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糖化检查多少钱(糖尿病人查糖化检查)
国家医保局:下调4个检查检验项目价格!
同一个检查检验项目,不同省份价格相差几倍;到医院开几个检查,动辄上千元……这样的经历让一些患者直呼“检查检验太贵了!”
为回应这一群众关切问题,国家医保局近日统一部署各省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推动一些量大价高的检查检验项目合理下调价格,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
国家医保局官网截图。
“又贵又常用”的检查检验项目将被重点关注。
目前,全国各省份普遍有2000多个检查检验项目,部分项目价格在不同省份差异很大。
“以血栓弹力图试验为例,有的地方360元/次,有的地方只要100元/次,相差好几倍。”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检验试剂或设备的采购成本虚高,导致“一地区一价”“一方法一价”。
此次医保部门聚焦地区价格差异大、采购成本差异大、费用占比高的检验项目,选取血栓弹力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B型钠尿肽测定和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4个检验项目开展第一批价格规范治理。
给出价格“锚点”,助推合理降价。
检查检验项目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政府制定收费上限,具体价格水平由各省和有价格管理权限的地市医保局制定。
如何指导各地合理降价?
国家医保局根据集采降价情况,结合不同地区价格比较情况,分析检验项目的试剂、设备采购成本,统计各省份检验项目价格的中位数、众数等具有代表性、指导性的水平,提供给各省份作为开展本地价格治理的参考“锚点”。
“这样既能覆盖物耗成本,为回报检验人员的劳动付出留出空间,同时有利于促进地区间价格相对协同均衡。”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说。
按照部署要求,现行价格高于预期目标价的,将直接下调至预期目标价附近,部分省份也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人均收入水平、群众支付能力等情况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
目前,部分省份已率先执行,为患者减负。
国家医保局最新消息显示,截至11月1日,全国31个省份均已发文下调项目价格,其中上海、江西、青海等省份已率先执行。初步测算,单个项目平均降价超40元,直接减轻了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医保局将根据检查设备、检验试剂采购成本下降情况,分批开展检查检验价格规范治理。
同时,对于降低检查检验价格腾出的费用空间,将指导符合调价的省份按一定比例用于护理、门诊、手术等项目价格的专项调整优化,也为支持满足临床急需的高水平真创新留出费用空间,让更多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加快进入临床应用,让医疗科技造福于民。
来源: 荔枝新闻
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多久测一次,正常值是多少
您好,看完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三分钟,但是你会收获以下知识:
1.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
2.糖化血红蛋白有什么作用?
3.糖化血红蛋白红降到多少才对?
糖尿病在我国是一种特别常见的慢性病,目前我国患者数量十分庞大。
根据之前的数据统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9.7%的人患有糖尿病。
总共出现糖尿病的人数甚至预计达到9240万,毫无疑问,根据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而如果把糖尿病的诊断放宽,就像美国糖尿病学会所建议的那样,把超过6.5%的人也视为糖尿病患者,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甚至可以达到11.6%。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糖,但是如何判断血糖控制得好不好呢?
很多人觉得可以选择看血糖到底是多少,但是这样测起来有一点麻烦,总不能每次吃饭之前之后都测一次吧。
有没有更好的观测血糖的方案呢?
当然有,医生很厉害,他们有另一项法宝叫做糖化血红蛋白,可能你对他并不熟悉,但相信你看完以下内容之后,就很了解了。
一、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血液中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在葡萄糖的作用下缓慢并且持续结合后的产物。
所以这个名称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血红蛋白,另一个是糖化。
但是这种结合一般是不可逆转的,所以结合上就摆脱不掉了。
考虑到红细胞的生存周期大概是12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间接地反映出,这个患者120天内血糖的数值是否稳定。
一般来说,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并不是全部而是一小部分,一般来说只有4%~6%的血红蛋白参与到葡萄糖结合。
好了,你可能看到这里就明白了,糖化血红蛋白在正常的范围就是4%~6%。
虽然知道了这种特性,在临床中糖化血红蛋白有哪些特殊的意义呢?
二、反映血糖的金标准。其实糖化血红蛋白最大的特点就是“稳”。
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所以能够反映出血糖在三个月内的真实水平。
所以这也赋予了他很多特殊的使命。
- 1.评定血糖。
很多权威的指南都把糖化球蛋白放到了很核心的位置,视为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
因为它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在这段时间内血糖控制到什么程度,除糖化血红蛋白外,很难找一个类似的物质能这样靠谱。
- 2.预测并发症。
以往人们更关注的是糖化血红蛋白对血糖控制的衡量,但是在最近几年,很多医生和科学家发现,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跟糖化血红蛋白有很密切的关系。
比如当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的时候,糖尿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其实是很小的。
可是当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就非常高。
甚至有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出现微血管病变的可能性就下降37%,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就会降低16%。
- 3.诊断糖尿病。
普通人需要检查糖化血蛋白吗?答案当然是可以的。
因为除了衡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用来诊断糖尿病。
早在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所颁布的指南就已经表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超过6.5%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
而在我国最近的研究共识,马上也可以应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所以在以后,筛查糖尿病可能就更简单了。
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可能会更多,因为根据这种方式,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更松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所控制在多少呢?
