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禾甘零卡糖糖尿病(零卡糖 糖尿病)

城家小厨 0
文章目录:

8款常用零卡糖测评,减脂人家中必备

#头条家时光#

哈喽啊姐妹们,想要做年夜饭甜品又怕胖的姐妹,可以考虑用代糖,今天分享一下8款常见的代糖测评,都是我亲测的,有平价好吃的,也有踩雷的,姐妹们理性种草哦。

展艺零卡糖

甜度不太高,但是作为零卡糖固体饮料,不推荐。

甘汁园零卡糖

配料只有赤癣糖醇,吃起来甜度比较淡,颗粒粗溶解的稍微慢一些,但是价格有点贵,这不是它的缺点是我的。

昔日印象

吃着没什么甜味,慢慢回味有一点点苦,不是我喜欢的味道。

太古罗汉果代糖

甜度基本和白砂糖一样,入口清凉,但是比较容易结块,整体配料都不错,加热冷却后都是清澈透明的。

爱乐甜

综合口感和价格来说,性价比比较高,没有特别甜,甜度适中,平时用来做菜或者烘焙感觉和蔗糖很像,不影响松软感,还挺好的,同样价位完全可以考虑这个。

伊唐零卡糖

添加了罗汉果甜苷,我觉得有点甜了,大概是白砂糖的2倍甜,吃的时候记得少放一点,而且溶解得也比较快。

禾甘零卡糖

微微甜甜度适中,颗粒比较细,刚吃下去是甜的,回味有一丝苦不好吃,不过胜在便宜。

equal

小贵但是口感好,甜度接近白砂糖,不会假甜。

综合下来性价比最高的是爱乐甜,不知道买什么买它就行,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口味选择。

我是城家小厨,一个热爱美食的吃货,喜欢本篇文章的小伙伴,记得点赞收藏关注点下小火箭哦,你还知道哪些好吃的,记得评论区留言哦。

无糖饮料背后的“卖铲人”,金禾实业董事长杨乐:短期内代糖仍供不应求 价格将维持在高位

每经记者:黄鑫磊

相关公司金禾实业(002597,SZ)

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完善与技术储备丰厚,同时按照循环经济生产,通过废物回收和副产品回收,提高生产效率,带来显著成本优势

机构眼中的公司:全球食品添加剂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全球疫情、原材料成本上涨,加速市场出清,再叠加能耗环保政策约束,产能向龙头集中

所属概念:代糖概念、调味品概念、煤化工

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化肥厂开始,以传统基础化工品起家,金禾实业(002597,SZ)已成长为食品添加剂世界龙头企业。

2021年,代糖行业迎来风起云涌的“扩容”时代。作为世界代糖龙头,金禾实业年产5000吨三氯蔗糖项目已经投产。从目前形势看,低热的代糖是否能取代以淀粉糖、白砂糖、果葡糖浆为主的高热量糖?2021年价格上涨的代糖是否会再攀“价格高峰”?高倍甜味剂与低倍甜味剂将如何发力?

近日,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的公司办公室里,《每经人物·专访董事长》栏目记者坐到了“85”后董事长杨乐的对面,听这位金禾实掌舵者讲述代糖行业的发展以及他对企业未来的规划。

贩卖甜味,但建议大家口味淡一点

现代饮食生活中,糖已经是避不开的一环,而过度摄取糖分造成的肥胖、慢性病、代谢疾病等,在近几十年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并于当年7月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倡导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克。

然而,即使人们意识到过度摄取糖分对健康有害,可吃糖所带来的愉悦感并不容易被扼制。在既想“甜”又不想“胖”的驱动下,甜味剂(即“代糖”)逐渐在饮料、零食等领域掀起热潮,食品饮料企业也适时喊出“0糖”、“低糖”等宣传口号,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我觉得未来糖这个东西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在整个人类品尝甜味的历史长河中,糖只在某个时期出现,不代表会永远占据主流地位,代糖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甜味提供者之一。”杨乐表示,在大航海时代,南北美洲种甘蔗,大量的精制糖才被运到欧洲,进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国人普遍吃糖也是近几十年的事,更早之前,甜味主要来源于怡糖、麦芽糖。

