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针司美格鲁肽(糖尿病针司美格鲁肽减肥可以打吗)

央视新闻 0
文章目录:

体重能降17%!“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谁都能用?专家提醒→

肥胖症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每8人中就有1人患有肥胖症。

11月17日,诺和诺德中国在上海宣布,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正式在我国上市。这款药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周制剂:诺和盈,能够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最近一段时间,不仅多地医院已开出诺和盈首批处方,多个电商平台也可以预约购买。

此前,国内已经上市“降糖版”司美格鲁肽,仅获批用于糖尿病适应证。

问题来了💡

“降糖版”司美格鲁肽和上市的这版有啥不同?

“减重版”是否意味着使用者可以“躺瘦”?

它又适用于哪些人群?

从17日正式上市至今,各地医院的内分泌等科室都迎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咨询高峰。40岁的王先生在药物上市第二天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

从180斤到现在200斤、220斤,然后就一直想控制,减不下去。

王先生是一名IT技术员,入职三年,体重从70公斤增长到90公斤,之后十多年,虽然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体重还是不断上升。

胖了之后,可能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一些负荷,去检查会有脂肪肝之类的,听说这个药大剂量上市了,想来试一试。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金晖这两天也接到大量“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咨询,她表示,作为处方药,使用司美格鲁肽减重,必须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由医生进行肥胖临床评估,符合适应证才可以用药。

“减重版”有适应证,这两类人群可用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是有适应证的,这两类人群可用↓

  • BMI在30以上;
  • BMI在28~30之间。但这类人群要注意至少需要合并一种代谢异常,比如血糖升高、高血压,或是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这些相关联的代谢性的疾病。

经测算,王先生的BMI达到了31,在排除禁忌证后,医生为其开具了处方。拿到药后,王先生立即扫了药盒上的二维码,登记个人信息,开始记录并管理体重。

小贴士:算算你的BMI是多少?

体重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

  • 低体重状态:BMI<18.5kg/㎡
  • 正常体重:18.5kg/㎡≤BMI<24kg/㎡
  • 超重:24kg/㎡≤BMI<28kg/㎡
  • 肥胖症:BMI≥28kg/㎡

价格上千,没进医保

在上海一家知名连锁药房,17日以来,有三种剂量的司美格鲁肽在售,价格从1200多元到2400多元不等。

药房执业药师陆陈芳表示,“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不在医保覆盖范畴。需要医生3天以内的处方来购买,什么规格、每周用多少剂量,这些都要写清楚,因为不在医保范围内,所以有可能医生要开外配处方,到药房来买。

体重降幅能达到17%

临床数据显示,“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能够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其减重效果可以持续至少2年,并带来多重健康获益,包括但不限于减少腰围、降低内脏脂肪等。和之前上市的“降糖版”司美格鲁肽相比,金晖介绍,两者除了适应证不同,使用剂量和规格也有所不同。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是在过去用来降糖作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剂量,最主要的一个作用机理还是增加饱腹感。它对中枢是有抑制作用的,比如抑制食欲。很多人胖的因素是来自于吃,通过减少食物的摄入起到减重的效果。

线上比线下贵三四百

目前,多地已开出首批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处方,多个电商平台也已开启挂号、诊疗、取药服务预约,可预约3种规格。

在一家同时提供互联网医院服务的诊所,门诊主任赵文娜表示,由于包含了线下问诊及可能产生的检查费用,线上平台的价格从1600多元起步,比线下药房高出三四百元。不同平台,价格略有差异。

赵文娜介绍,线上只是一个预约的平台,客户可以看到门诊有这个药,实际上都是要到门诊,按照付款顺序通知。还有一些客户,比如有一些肝肾功能问题的,要先做一个血检,医生面诊完,评估后,才可以用药。

用药需经医生合理评估

“医生面诊”“开具处方”……这几个关键词在各医疗机构都被反复提及。

专家提醒,使用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也是有禁忌证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到医生处随访评估,根据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剂量或停用。

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有过胰腺炎发作以及慢性胰腺炎状态、有过抑郁症历史的,都不建议使用此药。因为,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消化道问题,有人会胃肠道不舒服甚至恶心呕吐。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评估用药。

科学减重 警惕“过劳肥”

科学减重不能一蹴而就,需控制饮食,也应适当运动。要调整心态、循序渐进。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

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减重要循序渐进,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更多阅读

4种方法帮你科学减重 建议收藏!

