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恶化的十大症状(糖尿病恶化的十大症状可以治好吗)
身体出现4个症状,或说明糖尿病在恶化,别不当回事
得了糖尿病二十年,查出癌症,是巧合还是必然?
李大叔今年57岁,得了糖尿病二十多年了,上个月因为腰痛、血尿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PSA明显升高,做了前列腺穿刺后确诊为前列腺癌。
李大叔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患上了癌症,整天琢磨,联想到自己的糖尿病,总觉得癌症和糖尿病有关系,糖尿病碰上癌症,究竟是不是巧合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上海相关数据库的信息,就2型糖尿病和患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展开了研究。研究人员选取了共超过41万人次的2型糖尿病受试者,这些受试者在2013年7月~2016年12年期间均无癌症病史。随后研究人员对受试者随访至2017年12月,共有8485名受试者新确诊癌症。
此次研究表明,和正常人相比较:
1、患有2型糖尿病的男性,患癌风险增加了34%,风险最高的为前列腺癌,增加了86%。总的来看,糖尿病会增加男性多达11种癌症风险。
2、患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患癌风险增加了62%,风险最高危鼻咽癌,增加了2倍以上。总的来看,糖尿病会增加女性多达13种癌症风险。
近期,大庆研究,也发现糖尿病和癌症有着紧密的关联,糖尿病患者患癌的风险比正常人增加了2.34倍,患癌风险的增加在平时血糖波动大的患者身上更加明显。
糖尿病为什么会成为这么多种癌症发生的“帮凶”?究其原因,主要和两点相关。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杜时雨表示,糖尿病会从多个机制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其中这两个非常典型。
1、高血糖的影响
长期高血糖会给体内正常器官带来慢性刺激,还会影响到身体的能量代谢,从微观上对DNA带来损伤,会很大程度的促进正常细胞癌变。
2、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在细胞分化、增殖以及人体生长发育上都有重要促进作用。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会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合成,导致体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减少。其生物活性会因此而增加,继而起到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
此外,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异常升高均会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从而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增加肿瘤血液供应,让肿瘤在体内可以“茁壮生长”。
值得强调的是,糖尿病是癌症一个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我国有1.29亿糖尿病患者,也不是人人得癌症,也有很多癌症患者血糖正常。介绍这项研究只是在提醒大家做好血糖管理,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不好,病情持续恶化,肾病、心脏病、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都可能找上门来。
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现这四个异常症状时,警惕是病情持续恶化发出的信号。
三、身体出现这些表现,要警惕是不是病情在恶化1、血糖居高不下
服药治疗、改变生活习惯之后,血糖依旧无法达标的话,很可能是在警惕病情恶化,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经常感染
糖尿病会损伤患者的免疫系统,使患者日常发生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如若在短时间内发现身体感染次数增加、需要较长时间恢复等,一定要警惕,较为常见的为尿路感染、酵母菌感染等。
3、手脚有刺痛麻木感
血糖长期控制不利会导致全身神经受到影响,特别是手脚会出现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麻木、刺激感,也有一些患者会有神经痛症状出现,神经痛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意部位。
4、三多一少症状加剧
糖尿病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饭量、尿量、饮水量增多,体重减轻,在血糖控制稳定后这些症状也会逐渐稳定。近期如若发现这些症状持续性的出现,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一定要警惕是病情恶化导致的酮症酸中毒、尿崩症等引起。
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治愈糖尿病,大部分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控制血糖。而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甚至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对于年轻人而言一定要及早进行糖尿病预防工作。
四、一半成年人正在迈向糖尿病,做好预防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有50.1%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每天新增的糖尿病患者超过1.6万人次,且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无论是出于防癌还是控制疾病的角度,想要预防糖尿病发生,做好这五件事非常重要。
1、管住自己的嘴
生活中的一日三餐都要定时定量的吃,特别是早餐一定不能省略,食物的选择上要注意多吃全谷物、少吃主食、多吃豆制品以及多吃果蔬。同时还要注意减少摄入甜饮料,日常的饮品建议以水为主,也可以适当地喝一些绿茶,对于预防糖尿病发生很有好处。
2、迈开腿
体重超标会大大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建议普通人日常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这样做可帮助保持健康体重,促进胰岛素敏感性。
3、控制体重
日常可关注自己的腰臀比,这个数值是预测肥胖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值越小说明越健康。一般情况下,女性的腰臀比应该保持在<0.85、男性<0.9,超过这个数值时则要及时减重。
4、戒烟
每天吸烟量20支以内,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88%,同时还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为了健康着想,还是要尽早戒烟!
