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心梗原因(糖尿病引起的心脏衰竭能活多久)
老糖友长期高血糖的背后,心梗正在悄然发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4日讯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不仅会影响身体血糖代谢外,还会影响蛋白质和脂代谢。随着病程的发展,会发生血管和神经不同程度的病变而引发的各器官并发症。最近,老糖友刘先生发现患上冠心病。专家提醒,糖友们在管理血糖时,应警惕无痛性心梗。
60岁的刘先生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已经10多年。10年前,他还曾患脑梗,当时恢复得还不错。不过,他饮食一直不规律,从年轻时就爱喝两杯,养成每餐一杯酒的习惯,近几年为了控制血糖、血压,他减少了每日饮酒量,将一日三餐酒改成一日两餐酒。平时,他偶尔会监测血糖、血压,血糖经常都会偏高一点,但血压基本正常,倒也没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
最近一两周,刘先生经常觉得疲劳,浑身没劲,前天在家查了血糖,结果血糖值又偏高了。因为有些不放心,4日,刘先生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就诊。副主任医师管雅文接诊后为刘先生进行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他不仅血糖高,而且血脂也高,大血管有斑块,心肌指标异常,患上了冠心病,还有心肌梗死的风险。
医生为患者检查身体。
“我从来没有心慌、胸闷,也没有心疼不舒服的感觉,怎么就要心肌梗死了?”面对刘先生的疑问,管雅文解释,这种没有明显冠心病症状的无痛性心梗与长期血糖高水平状态密不可分。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高血糖,会累及大血管病变导致其狭窄堵塞,同时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异常会导致患者疼痛感缺失,痛阈升高。发生心肌缺血缺氧时,患者可能因自觉没有心悸疼痛不适症状而忽略,造成严重后果。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没有心绞痛或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但还是会有其他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如运动耐量下降,活动后乏力等。”管雅文建议,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定期复查体检是预防的关键。
管雅文强调,糖尿病患者要预防心梗或脑梗,应积极控制血糖,保持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内,血压不高于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6mmol/l,有心梗脑梗病史的糖友要低于1.8mmol/l,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饮食运动不落下,控制体重,如有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长江日报记者毛茵 通讯员吴萍 涂丹)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糖尿病人心梗无声无息,怎样才能减少出现,如何急救?
刘老爷子被家人送进了医院,这次陪他的不是朝夕不离的老伴,是他的几个孩子。他的女儿说,老太太1星期前去世了,老头接受不了,不吃不睡不用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去看他,他拉着我的手,老泪纵横,“孙医生,我们正散着步呢,她就在我面前倒下了,在我的眼皮底下就走(死)了,连抢救的机会也没有,一句话也没留下啊!”
老太太也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如老爷子好,原因在于她饮食随意,血糖大部分时间都在10mmol/L左右,因此就出现了很明显的并发症,下肢麻木比较明显,还有冠心病。曾经做过冠脉CT,狭窄的程度也比较明显达到了近85%,多次告诉她要做支架了,可她不愿意,说偶尔心慌,也没别的感觉。
突然出现这种情况,老爷子接受不了,他的儿女聊起来也是眼泪汪汪,“孙医生,心梗不是都疼吗,我妈妈为什么没有任何感觉呢?如果她有不好受,我们肯定会及时送她到医院的,起码还有抢救的机会呀!”
是的,这就是糖尿病人存在冠心病最为凶险的地方,它可能会让你没有任何求救的机会。但是它也可能出现了很多次次,但容易被病人和家人忽视,这就是糖尿病被称为“隐匿的杀手”、“无声的杀手”最主要的原因。
糖尿病人出现心梗无声无息,怎样才能避免出现,如何急救?