科学减重怎么吃?这些饮食小妙招教你轻松瘦下来

紧致手臂、减肥塑身,中医减肥操一起跟练→

不吃主食能减肥?不,它还会脱发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王楠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在我国上市 谁都可以打吗?专家详解

日前,司美格鲁肽“减重版”药品“诺和盈”正式在我国上市。此前我国已上市司美格鲁肽“降糖版”药品,它的适应证仅获批用于糖尿病。那么新上市的“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和“降糖版”有什么不同?在医学临床上,它的适用人群怎么限定?我们来看专家的介绍。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晓华:有很多患者特别关注,都前来询问(减重版药品)。虽然是新药,但是实际上它的化学成分跟以往的司美格鲁肽没有太多的区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方毅:减重版的司美格鲁肽(商品名)又称“诺和盈”,降糖版的司美格鲁肽(商品名)称“诺和泰”,这两者虽然都含有司美格鲁肽,但是它在它的治疗的适应证,治疗的剂量,还有临床的数据来源方面都是不同的。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减重版”和“降糖版”司美格鲁肽药品,都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以调配、购买和使用。两者的化学成分虽然基本一样,但它们获批的治疗适应证,也就是用于临床治疗的患者人群,完全不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方毅:诺和盈适用于在饮食控制、体力(活动)增加的基础上用于成人的长期体重管理,具体地来讲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初始的体重指数BMI大于30千克每平方米的肥胖患者,还有一种就是体重BMI是在27~30之间的超重患者,并且合并了一种和肥胖有关的并发症,比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呼吸睡眠暂停或者心血管疾病。诺和泰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一个病人的治疗,不用于减重治疗。

据了解,BMI是“身体质量指数”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又叫体重指数。它计算公式是:人体的体重(以千克为单位)除以身高的平方(以米为单位)。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

医生告诉记者,“减重版”和“降糖版”司美格鲁肽药品,都是周制剂,也就是说,一周注射一次,它们在临床治疗中的医保报销和最大注射剂量也不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方毅:诺和泰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属于医保报销范围之内,而目前的诺和盈是体重管理,目前是个自费药,不属于医保报销(范畴)。

需严格诊断评估 不是“想用就用”

记者在一些医院采访中发现,目前前往医院咨询这款“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药品的患者增多,其中有一些原本不超重的女生,希望可以通过这款药物,实现“躺瘦”。但医生介绍,“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并不是人人“想用就能用”的“减肥神药”。

医生告诉记者,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作为处方药,不仅需要医生开具处方,而且即便是体重超重人群,在就诊时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诊断评估,了解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才可能获准用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方毅:包括进行体格检查,详细的病史详述,还有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判断肥胖的病因。在这个情况下,由专业机构的人员判断它是否适合使用。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晓华:首先我们在临床上会区分肥胖,它有原发性肥胖,也叫单纯性肥胖,有继发性肥胖,就是说有一部分人的肥胖是由一些疾病引起的,这个就需要专业的医生来进行专业的诊治。

此外,“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药品,虽然能实现一定比例的体重降幅,但它在临床使用上也有一些明确的禁忌证。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方毅:减肥版是司美格鲁肽诺和盈,它是有严格的使用禁忌证的。包括对药物的成分是否过敏,还有就是既往个人有甲状腺髓样癌的病史或者是家族史,另外还有一个2型多发性的内分泌、肿瘤的综合征的病史都是使用的禁忌证。另外对于18岁以下的儿童,还有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有急性的胰腺炎的病史,还有胃肠道反应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都是不推荐使用的。

专家介绍,“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药品主要是通过控制下丘脑的食欲中枢,减少食欲,延缓胃的排空等方面,增加饱腹感,这个药物在使用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方毅:主要出现的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的胃肠道反应。另外还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低血糖,有一些病人甚至还会出现皮疹、荨麻疹等过敏的现象,所以这款药物必须在专业机构人员的指导下去使用。