作为工业化的产物,二战后食品加工业的兴起,促使糖大规模生产,并在食品和饮料领域得到应用,而相隔不久,比糖更甜、更便宜的代糖也走出实验室,开始产业化。

“糖的甜度并没有那么高,一口下去满嘴甜味不是两三克糖能做到的,少说也要10克。我不是‘黑’糖,也没有‘吹’代糖,而是金禾对本身的定位比较清晰,仅仅是在大家需要甜味的时候,我们能提供一个热量负担更小的选择。”杨乐说。

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代糖包括三氯蔗糖、安赛蜜、甜聚糖、赤藓糖醇等,主要用于饮料、蜜饯、果脯、烘焙类食品等。不过,很多食品还需要糖的物理化学特性,如果不放糖,其结构、口感会出现一些相对明显的差异,导致一些生产企业不太愿意主动替换糖为代糖。

另外,市面上也广泛流传着“代糖有害”的说法。杨乐解释称,的确有研究文献指出,实验中发现代糖对小鼠造成了损害,但大部分是基于10倍、20倍等高浓度环境下的实验,“站在业内角度来看,只要按照国家标准添加代糖,至今还未有显著证据表明会对人体造成何种影响,所以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代糖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如果按照三氯蔗糖甜度是蔗糖600倍折算,相当于0.042g三氯蔗糖,而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三氯蔗糖在饮料类中最大使用量为0.25g/kg,能折算成6kg饮料,以小瓶可口可乐600ml/瓶来算,相当于10瓶可口可乐。

有多少人一天能喝10瓶可口可乐?

“实际上,即使是使用量逐年下降的糖精、甜蜜素等代糖,在国内食品添加剂领域依然可以合法使用,且很多都是地方性小企业在生产。我所知道的是,就欧洲人的口感习惯而言,糖精还是一个比较大的使用市场。”杨乐说道。

不过,即使作为代糖行业人士,杨乐还是建议大家把口味控制淡一点,“要是不想吃甜的就少吃一点,要是真想吃甜的,喝无糖的饮料肯定比有糖要好,代糖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减糖和比较科学、无副作用的手段。”

短期代糖行业仍会供不应求

随着元气森林等品牌在市场上爆火,金禾实业等无糖饮料背后的“卖铲人”受到了资本市场更多关注。二级市场上,金禾实业股价从2021年8月的低点28.08元/股开始上涨,至2021年12月初达到历史最高价54.19元/股。面对更高的关注度,杨乐告诉记者,还是要专注公司业务,做好经营工作。

近期发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金禾实业预计归母净利润为9.30亿元-11.5亿元,同比增长29.43%-60.05%。

金禾实业解释业绩增长的原因系产品成本的不断优化,产能的不断释放,并且以较高的产品性价比,推动了公司甜味剂产品下游需求的增长。同时受到大宗化学品原料快速上涨的影响,公司结合市场情况,对甜味剂和香料等食品添加剂产品的销售价格进行了不同幅度的提价。

得益于国内疫情有效控制,大宗化学品需求提升,2021年,金禾实业部分大宗化学品产品的销售均价较上年同期上升。根据百川资讯,2021年8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三氯蔗糖报价至48.00万元/吨,期间涨幅达134.15%;安赛蜜报价至9.50万元/吨,期间涨幅达53.23%。

“代糖的价格上涨,有成本提升的原因,有疫情导致发货不通畅的原因,也有需求相对急剧增长的原因。”杨乐分析,受2021年下半年“能耗双控”影响,金禾实业生产所需蒸汽、电力价格猛涨,生产原料氯化亚砜价格从每吨1000多元涨到4000多元,DMF价格从每吨8000多元涨到1.65万元。

有行业研报认为,金禾实业新建年产5000吨三氯蔗糖项目投产,以及今年氯化亚砜二期4万吨/年的产能投产,产能负荷逐步开满并有效释放,进一步促进了下游市场对三氯蔗糖需求的增长,并有利于降低公司外购原材料带来的成本波动,属于利好。

