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口服药(二型糖尿病口服药首选那些?)
格列美脲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服药期间需要禁酒,服用注意5点
格列美脲是临床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之一,具有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等多重药理学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等代谢性疾病,降糖效果显著。虽然常规剂量下格列美脲相对安全,但如果长期、大剂量的服用依然可能诱发低血糖、消化道不适、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或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因此必须依据医生医嘱规范服用。
50岁孙先生是一名公司的领导,因为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和缺乏运动,导致他的体型较为肥胖,并且长期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3个月前孙先生在一次体检中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于是医生建议其服用一种叫做格列美脲的降糖药,配合饮食和运动,孙先生的血糖水平一直控制的还可以。
1个多月前孙先生应酬应酬后喝了不少白酒,回到家后感觉浑身无力、头晕目眩,意识逐渐模糊,家人发现他满身冷汗,意识不清,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医生经过检查后确诊为严重的低血糖反应,手指血糖仅为2.1mmol/L,于是急忙给予对症治疗,在经过积极抢救和补充葡萄糖后素你先生逐渐恢复意识。孙先生感到奇怪,因为自己的服药剂量和饮食都没有太大变化,怎么会突然导致低血糖反应呢?医生严肃地告诉孙先生服用格列美脲期间绝对不能饮酒,因为酒精会加强过格列美脲的降血糖作用,而格列美脲可以减弱病人对酒精的耐受力,因此非常容易诱发不良反应,显著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听罢医生的解释后孙先生保证自己不再饮酒,并且时刻关注血糖变化。
一、格列美脲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格列美脲是临床常用的磺脲类降血糖药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胰岛素分泌和促进血糖代谢,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降糖效果明显。
格列美脲的作用机制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刺激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
格列美脲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性钾通道结合,关闭钾通道,导致细胞去极化,促进钙离子内流,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特别是对于餐后血糖控制尤为显著。
2、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格列美脲能够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能力,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状态,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3、降低胰岛素抵抗
格列美脲通过调节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响应,有助于长期稳定血糖水平。
4、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长期使用格列美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减缓糖尿病的进展。
二、格列美脲临床上可治疗这几种疾病格列美脲是临床常用的降血糖药,其对于多种以高血糖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具有较好治疗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疾病中格列美脲的服用剂量和方法不同,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
1、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格列美脲作为磺脲类降血糖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临床研究表明格列美脲能够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且对于早期或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有效,能够延缓疾病进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2、糖耐量受损
糖耐量受损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格列美脲通过改善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能够有效干预糖耐量受损的进展。临床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格列美脲可以显著降低糖耐量受损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对于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3、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受损是一种血糖代谢异常的早期阶段,表现为空腹血糖略微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格列美脲能够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代谢。临床研究表明格列美脲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减少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对于早期干预血糖代谢异常具有重要作用。
4、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包括高血糖、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多种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格列美脲不仅能够改善血糖代谢,还对代谢综合征的其他指标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临床研究显示格列美脲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腹型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对于代谢综合征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格列美脲是临床最常用的降糖药之一,其降糖效果显著,并且起效较快,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服用格列美脲期间是需要避免饮酒的,否则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1、增加发生低血糖风险
酒精会抑制肝脏的糖原释放,降低血糖生成,而格列美脲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因此在服用格列美脲期间饮酒会增加诱发低血糖反应的风险,其临床表现包括出冷汗、心慌、头晕、颤抖、极度饥饿,甚至昏迷,这些症状可能在饮酒后数小时内出现。
2、容易引起酒精类戒断反应
所谓的酒精的戒断反应是指在停止饮酒后身体和心理出现的一系列戒断症状的表现。临床研究发现在服用格列美脲期间酒精非常容易诱发酒精类戒断反应,患者会出现手部颤抖、出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临床表现,严重时甚至会诱发严重精神错、酒精性脱离性状态等。
3、干扰药物代谢
酒精的摄入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可能影响格列美脲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药物效力的不稳定,这是因为肝脏在代谢酒精时,可能会优先处理酒精,而忽略其他药物的代谢,因此可能导致体内药物浓度异常升高,进而诱发多种不良反应。
四、科学服用格列美脲注意这5点常规剂量下格列美脲的安全性较好,并且降糖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控制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但如果服用剂量过大则可能导致低血糖反应,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服用,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
第一、注意格列美脲的服用剂量和方法
格列美脲的服用剂量需个体化,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再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调整。
常规的起始剂量为2mg,每天1次,早餐或第一次进餐前半小时给药,维持剂量多为2-4mg,每天1次,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增加剂量,但每1-2周剂量上调不超过2mg,每日推荐最大剂量为8mg;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务必在早餐前或与早餐同时服用,若不进食则不应服药,以免发生低血糖。
第二、注意格列美脲的不良反应
低血糖是格列美脲较为常见且需要重点关注的不良反应,尤其在剂量不当、未按时进食或运动量增加时更易发生。症状包括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其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最后,极少数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第三、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格列美脲,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老年患者由于低血糖风险较高,建议从低剂量开始,并密切监测血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1型糖尿病禁用;对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第四、注意格列美脲避免与这些药物联合使用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莫洛尔等,联用时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察觉低血糖的发生,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联用后可能增强格列美脲的降糖作用,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几率。
酒精:酒精可能增强格列美脲的降糖作用,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同时可能加重低血糖症状。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从而抵消格列美脲的降糖效果,影响血糖控制。
第五、注意格列美脲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在血糖控制不佳时,格列美脲可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二者作用机制互补,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糖,且可减少各自的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其次,格列美脲还可与胰岛素增敏剂联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但联合用药时,同样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药物剂量。
五、总结格列美脲作为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分泌。其作用机制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时,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低血糖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必须禁止饮酒,否则可能导致明显低血糖反应,并且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严格遵循剂量和服用方法,以确保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糖尿病#
达格列净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降糖药,既能降糖又能护肾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地黄宝源颗粒和茯苓运化颗粒标本序贯给药治疗小鼠自发性2型糖尿病》研究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5年3月
老张今年58岁,确诊2型糖尿病已经十年。这些年,他每天要吃四五种药:降糖的、护肾的、降压的……药盒塞满了抽屉。
可即便如此,去年体检时医生还是告诉他:“血糖控制不稳,肾脏功能又恶化了。”
老张愁得直叹气:“这药越吃越多,病怎么还越来越重?”
