结论:白酒,还是算了吧!

2.啤酒:看似温和,实则“糖分炸弹”

有人觉得,既然白酒不行,那酒精度低的啤酒是不是更安全?

答案可能会让你失望。

普通啤酒的酒精浓度确实不高(一般在3%-5%),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却相当可观

一瓶500ml的啤酒,含糖量可以达到15-20克,相当于喝了一杯加糖饮料。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隐形糖”可能比酒精本身更危险。

更糟糕的是,啤酒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喝多,一瓶接一瓶,最终摄入的酒精和糖分可能远超预期。

结论:啤酒,慎重!

3.红酒:糖尿病人的“相对安全区”

如果真的想喝一点酒,红酒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最不坏的选择

红酒的酒精浓度在12%-15%之间,比白酒低很多,同时也不像啤酒那样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

更重要的是,红酒中含有多酚类物质(如白藜芦醇),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心血管健康也有一定好处(《糖尿病护理》期刊,2015年)。

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开喝红酒。

关键仍然是控制量!

建议:如果血糖控制稳定,偶尔饮用50-100ml(约半杯)干红葡萄酒,相对来说风险较低。

但要注意:一定不要加糖或喝甜型红酒!

结论:红酒,少量可行,但不宜贪杯!

给糖尿病人的饮酒建议

如果糖尿病患者真的想喝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不超过15克,女性不超过10克(大约相当于100ml红酒)。

避免空腹饮酒:空腹喝酒最容易引发低血糖,最好搭配富含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如坚果、鸡蛋、鱼肉)。

远离高糖酒类:如甜酒、米酒、果酒等,这些酒的含糖量往往比你想象的要高。

监测血糖:饮酒后,务必在2-3小时内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风险。

特殊情况应完全禁酒:如糖尿病并发症(肝病、神经病变)、服用特定降糖药(如磺脲类),或医生明确建议戒酒者,应严格遵守医嘱。

结语:酒虽美,健康更重要

“人到中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人喜欢借酒消愁,有人把酒当作社交润滑剂,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杯酒的代价可能比想象中大得多。

如果血糖控制良好,偶尔小酌一杯干红葡萄酒,或许是可以接受的底线。

但如果血糖波动较大,或已有糖尿病并发症,趁早戒酒,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酒桌上,或许有人会劝:“来嘛,喝一点没事!”但真正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糖尿病不只是一个医学名词,而是一场需要智慧管理的生活方式。

下次面对酒杯时,不妨问自己:“这一杯,值得吗?”

参考文献:

1. 《糖尿病护理》期刊,2015年,“红酒对白藜芦醇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研究”

2. 中国营养学会《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糖尿病患者限制酒精摄入

3.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糖尿病患者饮酒的风险与管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尿病患者,烟酒都别沾了?快乐那一下,3个痛苦我们真难以承担

医院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糖尿病患者,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老王儿子给58岁的老王(均是化名)买了一辆新车,人逢喜事精神爽,当天晚上老王就买了好酒好菜在家里庆祝。

老伴看到桌上的酒,连忙和儿子一起劝阻他:“老王,你怎么又买酒回来了,忘了医生怎么跟你说的,糖尿病最好不要喝酒。”

老王一高兴可不顾这么多,说:“这几年多多少少都喝过,也没出啥问题,今天高兴,让我多喝一点。”一沾酒就停不下来的老王,喝了得有半斤白酒,又躲在厕所抽了几根烟

凌晨三点,他突然出现剧烈胸痛、意识模糊,发出痛苦的唔咽声,老伴听到动静醒来,吓坏了,连忙叫上儿子将老王紧急送到医院。

老王躺在病床上,旁边的心电监护显示心室颤动,指尖血糖仪直接显示"HIGH",医生看到皱了皱眉当机立断道:“超出上限值,这得马上送抢救。”

经过两小时抢救,老王虽然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但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

"就高兴了那么一下......"老王在ICU苏醒后喃喃自语。

医生看到他的病例直摇头,格外叮嘱道:“就算再高兴也要顾虑一下自己的身体,您这情况,烟酒可一定要戒掉啊,对咱的身体真不好,这不身体‘开始造反’了?”

老王心有余悸,连连点头应好。

相信有不少的中老年人都像老王这么做过,而老王的例子正是给这群人敲响了警钟,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反复强调:糖尿病患者必须彻底远离烟酒。

一、警惕!切勿陷入烟酒的甜蜜陷阱

为何糖尿病患者会觉得认为吸烟、喝酒“无伤大雅”呢?一部分病患者想着反正自己在医院拿了药,那自己喝点小酒,再抽个烟,药物的效果自然会抵消喝酒抽烟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另一部分患者则会觉得糖尿病是随着年龄逐渐增长不可避免的一种疾病,低估了生活方式的影响。

这些思想都是因为中老年人对疾病的认知偏差以及错误的健康观念造成的。但事实是,吸烟、喝酒均不利于血糖控制,可谓是在治疗过程中的阻碍者。

2019年《糖尿病学》期刊的研究显示,每日吸烟超过10支的糖尿病患者,其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幅度相当于正常衰老20年带来的代谢衰退。这是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10-40%,相当于每天自行注射"抗胰岛素";此外,香烟中的镉等重金属也会直接损伤β细胞功能,削弱其降低血糖的作用。

酒精又为什么会导致病情加重呢?

