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吃的咳嗽药(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哪些咳嗽药)
6种风寒咳嗽常用中成药,流感、新冠都可用,助你缓解咳嗽痰多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咳嗽,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不适,却常常让人苦不堪言。尤其在冬春交替、气温骤降的日子里,人们常因风寒而咳嗽不止。无论是流感、新冠,还是普通的风寒感冒,咳嗽似乎总是难以摆脱的“尾巴”。
幸运的是,中医药里有一些经典的中成药,专门针对风寒咳嗽,能够化痰止咳、缓解症状,堪称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为什么风寒咳嗽是冬天的“常客”?
说到风寒咳嗽,先得搞清楚两个问题:什么是风寒?为什么冬天容易引发咳嗽?
风寒,听起来像古代医书里的“老词儿”,其实它背后有科学道理。中医学认为,外界的寒冷侵袭人体,加上风的“助攻”,导致肺气不宣、痰液堵塞,咳嗽便随之而来。
而现代医学也发现,寒冷环境会导致呼吸道黏膜的血液循环减慢,免疫防御功能下降,病毒、细菌趁虚而入。尤其在气温骤降时,人体的适应能力跟不上,寒冷刺激使得咳嗽反射被激活,风寒咳嗽就这么“来了”。
冬天和初春是风寒咳嗽的高发季节,这和气候特点分不开。中国地大物博,从北方的干冷到南方的湿冷,气候类型多样,但寒冷和风这两位“搭档”却在各地不约而同地出现。再加上室内外温差大、空气干燥等因素,人们的呼吸道容易变得脆弱,稍有不慎便“中招”。
那风寒咳嗽有哪些特点呢?它通常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稀白、畏寒怕冷、鼻塞流清涕、甚至伴有全身的酸痛疲倦。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直接买止咳药,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风寒咳嗽的治疗重点在于“祛风散寒、止咳化痰”,盲目止咳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中成药能治风寒咳嗽?靠谱还是心理安慰?
接下来,我们聊聊重点:中成药。很多人一听到“中成药”,难免心生疑惑:它们真的有效吗?还是只是“心理安慰”?
中成药是基于中医理论研发的复方制剂,其配方往往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验证。以风寒咳嗽为例,中成药的核心理念是“驱寒通肺、宣肺止咳”,通过多种药材的协同作用,来缓解症状、调和身体。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中成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支气管痉挛、促进痰液排出,确实有科学依据。
但这里要提醒大家,中成药并非“万能药”,它的效果取决于对症使用。比如风寒咳嗽就不适合用温热性的止咳药,否则可能导致痰液更难排出,加重病情。了解每种中成药的特点,是安全用药的第一步。
6种风寒咳嗽常用中成药有哪些?它们究竟怎么选?
1。 通宣理肺丸:标本兼顾的经典药
通宣理肺丸是治疗风寒咳嗽的“老字号”。它的配方中包含麻黄、杏仁、甘草等成分,具有宣肺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特别适合那些咳嗽声重、痰稀白、伴有鼻塞流清涕的人。
使用贴士:此药偏寒凉,对于痰黄粘稠、咽喉肿痛的“热咳”人群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需慎用,因为麻黄可能引起血压波动。
2。 止嗽散:风寒咳嗽的“万能搭配”
止嗽散是很多中成药的基础方剂,被称为“咳嗽药里的百搭选手”。它既能化痰止咳,又能疏风散寒,适合风寒咳嗽初期或缓解期。
使用贴士:适合各种风寒咳嗽,但如果咳嗽已经转为热性,需谨慎使用。
3。 小青龙颗粒:化痰止咳的“利器”
小青龙颗粒被誉为中医治疗风寒咳嗽的“王牌”,尤其适用于寒痰较重、咳嗽伴喘的人群。它的配方中加入了半夏、干姜等成分,能够温肺化饮、解表散寒。
使用贴士:此药为温性,痰黄、口干等热性表现的人群慎用。
4。 三拗片:简单高效的止咳良药
三拗片的名字虽然低调,但效果却不容小觑。它的配方简单,仅包含麻黄、杏仁、甘草三味药,却能有效缓解咳嗽、化痰、宣肺。
使用贴士:此药适合轻中度风寒咳嗽,但作用较温和,症状较重时可能效果不够。
5。 风寒咳嗽颗粒:对症治疗的现代选择
风寒咳嗽颗粒是近年来常用的中成药,专门针对风寒引起的咳嗽。其成分包括荆芥、防风等,能够疏风散寒、止咳化痰。
使用贴士:此药疗效温和,适合症状较轻的患者,服用时需注意按照剂量。
6。 川贝枇杷膏:润肺止咳的经典之选
川贝枇杷膏虽然以润肺为主,但其配方中加入了川贝母等化痰成分,对风寒咳嗽同样有效,尤其适合咳嗽较为频繁、痰多的人群。
使用贴士:此药口感较甜,糖尿病患者应慎用。
咳嗽好了就不管了?风寒咳嗽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很多人觉得,咳嗽不是什么大毛病,吃点药就好了。但风寒咳嗽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盲目止咳不可取:咳嗽是身体的保护性反射,用来清除呼吸道的异物或痰液。盲目使用强效止咳药,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过早停药是误区:很多人在咳嗽稍有缓解时就停药,结果病情反复。中成药讲究调理身体,建议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
