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人该注意些什么(糖尿病的人该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需注意什么?
享受美食是一大乐事,但糖尿病患者如饮食不加节制,同时居家活动减少,易出现血糖指标的失控,糖尿病患者需注意什么?
01
合理饮食
可以适当的摄入鸡蛋、奶、鱼、肉等高蛋白类、谷物类及蔬菜类食物,应保持低糖、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血糖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需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糖浆类药水。若糖尿病患者出现食欲较差或进食不足时,可适当减少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而当摄入的食物相对增多时,则需增加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若自己不知道增加或减少的剂量多少合适时,需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医务人员对其进行调整,或可以通过网上咨询等方式进行,切不可自己盲目进行方案的调整,以免造成不良后果的发生。
02
适量运动
春节期间很多人难得休息,懒得运动,由于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疾病,血糖受运动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还需继续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舒缓的运动方式,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但切忌不可进行太过剧烈的运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03
血糖监测
过年聚会不断,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会受到影响,轻则引起血糖小波动,重则血糖和血压升高、血脂紊乱,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假期应按时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同时,血糖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麻烦,但及时、定时地监测是控制血糖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果发现其血糖波动较大,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就需及时进行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04
睡眠充足
春节假期,走亲访友、阖家团圆,常常会打乱以往的睡眠规律,但春节假期,糖尿病患者更需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神清气爽,提高抵抗力,控制血糖。
05
及时就医
在春节期间,如出现手抖、出汗等低血糖症状,需及时检测血糖,若血糖偏低需及时含糖果或进食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升高血糖,必要时需前往医院就诊。若出现头晕呕吐等不适时,需考虑是否可能是血糖升高所导致的,切忌盲目的服用药物或擅自的增加降糖药物的剂量。此时,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转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来源: 吉林12320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这三点,别让气温给血糖“升温”
关注血糖健康
进入夏季后,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开始变得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不注意糖尿病治疗细节,可能会导致血糖变化,影响健康。三大习惯,帮您在炎炎夏日“静”血糖!
01 睡眠习惯
夏季太热,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从而对血糖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营造一个较好的睡眠环境,避免过热、过冷,如果晚上吹空调要避免冷风对着人吹,而且应盖上适宜的被子。
此外,一些人可能在夜间发生低血糖,但不知道,早晨起床后睡衣是潮湿的,以为是天热出汗,导致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延误治疗,这一点需要注意。
02 饮食习惯
夏季一些人晚餐时间推迟,或者增加了夜宵,一方面规律饮食打乱之后可能需要调整降糖方案,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导致饮食过量。
夏季需要格外注意食品卫生,如果不慎导致急性胃肠炎,需要及时就医,否则可能因为腹泻、呕吐,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如果没有及时调整降糖方案,有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此外,夏季出汗较多,糖尿病患者要及时补充水分。如果饮水过少,血液浓缩也会升高血糖数值。
03 运动习惯
夏季运动建议选择早餐后或者晚饭后,而且运动前和运动后都需要监测血糖,以便根据血糖调整运动量或者治疗方案,避免血糖过低或者过高。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水平较高(>14mmol/L)不建议运动,容易导致血糖浓度急剧上升,病情加重。
除了季节变化,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胰岛素导致的皮下脂肪增生和测血糖前没有洗手导致的试纸污染也会影响血糖测量结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测血糖前,无论有没有吃东西,都应该洗完手再测血糖。
转自:中国疾控动态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医生研究发现:一旦患上糖尿病,吃饭一定要注意4点,别不当回事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刚被确诊糖尿病时,心里往往五味杂陈,不知道接下来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最让人犯愁的,莫过于吃饭这件事了。
