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血常规能测出糖尿病吗(血常规可以查出血糖)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查血常规能看出肿瘤?这些指标异常请进一步检查,或是癌症信号

李大爷近几天身体不舒服,上网查了查,感觉自己的症状与癌症很像,去医院门诊,医生了解一些情况后,说建议李大爷去查血常规。李大爷很纳闷:查血常规能查出癌症吗?

血常规的检查意义

血液常规的检查,主要是血液常规检查、血型、血脂检测、血糖检测、尿酸检测、血钙检测、乙型肝炎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等等。

而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测出的疾病主要包括了:各种炎症、贫血、血小板的含量、糖尿病、冠心病、低血糖症、急慢性肝炎、乙肝、肝硬化、肾功能异常、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结石、泌尿系统疾病等疾病。可以说,血常规的检测意义还是比较重要的。

血常规能查出癌症吗?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监测,血常规的检查,有时可以发现因为肿瘤出现而导致的某些改变。比如白血病这种血液类的癌症,在血常规的检查中,很多患者的白细胞会急剧增多,晚期患者白细胞增多的现象更是明显。但是也有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毕竟稳定,无明显变化。

而这也表明,血常规的检查,对于癌症的检测并不起到绝对性的指导,而只能是一种辅助性质的作用。因为肿瘤在发生后,患者血液数值的变化没有普遍性,自然也就没有绝对参考的意义了。

但是,在血液检测中还有一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这是专门针对肿瘤而检测的一种项目。

肿瘤标志物可以当作癌症诊断的参考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分泌或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异常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可反映肿瘤的存在和生长。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相对常见的肿瘤标志物,通过它,可以检测出八成以上的肝癌和一些生殖器肿瘤。

人在胎儿时期,由于肝细胞的合成,甲胎蛋白维持着一定的含量,不过到了成年期,人的肝细胞反倒失去了这种合成能力,所以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含量就极其低微。不过随着肝功能发生异常的时候,尤其是癌变,甲胎蛋白的含量反倒又会升高。

正因为如此,它的变化成了临床上的辅助诊断标准。临床上,肝癌患者体内的甲胎蛋白含量比正常人多出10倍甚至上万倍。

糖基抗原(CA19-9)

临床上,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胆管癌、肝癌,都会引起糖基抗原CA19-9的显著升高。一些消化道类的炎症问题,也会引起该指标的升高,比如胃炎、肝炎、胆囊炎等。

通常情况下,升高的数值比正常值低于两倍以下的,也不用太过于担心,还要结合临床的其他诊断才能进一步作出判断。

糖基抗原(CA125)

CA125是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此外,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胰腺癌、肠癌、乳腺癌以及肺癌,该数值也会升高。

糖基抗原(CA153)

它是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标志,在早期,它的敏感性可以达到60%,晚期更是高达80%。

癌胚抗原(CEA)

它是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一种糖蛋白,临床显示,结肠癌患者中,CEA增高的比例达到了45%到80%,此外,胰腺癌、胆管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患者的阳性率也不低,在50%到70%之间。

糖类抗原(CA242)

这是结肠癌以及胰腺癌的标志物,检出率可以达到60%到85%,而且水平极高。此外在某些胃癌患者中,这项指标也会升高。

糖类抗原 (CA72-4)

这是胃癌、卵巢癌、肺癌的肿瘤标志物,但由于是非特异性的,所以指标上升了,也不一定是得癌症了。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这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如果是前列腺炎症、增生或者肥大,也会导致水平的升高。

肿瘤标志物只是一个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只是一项肿瘤检测的参考标准,它的升高或者改变,并不一定能够百分百确定就是得了癌症。

肿瘤标志物并非只有肿瘤细胞才能产生,因此并非肿瘤患者所特有,正常人或者某些良性疾病患者也可能存在肿瘤标志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不是所有的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都升高。

在临床上,肿瘤发生后的身体指标变化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因素,个体差异以及患病程度的差异,都会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变化。正因为它并非绝对的指标,所以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只是具备参考的意义。

怎样才能确诊癌症?