忽视保暖和休息:风寒咳嗽的治疗靠药物,保暖、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同样重要。
风寒咳嗽的预防:未病先防,胜于治疗
除了对症治疗,预防风寒咳嗽也是关键。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远离咳嗽:
注意保暖:尤其是颈部和胸部,寒冷刺激会直接影响肺部健康。
增强免疫力:通过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和均衡饮食,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保持室内湿度:冬季室内干燥容易刺激呼吸道,建议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在40%-60%。
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中医内科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华医学会《咳嗽诊治指南》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孕产妇、哺乳妈妈发热、咳嗽该怎么办?如何护理新生儿?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协宣
目前,全国多地陆续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特殊人群的孕产妇,该如何应对?万一感染了新冠病毒该怎么办?对宝宝会有什么影响?如何护理新生儿?协和医院产科、新生儿科、感染科、药学部、呼吸内科MDT团队给大家答疑解惑,送上孕妈妈迫切希望知道的8个问题解答:
问:孕妇感染新冠会有什么表现?
答:孕妇感染后病情程度与普通人群类似,主要表现有发热、咽部疼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不适,通常持续1周内。奥密克戎变异株并不显著增加孕产妇重症发生。
问:孕妈感染后该怎么办呢?
答:
1)基本处理:症状轻微,没有呼吸不畅、呼吸频率增加、胸闷等不适感,可以居家隔离,只需要对症处理,多饮水,注意休息,以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退热贴为主。如果降温效果不明显尤其体温升高达到38.5℃及以上可以服用药物退热。
2)如孕妈妈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病,病毒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除关注上感症状外,还需关注原有基础疾病的器官功能状态,如血糖、血压、心率、呼吸等的变化。
问:孕妇感染后,什么情况需要到医院?
答:
l 孕妈妈要注意胎动、腹部发紧、阴道流水、出血等情况,如有异常就诊产科。
l 孕妈妈出现呼吸急促(>30次/分)、呼吸困难、口唇发紫、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8.5℃,超过5天)、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时,如家中可自备指脉氧监测仪,血氧饱和度低于93%时,需尽快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联合呼吸科协同处理、产科会诊。
问:孕妈感染后的用药注意事项?
1)发热、咽部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首选药物:对乙酰氨基酚
用法用量: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一次0.3g-0.6g,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注意事项:退热过程,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因大量出汗可能引起脱水
遵照医嘱选择:柴芩清宁胶囊、金银花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强力感冒片等
目前常用的复方感冒药都含有多种组分,例如麻黄碱、氯苯那敏等成分是妊娠期禁用的,因此,不推荐孕妈妈自行服用各种复方感冒药。
2)咳嗽
咳嗽是一种机体保护性活动,它能把呼吸道内的痰液、异物排出,从而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偶发的轻微咳嗽,会随着痰液的排出而缓解,不必盲目使用止咳药。应注意怀孕前三个月及需母乳喂养的产妇应尽量避免使用止咳祛痰药。孕中晚期,右美沙芬、溴己新、氨溴索、愈创甘油醚、白蕊颗粒、苏黄止咳颗粒等需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使用。
3)鼻塞、流鼻涕
推荐药物:生理盐水、海盐水喷鼻剂
用法用量: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用洗鼻器将冲洗液(生理盐水或海盐水)从一侧鼻腔送进去冲洗,再从另一侧鼻腔流出,然后交替冲洗
禁用药物:伪麻黄碱及伪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赛洛唑啉、羟甲唑林等
4)孕妇呕吐吃不下饭怎么办?腹泻怎么办?
