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痈(糖尿病痈疽图片)

高洪蛟博士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痈

#头条创作挑战赛#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抵抗力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乘虚侵入毛囊,沿皮下脂肪柱蔓延至皮下组织,受感染的毛囊与皮质腺相互融合,进而形成痈毒。

有的患者最初的就诊可能就是因为疖或痈肿。疖和痈是有区别的,首先,疖是主要发生在毛囊周围及毛囊深部的局限性炎症,而痈往往是由多个毛囊发生炎症,而且彼此互相融合形成的感染。所以痈往往更为严重,表现为边界不清、炎症性的肿块,逐渐扩大,中间会出现溃烂、坏死、软化、破裂,形成溃疡。有的时候,局部红、肿炎症的斑块中间会出现筛孔状的脓尖。所以痈相对来讲,炎症更加严重,有可能引起全身的症状。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引起败血症、发烧等症状。

疖和痈都是由化脓性的细菌感染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不管是疖和痈,在发现之后,都要及时使用内服、外用的抗菌消炎药物进行治疗,控制局部的感染,促使其尽早痊愈。

这例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空腹血糖超过7mmol/L,餐后2小时超过10mmol/L,大腿及背部相继出现痈肿,逐渐破溃,因长期不愈前来就诊。

大腿部的痈,已破溃。

糖尿病与疖

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存在,但只有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时才引起感染。局部皮肤擦伤、不清洁、经常受到摩擦刺激,都可导致疖的发生。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窝、腹股沟、会阴部和小腿。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低蛋白血症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毛囊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糖尿病是由于环境及遗传因素互相作用而导致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2型糖尿病患者常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即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环节,脂肪组织的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的代谢出现紊乱,产生更多的游离脂肪酸,形成“脂毒性”,从而使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葡萄糖代谢出现障碍,产生胰岛素抵抗。另外,脂肪组织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较活跃,其分泌成份主要为某些生物肽类以及慢性炎性因子,这些因子间的作用失衡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疖肿,由于其补体和抗体产生减少,导致白细胞移动性、趋化性、吞噬性、黏附性和杀菌能力均下降,容易造成感染。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皮肤感染约占20%,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导致疮、疖、痈的发生几率比非糖尿病的患者大致高约2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临床表现

疖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色小脓栓,红、肿、痛范围扩大;再数日后,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逐渐消失而愈。

若全身抵抗力减弱时,且发生在血液丰富的部位,可引起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症状。当出现上唇周围和鼻部疖,如被挤压、抓破或挑刺等不当处理,可致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并诱发感染扩散,一般在1~2日即可蔓延至对侧。如感染不能有效控制,窦内炎症可局部扩散或逆行进入与之联系的其它静脉窦(如岩上窦、岩下窦和乙状窦)及大脑静脉,发生其它静脉窦栓塞;在脓毒败血症期,脓栓播散可形成转移性栓塞或脓肿,引起严重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述情况在入院时会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和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意识改变或昏迷,体温在39℃以上,呈败血症热型,可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有疼痛、压痛。查体可见视力障碍、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和运动受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水肿、角膜反射迟钝和瞳孔扩大等。血培养可检查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虽然鼻疖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少见。但其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病残率和病死率很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治疗

1、对早期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理疗(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也可外敷鱼石脂软膏、红膏药或金黄膏。

2、以75%酒精棉签常规消毒,再用盐酸654-2注射液浸润纱条外敷于患处,2次/d,不易固定部位则用无菌纱布覆盖,然后用胶布固定或用浸润棉签外涂患处4~6次/d;新洁尔灭可作为常用消毒杀菌药;甘草提取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稳定生物膜,减少炎性物质释放,提高组织耐受性,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但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故采用联合用药:新洁尔灭0.1g、山莨菪碱0.1g、甘草(水煎提纯后精制)100mg,用75%酒精加至100ml,棉签涂擦局部疖肿,1次/h,并湿敷10分钟,每天不少于3小时,若化脓应立即停用。

3、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任意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疖的预防

1、仔细清洗感染疖或痈的家庭成员的衣物、被褥、毛巾等用品

2、清洁并消毒轻微的皮肤伤口

3、不要用手抠、挤、抓那些可能感染的部位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尽可能的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定要注意皮肤清洁,要注意勤洗澡、勤洗头、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糖尿病患者应该尤其注意。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糖尿病患者注意,没听过背痈?跟着这个病例涨知识!

2023年1月底,61岁的邓先生发现自己左肩背部有一个小包块,自行挤压后出现局部红肿,家人用艾灸治疗后,局部症状逐渐加重,红肿范围不断扩大,疼痛不适,并逐渐出现多个脓头,还有脓水流出。为求治疗,邓先生来到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南院外一科就诊。

外一科医生接诊时,见邓先生左肩胛一块20cm*22cm的皮肤肿大区,色暗紫红,上面有多个皮肤破口伴脓水流出,皮温较高,触之疼痛。追问病史得知,邓先生患糖尿病多年,一直吃药控制,血糖控制一般。为了控制血糖,邓先生平时不敢大吃大喝,严格控制饮食,以致于患上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导致抵抗力下降。外一科遂以“背痈(左肩背蜂窝织炎)”将邓先生收治入院。

背痈

入院后,医生将背痈切开排脓,切除脓腐组织,疮口用生肌拔毒的院内自制剂定期换药;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降糖治疗,同时给予中药内服调补身体,增强免疫力。待疮面腐败组织清除,肉芽生长良好时缝合疮面促进愈合,缩短治疗时间。目前,邓先生的背痈正在愈合,血糖控制良好,正在康复中。

医生为邓先生定期换药,目前伤口已愈合,正在康复中

背 痈

痈,《灵枢》中说:“营安滞而不行气……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名曰痈。”痈发于皮肉之间,初起时肿块无头,红肿热痛。如肿块按之中软,为化脓征象。易溃易敛属阳证,类似浅部脓肿。多因外感六淫、饮食失宜、外伤染毒等致营卫不和,邪热凝聚,气血凝滞,热胜肉裔而成。

通俗地讲,背痈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发生于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发病迅速,局部红肿,疼痛剧烈,渐至破溃流脓。在古代,背痈往往是难以治愈的恶疾绝症。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多见。

由于这类疾病多发于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治疗不及时,感染扩散的话,很容易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脓毒血症进而危及生命。

中医治疗痈病,不仅重视局部脓毒的清除,还要对全身清热祛湿,扶助正气。这样才能达到内外兼治,彻底治愈的效果。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魏祖龙

外一科主任 副主任中医师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西医结合皮肤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研究型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研究型学会外科分会常务理事。擅长治疗各种痔疮,肛瘘,肛周脓肿,习惯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慢性下肢溃疡,糖尿病足.褥疮,丹毒,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男性病等。

陈晓文

外一科 主治中医师

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及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曾进修中医外科、皮肤科、肛肠、男科,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及痈肿疮毒、皮肤性病、混合痔、肛瘘、肛裂、阳痿早泄等常见病,多发病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主持省卫计委课题1项,于国家统计源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


来源:南昌市洪都中医院

编辑:黄萌楣

审校:陈师睿

核发:谢涛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