糖尿病人存在比较广泛的冠状动脉硬化,血管壁上斑块较多,血管狭窄部位很多,存在多种类型的冠状血管狭窄和斑块类型,从冠状动脉主干到各级血管,直到微小动脉。当活动量增加、情绪激动、进食量过大或者便秘都非常易于出现血管痉挛和斑块破裂,导致梗塞的出现。
老人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防止急性缺血的出现
低血糖时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跳较快,心肌需血需氧量增加,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保证足够的供血,也会出现痉挛导致心梗。
糖尿病人出现的心梗为“无痛性心梗”,老人和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合并神经病变的出现的较多,神经病变明显,患者的痛阈提高,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患者也可能感觉不到疼痛或者被忽视,导致漏诊或者误诊,就会错失抢救时机。
如何预防冠心病、急性心梗的出现糖尿病患者要积极的控制血糖,采用科学的办法,要定期进行心脏的检查,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保持血糖、血压、血脂、血粘的稳定,严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不管是不是有胸闷、胸痛等症状,都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B超等的相关检查,必要时还要通过冠脉CT或者冠状动脉造影来明确心肌缺血的情况。
做好预防工作,需要积极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血粘,注意控制体重、戒烟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血糖:有研究证实当血糖高的病人合并冠心病时,它和急性心肌梗死为等危症。UKPDS研究显示,血糖的强化治疗会使糖尿病相关重点事件发生率下降21%,心肌梗死风险下降33%。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平稳血糖,但是要防止低血糖事件的出现。Philp教授曾经说过,医源性低血糖有时是致命的,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抵消患者终生维持血糖正常带来的益处。这里面所讲的严重低血糖事件导致的危险事件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猝死事件。
冠心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可在7.5%-8.5%
血压:UKPDS研究显示,收缩压每下降10 mmHg,舒张压每下降5 mmHg。糖尿病人应该把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这种血压水平对心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两种药物对糖代谢和脂代谢没有明显的影响,而且还有心、肾保护作用。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心血管病危险风险增加3.8倍
血脂:治疗目标是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严格控制在1.8mmol/L(70mg/dL)以下,药物首选他汀类。减少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非常重要。
血粘: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的作用,可常规用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用量通常为75~150毫克/天。也可选择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对于4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应该常规使用,特别是存在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尤其重要。
如何早期发现严重心肌缺血糖尿病患者不仅容易出现冠心病,一般出现冠心病往往也比较严重,因为有糖尿病的人群血管硬化程度比较广泛,动脉硬化合并斑块的较多,并且各级血管甚至微小动脉也会出现。
比较典型的前壁心梗的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早期发现严重的心肌缺血非常必要,目前最为简单、无创、重复性强的检查就是心电图了,但是心电图正常不代表心脏没有病变,动态观察非常必要如进行24小时的Holter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通过超声波来检查心脏,它也是无创检查。心脏超声通过心室壁的运动、厚薄等间接的判断。心肌缺血时势必运动会减弱,收缩的幅度会降低,缺血与不缺血区域的心肌运动不协调。当出现心肌梗死时心肌会变薄、不收缩,甚至反向运动,还可以看到附壁血栓,测心功能会下降。
箭头所指部位为血流阻断位置
冠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直观的检查是冠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需要注射造影剂,来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这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造影剂在冠状动脉的显影,可以看到冠状动脉有没有畸形、冠状动脉有没有斑块和狭窄,狭窄的程度如何。如果狭窄程度超过85%,则需要尽快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这种方法属于微创手术,技术成熟,安全性很好,可迅速改善患者心肌的缺血症状。全动脉发生病变时,也可以考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糖尿病患者要积极科学地控制血糖,定期检查心脏,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严防心梗出现。不管是否有胸闷、胸痛等症状,都要定期进行心电图、24小时的Holter等心脏相关检查,必要时可能还需要通过冠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怀疑心梗出现该如何处理?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当糖尿病人怀疑心梗时,如果怀疑低血糖但测血糖不低时,或者没有测血糖条件时,要快速喝糖水观察,如果不能马上缓解,高度怀疑心梗出现,要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启动专业急救。
一定注意不要自己开车,或者叫出租车,更不建议骑自行车或者走路去医院。如果自行前往不具备胸痛中心的医院,通过急诊挂号、分诊、缴费、医生诊治等过程,再进入介入治疗可能会使急救的黄金120分钟被延误。
胸痛中心的建设可以保证120分钟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把握黄金120分钟时间
急救车上都会备有心电图检查设备,目前我国各二级医生医院都在推行胸痛中心或者急性心梗绿色通道建设,在急救车上就可以开启院前检查、院前急救并联络院内急救。
通过急救通道,就可以不通过急诊室而直接将患者确诊来进行导管检查或送至上一级具备条件的医院进行介入治疗。
冠脉内支架植入手术
无论何种心脏病,紧张都会加重病情,一定要保持镇静,拨打完急救电话后就地躺下,卧位,尽量侧卧,防止病情加重,出现呕吐等导致窒息。
在等待120急救时,家人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来判断病情的变化,如果出现面色苍白、满头大汗、意识模糊或者烦躁等时,病情通常比较紧急严重。要触摸大动脉的搏动情况,如果触摸不到,则要紧急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来争取抢救时机。只要意识没有恢复,心肺复苏要一直做,直到抢救人员到来。
对于糖尿病人的家属,学习心肺复苏知识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出现胸闷、心慌等任何不适,如果用低血糖不能解释是,就要警惕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出现,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要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和急救药品如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要携带急救卡。
要保持血糖、血压、血脂、血粘、体重的稳定,注意戒烟。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B超的检查,必要时进行冠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当发现血管狭窄明显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当怀疑心梗出现时,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心脏骤停,要尽快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知道急救人员到来。在胸痛中心走绿色通道,把握黄金120分钟,争取急救时间。
糖尿病与心梗:致命的“亲密关系”,你了解多少?
