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怎样治的(糖尿病怎样治疗和预防)
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教育: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监测方法、饮食控制和药物使用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饮食治疗:合理安排饮食,不是单纯减少摄入量,而是要保证营养均衡。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新鲜蔬菜和全谷物食品的摄入。
3. 运动治疗: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来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体重,增强心肺功能。通常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并结合抗阻训练。
4.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例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
胰岛素治疗:对于一些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或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
5. 血糖监测:定期检查血糖水平,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结果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
6. 中医药治疗: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方法,以期达到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目的。
7. 并发症预防与管理:定期检查并监控可能出现的糖尿病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早期干预。
每位糖尿病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和调整。同时,患者应该积极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诊断与治疗全攻略:从确诊到用药,一文读懂!
糖尿病,作为现代社会的“甜蜜负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很多朋友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充满疑问: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确诊后该如何用药?别急,这篇文章将为您一一解答。
抽丝剥茧:糖尿病的诊断流程糖尿病的诊断并非“一锤定音”,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严谨的检查:
- 空腹静脉血糖检测: 这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空腹状态下(至少8小时未进食)抽血检测血糖水平,若结果 ≥ 7.0 mmol/L,则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 这项指标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若结果 ≥ 6.5%,也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单次检测结果异常并不能确诊糖尿病,通常需要重复检测或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精准出击: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一旦确诊糖尿病,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六大类:
- 促胰岛素分泌剂: 这类药物就像“鞭子”,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常见药物包括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
- 双胍类药物: 这类药物就像“闸门”,可以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减少血糖来源。二甲双胍是这类药物的代表,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 胰岛素增敏剂: 这类药物就像“润滑油”,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常见药物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就像“拦路虎”,可以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常见药物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这类药物作用于肠道,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常见药物包括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这类药物作用于肾脏,可以促进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糖。常见药物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中医怎么治疗糖尿病?哪些中药除病根?老中医压箱底秘密全告诉你
很多糖尿病患者问我,中医是怎么治疗糖尿病的,中医的哪些药是降糖的?哪些药是除病根的?今天就和大家讲一讲。中医治疗糖尿病,需要从病根出发,它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就怎么治,所以,用药上,我通常会根据治疗的目的,分成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化痰祛湿,清热润燥
首先,糖尿病多与体内的痰湿、燥热有关。痰湿积聚,阻碍气血运行,燥热内生,灼伤津液,从而导致血糖升高。所以,解决糖尿病问题的核心是化痰祛湿、清热润燥。中药中化痰祛湿的方法有很多,我常用白术和苍术。白术健脾益气,苍术燥湿健脾,它们两个放在一起用,在祛湿的同时,又能健脾,脾胃运化好了,就可以减少痰湿的生成。
第二个方面:活血化瘀
我们刚说了化痰祛湿,实际上糖尿病患者体内,不仅有痰湿,还可能有瘀血。正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所以在化痰祛湿的同时,必须进行活血化瘀。这里我会选择丹参和川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相互协同,着眼于活血化瘀,第二个是它们一寒一温,化瘀功效更全面。
第三个方面:调理脏腑
当痰湿与瘀血皆被成功化解之后,接下来就要调理脏腑了。因为糖尿病的发生,大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是脾胃与肝肾。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肝肾阴虚,容易导致虚火内生,灼伤津液,加重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时,如果脾胃虚弱,可以加入党参和黄芪,健脾益气;如果肝肾阴虚,可以加入熟地和山茱萸,滋补肝肾。
所以,中医调理糖尿病,绝不是简单地堆砌药材,而是从化痰祛湿、清热润燥、活血化瘀、调理脏腑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理,这既是治标也是在治本。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今天我们讲了不少中药,但中医用药,一定要在辨证的基础上,千万不要自己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