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里有糖么(糖尿病尿里有糖怎么办)

控糖梁医生 0
文章目录:

口干多饮多尿消瘦脚麻视力模糊?小心这是血糖升高了#健康科普

身上出现这些症状就要警惕是不是血糖升高了!

身上出现这些症状就要警惕是否血糖升高了!

·1.唠嗑唠想喝水,总觉得口干舌燥,喝多少水都不够,这可能是糖尿病在作怪。血糖高了,身体老想把糖尿出去,水分也跟着跑,所以你老渴。

·2.尿多,尤其是晚上尿特别多,晚上老得起来上厕所?小心点.糖尿病患者尿里糖多,身体老排尿,你就得上厕所勤。

·3.累得不行,老觉得没劲,休息了还是累?可能是血糖用不上,身体没能量,糖尿病就这样让你疲惫。

·4.体重莫名掉,没减肥,吃的还不少,体重却往下掉?这可能是糖尿病,身体没用糖,就烧脂肪和肌肉,体重自然轻了。

·5.眼睛看不清,突然看东西模糊,别光以为是累了。高血糖会搞乱眼睛,糖尿病可能是幕后黑手。

·6.伤口好得慢,小伤口老不好,红肿拖好久?血糖高伤循环,免疫力也差,糖尿病患者常这样。

·7.手脚麻刺痛,手脚老麻,像针扎一样,尤其是晚上更明显?这是糖尿病伤神经的信号,得重视。

·8.皮肤痒得慌,皮肤干痒,尤其是下边老挠?血糖高容易这样,糖尿病可能是原因。

·9.老生病,老是尿路感染、皮肤发炎,好不了?糖尿病让免疫力变差,反复感染得小心。

·10.老饿,刚吃完饭又饿得慌?血糖高用不上,身体老喊饿,糖尿病可能是罪魁祸首。

谢谢观看,我是梁医生,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区告诉我。

糖尿病的发现过程

糖尿病的历史发现可以划分为几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重要的贡献和突破:

1. **古代观察与描述(公元前1500年 - 公元后早期)**

- **古埃及**:埃伯斯纸草书(约公元前1550年)记载了多尿症状,可能是最早的糖尿病描述。

- **古印度**:公元前5世纪,医生Sushruta在《妙闻集》中将糖尿病称为“Madhumeha”(蜜尿症),注意到尿液吸引蚂蚁的现象。

- **中国**: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称其为“消渴症”,描述多饮、多尿和消瘦症状。

2. **命名与初步科学认识(17-18世纪)**

- **希腊术语**: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Aretaeus用“diabetes”(意为“虹吸”)形容多尿症状。

- **甜味尿液**:1674年,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利斯(Thomas Willis)首次明确描述尿液甜味,添加“mellitus”(蜜糖)一词,形成“Diabetes Mellitus”名称。

- **糖分检测**:1776年,马修·多布森(Matthew Dobson)证实患者尿液和血液中含葡萄糖,将糖尿病与糖代谢异常联系起来。

3. **病理机制探索(19世纪)**

- **胰腺的关联**:1889年,约瑟夫·冯·梅林(Joseph von Mering)和奥斯卡·明科夫斯基(Oskar Minkowski)发现切除胰腺的狗出现糖尿病症状,提示胰腺与糖尿病相关。

- **胰岛素的先驱研究**:1869年,保罗·兰格尔翰斯(Paul Langerhans)发现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后称“胰岛”),但其功能当时未明。

4. **胰岛素发现与治疗革命(20世纪初)**

- **关键突破**:1921年,加拿大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和查尔斯·贝斯特(Charles Best)从狗的胰腺中提取胰岛素,并于1922年成功治疗糖尿病患儿伦纳德·汤普森,开创胰岛素治疗时代。

- **诺贝尔奖**:班廷与约翰·麦克劳德(John Macleod)因胰岛素研究获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 **现代分类与治疗发展(20世纪至今)**

- **分型**:1936年,哈罗德·希姆斯沃思(Harold Himsworth)区分1型(胰岛素缺乏)和2型(胰岛素抵抗)糖尿病。

- **技术进步**:血糖监测、人工胰岛素、胰岛素泵及新型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极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总结

糖尿病从古代的症状观察到现代分子机制的解析,跨越数千年文明。胰岛素的发现是里程碑式的突破,使糖尿病从致命疾病转为可控慢性病。如今,全球数亿患者受益于持续的科学创新与治疗优化。

医生直言:糖尿病早期不是尿频,而是身体出现3个迹象,一定留心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人一旦上了年纪,总觉得身体这不舒服那不对劲,有时候还没等去医院,就自己在心里吓了一跳。

糖尿病这三个字,说起来像是现代生活的“影子病”,不少人以为糖尿病一开始的症状就是尿多、喝水多、饿得快

可真到医院一查,很多人早就血糖飙得老高了,肾功能也被悄悄拖垮了

这么说吧,等你发现自己尿多口渴时,可能糖尿病已经悄悄找上门好一阵子了。

那糖尿病早期到底是怎么表现的?真不是大家以为的那样,尿频是“后话”,身体其实更早就给出了信号,只是你没看懂。

我看过太多“差点儿错过”的病例,有个六十来岁的老太太,一直以为自己就是肠胃不好,饭后总胀气,肚子里咕噜咕噜响,还老觉得没啥力气。

她自己琢磨,是不是年纪大了吸收差了,可没想到一验血,空腹血糖飙到了11,糖化血红蛋白也是吓人一跳。

还有个中年男人,工作挺拼的,总说眼睛模糊,看电脑看久了眼干也不当回事,一直拖到一次开车差点撞上人,才吓得来医院一查,结果呢?视网膜已经开始出现轻度病变了。

说实话,像这种以为是小毛病,实则糖尿病悄悄发展起来的情况,真的太多了。

早期糖尿病不是你想的那样明显,它会换上“马甲”,假装成其他病,可一旦你忽略了,那它就慢慢一点点啃蚀你的身体

肚脐周围的“发痒感”