“糖尿病离心梗,真的只差一次放纵!”这绝非危言耸听。39岁的赵先生,从确诊糖尿病到突发心梗,仅仅用了5年。失明、肾衰、全身血管如同报废,人生瞬间崩塌。据三甲医院的最新数据显示,7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今天,就带大家深度剖析糖尿病与心梗之间那令人胆寒的致命联系,一定要转发,说不定能挽救一条生命!
血管腐蚀期(确诊1 - 3年)
一旦被确诊糖尿病,高血糖就如同“硫酸”一般,开始日夜不停地侵蚀血管内皮。这可不是夸张,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比正常人快3倍!在这个阶段,身体会发出一些信号:手脚时常感到麻木、冰凉,这是微循环出现障碍的表现;眼底出血,这是视网膜病变的预警;还有尿泡沫增多,这是早期肾损伤的信号。如果这些信号被忽视,病情就会进一步发展。
血管堵塞期(确诊5 - 8年)
当糖尿病病程进入5 - 8年,冠状动脉斑块开始疯狂生长,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研究表明,糖尿病患病5年以上,心梗风险会飙升10倍。更可怕的是,5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无痛性心梗”,往往发病就是猝死,让人防不胜防。这个阶段,患者的心脏就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全身崩溃期(确诊10年以上)
糖尿病确诊10年以上,心脏血管弥漫性病变,连支架都难以施展。曾经有一位山东男子,透析2年后突发心梗,血管钙化得像“钢筋”。这个阶段,除了心梗风险极高,还常伴随肾衰竭,需要每周进行3次透析;失明,视网膜脱落导致;下肢坏死,截肢率升高8倍。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生命也岌岌可危。
三大夺命特性,让糖尿病患者更易猝死症状隐匿
自主神经受损使得糖尿病患者痛觉迟钝,38%的患者在心梗发作时仅仅感觉恶心、头晕,很难联想到是心梗发作,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病变广泛
非糖尿病患者心梗多为单支血管阻塞,而糖尿病患者常常是3支血管全病变,连支架都无处可放,治疗难度极大。
并发症叠加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形成了“死亡三角”,心肌细胞在这样的酸中毒环境中快速坏死,大大增加了猝死风险。
身体发出这些信号,立刻查心脏!• 夜间呛醒、枕头汗湿,这可能是迷走神经异常。
• 牙痛、左肩痛持续20分钟,这可能是心绞痛放射痛。
• 快走100米就喘,这是心功能下降的表现。
• 双腿水肿,躺平呼吸困难,这是心衰前兆。
守住最后防线!医生给出4大保命策略血糖防线
空腹血糖一旦超过7mmol/L,心梗风险就会翻倍。所以目标要控制在空腹4.4 - 7.0,餐后小于10。可以借助动态血糖仪,配合低碳水食谱(私信发送“食谱”免费领)。
血管防线
每年查1次冠脉CTA,一旦发现血管狭窄超过50%,立即干预。日常饮食中多吃“血管清道夫”,比如深海鱼(富含Ω - 3)、纳豆(能溶解血栓)。
血压血脂防线
血压超过130/80,死亡率会升高56%,目标要控制在130/80以下。他汀类药物需终身服用,既能降脂又能稳定斑块。
生活方式革命
戒掉红烧肉、烟酒、熬夜这些不良习惯;每天快走40分钟,提升心肌供血;补充镁和辅酶Q10,增强心肌活力。
请记住:确诊糖尿病的第一天,就要像保护心脏一样控糖!一旦出现持续胸痛伴濒死感、意识模糊且冷汗浸透衣物、血压骤降至90/60以下的情况,立即拨打120。
别让无知缩短生命距离!转发提醒身边的糖尿病人群,现在点击【关注】,获取更多健康知识,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糖尿病##心梗##奕健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