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喝代糖会得糖尿病吗(代糖会不会升糖)

上观新闻 0
文章目录:

常用代糖食品,反而会得糖尿病?

无论在国内,还是欧美国家,限糖、控糖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多种代谢疾病,过高的血糖会对血管、神经造成直接损害,高糖饮食更是多种癌症的高危因素。于是,与天然糖有着相似口感,却不被人体吸收,不进入血液循环,标注着“零糖”、“零卡”的含代糖食品倍受追捧。

但是,既能享受自舌尖传递到大脑的甜美刺激,又不用为身体增加额外负担,这样的好事是真实存在的吗?别急剁手,先让我们看清楚“无糖”的真相。

“无糖”还是“无蔗糖”?

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某些“无糖”饮料/食品的配料表中会有果糖或果葡糖浆(Fructose),要知道果糖与蔗糖一样是游离单糖,谁也没有比谁更高贵!然鹅,为了迎合新的消费观念,许多商家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添加果糖的方式替代添加蔗糖,并将“无蔗糖”的含糖产品直接标注为“无糖”!

代糖到底是什么?

代糖不是糖,而是甜味添加剂,包括以下三类:

人工代糖:

来源于实验室的甜味添加剂,通常含较低热量或不含热量。包括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纽甜等。

糖醇类:

来源于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膳食纤维,甜度是蔗糖的一倍而热量仅为一般糖类的一半,且吸收慢。包括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甘露醇和异麦芽酮糖醇等,其中赤藓糖醇每克只含有不到1大卡的热量。

天然代糖: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甜味添加剂。包括:甜叶菊、罗汉果甜苷、甘草甜素、菊粉、糖浆、海藻糖、枣糖等。

目前,我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了糖精、甜味素、木糖醇、山梨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等20 多种人工代糖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要慎用代糖食品

注意!代糖食品不等于健康食品,食用含代糖食品可能会扰乱体内代谢系统。

甜味剂热量低,无法完全抵消大脑的饥饿感,因而会引起能量代偿行为,刺激人们过量进食,从而血糖升高。食用含代糖食品需要格外慎重,掌握好度,避免经常性、长期性食用,尤其是以人工代糖为主要甜味添加剂的食品。

经常食用代糖食品的危害

1

扰乱肠道菌群平衡

代糖能抑制肠道菌群中的有益种群的生长,导致致病菌数量上升。澳洲一项研究证明,人体连续两周、每天摄入相当于1.2升代糖饮料的甜味剂后,肠道菌群中对人体有益的双岐杆菌、乳酸菌和拟杆菌种群的水平明显下降,多达11种致病菌的数量发生了上升,甚至出现了新的致病菌。

2

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高

研究发现,体重正常、代谢系统正常的健康人服用了无热量的人工代糖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哈佛大学一项近20 万人的大样本队列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喝含人工代糖饮料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19%,高于喝含糖饮料患糖尿病的风险。另一项针对新加坡青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喝带有“无糖”标签(无添加蔗糖)但含人工代糖苏打饮料的青少年,其2 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了58%,高于选择含糖饮料的青少年。

3

肥胖风险增高

当人体摄入大量代糖物质,机体感知到甜味信号后过量分泌胰岛素,长期刺激导致胰岛素受体敏感度下降,脂肪分解减少、合成增加,导致肥胖或代谢综合征等。

健康生活,适度才是最好的。除了甜味,还有很多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的食物,不失为更好的快乐源泉。你知道是什么食物吗?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

参考文献:

[1] Rodriguez-Palacios A, Harding A, Menghini P, et al.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Splenda Promotes Gut Proteobacteria, Dysbiosis, and Myeloperoxidase Reactivity in Crohn's Disease-Like Ileitis. Inflamm Bowel Dis. 2018 Apr 23;24(5):1005-1020.

[2] Suez J, Korem T, Zeevi D, et al.Artificial sweeteners induce glucose intolerance by altering the gut microbiota. Nature. 2014 Oct 9;514(7521):181-6.

