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护理会诊(糖尿病足护理会诊意见书写内容)
两院专家远程会诊 共治4期糖尿病足患
昨天上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国际造口师蔡蕴敏副主任领衔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开设远程MDT会诊,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团队一起对一例糖尿病多种并发症患者开展多学科诊疗。
上午八点半,蔡蕴敏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医生与多位专家一起,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专家们进行沟通,共同为患者诊疗。就诊的患者患有重度糖尿病伴多种并发症,左脚二趾已截肢,且骨头外露,目前血管闭塞、高血压严重、肾功能衰竭。诊疗过程中,中山医院专家通过视频了解患者病情和当前状态,并仔细观察了患者的创口部位,同金山医院专家一起为患者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远程会诊后,蔡蕴敏医生将会诊情况详细地告知病人及家属,并为病人给出了较为适合的几种治疗方案。
据了解,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糖尿病足的治疗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新型技术的开展,对糖尿病患者的保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这一疾病不够了解,危害程度认识不足,往往难以配合医生的治疗。共同会诊的开设既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让患者在金山本地就能够享受中山医院专家团队和金山医院专家团队的共同诊疗,也让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预防知识、诊疗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后续发展情况有更进一步了解。
记者:甘力心 杨季峰
上新了协和 | 糖尿病足MDT迎来首批患者,全病程诊疗链一次打通
2024年3月26日,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开展首场会诊,来自内分泌科、血管外科、整形美容外科、感染内科、神经科及护理团队的专家们针对两位糖尿病病史超过20年患者的病情充分讨论、缜密分析,给出了“一揽子”诊疗方案,避免了患者来回奔波。MDT的上线,为糖尿病足患者打通了全病程诊疗链。
糖尿病足是指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出现与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外周动脉病变相关的足踝部位远组织的感染、溃疡或破坏,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具有较高的截肢和死亡风险,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与普通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足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花费更高,且常常需要多个科室共同诊治,易导致患者在各科门诊间反复多次就诊。因此,加强相关科室的协作显得尤为必要。在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教授和血管外科主任郑月宏教授共同提议下,糖尿病足MDT顺利组建,由内分泌科牵头,血管外科、整形美容外科、感染内科、神经科及护理团队参与。会诊形式包括科室间转诊及MDT集中会诊讨论两种。
首场糖尿病足MDT接诊的两位患者均有20余年的糖尿病病史。王先生3年前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经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症,已3次接受下肢动脉支架置入术及球囊扩张术,术后症状明显缓解。5个月前外伤后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加重的情况,右足趾皮肤变黑。经MDT讨论后,考虑患者存在支架内狭窄及下游血管闭塞,开通血运有利于改善下肢症状,决定再次将其收入院手术,同时积极控制血糖等危险因素,加强足部护理,避免出现溃疡感染。贾先生2年前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3个月前出现右足足趾皮肤变黑伴疼痛,在外院接受双侧髂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间歇性跛行减轻,但右足足趾疼痛仍没有改善。经MDT讨论,考虑到患者目前主要的血管病变位于末梢微循环,无血管手术指征,建议以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调整止痛药物、控制血糖、及戒烟改善危险因素为主,避免了患者再次盲目手术。
目前,糖尿病足MDT团队正积极梳理多科协作流程,开展了多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检查,包括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及激光多普勒等,对于有进一步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将尽快收入院治疗。
未来,团队将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糖尿病足相关科室的合作,完善糖尿病足早期筛查预防、后期康复理疗等工作,打通糖尿病足全病程诊疗链,并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工作,提高糖尿病足诊疗科研水平。
温馨提示:
会诊适应证:对于诊断明确的糖尿病足患者,如病情存在需多科室共同处理的情况,均可申请MDT会诊。
就诊流程:通过北京协和医院App,预约内分泌科、血管外科或整形美容外科门诊就诊。符合会诊适应证的患者可由首诊医师在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联系该科室糖尿病足MDT会诊组医师,提交电子会诊申请单。电子申请单生成后,患者或家属可收到医院发送的短信通知,进一步办理相关手续。
北京协和医院MDT专业组
一个糖尿病足患者急诊,多学科联合会诊救命……
11月4日傍晚,来自四川的孙女士坐在石狮市总医院内分泌科的病床上,正在用晚餐,旁边还放着一箱由科室医护人员为其购买的纯牛奶。“真是太谢谢医院的医生护士了,没有他们我这条命也就没有了,真的太谢谢了。”见到记者,孙女士连连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
这是怎么回事?事情还得从9月13日傍晚说起。当日,民警将一位女士送到石狮市总医院急诊科就诊,她就是来自四川的孙女士。急诊科医生发现其右足肿胀、溃烂、长蛆,结合病史,初步诊断为“糖尿病足坏疽”。当晚9:30立即将其转入普外科进行清创及相关治疗。在普外科,由医务部组织牵头内分泌风湿科、骨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进行联合会诊,给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9月24日,患者感染严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休克,医护人员立即将其转到ICU,孙女士得到及时救治,医院积极提供营养治疗,终于稳住病情。期间,因孙女士糖尿病足严重影响到生命安全,该院骨科为其顺利实施截肢手术。
手术后,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10月14日,孙女士转到内分泌风湿科,该科室医护人员进一步为其控制血糖,加强营养,继续抗感染治疗,并联合高压氧舱科进行治疗。由于治疗及时、护理得当,期间逐步拆除孙女士身上的一些监护设备,以及引流管道,如胃管、中心静脉置管等,“现在营养状况改善很多,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内分泌风湿科主任何闽表示。
在石狮市总医院重获新生的患者不只孙女士,近几年,该院在提升硬件的同时,积极打通多学科合作的难点、痛点,提升医院救治水平,切实为病人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孙女士是无主病人,所有医疗费用全部由医院承担,各科室的医护人员还为其购买营养品等。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一幕。
近来,石狮市总医院秉持强专科、学科联合发展的理念,实现多学科无缝对接,联合救治。10月14日,石狮市总医院高压氧科正式开舱,而开舱前,高压氧科医护人员分批陆续到福建省立医院进修学习,并取得相关资质,熟练掌握相关适应症及禁忌症的诊疗及氧舱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内分泌风湿科则于去年12月在石狮卫健局和总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安排下,到菲律宾中华崇仁医院糖尿病足伤口处理中心学习糖尿病足治疗技术,同时科室也安排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伤口处理技术,目前在逐步开展糖尿病伤口处理技术,并已见成效。通过这次多学科合作治疗,石狮市总医院糖尿病足处理技术得到提升,并减少糖尿病足患者转诊到石狮以外的医院去做诊疗的情况。
记者 高荣芳 通讯员 姚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