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六神丸糖尿病(六神丸治糖尿病)

云南中医 0
文章目录:

国医大师吕仁和:糖尿病治疗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国医大师,1934年出生,国医大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和内分泌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师从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等中医大家,在诊治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肾脏病和多种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糖尿病治疗中的“二、五、八”方案

吕仁和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医糖尿病和肾病专家,该方案是在继承《黄帝内经》经典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临床应用,总结而成。其中,方案中的“二”是指防治糖尿病的总目标;“五”是指观察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检测的五项指标;“八”是指需要采取的八项措施。

二:两个目标

即长寿与健康。应尽力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努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要求不但要让患者能够有较长的寿命,还要让患者过上相对健康的生活,最大限度减少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综合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不仅能达到身体健康,还能够有意识地实现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康。因此,糖尿病患者因为要控制糖尿病,反而更有可能成为完整健康标准的追求者和实现者。

五:五个观察指标

即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症状。

1.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在6、7、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8、9、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7%、8%,分别可作为优、良、差三个控制等级。其中,由于糖化血红蛋白能体现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应充分重视。

2.血脂 糖尿病常常伴有血脂异常,治疗应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都努力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促进脂肪肝改善。

3.血压 高血压与糖尿病经常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必须将血压控制良好,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体重 体重是衡量健康状况很重要的指标,要求患者的体重要争取达到正常范围内。体重正常,利于健康长寿;肥胖者,常伴有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代谢失常,容易合并心、脑和大血管病变;体重过低者,易合并周围神经炎等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都应向正常标准体重方向发展为好(具体计算指标详见书中介绍)。5.症状

(1)口干舌燥、多饮多尿、大便干燥、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失眠多梦、心烦急躁、怕热汗多等,多由高血糖及其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一般血糖控制良好后,临床症状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如果血糖控制良好而症状仍不见好转,则应除外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感染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疾病。

(2)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中出现黑点、夜尿频多、尿多浊沫、肢体麻木、疼痛等,常是糖尿病并发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应该积极予以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导致失明、肾衰竭、足坏疽等。

(3)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或有偏身麻木等,应除外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4)胸闷憋气,应除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5)皮肤疮疖痈疽、牙周炎感染,在糖尿病患者治疗难度较大,应进行积极地、较长时间地治疗,以求彻底解决感染病灶。

(6)皮肤瘙痒,特别是二阴及易出汗的部位瘙痒,在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见,可以应用外洗加内服药相结合的治疗思路。

(7)急性高血糖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痛等高渗综合征症状,出现口渴多尿、腹痛、恶心、呕吐等酮症酸中毒症状,必须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应注意在纠正高渗综合征、酮症酸中毒过程中,不合理过多使用胰岛素可诱发低血糖,进而导致脑水肿、心力衰竭等。

八:八个调理和治疗方法

即饮食、运动、心态、中药、西药、胰岛素注射、针灸推拿、导引等。

(一)三项基本措施

1.饮食要合理

2.运动要适当

3.心态要平衡

(二)五项选择措施

1.中医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轻症或初发病例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不理想者,或糖尿病已经应用西药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血糖仍不能良好控制者,加用中药治疗常常可以实现血糖良好控制,甚至保持病情长期稳定。而对于糖尿病已经发生并发症者,应用西药控制血糖,应用中药治疗并发症,则可以发挥我国医学中西结合的优势,使众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免于致死、致盲、致残之苦。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具体方法,吕仁和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了“六对论治”思路,临床应用,卓有成效。

2.西药口服药治疗 西药口服药包括口服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等。对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取效或中医药治疗血糖不能得到良好控制者,可以加用西药口服降糖药等。并在充分认识不同药物作用特点和副作用的基础上,酌情配合调节血脂和降压药物。

3. 注射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中西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胰岛素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必要时,应该选用注射胰岛素治疗。有条件者,更可安装胰岛素泵,以良好控制血糖。

4.针灸推拿 吕仁和教授临床发现,糖尿病下肢沉重麻痛、夜卧不宁,针刺双绝骨穴常有良效;咽痒咳嗽,以六神丸用胶布贴于列缺穴常有良效;全身疲乏按摩督脉经、足太阳膀胱经常有良效;下肢冷热失调,点按丹田穴常有良效等。故除中医中药外,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法应引起足够重视(具体疗法详见书中介绍)。

5.导引吐纳——巢氏消渴之气功宣导法。本法记载于《诸病源候论》一书,适用于以口渴多饮、小便不利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其功理在于宣导肾津以止消渴。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松衣宽带,安静仰卧,腰部伸展悬空,用骶骨背着床席,两手自然置体侧。双目微闭。随着呼吸的节律鼓起小腹,意在牵动气机,使之行水布气,津液上升。

第二步:接上式,用舌在唇齿之间,由上而下、由左至右搅动9次;再由下而上,由右至左搅动9次;鼓漱18次,将口中产生的津液分数口徐徐咽下,并用意念将其下引到“丹田”。使水之上源下流,元龙归海,津布热减,静卧数分钟收功。

第三步:收功后起立,走出室外,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缓缓步行。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心境下,步行120~1000步左右,使练功后内在的有序,在常态下尽可能地保持住。巩固已取得的引肾津、滋上源、止消渴的效果。

新冠用药的那些“坑”, 你避开了吗?