很多人会想:是不是从此再也不能吃甜的?米饭、面条这些主食能不能继续吃?水果是不是彻底告别了?其实,糖尿病患者吃饭确实需要讲究,但也没必要把饮食看得太复杂。
吃得好、吃得对,血糖才能稳得住,身体才能少受罪。问题是,糖尿病患者吃饭时究竟该注意些什么呢?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听说米饭升糖快,就立刻开始换主食,要么用杂粮饭代替,要么干脆全吃粗粮。
有些人还觉得吃南瓜、红薯、山药这些“粗粮”更健康,结果主食越换血糖越乱,反而让胰岛素更难管理。
其实,主食是糖尿病饮食管理中最关键的一环,但“换主食”绝对不能随意,尤其是盲目把粗粮当成主食,长时间只吃粗粮,很容易对肠胃造成负担,还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
一个长年在办公室工作的文员,确诊糖尿病后,觉得粗粮更健康,就每天只吃红薯和南瓜代替米饭。
三个月后,她的血糖不仅没降,反而因为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营养失衡,甚至出现了贫血。
她去复查时,医生一看她的饮食习惯,立刻就指出了问题:粗粮虽好,但要讲究搭配,不能一味取代米饭。
红薯、南瓜含有大量淀粉,虽然比米饭升糖慢一点,但吃多了同样会让血糖升高,而且这些食物的蛋白质含量低,长期吃会让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
真正合理的主食搭配,应该是粗细搭配,主食要多样化,可以在米饭中加些糙米、小米、燕麦等全谷物,同时减少精制米面的比例,这样既能降低升糖指数,又不会让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
还要注意,每天的主食总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大约控制在250克左右,不要因为吃了粗粮就以为可以多吃。
吃饭时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肉、鸡蛋,这样更能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让血糖波动更平稳。
很多人吃饭的习惯是先吃主食,然后再吃菜,但这种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合适。
研究发现,如果吃饭时先吃蔬菜、蛋白质类食物,再吃主食,能显著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
这是因为蔬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胃排空速度,让糖分更慢地进入血液,同时蛋白质还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
一个长期跑业务的销售人员,确诊糖尿病后依然保持着大口吃饭、大口喝汤的习惯,每顿饭主食总是先吃完,然后再吃菜。
尽管他严格控制主食量,但血糖总是忽高忽低,检查后发现,他的餐后血糖波动非常大,糖化血红蛋白一直在7%以上。
医生建议他改变吃饭顺序,先吃菜再吃主食。三个月后,他的血糖曲线明显平稳,餐后血糖峰值降低了30%左右。
正确的吃饭顺序,建议先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如绿叶蔬菜、黄瓜、苦瓜等,接着再吃鱼肉、蛋类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最后再吃主食。
这样不仅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速度,还能让胃有一定的饱腹感,不至于因为饿得太快而吃得过多。
另外,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每口咀嚼20-30次,有助于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水果虽然含糖,但既然是天然的糖分,就不会对血糖影响太大,因此习惯在饭后吃点水果解腻。
其实,这个做法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合适,尤其是饭后血糖已经在高位时,吃水果会让血糖雪上加霜。
饭后吃水果相当于给血糖“火上浇油”,加速餐后血糖的升高。
有一个退休后的老师,患糖尿病多年,他习惯每天午饭后吃一个苹果,总觉得饭后吃点水果对消化好,还能补充维生素。
然而每次去医院复查,空腹血糖控制得很好,但糖化血红蛋白总是超标,医生仔细了解饮食习惯后,发现问题就出在这个“饭后水果”上。
后来医生建议他改在两餐之间吃水果,并且严格控制水果量,不超过半个拳头大小,一个月后,他的糖化血红蛋白降到了正常范围。
糖尿病患者想吃水果,最好的时间是在两餐之间,这时血糖比较平稳,吃水果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的冲击。
同时要注意,水果的选择也有讲究,不宜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如香蕉、葡萄、荔枝、龙眼等,可以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苹果、梨、柚子、草莓等。
而且每次吃水果的量不宜超过100克,相当于半个拳头大小。
糖尿病患者喝汤看似无害,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喝汤的速度。
很多人喝汤喜欢一口气喝完,尤其是一些富含淀粉的汤,比如玉米浓汤、南瓜汤、土豆汤,这些看似是“健康汤”,其实升糖速度比主食还快。
而且,糖尿病患者喝汤时如果喝得太快,会让血糖在短时间内飙升,导致胰岛功能受到进一步损伤。
一个在工地工作的老工人,患糖尿病后一直坚持喝骨头汤补钙,每次吃饭前先喝一大碗汤,觉得这样对身体好,但血糖却始终控制不好。
医生建议他调整喝汤的习惯,改为饭后慢慢喝汤,并且控制汤的种类,避免喝太多淀粉类的浓汤。
一个月后,他的血糖明显平稳,胰岛素抵抗也有所改善。
糖尿病患者喝汤时,建议选择清汤类,如蔬菜汤、菌菇汤、鸡汤等,避免淀粉含量高的浓汤。
同时,喝汤的速度要慢,一口一口地喝,最好放在吃完饭后再喝,这样可以让血糖的上升速度更缓和,也不会给胰岛带来额外负担。
喝汤时还要注意,不要喝太多,每餐的汤量最好控制在200毫升以内,相当于一小碗,这样既能满足身体水分的需求,也不会导致血糖失控。
糖尿病患者吃饭绝对不是“少吃一点、控制糖分”那么简单,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血糖的波动。
如果吃得不对,血糖迟早会出问题;如果吃得科学合理,血糖控制稳定了,身体自然也就更舒服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血糖更听话,才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谭颜蓉.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血糖指标的影响,全科护理,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