原因有二,一是当人体摄入过多的酒精时,乙醇会竞争性的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导致体内血糖异常下降,2型糖尿病患者饮酒后3-6小时低血糖风险增加40%,但随后反弹性高血糖更危险。二是酒精会造成药物代谢紊乱,乙醇不仅会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而且会削弱二甲双胍降血糖的疗效。

总之,香烟和酒精都会使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从而加重病情。但你知道吗?这两者所带来的危害不止表现在对血糖的影响上,更为严重的是:会使糖尿病患者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二、三大“不可逆之痛”:并发症的加速器

微血管病变:从视力模糊到截肢

长时间血糖都控制不佳的话,我们的微血管可能真的扛不住,不仅通透性高,也更脆弱!在这,烟酒可不止会影响我们的血糖水平啊!

就好比,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也会破坏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使眼底出血风险增加;饮酒的话,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波动,很可能引发视网膜中的黄斑区发生炎性反应,导致黄斑水肿,出现视物不清的情况。

不过,为什么会严重到需要截肢呢?

对于糖尿病患者,尼古丁能收缩血管,导致足部供血减少50%,若合并饮酒,末梢神经病变进展速度加快2.9倍,损害足部运动神经,引起糖尿病足的产生,出现足部溃烂感染现象,如果就医不及时,是真的可能不得不采取截肢手段的。

心血管灾难:猝死风险飙升

高血糖本就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如果再加上烟酒的额外损伤,也很难不“受伤”。

吸烟会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2.3倍,血小板聚集加速;而酒精则会干扰抗凝剂药物华法林的代谢,使得抗凝治疗效果减弱甚至失效。二者协同作用下,会使血糖浓度本身就高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管里的血栓增多,发生急性心梗的风险达到普通人的4.1倍。

神经损伤:无形的疼痛

大家都知道许多神经性疾病都与维生素B缺乏相关,例如癫痫,帕金森,而乙醇会干扰维生素B族的吸收,从而加重周围神经病变;那吸烟是如何影响神经健康的呢?医生给大家列举一个最容易理解的点。

烟草中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这点大家应该都清楚,其中的一氧化碳、烟碱等,会导致神经细胞的氧气供应不足,从这个角度来看,吸烟就对神经不利。据临床统计显示,对烟酒来者不拒的糖尿病患者疼痛性神经病变发生率高达67%。

总之,医生希望大家能明白:烟酒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远比中老年人所想象中的严重,为了防止病情的恶化以及更好的治疗,实行烟酒阶段管理是极其有必要的。

三、如何有效实行烟酒戒断管理?

对于一些男性糖尿病患者,烟酒戒断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毕竟烟酒跟随了他们大半辈子,但不戒断饮酒,对病情只会有害无利。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为了使患者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治疗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了一篇临床戒烟治疗指南,其介绍了有4种戒烟疗法,分别是是伐尼克兰、尼古丁替代疗法(NRT)、安非他酮和金雀花碱

伐尼克兰与尼古丁替代疗法所用的药物均已在国内上市。伐尼克兰可以与体内的尼古丁受体竞争性结合,减少吸烟的快感,从而达到戒烟的目的。尼古丁代替疗法是指用含有尼古丁的帖片或是口香糖代替香烟达到戒烟的疗效,NRT法中尼古丁的含量远低于香烟,且不含香烟中多种有害物质。

而关于饮酒的戒断,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南可供患者参考。但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可服用纳曲酮或是最新的药物斯美格鲁泰,这两种药物能降低患者对酒精的渴望,减少酒精摄入量,同时也有降血压的效果。

但需谨记的是,以上药物治疗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药物往往不会作为首选!医生更推荐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通过一些方式让我们的注意力从烟酒上移开。

1.食物代替法。用自己喜欢的食物来代替烟酒,循序渐进进行戒断;

2.发展新爱好。在产生吸烟喝酒想法时转移注意力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3.加入烟酒戒断组织群。通过群友们的互帮互助给予心灵上的支持,以增强自己戒烟戒酒的意志。

4.合理饮食。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以补充因长期吸烟喝酒所缺乏的营养物质。

5.规律运动。通过运动来增强自己的身体体质和意志,运动所带来的健康体态会让我们更有信心戒烟戒酒。

写在最后

许多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知,往往不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疾病的加重。医生还是想再强调一遍,如果自身患有基础疾病,千万要抵制烟酒的诱惑噢,不要因为一时的快乐而酿成大祸。“真正的快乐,应当是看着血糖仪上的数字稳稳当当”,这才是打开通往健康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Associations of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with impaired β-cell function in Chinese men American.Diabetes. 2016.05.14.

[2]《成人戒烟临床治疗指南》.世界卫生组织.2024.07.02.

[3]Diabetic neuropathy: A position statement by the ADA. 2017.01.25.

#天南地北大拜年#

医生提醒大家:守护健康,一定要细心!烟酒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尚且不推荐,更何况是慢病患者呢?大家一定要管住嘴!每日分享健康科普,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