专家建议:管住嘴迈开腿 科学健康减重

据了解,目前很多医院前来咨询用药的患者中,很多人并非肥胖患者,专家建议,要瘦要美,更要健康。科学合理减重,不能靠打针吃药,更应该“管住嘴、迈开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方毅:这款减肥药物上市以后也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尤其是爱美的女性。但是在这里从专业的角度我们还是想强调一下,实际上诺和盈的临床数据是针对肥胖或者超重病人得到的临床数据,对于非肥胖的人群在这方面是没有数据的,所以我们不推荐非肥胖的人群来使用这款药物。

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专家表示,肥胖,在医学上是经过明确诊断后确定的疾病,目前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疾病。相关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成年人肥胖症人数增加了1倍多,儿童和青少年(5至19岁)肥胖症人数增加了3倍。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晓华:目前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们现在超重的人群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几,也就是每三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是超重。达到肥胖的标准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十八点几,而且整个发展的趋势还是一个快速生长的趋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方毅:有数据显示,到了2035年可能全球肥胖的人数超过50%,所以这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公共的卫生问题。

肥胖作为一种高发疾病,其患病原因包括多种因素,因此减重不仅要制定科学的方案,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健康治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方毅:肥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病人的遗传环境、生活习惯,还有疾病和药物。所以减重是要根据每个人来制定科学的方案,做到科学、健康的减重。首先要考虑的还是病人的饮食习惯,包括他的体育运动,还有他的生活习惯。另外他的生理、心理反应方面都是要综合考虑的。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晓华: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尽量地减少这些含糖或者是其他饮料的一些摄入,还有大量零食的摄入,这些都是我们在管理体重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运动当然是我们控制体重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还建议大家少熬夜,因为熬夜也会导致体重增加的风险,还是希望做到起居有节。

(总台央视记者 张芸 王殿甲 郭恩友)

责任编辑:张渝

「每日一药」一周一针,降糖兼护心——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作者: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主管药师 吴钦水


药品分类:新型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非胰岛素类降血糖药

本药可用于哪些疾病?

☆ 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 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风险。

如何使用这个药品?

☆ 可选择腹部、大腿或上臂皮下注射给药,每周一次,可在一天中任意时间注射,无需根据进餐时间给药。

☆ 如有必要,可以改变每周给药的日期,只要两剂间隔至少2天(>48小时)即可。在选择新的给药时间后,应继续每周给药一次。

应用本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 本品非胰岛素类降血糖药,并非胰岛素的替代品。

☆ 本品不得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尚无本品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IV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使用经验,因此不推荐此类患者使用本品。

☆ 本品不得在冷冻后使用。

本药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恶心、腹泻和呕吐。通常,这些反应的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中度且持续时间较短。

本药有哪些禁忌症?

☆ 对本品活性成份或本品中任何辅料过敏者禁用。

☆ 甲状腺髓样癌(MTC)个人既往病史或家族病史,或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患者(MEN 2)禁用。

特殊人群可以使用本品吗?

☆ 本品禁用于妊娠期。如果患者准备怀孕或已经怀孕,都应停止本品治疗。

☆ 不应在哺乳期使用本品。

☆ 本品在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如何保存该药品?

☆ 首次使用前:储存于冰箱中(2℃-8℃)。

☆ 首次使用后:储存于30℃以下环境或冰箱中(2℃-8℃)。

如何保存该药品?

☆ 本品为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到医院药房或有资格销售处方药的药店才能获得。

司美格鲁肽可以用于减肥吗?

司美格鲁肽主要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还可以作用于胰岛α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减少肝糖的释放;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减缓胃的排空,增加饱腹感,抑制食欲,减轻体重,并通过这些作用共同达到降糖的效果。

药效学临床试验证实,司美格鲁肽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2021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诺和诺德公司的司美格鲁肽每周1次皮下注射2.4mg,用于肥胖或超重成人(体重指数超过30,或者超过27且合并了糖尿病等并发症)的慢性体重管理。但是,迄今为止,司美格鲁肽在我国并未获批准用于减肥。目前在我国获批使用的减肥类药物,仅有奥利司他。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