在临床上,对于癌症的检测和确诊是很谨慎的。以肺癌为例,如果检测中出现了肿瘤标志物的升高,那么接下来可以通过影像学的检查,来确定肺部是否的确存在结节或者阴影。

如果影像学的检查显示存在的话,到这一步可以基本断定是肿瘤了,但如果要做进一步确诊的话,那就需要做穿刺活检。通过穿刺取出怀疑是病灶处的一些组织,然后经过体外的检查化验,便能够最终确认是否是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的。

癌症的整个确诊步骤是十分审慎的,通常要进行多种的检查,通过对数值的综合对比研判,才能最终确定是否为癌症。

若是最终确诊是癌症的话,如果患者本人没有被家属隐瞒,那么最重要的是要稳住心态,然后要主动找医生询问病情的程度和发展,只有了解了具体的情况,才能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措施。即便是家属隐瞒了患者,家属也应该代为向医生询问情况,了解病情的发展,决定下一步要采取的措施。

总之,不能慌乱,不能过度悲伤,打起精神来,才能和肿瘤疾病正面相抗。#39健康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守护她健康#

参考资料:

[1]《一文读懂肿瘤标志物》.丁香园.2019-4-11.

[2]《癌症早期诊断的好帮手——解读肿瘤标志物》.解放军报.2014-5-8.

[3]《验血可以查出哪些病状?》.新华网.2015-11-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医生动不动就抽血,到底查些啥?抽出来的血,最终去哪儿了

血常规,也能揪出癌症?

柳小姐在三个月前在医院体检,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才76g/L,医生说她这是中度贫血,让她去做一些贫血相关检测,甚至查查消化道,看看是否有肿瘤。

医生很严肃,但是柳小姐却不以为然,觉得医生就是小题大做。

三个月后,柳小姐去而复返,这次柳小姐模样大变,脸色苍白,头发干枯无光,整个人瘦了一圈,再进行血常规检查,医生发现她贫血的情况更严重了,血红蛋白仅仅只有61g/L

医生对她进行了全身检查,发现其腹部和锁骨都出现了肿块,当下就觉得不妙,进一步做了胃镜,发现胃内存在一个11厘米大小的肿块,最终病理活检确诊了胃癌,这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期。

一、抽了这么多次的血,你看得懂血常规吗?

医院各种检查中,血常规是最基本的一项,但很多人拿到一张报告单时,都满脸问号。看到一堆数据时,我们最应该关注哪些指标呢?

1、白细胞:参考范围4-10×109/L

白细胞是我们抵御病原体的重要屏障,其升高和降低,与体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有关。当白细胞上升,可能意味着细菌感染、大出血、身体中毒;当白细胞明显下降,可能与病毒感染、血液病、理化损伤有关。

2、红细胞:参考范围3.5-5.1×1012/L,血红蛋白参考范围115-150g/L

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负责结合氧气、运输氧气,血红蛋白降低,很可能贫血、失血,若血红蛋白升高,则可能是缺氧、大面积烧伤、脱水、血液系统肿瘤等引起。

3、血小板:参考范围125-350×109/L

血小板负责止血和凝血,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当发生血小板明显增长,可能与失血、溶血、急性感染,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有关,若血小板减少,则可能是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原因引起。

需要提醒的是,当三项指标处于临界值的话,一般不用担心。因为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血液采集部位、保存方式、送检时间、性别、年龄、季节变化等都可能会干扰结果,若只是高于或低于稍微一点,身体又无任何症状,一般没有太大问题。

二、血常规能查出癌症吗?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查出身体是否存在恶性肿瘤吗?

对此,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介入放射科张韡医师表示,血常规只能看清患者血细胞的含量,无法直接诊断大部分癌症,尤其对于早期的癌症患者,血常规跟常人无异。

但是有些肿瘤可以在血常规上有所表现——

1、血红蛋白明显降低

部分肿瘤患者可能由于肿瘤血管破裂或者侵犯正常血管,导致大出血,此时可出现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又或是肿瘤刺激引起呕血或便血,如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

2、白细胞明显升高

人体的白细胞主要参与免疫活动,虽然大部分肿瘤患者白细胞没有明显异常,但如果是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指数会明显增高,还可能发现一些未完全成熟的白细胞。

3、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负责凝血,而部分疾病可引起血小板减少,例如肝癌患者、肝硬化或肝功能亢进,就会引起血小板波动。

癌症筛查有必要进行全身检查,目前主要通过胃肠镜、CT、MRI、彩超等方式,可以发现早期癌症和肿瘤。例如,消化道肿瘤可以做内镜、胃镜、肠镜等检查,避免过晚发现癌症;肺癌检查比较简单,一个低剂量的胸部CT,就可初步发现端倪;肝癌筛查可通过甲胎蛋白进行诊断。

三、不仅仅要关注指标,也要关注血液的颜色

血液是生命之源,但你知道吗?血液的颜色也会随着身体的异常而发生变化。

其实人体的血不只有一种颜色,血液可分为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量丰富,血红蛋白多,血液颜色也较为鲜红,而静脉血含氧量少,还原血红蛋白较多,颜色就会比动脉血暗沉

但若是这些颜色的血,就要引起注意

1、白色的血

这种血液又称乳糜血,俗称“牛奶血”。是由于血液中脂肪含量超标引起。常见于肥胖或超重者、高脂饮食者、糖尿病患者等。

2、黄褐色的血

黄褐色血液多余肝胆疾病有关,由于肝脏运作障碍,无法及时清除胆红素,就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加,从而引起血液呈黄褐色。

3、蓝色的血

蓝色的血并不是什么科幻片“阿凡达”,而是亚硝酸亚中毒了。亚硝酸亚属于强氧化剂,进入血液后可使血红蛋白中二价铁被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丧失运输氧气的能力,血液也会随之变色。

四、检查过后,抽出来的血都到哪里去了?