少量多餐,注意饮水、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保证热能和电解质平衡。
严重腹泻:推荐药物: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
如精神不济,脱水明显,应及时就医。
5)中成药
中成药因成分复杂,缺乏孕产妇使用相关数据,并且很多药品中含有孕产妇不可使用的成分,一般不推荐孕产妇使用,例如目前紧缺的连花清瘟含有麻黄成分,可能引起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孕产妇不建议使用;还有清热类中成药六神丸在怀孕早期服用可能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片仔癀、犀黄丸、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因其攻下、泻下之力较强,易致孕妇流产,应禁用。
6)抗菌药物
孕妇常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药物只针对细菌,对新冠病毒不起作用,盲目用药反而易引起细菌耐药。
问:哺乳期感染新冠还能母乳喂养吗?
答: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是母乳喂养期间母婴亲密接触,且新冠病毒是否能通过母乳传播尚无定论,是否采取母乳喂养视家庭防护可行性而定。哺乳期妈妈在母乳喂养或护理宝宝前,均要做好个人防护,如肥皂水洗手、佩戴N95口罩、定期清洁和消毒母亲接触过的物体表面等。如果母亲症状较重,建议母婴隔离,可用专门的吸奶器将母乳拔出来,由其他健康照料者用吸出的母乳喂养婴儿。上措施务必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进行,以减少新生儿感染机会。
如果家庭成员有感染,需要避免与宝妈和宝宝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问:产后妈妈阳性了,新生儿可能会感染新冠吗?
答:可能。各年龄段人群对新冠病毒普遍易感,新生儿也不例外。新生儿多于生后感染新冠病毒,感染源可以来自于阳性妈妈或者其他看护人员。家庭成员首次核酸阳性至新生儿出现症状或核酸阳性的间隔时间较短,平均2天左右。
问:如何观察新生儿是否感染了新冠?
答:新生儿和大多数人群症状相同,多为轻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但体温以中度发热为多,热程1~5 d。其余症状有鼻塞、流涕、咳嗽、纳差、呕吐、腹泻以及呼吸急促等。如果新生儿接触了新冠阳性看护人,出现以上症状,高度怀疑感染新冠,可行咽拭子核酸或抗原来确诊。
问:新生儿感染了新冠,如果发热怎么办?
答:新生儿发热建议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处理,比如散包降温、洗澡、擦浴等,另外需要适当给予喂水、补液等。新生儿用药属于十分专业的工作,家长不可擅自使用药物,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如孩子高烧不退、一般情况差、手脚冰凉、呼吸困难、严重呕吐,或存在嗜睡、烦躁等意识问题,需紧急到医院就诊。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西格列汀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科学服用注意4点
西格列汀是一种常用降糖药,其可以延长内源性肠促胰岛素和胃抑制多肽的半衰期,从而增强胰岛素分泌并抑制餐后高血糖水平。同时其还具有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降低肝脏葡萄糖的生成等多重作用,可以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不容易引起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
35岁的王女士是一名教师,由于喜欢吃甜食,因此身体一直偏胖,2年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但是由于她的饮食习惯较差,导致血糖控制依然不佳。
半年前,王女士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导致她的视力下降的厉害,医生建议她使用胰岛素,但是她害怕疼痛所以拒接了,于是医生在为王女士增加了一种叫做西格列汀的药物,增强降糖效果,但是王女士害怕服用的药物多了损伤肝功能,医生解释道西格列汀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其主要的作用是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同时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对肝功能影响也较少。王女士听罢医生的解释后就按照医嘱服用,并且结合饮食调整后,她的血糖水平逐渐平稳了。
一、胃肠道与血糖调节之间的关系血糖的调节与人体中的多个环节相关,最近的研究发现除了胰腺以外,胃肠道在血糖调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不仅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还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调节血糖的稳定水平。
首先,胃肠道内存在大量与血糖调控相关的物质,如胃抑制肽、胰高血糖素样肽-1、肠促胰岛素等,这些物质通过血液循环直接影响胰腺的功能,调节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血糖水平,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由小肠和大肠的L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具有延缓胃排空的作用,能够增加患者的饱腹感,减少食量,从而间接控制血糖水平,临床上根据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开发了一系列的降糖药物,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最为常见,如利拉鲁肽、西格列汀等。
其次,胃肠道微生物群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衡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肠道微生物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代谢产物的释放等方式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分泌,从而影响血糖水平。
二、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西格列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新型降糖药,其本质属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特别是用于当运动,饮食、药物控制不佳时,联合使用西格列汀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
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抑制二肽基肽酶-4活性、延长胰高血糖素样肽-1活性
西格列汀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的活性,减少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降解,延长的半衰期,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餐后血糖,并在高血糖状态下有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从而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2、促进胰岛素分泌