5、控制情绪
情绪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容易导致气机郁结。而糖尿病本身就是内分泌系统失调所致的代谢病,不良的情绪会促进代谢问题发生,也容易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是个常见的疾病,但是却会给健康带来非常大的威胁。预防它其实并不难,从生活上的一些细节去做出改变即可。看完文章的你,做好改变的准备了吗?
参考资料:
[1]《这不是开玩笑!中国有一半成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光明君.2018.4.11
[2]《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也增加,尤其是这类癌症!管好这些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保健时报.2021.11.10
[3]《研究显示糖尿病可能致多种癌症风险升高》.光明网.2019.5.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病情恶化时,身体会发出这7个信号,早做了解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糖尿病,许多人听到这个词时,或许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许多患者长期与它共处,似乎已经习惯了日常血糖监控和药物治疗。
而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往往不是它的“表面”症状,而是那些不易察觉的危机信号。当病情恶化时,身体会默默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常常被我们忽视。而这正是糖尿病患者最应该警惕的地方。
古人常说,“防患于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讲究“天人合一”,认为身体与自然的变化密不可分。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其实就像一棵树,如果根部出了问题,树干、树叶都会受到影响。
当身体这棵“树”发出一些细微的异样时,往往意味着“根”——也就是病情,正在发生变化。如果我们不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糖尿病患者在平日生活中,应该如何才能发现这些“异样”呢?
以下的七个信号是糖尿病病情恶化的“预警灯”。这些信号一旦出现,意味着身体正在发出紧急呼救。
1. 伤口愈合变慢
古语有云:“伤筋动骨一百天”。正常情况下,身体会利用自身的修复功能,让伤口逐渐愈合。而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却明显变慢。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无法顺畅输送到受伤部位。
同时,高血糖还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细菌更容易在伤口中滋生。如果发现平时的小伤口迟迟不见好转,甚至有感染的迹象,可能意味着糖尿病的控制已经出现了问题。
2. 视力突然模糊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受到影响的部位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糖会引起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变化。
当你突然发现视力变得模糊,甚至看东西有“黑影”飘动时,这可能是视网膜已经受到了损伤的信号。不要以为是短暂的眼疲劳或老花眼,立即就医检查是唯一的明智选择。
中医常讲“肝开窍于目”,肝与血液循环息息相关,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影响了血液的输送,最终导致了眼部健康受损。
3. 手脚麻木、刺痛
手脚的感觉变化,常常是糖尿病神经发生病变的早期表现。长期的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尤其是远离心脏的手脚神经。当你感到手脚麻木、刺痛或者冰冷时,说明血糖已经开始影响你的神经系统了。
古人讲“气血通畅则百病不生”,而糖尿病患者的气血流通受到阻碍,神经系统自然会发出不适的信号。如果忽视这些早期症状,神经损伤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4. 频繁口渴与多尿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初的症状就是频繁的口渴和多尿。虽然这些症状在病情初期已经有所体现,但如果病情恶化,这两个症状会变得更加明显。
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糖,导致血糖过高,肾脏为了排出多余的糖分,开始大量排尿,进而引发口渴。
中医有“津液不足则渴”的说法,这种体内水分大量流失的现象,本质上是身体在试图通过尿液排出过量的糖分。如果你发现自己比平时更容易感到口渴,或者夜尿频繁,可能意味着血糖控制失衡。
5. 体重骤降
体重的突然下降可能是糖尿病病情恶化的危险信号之一。虽然许多人希望减重,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的急剧下降却是非正常的。
由于体内的糖分无法被有效利用,身体不得不开始分解肌肉和脂肪来获取能量,导致体重迅速下降。
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发生,极有可能意味着糖尿病已经进入了一个危险阶段。身体的消瘦不仅是外在的改变,更是内部代谢出现了严重问题的表现。
6. 皮肤干燥、瘙痒
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它的变化往往能够反映出内部健康状况。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皮肤干燥、瘙痒的问题,这也是高血糖导致的血液循环不良所引发的。
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就会变得干燥,甚至引发瘙痒感。尤其是腿部和足部,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问题更为明显。
这种现象在中医看来,属于“阴虚内热”,即体内的液体和津液无法正常滋养皮肤所致。如果这种皮肤问题持续加重,说明糖尿病的并发症正在逐步侵袭你的身体。
7. 极度疲劳
疲劳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体验,但如果你感到比平时更加疲倦,甚至即使休息也无法缓解,那就要引起警惕了。糖尿病患者的疲劳感,往往与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有关。