金禾实业2月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根据行业惯例,公司食品添加剂产品一般在当年的10月份至第二年的2月份前后陆续完成部分终端客户以及部分重点客户第二年长协合同的签订。由于甜味剂产品下游主要为食品、饮料行业,下游行业的特性导致了食品添加剂产品的周期波动较小,从公司研究情况看,甜味剂产品价格的波动受到供需环境和供需结构的影响较大。在全球减糖、低糖化大趋势下,随着政府的政策推动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甜味剂市场需求正保持快速的增长,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甜味剂产品生产企业,对下游需求状况充满信心。

杨乐判断,短期来看,代糖行业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代糖价格如三氯蔗糖也将维持在高位水平,“这已经是一个价格高点,但现阶段的供需结构还是能支持这样的价格水平,现在行业整体的利润空间是比较丰厚的,我希望大家能赚长远的钱,有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行业格局。”

不过,即使三氯蔗糖价格飙涨,杨乐也认为其性价比仍是蔗糖的近10倍,且未来有价格回落的可能性,性价比将进一步提高,而赤藓糖醇的性价比就不如白砂糖,其应用会导致食品饮料企业成本上升,因此金禾实业虽有技术储备,却并不会去生产。

记者注意到,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无糖饮料采取的是赤藓糖醇、甜菊糖苷、三氯蔗糖复配的甜味剂。公开资料显示,赤藓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的60%-70%,但价格自2021年开始猛涨,2021年12月9日的市场价格约为2.3万元/吨。

杨乐解释称,主要是赤藓糖醇这一类代糖的口感相对更加饱满,而且消费者也愿意买单,“如果赤藓糖醇能够做到成本比蔗糖低,那么它肯定是最容易推广的代糖,现在看还是难了一点,以后应该是类似‘三氯蔗糖 赤藓糖醇’的复配甜味剂,既能把价格降下来,又能保持比较好的口感。”

糖与代糖供应链将重塑

未来,代糖的应用场景不会仅仅局限于无糖饮料。目前,华康股份(605077,SH)旗下面向C端的品牌“禾甘”,就已经开始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在禾甘京东自营旗舰店里,一款禾甘木糖醇180g0脂无蔗糖代糖产品,已经累积了超5万条评论。根据商品介绍,这款产品可用于炒菜、红烧、煲汤等多种用途,以代替白砂糖。

杨乐也告诉记者,零卡糖品牌“爱乐甜”虽然不在上市公司体系内,但这几年在B端和C端的业务都有拓展,“消费者‘教育’是一个比较长线的事情,我们在找一个更合理的方式,降低消费者的‘教育’、信任成本,尤其是在餐饮这一块,做了很多工作”。

在杨乐看来,部分客户对零卡糖的成本偏高、消费者是否接受有一种先入为主的错觉,认为产品价位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犹豫心态,但其实消费者对零卡糖产品还是比较理解和认可的,因为从饮料这一端就能明显看出来,这是同一波消费者。“我觉得未来代糖一定会成长为一个至少是千亿级别的产业。”

杨乐表示,随着中国人逐步把一日三餐的饮食环境从家庭向社会化分工转移,整个食品工业包括餐饮行业的分工程度和工业化程度将慢慢提高。结合对甜味的需求和对糖的非必要性,以及对健康的要求,整个食品工业的产品配方、产品结构等将面临重塑。

“从上游的原料端来讲,会带来糖的下降和代糖的上升;从中间环节的应用服务来讲,会带来各种减糖解决方案、应用服务的增长;到终端消费品这块,要不就是老企业推出减糖新品,要不就是新企业趁着减糖的这波趋势,借创新的风口崛起。”杨乐说,最终从上游到下游,整个食品饮料行业以及糖和代糖的供应链都会完成重塑。

具体到代糖行业,杨乐认为会继续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比如在食品标签上,未来消费者对“零添加糖”、“零蔗糖”、“零糖”等标签的认知和要求都会非常细致具体,“未来10-20年内,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会以少糖、少盐、少油为主,膳食结构将转向高膳食纤维、高蛋白等营养高、热量低的方向。”

行业里,记者从可口可乐历年财报了解到,其饮料产品序列中低糖/无糖产品的占比从2010年的25%增至2019年的45%,低卡/零卡产品销量占比达到近30%,20个最畅销的品牌中有18个已经是低糖或无糖配方。

