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肾病能吃什么(糖尿病肾病能吃二甲双胍吗)

药师健康指南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伴肾病,以“普利类、沙坦类”为基础联合,有效降低蛋白尿

肾病不是突然来的,它往往是悄悄出现的,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肾脏的“告急信号”就是蛋白尿的那一滴不安分。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最怕的是高血糖,实际错了。真正让人悄无声息走向肾衰竭的,是蛋白尿这个隐秘的“叛徒”。尿里漏蛋白,意味着肾小球的筛子已经破了,原本该留在血液里的蛋白跑了出来,肾脏的屏障功能正在一点点瓦解。

而在所有能够“修补”这个筛子的药物中,有两类药物始终被视为“压舱石”,它们是普利类沙坦类

给肾脏减负,不是“多喝水”能解决的。真正有效的,是让肾小球内的压力降下来,让蛋白别再像泄洪的闸门一样倾泻而出。

这里,“普利类”药物像是一个温柔的阀门,慢慢关闭过高的血管紧张素II;“沙坦类”则像一个后备保险,精准拦截这些破坏肾脏的信使。

有意思的是,这两类药物看似雷同,但“出身”不同,打法也不一样。

普利类,比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是通过抑制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来让血管放松;而沙坦类,比如缬沙坦、氯沙坦,则是直接把受体堵死,让有害物质连门都进不去。

这种上下夹击的策略,就是医学上所谓的“RAAS系统双重阻断”,听起来复杂,其实就像是给房屋漏水装了两个阀门,一个关总阀,一个堵出水口。目的只有一个:别让蛋白再流失。

但问题来了,很多医生会说:不能两个一起用,怕高钾、怕肾功能恶化。确实,副作用不容忽视。但如果能在严密监测下合理联合,尤其是对于蛋白尿已经明显的患者,这种双剑合璧的方式,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个肾脏已经被糖尿病折磨得筋疲力尽,正在咬牙撑着。如果只是单靠一个药物压制,可能杯水车薪,但如果两种药物分别从不同的路径切断对肾脏的攻击,蛋白尿的减少就不再是天方夜谭。

临床上,有研究显示,联合使用RAAS阻断剂,在降低蛋白尿方面效果优于单药。尤其是那些微量白蛋白尿刚刚出现的患者,早期干预,肾功能还能稳住。

但也别盲目上阵。很多老年糖友肾功能本就不稳,再加上利尿剂、降糖药一起上,电解质紊乱是分分钟的事。这时候,监测血钾、定期查肾功,就成了必要的“护栏”。

说到底,肾病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但很多人输在了“感觉不到”。高血糖可以头晕、心慌,蛋白尿啥感觉都没有。就像房子漏水但天花板还没塌,很多人就不当回事,等到尿蛋白飙升、肌酐开始飞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没有回头路。

不少医生都说:蛋白尿的控制,胜过一切肾病治疗手段。而“普利 沙坦”的组合,就像是给肾脏加上双重盔甲。

另一个被忽视的细节是,普利类药物往往对东亚人群更容易引起干咳,特别是女性,这可能与基因代谢通路有关。沙坦类则副作用更温和,尤其适合长期维持。

有人会问:那是不是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都应该吃这两种药?答案当然不是。选药要看血压、钾水平、肾小球滤过率,还有是否合并心衰等复杂因素。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一旦蛋白尿出现,不能等,早期干预、联合治疗,是极其关键的转折点。不要等到肌酐升了、肾小球滤过率掉了,才想起保护肾脏。

更需要强调的是,“联合”并不意味着药越多越好,而是在医生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比例和节奏。

比如有些人对普利类起效快,但咳嗽严重;换成沙坦类反而更稳定。甚至有研究探索低剂量双用的策略,既控制了蛋白尿,又避开了副作用的高峰。

仅靠药物还不够。饮食中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动物性蛋白;避免高钠饮食;控制血糖波动,这些才是硬核的“保肾三板斧”。