血常规一般需要抽取1-3ml血液,剩余的那些血标本,都被送去哪了?

在检测完样本后,当出现指标异样,可能会进行复查复测,所以样本一般会有3-7天的留存期,而留存期满后,样本就会走医疗废物处理流程,拿去集中销毁(也称为灭活)。

血常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虽然不能查出所有疾病,但确可以通过指标浮动,作为身体健康问题的参考。因此当医生要求抽血时,不要出现逆反心理,遵循流程,才能更好发现疾病。#头条创作挑战赛##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三项主要指标,教您快速读懂血常规报告》.上海市同仁医院.2020-09-04

[2]《【防癌科普】五大常见癌症筛查手段,你必须掌握!》.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9-05-13

[3]《【掌健识】在医院检查抽的血,后来去哪了?》.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2022-10-1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疾病?若4项指标升高,要多加注意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自己不舒服的时候就会去医院做检查,是就避免不了检查血常规,血常规作为疾病检查的一个重要辅助项目,对一些疾病通过检查血液的状况,能判断身体内部的变化。

血常规最主要的是检查血液方面的疾病,因为血液内部有很多有形细胞和液体组合而成,在检查时看一下内部的细胞组成是不是有变化,可根据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变化来判断疾病的状况。

血常规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或参考指标,可检测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血小板比容、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等。

01

白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白细胞偏高就是白细胞增多是指白细胞总数高于参考值,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类细胞的总称,主要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白细胞参考值为成人(4~10)×10/L,新生儿(15~20)×10/L,6 个月至2 岁(11~12)×10/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以下原因。

1、生理因素: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冬季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后,饱餐、淋浴后,月经期、排卵期、情绪紧张,饥饿、低血糖等,生理性白细胞数增多是暂时的,去除影响因素就很快恢复正常。

2、病理因素:包括各种局部或全身感染、非感染性炎症,血液病,组织坏死,急性失血及溶血、恶性肿瘤,代谢紊乱等。

3、药物和毒物: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和妊娠中毒症,急性化学物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生物毒素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均可使白细胞增多。

4、其他因素:手术后12~36小时中性粒细胞可增多,其程度与手术范围、失血多少及组织损伤程度成比例。

02

血常规能查出什么疾病?若4项指标升高,要多加注意

血常规可辅助诊断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疾病,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等。

1、白血病:如果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指标异常,及血涂片中有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不排除白血病,可再行骨髓穿刺,以鉴别诊断白血病。

2、贫血: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会出现血红蛋白量降低,红细胞计数下降。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做血常规检查时,血小板计数会降低,除此之外,血液常规检查还可查到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4、病毒感染: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判断机体是否有病毒感染。

5、细菌感染: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比如白细胞偏高,考虑有细菌感染。

03

若4项指标升高,要多加注意

1、红细胞指数升高:对甲状腺异常的患者来说,如果平时喝水比较少,会造成红细胞数量明显升高,对生活在高海拔的孕妇来说,也存在红细胞数量升高的问题,造血干细胞内的红细胞增长,如果发现红细胞数值稍微升高,表示身体可能存在某些异常,但并不是特别严重。

2、淋巴细胞数值升高:淋巴细胞占全身血液的40%,对于一些4~6岁的儿童来说,身体正在生长发育,由于免疫力比较低,会容易出现炎症,造成淋巴细胞数值升高,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应进一步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白血病。

3、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具有凝血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血液渗出的问题,血小板会迅速凝结,血液避免血液过多流失,如果发现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需进行下一步检查,如果不重视会造成失血过多,容易引发休克或昏迷。

如果发现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加,可存在粥样硬化或者血栓,所以血小板数量过高或过低对身体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4、白细胞数量增加:白细胞是身体的一道防线,如果血常规检查后,发现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表示身体的某个器官,或细胞出现了感染的问题,白细胞是多个细胞的总称,比如中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等,如果发现白细胞数量升高,可能是癌症引起的,比如鼻咽癌,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