其实对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一般在4%~6%。
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目标就是这个正常值,越靠近4%~6%,说明控制得越好。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只要控制到7%以下,可以说是达成目标了。
但是对年轻没有并发症,而且预期寿命比较长的患者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最好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而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比较短的患者,应该适当地放宽要求,只要不超过8%,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要记住,只要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9%以上,就说明血糖控制已经很差了,无论什么情况,都应该更加积极地控制血糖,这个时候慢性病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与血糖相比,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和意义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更重要的。
很多糖尿病患者更害怕测糖化血红蛋白,因为这可以反映他们真实的血糖控制情况。
而血糖仅仅表现出此时此刻的血糖水平,并不能反映出之前的血糖是否控制良好,而且波动性比较大。
但困难就是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在家是无法自行检测的,需要采集静脉血进行化验检查。
所以真正能把糖化血红蛋白利用起来,还可能需要很漫长的推广和实践,但是与此同时也希望大家更加重视血糖的问题,把血糖控制好才能更幸福。
参考文献
[1]童于真,童南伟.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精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07):671-677.
非法摘取11名死者器官,肝脏能随便移植吗?辟谣:哪有那么简单
腰扭伤怎么办?别急,躺下来,先冷敷后热敷,6个方法肯定能好
躺在枕头上感觉头痛?医生教你1个简单小方法,缓解枕下肌群疲劳
腰背部疼痛怎么办?医生告诉你几个简单方法,有效锻炼腰背肌
这些“又贵又常用”的检查检验项目,价格将下调→
同一个检查检验项目,不同省份价格相差几倍;到医院开几个检查,动辄上千元……这样的经历让一些患者直呼“检查检验太贵了!”为回应这一关切,近日,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各省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推动一些量大价高的检查检验项目合理下调价格,进一步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推进各省间检查检验价格相对均衡。
哪些项目将被重点关注:
又贵又常用的检查检验项目
目前,全国各省普遍有2000多个检查检验项目,受信息壁垒等因素影响,有些项目的价格在不同省份差异很大,比如血栓弹力图试验,这是一项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检验,有的地方360元/次,有的地方只要100元/次,相差好几倍。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检验试剂或设备的采购成本虚高,导致了“一地区一价”“一方法一价”。比如血栓弹力图试验所用的试剂盒有的350元/人份,有的60元/人份,相差近6倍,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看病就医负担。
此次医保部门聚焦地区价格差异大、采购成本差异大、费用占比高的检验项目,选取血栓弹力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诊断糖尿病及其控制情况)、B型钠尿肽测定和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诊断心衰及其治疗效果)4个检验项目开展第一批价格规范治理。
预期目标价怎么定:
全国价格联动,倒逼降低试剂价格
检查检验项目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政府制定收费上限,具体价格水平由各省和有价格管理权限的地市医保局制定。为尽快减轻患者负担,规范检验项目价格,从而引导企业合理下调试剂价格,国家医保局根据集采降价情况,结合不同地区价格比较情况,分析检验项目的试剂、设备采购成本,统计各省检验项目价格的中位数、众数等具有代表性、指导性的水平,提供给各省作为开展本地价格治理的参考锚点,既能覆盖物耗成本,为回报检验人员的劳动付出留出空间,同时有利于促进地区间价格相对协同均衡。
落地进展:
上海、江西、青海等省份已率先执行
按照部署要求,现行价格高于预期目标价的,将直接下调至预期目标价附近,部分省份也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人均收入水平、群众支付能力等情况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既可从紧把握,也可适当从宽。截至11月1日,全国31省均已发文下调项目价格,其中上海、江西、青海等省份已率先执行。初步测算,单个项目平均降价超40元,直接减轻了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
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医保局将根据检查设备、检验试剂采购成本下降情况,分批开展检查检验价格规范治理,力求直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同时,降低检查检验价格腾出的费用空间,指导符合调价的省份按一定比例用于护理、门诊、手术等项目价格的专项调整优化,也为支持满足临床急需的高水平真创新留出费用空间,让更多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加快进入临床应用,让医疗科技造福于民。
编辑:李楠
资料:人民网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