直到上个月,医生给他换了一种新药——达格列净。
没想到,短短几周,老张的空腹血糖从9.8降到了6.5,尿蛋白指标也明显好转。
更神奇的是,他发现自己居然瘦了3斤,血压也跟着平稳了。老张逢人就说:“这药神了,一颗顶过去三颗!”
这“一颗顶三颗”的达格列净,到底是什么来头?
要理解达格列净的特别之处,得先看看传统治疗糖尿病的困境。
2型糖尿病就像个狡猾的敌人,它不只是血糖高那么简单。长期高血糖会像糖水泡脏器一样,慢慢腐蚀血管、肾脏、眼睛和心脏。
数据显示,7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或肾衰竭。
传统降糖药就像“消防员”,忙着扑灭血糖这把火。比如二甲双胍能减少肝脏产糖,磺脲类药物能刺激胰岛素分泌。
但这些药只管降糖,对已经受损的肾脏、心脏却无能为力。更麻烦的是,很多患者需要同时吃降压药、降脂药、护肾药,每天吞十几片药成了家常便饭。
有位老患者曾自嘲:“我现在吃药比吃饭还讲究,早饭前3种、饭后2种,睡前还得再来个护心套餐。”
达格列净的降糖思路堪称“逆向思维”——既然血糖太多,干脆让肾脏把多余的糖直接尿出去!这招就像在身体里开了条“专属排水渠”。
正常人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的葡萄糖不到1克,而达格列净能让这个数字飙升到70克,相当于每天多排出14块方糖的量!这种通过抑制肾脏“回收糖分”的机制(专业术语叫SGLT2抑制剂),降糖效果立竿见影,还意外带来了三大惊喜:
护肾奇兵:
高血糖就像泡在糖水里的肾脏,迟早会“腌”出毛病。达格列净通过减轻肾脏过滤糖分的负担,能显著降低尿蛋白水平。有研究显示,使用达格列净的患者,肾功能恶化风险比传统治疗组降低39%。
心脏卫士:
它能让心脏“减负”。临床试验发现,达格列净使心衰住院风险直降35%,堪称糖尿病患者的“心脏保险丝”。
隐形减肥药:
每天多排70克糖,相当于白送身体280大卡的热量缺口。很多患者用药后体重自然下降,腰围也跟着缩水。
达格列净也不是“万能神药”。最新研究发现,停药两周后,单用达格列净的患者血糖会出现反弹,而配合中药序贯治疗的患者却能保持血糖平稳。
这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达格列净擅长“治标”,但要“治本”还需综合调理。
就像修房子不能只补裂缝,还要加固地基。
中医专家指出,糖尿病的“本”在于脾的运化失调,导致水谷精微无法正常代谢。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医学开始推崇“降糖 护器官 调节代谢”的综合治疗模式。
达格列净与中药联用,或是未来糖尿病治疗的新方向——西药快速控糖治标,中药调理体质治本。
达格列净虽好,却不是人人适用。以下几类人群特别适合尝试:
血糖居高不下,尤其餐后血糖“过山车”的患者
合并高血压、蛋白尿的“糖肾”人群
体重超标,BMI>25的“胖糖友”
有心衰病史需要双重保护的患者
但要注意,用药初期可能出现尿频、口渴,这是正常现象。极少数人会出现泌尿系感染,保持私处清洁、多喝水就能预防。
孕妇、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则需遵医嘱慎用。
2024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吹响了糖尿病治疗革命的号角,治疗目标从“单纯控糖”升级为“保命护脏器”。
在这个新战场上,达格列净与GLP-1受体激动剂(既能降糖又能减重)形成黄金搭档,一个主攻“排糖护肾”,一个擅长“调节代谢”。
更令人振奋的是,我国科学家正在探索达格列净与中药联用的新方案。比如先用地黄宝源颗粒调理脾虚根本,再用达格列净快速控糖,这种“标本兼治”的策略在小鼠实验中显示出停药后血糖仍持续下降的神奇效果。
或许不久的将来,糖尿病患者真能实现“短期用药、长期获益”的梦想。
老张的故事还在继续。
现在的他每天一片达格列净,配合饮食运动,血糖稳稳达标。最近复查时,医生笑着说:“肾脏指标比三年前还好,你这算是逆生长啊!”