很多人以为蛋白尿只是个“小毛病”,但它是肾功能走下坡的“起点”。而RAAS阻断剂的联合使用,是当下最有力的“刹车”。别等肾功能一去不复返,才后悔当初没有听医生一句话。

新的研究正在探索RAAS阻断剂与SGLT2抑制剂联合的可能性,后者通过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和钠的重吸收,间接减轻肾小球压力,也能达到减少蛋白尿的目的。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兵种协作”的策略,但目前为止,“普利 沙坦”依然是蛋白尿干预的黄金搭档,尤其在监测得当、剂量合理时,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

糖尿病肾病不是绝症,关键在于能否早发现、早干预。而蛋白尿的那一滴,往往是肾脏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听见了,就别装作没听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王建业,张宏,王继光,等.不同RAAS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31(8):743-747.

[2]李小文,孙红军,张晓玲.RAAS系统阻断剂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4):312-316.

[3]张志勇,高志强,王晓东.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ACEI/ARB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4,40(1):52-56.

一旦发生糖尿病肾病,该怎么吃饭?一日三餐都有详细解答

由于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已不知不觉的在迈向肾功能衰竭的道路上越走越近。

那么一旦发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该如何注意呢?

如何通过控制饮食而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也成为临床上众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关心的问题。

肾脏作为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我们日常摄入的蛋白质也主要是通过肾脏代谢的,因此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对于肾小球滤过率已经下降(肾功能损伤)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高蛋白饮食无疑是使肾脏的负荷“雪上加霜”,然而这又常常使得糖尿病肾病患者不敢摄入过多蛋白质而采取全素食替代,长期的、完全素食,严重者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不仅不能起到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反而可能加速病情恶化,因此,适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科学的营养搭配、与病情相符合的饮食结构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尿微量蛋白轻度升高)和/或肾功能异常(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提示临床出现肾脏早期损伤,需开始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进展的各种防治措施。

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钠、钾、钙、磷等营养素的管理。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应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以保持接近理想体重,肥胖者更应适当减少热量,而消瘦者则需要适当增加热量。

根据患者体重及劳动强度等情况,建议热量摄入为每日125~167kJ/kg之间。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小球的高灌注、高滤过,因此建议以优质低蛋白为主。蛋白质由各种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种氨基酸必须通过食物摄入。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充足,比例合理的蛋白质被称之为优质蛋白。

饮食中优质蛋白的来源主要有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豆制品属于植物蛋白中的优质蛋白,也可适量摄入。低蛋白即限制24小时内蛋白质摄入的总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0%,早期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g/(kg·d),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病人可降低至0.6g/(kg·d)。

中晚期肾功能损伤病人,需补充α-酮酸,可以在不增加肾脏负担的情况下补充低蛋白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缺失,同时能够减少代谢废物中的氮质,有利于延缓肾功能进展。

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可适量摄入含糖量较低的水果。但钠盐的摄入量需要严格限制,因钠盐也会增加肾脏负担,易造成水潴留,导致水肿、加重高血压,建议钠盐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000-2400mg。各种零食及调味料中往往含有各种添加剂,其中钠盐含量也较高,容易被患者忽视,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

终末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高磷、低钙、高钾,因此饮食上也要注意低磷、高钙、低钾饮食。

由于肾功能较差,患者尿量较少,故肾脏排钾功能也显著下降,故应避免过多食用高钾食物,例如猕猴桃、柑橘类、柚子、香蕉、菌菇、紫菜等,防止高钾血症的发生。

同时注意忌食动物内脏、坚果类等磷含量较高的食物,还可以改良烹饪方式以减少食物中磷的摄入。

通常高蛋白的动物肉类,大多磷含量也较高,可先焯水煮,弃水后再炒,也能去除肉质中的部分磷。此外,鼓励糖尿病肾病患者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饮食以平衡膳食营养。

总之,饮食治疗是糖尿病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的饮食控制和早期的营养干预能有效减轻肾脏负荷、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友”合并肾脏病,居家饮食巧安排(附一周食谱!)

来源:老年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