当血糖控制不佳时,西格列汀可以刺激胰腺的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有效降低血糖,但是当血糖正常时,则不会发挥上述作用,因此可以减少低血糖的风险,使用更加安全。
3、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西格列汀能够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肝脏对葡萄糖的释放,增强血糖控制。
4、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西格列汀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促进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效果。
5、增加饱腹感
西格列汀可以抑制胃肠蠕动,增加饱腹感,从而有效抑制患者的食欲,减少饮食摄入,帮助辅助控制血糖。
三、西格列汀临床上主要用于这几种情况西格列汀目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二线药物,其降糖作用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常作为其他药物或者其他疗法的配合性用药,较少单独使用。
1、在饮食、运动下联合使用
对于糖耐量异常、肥胖等2型糖尿病初期的高危人群而言,虽然改善饮食和加强运动是首选方案,但是如果血糖控制 依然欠佳时,可以考虑联用西格列汀。临床研究表明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联用西格列汀,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胰岛素的是否,从而增强血糖控制水平,延缓病情发展。
2、肥胖伴2型糖尿病
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导致降糖药的效果欠佳。临床研究表明西格列汀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肪积累,进而帮助肥胖患者降低血糖水平。
3、2型糖尿病
当单用某种降糖药效果不佳时,临床上推荐联合使用西格列汀,从而加强降糖效果。临床研究表明在胰岛素、二甲双胍等一线药物的基础上联用西格列汀,可以有效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的治疗效果。
四、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有什么区别?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都是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物,并且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虽然它们的降糖效果类似,但实际上2种药物在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1、2种药物的降糖机制不同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生成,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其次,二甲双胍还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降低体重。
西格列汀则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延长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半衰期,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2、2种药物的作用特点不同
二甲双胍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对体重的影响较小,适合肥胖的糖尿病患者。
西格列汀则以其较少的副作用和良好的耐受性而著称,适合需要长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它在改善餐后血糖控制方面表现突出,且不易引起低血糖,适合那些对低血糖风险较为敏感的患者。
3、2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
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较多,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乳酸酸中毒,尤其在肾功能不全时容易诱发,因此使用二甲双胍时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
西格列汀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包括轻微的头痛、咳嗽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并且耐药性和依赖性较低,安全性较二甲双胍更好。
五、科学服用西格列汀注意这4点西格列汀是常用的DPP-4抑制剂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2型糖尿病,其通过增强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虽然西格列汀的副作用较少,使用相对安全,但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并减少潜在的风险,依然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
第一、注意西格列汀的服用剂量和方法
对于轻度至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西格列汀的推荐剂量通常为每日1次,每次100mg;
其次,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西格列汀的剂量可能需要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对于肾小球滤过率≥50 ml/min的患者,一般无需调整剂量;当肾小球滤过率在30-50 ml/min时,建议使用剂量为每日50mg;而在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避免使用。
第二、注意西格列汀的不良反应
西格列汀的副作用较轻,最常见的包括头痛、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通常为短期症状。其次,极少数患者可能出过敏反应,如皮疹、水肿、呼吸急促等,如果出现需及时就医;最后,由于西格列汀对于胃肠道有一定刺激,可以诱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如可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
第三、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应禁用西格列汀;对于老年患者西格列汀的使用需谨慎,尤其是肾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来调整服用剂量;对西格列汀的过敏的患者禁用;胰腺炎或者急性胰腺炎发作的患者禁用西格列汀。
第四、注意西格列汀与其他降糖药的联合使用
西格列汀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联合治疗时需密切监控血糖水平,防止低血糖发生。
六、总结西格列汀作为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适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其副作用较少,且不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其次,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在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等多个方面有所不同,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