这点说出来,很多人估计都不信,谁会把“肚脐周围痒”跟糖尿病联系起来?但我真见过好几个病人,最开始来的时候就是因为肚子痒,尤其是肚脐周围那一圈,抓得皮肤都发红了

有一个五十出头的患者,他身子骨很硬朗,吃饭也没啥忌口,他说最近工作忙,腰带系得紧点也正常,结果肚子那块越来越痒,晚上睡觉都要抓醒了,以为是过敏,用了点药膏,结果半点不见好。

来了医院之后,我们检查了他的血糖,空腹值是9.8,餐后2小时更是接近14,他一脸懵,说自己不渴也不多尿,怎么就血糖高了?

可问题就在这——胰岛素抵抗在身体里酝酿时,不会直接表现为尿频,反倒会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出问题。

肚脐周围的皮肤,是胰岛素作用受限后脂肪代谢异常的一个“出口”,它会让局部皮肤微循环变差,神经末梢也跟着敏感,出现一种说不清的痒,越抓越厉害。

这不是普通的皮肤病,是身体在通过皮肤告诉你:血糖的事,该重视了

其实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有不少人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腹部瘙痒,尤其集中在肚脐周围和下腹。

这类患者中有超过六成在一年内发展成了糖尿病,有人以为这跟吃辣、穿紧衣服有关,但追踪下来后发现,皮肤科药物基本无效,反倒是当血糖控制下来之后,痒的问题才慢慢消退

这个发现虽然冷门,但却实打实地提醒我们:糖尿病的征兆,有时候是“痒”出来的,不是尿出来的。

“晨起打喷嚏”成了常态

我知道你会觉得奇怪,打喷嚏跟糖尿病有什么关系?这事就要从一个患者说起。

他本来是来查高血压的,因为早上经常鼻子不通气,还老打喷嚏,觉得是年纪大了过敏体质加重

可我注意到,他说的喷嚏不是偶尔,而是每天清早一起床、脸一离开枕头就开始,一连串连着打五六个,有时还眼睛红痒、流清涕,特别是早晨屋子稍微凉点,就更严重。

他自己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可我给他做了个糖耐量测试,结果让他惊掉了下巴:空腹血糖7.1,糖化血红蛋白6.8%,这已经是糖尿病的边缘状态了

关键是,他的鼻腔黏膜并没有典型的过敏炎症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尘螨反应,但喷嚏确实天天打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

后来我们结合临床资料发现,有一类糖尿病前期患者,会因为糖代谢异常,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兴奋,影响到小血管的舒缩功能,尤其是鼻腔这种毛细血管丰富又极其敏感的区域。

早上体温略升、鼻腔黏膜受刺激时,小血管反应紊乱,喷嚏反应就会格外激烈,这种情况一般用抗过敏药没效果,但一旦血糖控制好、生活规律了,喷嚏次数就会慢慢减少

其实有一些患者在血糖异常的前六个月,会频繁出现晨起喷嚏、鼻塞等症状,但并无过敏原反应,这已经足够提醒我们,身体的小毛病背后,可能是更大的代谢隐患。

饭后莫名“脑袋短路”

之前有个患者,她刚三十多岁,平时工作量不算大,但总觉得饭后一两个小时脑子“卡住了”,尤其是午饭后那段时间最明显

她说她不是犯困,也不是打瞌睡,就是脑子像放空一样,刚打开电脑,连个文件都整理不顺,老得回过头来看自己刚做了什么,她还以为是最近睡眠不好,结果连续调整作息也没啥用

后来她男朋友陪她来医院做了个全面检查,才发现她的空腹血糖虽然正常,但餐后两小时血糖飙到了11

医生给出的结论是“隐性高血糖伴有认知迟滞倾向”,简单点说,就是她的脑子反应慢,是因为血糖在饭后剧烈波动,把大脑搞“宕机”了

这个现象,其实医学上早有提及,人的大脑是血糖的高度依赖器官,葡萄糖供应不足或者不稳定的时候,脑细胞会陷入“能量饥饿”,表现出来就是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断片、反应变慢。

尤其是当胰岛素功能受损时,血糖波动幅度会拉大,这种波动比稳定高血糖更容易影响大脑

其实在血糖波动明显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有很多人在饭后2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下降、短时记忆力衰退和处理信息的速度变慢。

这个问题不像尿多、口渴那么容易察觉,但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却实实在在。

而这种“脑袋短路”的状态,如果没被重视,就很容易演变成糖尿病性脑病,也就是糖尿病对大脑造成长期损害

说到底,糖尿病早期并不是你以为的那种“渴了、饿了、尿多了”,而是从一些根本看不出来和糖尿病有关系的角落慢慢爬出来的信号。

肚子痒、喷嚏多、脑子空、脚底虚……它们背后都藏着代谢的巨大变化,只是你没意识到

而你只要忽略一次,这个病就会往前推进一步,慢慢从“无声无息”,变成“无法挽回”。

所以,不要等着症状显而易见才行动,那时候,可能已经不是“早期”了,而身体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你:糖尿病不是一夜之间到来的,而是你每次忽视它的过程,给它开的绿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预防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吴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九),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