健康科普

新冠用药的那些坑,

你避开了吗?

最近,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面对可能遭遇的新冠病毒感染要怎么办。

作为药师,我们经常会接到这样的咨询:怎么备药才能安心?吃什么药能预防?真感染了怎么吃药才能平稳度过?......

在这期间,难免会出现盲目跟风囤药,或因害怕感染过度用药的现象。老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是双刃剑,用好了能救人,用错了也会害人。今天,就带大家看看新冠期间用药可能会进入的误区

误区一

防患于未然,担心被感染,先吃药预防!

有些人认为可以通过先吃点药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实际上这种预防用药的理念是不可取的。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药物可以用于预防新冠感染。没有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时,切不可盲目预防用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等措施来减小感染风险。

误区二

1 1>2,多种药物齐上阵,新冠才能好得快。

吃药从来都不是越多越好。应该根据出现的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针对同一症状,不推荐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擅自增加药量或多种药物联用不仅不能加速病情好转,反而容易导致药物过量或引发副作用。比如复方感冒药,市面常见的感冒药大多为含有多种成分的复方制剂,且成分基本相似或相同,同时使用2种感冒药可因为超量导致肝损伤等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中成药和复方感冒药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一退烧成分,盲目叠加使用容易导致药物过量。

误区三

西药副作用大,中成药就可以放心吃 !

在新冠期间,中成药大受追捧,很多人认为中成药更安全,是没有副作用的,其实这种观念并不正确,如果使用不合理,中成药同样会存在安全风险。在服用中成药之前,也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且特别关注药物禁忌和注意事项。如需西药与中成药同服时,建议应间隔一小时以上。

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于2022年12月8日发布的 《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中的一些中成药为例,需要注意:

1. 连花清瘟、藿香正气: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慎用。

2. 六神丸:不能含服或含化。该药含蟾酥、雄黄有毒药物,应严格按用法用量使用。

3. 藿香正气:含有乙醇,对酒精过敏者禁用;服药期间不得与头孢菌素类、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等药物联合使用,以免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4. 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宣肺败毒颗粒、清咽滴丸、疏风解毒胶囊、藿香正气:含有甘草,不宜和含“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同时服用。

5. 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宣肺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中含有麻黄,六神丸中含有麝香,运动员慎用。

6. 同一症状建议只选用其中一种,不要叠加服用多种相同目的的药物。

误区四

儿童服用成人药,剂量减半就可以。

对于儿童生病,应尽量选择儿童专用药或说明书当中有明确儿童推荐剂量的药物,避免盲目使用成人药。如成人用的中成药,当中可能存在不适宜儿童或婴幼儿使用的中药成分。

推荐家长为孩子选用颗粒剂、混悬剂、口服液等容易服用的剂型,有助于孩子顺利、准确吃药。

误区五

新冠感染康复后,继续服药来巩固。

新冠治疗期间服用的药物仅为对症治疗作用,如果不适症状消失,应该及时停药,并不需要“巩固”疗效。

糖尿病患者阳了,怎么快速康复?12条经验请收下

现在"阳了"的糖尿病病友越来越多了,面临"阳"或已经"阳了"的糖尿病病友,怎么才能快速康复,避免复阳呢?

我们整理了12条经验,希望能帮到你。

1.发烧超过38.5℃,要吃退烧药

"阳了"之后,发烧是最常见的症状。

如果发烧超过38.5℃,要及时吃退烧药;如果不到38.5℃,但有明显不适也可吃退烧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退烧的一线药物,糖尿病病友要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伴有高血压的老年糖尿病病友慎用连花清瘟(含有麻黄,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和布洛芬

风寒感冒颗粒、小柴胡颗粒等中成药也有退烧作用,不要和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一起吃。

葱姜水、白萝卜煮水等偏方,原则上没有退烧作用,但可以补充水分,让你感觉更舒服。

一般发烧2~3天后,体温会恢复正常。如连续3天高烧超过38.5℃不退烧,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2.嗓子如刀割,做好4件事

