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糖尿病能治好吗(继发性糖尿病能恢复正常吗)
医生提醒:6种病根本无法完全治愈,如果有人说能治,是在骗你
不管得了什么病,只要能治好,就算倾尽家财也愿意,毕竟生命无价。
但如果有些病明明治不好,却还是花了你不少钱,你会不会觉得被“骗”?
“当然会,这样的话我会举报医院!”小琳坚定地说。
医生的主要职责就是治病救人,但他们不是神,有些病虽然常见,但依目前的医学技术,确实无法治愈。所以,如果有人说可以治好,一定不要上当。
这个世界上只有四种病
原北京医院院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保健局常务副局长林嘉滨根据多年的行医经验总结,这个世界上只有四种病。四种病不是实际的指向,而是说疾病归纳总结起来有四种大的类型。
第一种:能治好的疾病
比如像感冒、炎症、拉肚子等疾病,有些是自限性的疾病,过了发病期自己就会好起来,有些通过常规的治疗也能好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基本都是能够治好的疾病。
第二种:治不好的疾病
治不好的疾病其实就是常见的各种慢性疾病或者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类疾病得上之后不能彻底根治,通过治疗手段以及药物的维持,可以将病程减缓,将病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能够让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第三种:衰老性疾病
人体就是一台机器,机器运转了几十年肯定会出现耗损,骨质疏松、关节退化、白内障、记忆力衰退等疾病,这都是上了年纪后大概率都会出现的情况,这些疾病通过一定的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但同样不能彻底缓解。
第四种:未能攻克的疾病
比如胰腺癌、脑瘤等肿瘤疾病,治疗风险而且治愈率很低,一旦患上,无论是治疗还是不治疗,基本都没有什么好结果。而其他的肿瘤疾病,即便是在治疗方法上不断有突破,但也仅仅是实现了有限的治疗,无法根治。
得了这几种病,确实无法治愈
很多人生病后都想尽快把病彻底根治好,可事实上,有些疾病本身目前医学界还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通过治疗手段和药物,将疾病控制,实现患者和疾病的长期共存。
哮喘:这是过敏性疾病,发病的时候会导致支气管痉挛,使气道狭窄,导致呼吸困难,一般用药后会缓解。目前哮喘只能控制不能彻底根治,只要合理的用药,80%的患者可以实现脱离药物正常生活,但还是要避免接触过敏原。
银屑病:这就是俗称的牛皮癣,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病情,防止复发,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没有针对银屑病的特效药,也没有根治的办法。
骨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骨质增生,这是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并非真的是骨头长刺了。骨刺不用治疗,疼痛是因为局部肌肉的缺血缺氧引起的炎症反应。
前列腺炎:这并非常规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一组症状,尤其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就是改善症状为主,而且容易复发。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预防复发,缓解症状。减少辛辣食物、酒精的摄入,同时避免久坐,多喝水注意保暖,症状都能得到改善和缓解。
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只要治好了病因,血糖能够恢复正常。而原发性糖尿病,目前没有根治办法,只能通过药物以及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也没办法根治,通常只能采取药物或者非药物的方式进行合理的控制,一旦停药,血压还有可能上升,没有根治的可能。而继发性高血压,治好了病因,血压就能恢复正常。
不难看出,很多疾病本身没有根治的可能,所以在面对疾病的时候,一方面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要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合理积极的治疗,就可以将疾病给身体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这7种病根本无法完全治愈!千万别花冤枉钱》 人民日报 2019.1.15
[2]《有些病能治好,有些病根本治不好》 快乐老人报 2020.7.1
[3]《别把正常的衰老当成病》 光明日报 2019.12.22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1型、2型糖尿病无法根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受糖尿病困扰,不少非正规机构也借“治疗糖尿病”的名义大肆敛财,那么糖尿病能根治吗?
资料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璐瑶/摄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1型、2型糖尿病无法根治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和IDF(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公报,到目前为止,糖尿病还是不能被根治的疾病!
部分血糖轻度升高的患者,可以通过加强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及调节生活方式,将血糖控制得很好;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去除病因后,一部分患者的血糖能恢复正常; 部分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但是,最常见的 1 型 和 2 型糖尿病,现在还没有根治的方法。打持久战,是糖尿病患者必须作好的思想准备。
糖尿病治疗以控制为主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饮食治疗要患者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均衡个主要影响的比例,并且尽量避免食用升糖指数高的食物。
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药物治疗:遵医嘱服药。
这种特殊的糖尿病可根治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病之后需要长期的管理与治疗。其实,糖尿病分为很多类型,其中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可以根治的。
专家介绍,糖尿病之所以是终身性疾病,很大程度上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有关,而这种特殊的糖尿病——类固醇糖尿病,发病原因非常明确,只要能根除病因,就能得到痊愈。
类固醇糖尿病危害更大
所谓类固醇糖尿病,是一种继发糖尿病,即因为疾病或是药物导致体内类固醇增多,从而导致血糖升高的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并不少见,容易被人们忽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李佳萦指出,很多人被确诊糖尿病后,就开始常规治疗。殊不知如果是类固醇糖尿病,其治疗方法是不同的。且因为类固醇糖尿病的危害更大,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及骨质疏松等,如果按照普通糖尿病治疗,很可能会加速这些“并发症”的进展,从而使得患者早早地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甚至影响寿命。
两类人警惕类固醇糖尿病
类固醇糖尿病与普通糖尿病应该如何区分呢?李佳萦表示,类固醇糖尿病的表现与普通糖尿病大致相同,即有血糖异常升高、“三多一少”症状以及肥胖等,所以,单从症状很难区分。通常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简单的抽血做皮质醇检测即可初步判断是否为类固醇糖尿病。
那么,是不是所有糖友都要测皮质醇呢?答案是否定的。李佳萦介绍,类固醇糖尿病的病因非常明确,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各种问题导致内源性类固醇分泌过多,如肾上腺瘤、肾上腺增生、垂体瘤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等,此类情况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二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患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就需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根据研究显示,通常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就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此类情况询问既往病史即可获知。
此外,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类固醇过多,外表也会表现出一定特征,如面部潮红、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有紫纹、合并高血压等,医生通过面诊也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检测皮质醇。
李佳萦表示,如果患者存在上述两种情况,在确诊糖尿病后一定要检测皮质醇。如确诊属类固醇糖尿病,即可针对病因进行调整,如切除相关肿瘤或是调整药物,血糖可能会恢复正常,糖尿病也可得到根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此前类固醇糖尿病已经导致了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这些损害都是不可逆的。因此,糖友们应该引起重视,及早筛查,不要让可以根治的类固醇糖尿病给身体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专家提醒
糖皮质激素不能随意停
针对内源性类固醇产生过多引起的糖尿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而药物导致的类固醇糖尿病,是否停药即可痊愈呢?李佳萦表示,理论上说,糖皮质激素药物导致的糖尿病在停药后即可痊愈。但是需要注意,药物需要逐渐减量,直至停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果突然停药,患者很可能出现激素撤退综合征,表现为乏力、纳差、消化不良、低血压等不适,还会影响原有疾病的病情。因此,在停药过程中,患者最好能够配合医生逐步减药,直至停药。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