糖尿病治疗早已过了“埋头降糖”的年代。像达格列净这样既能控糖又能护肾护心的药物,正带领我们走向“治病更治命”的新纪元。
管理糖尿病就像打理花园——既要及时除草(控糖),也要施肥松土(护器官),才能让生命之树常青。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二甲双胍“退场”了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到底该怎么选?
文 | 文解健康说
编辑 | 文解健康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关于二甲双胍的传闻满天飞——“它已经过时了”“新药效果更好”“是不是该换药了?”糖友们听得心里直打鼓:“我这吃了十几年的药,咋说换就换?”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糖尿病界的“老牌选手”到底咋回事,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又该怎么选?
一、二甲双胍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二甲双胍(Metformin)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多的2型糖尿病口服药,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降糖效果稳,不容易引起低血糖,还能帮助改善胰岛素抵抗。
想象一下,二甲双胍就像个“血糖管理大师”,一边阻止肝脏乱放糖,一边让身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让血糖不至于“翻车”。关键是,它便宜啊!对比那些价格高昂的新药,二甲双胍简直是性价比之王。
二、那为啥有人说它要“退场”?最近几年,大家开始质疑二甲双胍的地位,主要是因为——新药层出不穷,比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它们不仅降糖,还能减肥、保护心血管,看起来比二甲双胍“能打”多了。
另外,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副作用也让很多人头疼,有些人吃了就胃不舒服,甚至腹泻,影响生活质量。再加上早期研究曾提到它可能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甚至有人担心它会不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这些都让它的“地位”有了一些争议。但!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它就被淘汰了!
三、二甲双胍依然是医生的“心头好”虽然新药多了,但各大权威指南(比如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依然把二甲双胍列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换句话说,它仍然是医生开药的首选之一。
为什么呢?首先,它的降糖效果稳定,不像某些药物那样容易引起低血糖。其次,研究发现,它对心血管疾病有保护作用,还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亲民,对长期服药的糖友来说,经济负担小很多。
所以,不是二甲双胍不行了,而是医生手里有了更多选择,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来搭配更合适的药物。
四、新药来了,谁更适合你?现在2型糖尿病的药物可不止二甲双胍一家独大,像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等新药,都是医生常用的“搭配选项”。
如果你有心血管疾病或肾功能问题,医生可能会推荐SGLT-2抑制剂(比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它能让肾脏把多余的糖直接“排尿送走”,不仅降糖,还能保护心脏和肾脏。
如果你体重超标,医生可能会建议GLP-1受体激动剂(比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它能抑制食欲、帮助减肥,甚至被称为“减肥神药”。
如果你想副作用少,又不喜欢打针,DPP-4抑制剂(比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可能比较合适,它的降糖作用温和,但不像SGLT-2和GLP-1那么“猛”。当然,磺脲类药物(比如格列美脲)依然存在,但它容易引起低血糖,所以现在医生更倾向于推荐更安全的新药。
五、到底怎么选?医生才是“最佳搭配师”选药这事儿,不能凭感觉,更不能跟风,得看你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你的血糖水平、体重、肾功能、心血管健康状况等因素来决定用药方案。
一般来说,二甲双胍仍然是首选,但如果你吃了胃不舒服,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医生就会考虑换药或加药,比如加上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来达到更好的控糖效果。所以,千万别自己擅自换药!一定要听医生的!
六、光吃药不行,生活方式才是“王炸”!吃药只是控制糖尿病的一部分,真正的“王炸”是——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少吃精制碳水,多吃高纤维食物,控制血糖波动;运动方面,每天至少30分钟适量运动,比如快走、游泳、瑜伽,这些都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作息方面,规律睡眠,别熬夜,因为熬夜会影响血糖代谢,让血糖更难控制。
此外,情绪管理也很重要,压力过大会让血糖飙升,所以学会放松、保持好心态,对糖尿病管理也很关键。
七、总结一下!二甲双胍还能不能吃?当然能吃!它依然是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并没有被淘汰。只是现在有了更多的新药,医生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让控糖效果更好。
但是!光靠吃药不行,生活方式管理才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秘籍”!所以,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好心情,才能真正把血糖稳住。如果你身边有糖尿病的家人朋友,赶紧把这篇文章转给TA,别让他们被“二甲双胍退场”的谣言吓到!
参考文献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24 年糖尿病医疗标准》,发表于 Diabetes Care 期刊,2024 年,第 47 卷(增刊 1),S1-S294。
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2 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共识报告》,发表于 Diabetologia 期刊,2024 年。
中国糖尿病学会(CDS):《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 年版)》,发表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