  • 多喝水,多吃含水量高的水果(雪花梨等)。
  • 吸入水蒸气,可以缓解干燥,湿润声道。
  • 不要高声说话。
  • 不要吸烟。

嗓子疼不影响进食,不需要吃药;如果严重影响到饮食、睡眠,可以对症处理。

嗓子干疼的对症药物:六神丸、清咽滴丸、疏风解毒胶囊等。只吃一种即可,不要叠吃。

3.多喝水,但最好不要超过3升

"多喝水"是所有"小阳人"的经验之谈。

正常情况下,糖尿病病友冬天的喝水量是1.5~2升;如果阳了,喝水量可以达到2~3升,最好不超过3升

喝水并非越多越好。最近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一则消息称,有一名中年女性感染新冠后,因喝水过量导致水中毒。

尽量喝温度40℃左右的开水(出汗多时,可加一点盐),水温不要超过65℃,以免烫伤食管黏膜。

4.饮食做好3点,好得快

  • 吃饱:"阳了"之后可能会有食欲不振的现象,糖尿病病友要尽量摄入足够的营养和能量,让免疫系统可以发挥最大效用,对抗病毒。吃升糖指数低的全谷物(燕麦、小米、未加工的玉米等),不止提供能量,还能补充膳食纤维,减少血糖波动。
  • 吃好:高烧和嗓子疼时,喝粥很舒服,但不能只喝粥,可以用牛奶、豆浆、鸡蛋汤等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代替粥,帮助提升免疫力。
  • 两不吃:不吃带小刺的鱼;不盲目服用补充剂。

新冠病毒可能会导致味觉和嗅觉下降,建议:

  • 味觉训练:食物中加柠檬汁,刺激味蕾;每天早晚刷牙,保持口腔卫生。
  • 嗅觉训练:闻柠檬、玫瑰等刺激嗅觉,一天2次,每次20秒。

5."阳了"之后,还要运动吗?

感染后,会感觉浑身乏力,不想动弹,很多"小阳人"会直接躺一周,这对血糖控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即使"阳了",饭后1小时也要起身走一走,减少餐后血糖波动,也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比较柔和的运动

"阳康"后,你会感觉体力大不如以前,此时不要剧烈运动,慢慢从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散步、快走)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直到恢复未阳之前的状态。

6.监测血糖、血压、血脂

糖尿病病友感染新冠病毒后,部分糖友的血糖可能会波动较大。所以要做好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阳了"之后,不要随意停药

目前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对降糖药、降压药产生影响,即使阳了,糖尿病病友也不能随意停药

如果发现血糖波动较大或身体不适,咨询医生后再调整治疗方案。

8.四种情况考虑就医

感染新冠病毒后,大多数人会很快出现高热、嗓子疼等典型症状。但有些老年糖尿病病友会出现持续性低烧,这并不意味着症状更轻,而是说明免疫力反击病毒的能力较弱,更应该重视。

下面4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 连续3天高烧超过38.5℃不退烧。
  • 出现胸闷、憋气、意识模糊等情况。
  • 血糖控制不是很好,病情不稳定的糖尿病病友。
  • 年龄较大(如8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友。

9.做好准备,可能会诱发慢性病

如果你之前有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慢性病,但很久没发病了,感染后可能会诱发其发病。

不过不用担心,有过来人表示"阳康"后,"死灰复燃"的慢性病在随后的1~2周内也慢慢康复了。

10.不要放飞自我,预防复阳

"阳康"也不能放飞自我,还是要做好防护,出门戴口罩,回到家洗手消毒,多开窗通风,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继续做好防护。

新冠病毒有多个流行毒株,半年内我们只对感染过的毒株有一定免疫力,如果遇到未感染过的毒株,还是会感染。糖尿病病友免疫力低下,再次感染的风险更高。

11.疫苗,一定要打

打了疫苗再"阳"比没打疫苗就"阳"的糖尿病病友症状更轻,康复的更快

打疫苗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没打疫苗的糖尿病病友要尽快打疫苗,有条件的接种第4针,即便感染,也最好是打完疫苗后再感染(打疫苗后1~2周产生抗体,4周左右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

如果已经阳了,半年后可以咨询医生,评估身体状况,看是否能接种新冠疫苗。

12.不要焦虑

有些糖尿病病友担心感染后会发生重症,感到非常焦虑,都快出现“幻阳症”了。

其实,现在的新冠病毒和19年20年的新冠病毒已完全不同,绝大多数人"阳了"之后在7~10天内能完全康复

糖尿病病友要做好个人防护,提高免疫力,控制好血糖,如果还没打疫苗,尽快去打疫苗,放松心情,不要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