[3] Thomson P, Santibañez R, Aguirre C, et al. Short-term impact of sucralose consumption on the metabolic response and gut microbiome of healthy adults. Br J Nutr. 2019 Oct 28;122(8):856-862.

供 稿:汪正园

编 辑:施青岑

审 稿:朱珍妮 冯晓刚

常用代糖食品,反而会得糖尿病?

无论在国内,还是欧美国家,限糖、控糖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多种代谢疾病,过高的血糖会对血管、神经造成直接损害,高糖饮食更是多种癌症的高危因素。于是,与天然糖有着相似口感,却不被人体吸收,不进入血液循环,标注着“零糖”、“零卡”的含代糖食品倍受追捧。

但是,既能享受自舌尖传递到大脑的甜美刺激,又不用为身体增加额外负担,这样的好事是真实存在的吗?别急剁手,先让我们看清楚“无糖”的真相。

编辑:孙诗佳

资料:上海疾控

代糖就能敞开吃?照样让你得糖尿病

如今,“零糖”“零卡”已经成了很多食品商家争抢消费者的王牌。由于代糖本身几乎不含热量,大大减少了食品的整体热量,的确备受大众欢迎。然而,这些贴着无糖标签的食品,就一定能吃出健康吗?恐怕答案要让你失望了——研究发现,代糖可能会增加2型糖尿病以及某些癌症风险。更悲催的是,其减肥效果也没有明确证据。

带你认识代糖大家族

人类喜欢甜食由来已久,在2.6万年前,古埃及和古印度,就把蜂蜜视为重要的甜味剂,作为祭神的贡品;在古代中国和印度,还把蜂蜜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药方。

如今物质极大丰富,糖以各种方式源源不断地进入人体,造成多种多样的危害,比如龋齿、肥胖、2型糖尿病等。于是乎,各种以代糖作为甜味剂的“无糖”食品竞相亮相。

代糖,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的原料是果汁、花蜜、蜂蜜等,经过加工提炼而成;人工甜味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糖精、阿斯巴甜、木糖醇、安赛蜜、赤藓糖醇等。不少人工甜味剂的甜度比蔗糖高出上百倍,因此使用量非常少,热量更是趋于零,可以显著降低食品热量,因而备受年轻人追捧。尤其是无糖饮料,在我国饮料市场份额逐年增加,预计到2027年,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将达到276.6亿元。

看似无害 照样招致糖尿病

随着科学证据浮现,不禁让人对高举“健康”大旗的代糖产生了质疑。

虽然代糖本身几乎不含热量,不会直接刺激人体胰岛素分泌,也不会升高血糖,但是代糖并非完全无害,最近一些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还是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近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发表了一项相关研究,该研究筛选出120位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避免使用人工甜味剂的参与者,分为六组,其中两组为对照组,其余四组分别摄入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苷和阿斯巴甜。结果发现摄入人工甜味剂与肠道微生物组变化以及血糖升高相关。尤其是糖精和三氯蔗糖,对糖耐量影响更大。

换句话说,虽然人工甜味剂本身不会升高血糖,但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变化减弱人体在进食后调节血糖水平的能力,从而诱发2型糖尿病。而且,此前也有队列观察研究发现,使用人工甜味剂会升高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想靠代糖减肥 戏也不大

不少人使用代糖的原因是为了减肥,但目前没有确定证据表明人工甜味剂可以减轻体重。2020年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在不节制饮食的情况下,人工甜味剂可能对体重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有一定的减重效果,但对体重正常,或者正在使用减肥饮食的人群则效果不明显。

更为可怕的是,近期一项纳入超过10万人、随访7.7年的研究发现,与不摄入人工甜味剂的人群相比,摄入更多人工甜味剂的参与者所有癌症风险增加了13%,其中食用添加剂阿斯巴甜增加15%,食用安赛蜜则增加13%。

由此可见,代糖虽然能带给我们甜蜜的味蕾刺激,但是长期大量使用还是会有健康危害。因此,依赖食品添加剂不如自己动手做健康饮食来得实际。

文/刘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