虽然体内的血糖水平很高,但由于胰岛素功能异常,身体无法将这些糖分转化为能量,导致患者常常感到“能量不足”。
在古代中医理论中,疲劳被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而糖尿病患者的疲劳,则是气血失调的具体表现。如果你长时间感到疲惫不堪,可能说明糖尿病已经对你的代谢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糖尿病的危害,远不止高血糖本身。它的可怕之处在于长期的并发症,以及那些常常被忽视的“身体信号”。
中国古代有“治未病”的理念,强调在疾病尚未严重时,及时干预和调理。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敏锐地捕捉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正是“治未病”的第一步。
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依赖药物和医生的指导,更是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觉,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这七大信号,是病情恶化的“警钟”,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行动,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疏忽和掉以轻心。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信息。只有学会倾听自己的身体,才能真正掌控健康的主动权。
古人云:“养生之道,贵在细微。”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调理,更是如此。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通过这篇文章,深入了解糖尿病带来的潜在威胁,早做预防,稳步前行。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尿病患者,身体出现7种异常,要警惕病情加重了,别忽视
糖尿病就是胰岛素的利用和代谢出现异常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无论是患上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们就只能依靠控制血糖水平来使病情保持稳定;
如果血糖长时间失控,患者就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面临失明、截肢、肾衰等风险。
不希望自己承受这些折磨的患者们就要注意,如果身体出现了以下7种情况,就要警惕病情加重。
一、血糖水平不稳定
想要判断糖尿病的病情是否稳定,测试血糖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办法。患者最好自己购买血糖仪和试纸,平时在家里就能测试血糖水平。
如果发现近期血糖水平时高时低或者长时间居高不下,就要警惕糖尿病的病情有加重的迹象。
二、“三多一少”症状加重
糖尿病患者普遍都有“三多一少”的症状,这也是糖尿病最典型的表现。
如果患者发现自己近期食欲更大,喝水和排尿的频率越来越高,体重却越来越少,就要及时监测血糖水平,这种现象也意味着病情已经进一步加重。
三、视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若是没有控制好血糖水平,长时间的高血糖就会对眼睛的微血管造成损害;
使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就会减弱,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还有可能引起白内障和青光眼。
四、手脚麻木
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所加重后,由于血糖长时间处于偏高的状态会导致患者的周围神经受到损害,再加上血液循环功能减弱,患者就容易出现手脚麻木、感知力下降的现象。
尤其是下肢部位距离心脏比较远,患者在走路的时候可能会感觉踩在棉花里,甚至还会出现间歇性跛行。
五、伤口容易感染
如果糖尿病患者不慎受到了外伤,小小的伤口却长时间没有愈合,甚至出现感染、发炎的现象,最好是警惕糖尿病已经加重,因为血糖水平过高,伤口部位的愈合能力就会下降;
还会变得更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如果任由伤口恶化就有可能引起局部化脓,若是受伤的部位是脚部,还容易引起局部坏死,有可能只能通过截肢才能阻止病情恶化。
六、泡沫尿
正常情况下来讲,人们平时排尿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少量的泡沫,这些泡沫在短时间内就会消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后会使尿液里面含糖量增多,导致尿液的张力更大,过多的糖分和杂质还会使患者排出更多的泡沫尿。
再加上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也会受到慢性损害,若是肾脏出现了问题,蛋白质漏入尿液里面,也会使患者排出大量的蛋白尿,出现过多的泡沫,并且长时间无法消散。
七、心脏不适
糖尿病患者如果经常出现胸闷、心悸、身体乏力的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这些症状更为明显就要警惕是心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在临床上,因为糖尿病冠心病死亡的患者要比非糖尿病病患者多3-5倍,所以任何糖尿病患者都要警惕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若是发现自己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要警惕病情已经加重,最好是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根据医生的诊断来调整药物或者胰岛素的种类、剂量,还要加强饮食调控,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经常锻炼身体,尽可能地让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争取让自己长期带病生存。
来源: 医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