这一期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从2014年至2021年翻了7倍以上。以元气森林为例,据海豚社数据,其2020年销售收入为27亿元,同比增长309%。而《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指出,2020年无糖饮料市场规模达到1178亿元,预计未来5年内市场规模翻倍。

面对代糖需求年增长超过10%的行业前景,金禾实业也并未停止脚步,正在探索新的代糖品种。杨乐介绍,目前比较看好的是阿洛酮糖,该代糖甜度是蔗糖的70%左右,市场价格大约4万元/吨,最重要的是,阿洛酮糖能发生美拉德反应,可以替代烘焙类食品用糖。

“今年4月,金禾将投产1500吨左右的阿洛酮糖中试线,由于国内尚未批准使用,故主要向国外出口。”杨乐说。

记者手记丨糖也许会被代糖取代 但代糖也不会是永恒

第一次采访杨乐是2019年,他当时刚担任金禾实业董事长,面对采访时讲的还都是产品、利润等公司事务。两年多后再一次采访杨乐,他已经对整个代糖产业上下游了如指掌,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也有深刻的见解。

按照杨乐的看法,未来糖是可有可无的,在整个人类品尝甜味的历史长河中,糖只在某个时期出现,不代表会永远占据主流地位,代糖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甜味提供者之一,金禾对本身的定位是在大家需要甜味的时候,能提供一个热量负担更小的选择。

记者同样认为,对比糖而言,不需要将代糖神化。未来有一天,人类一定会找到更好的甜味物质,那时的制糖企业、代糖企业乃至食品饮料企业只有再次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引领消费风潮。

记者:黄鑫磊

编辑:陈俊杰

视觉:邹利

排版:陈俊杰 马原

每日经济新闻

赤藓糖醇产能过剩,甜味市场的下一个“战场”在哪里?

中秋节刚过,关于“一块月饼到底有多少热量”的热知识免不了又被搬出来重新普及一波。月饼作为糖油混合物的典型代表,其“罪恶”的最大来源无外乎脂肪和糖。据称,一个重约200克的蛋黄月饼,含糖量高达惊人的60克。

一只月饼到底有多少热量?|图片来源:微博

“控糖”的呼声,正从月饼蔓延至一小块海绵蛋糕、一杯下午茶,以及一块红烧肉、一盘糖拌西红柿中。中国是全球第三大食糖市场,人均食糖消费量显著超越世卫组织标准(2019年中国人均日摄食糖量达31g,而世卫组织标准为25g)。减糖、控糖已被写入政策倡导之中。国务院办公厅《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减糖就位列其中;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倡导控糖,同时鼓励低糖、无糖食品的生产与消费。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的食糖消费近5年来趋缓,年均复合增速不到1%,低糖或无糖产品的平均复合增速则在20%以上。代糖企业的业绩也涨势喜人。保龄宝2022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9.6%,净利润增长40.6%;金禾实业2022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5.5%,净利润增长94.3%;华康股份同期营收增长29.9%,净利润增长22.7%。

不过,代糖企业的业绩也并非“涨声一片”。作为元气森林的重要供货商,三元生物于今年年初上市,初期股价一度猛涨。但其2022半年报数据却显示,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步下跌41.9%和50.9%。公司股价较上市初已然腰斩。要知道,三元生物是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量最大的企业,公司2019 年的赤藓糖醇产量占国内赤藓糖醇总产量的54.90%,占全球总产量的32.94%。而前述三家上半年业绩表现不错的代糖企业,在今年上半年股价均曾经历低谷期。

财报数据的良莠不齐和股价的显著波动,反映了甜味市场的两面性。一方面,在控糖理念的普及和新消费品牌的推动下,代糖产业的确正迎来爆发窗口期;另一方面,出于对眼下代糖的火热是否仅为“概念性炒作”的思虑,使得市场对于代糖的预期仍处于谨慎验证阶段。

代糖B端供应战:赤藓糖醇供过于求,供应商应寻求“多条腿走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甜味剂生产国,全球头部的甜味剂生产商均在国内——包括全球最大的赤藓糖醇供应商三元生物、全球最大的三氯蔗糖和安赛蜜供应商金禾实业、全球第二大木糖醇生产商华康股份、全球前二的罗汉果糖供应商华诚生物等,覆盖甜味剂各个分类。且由于甜味剂的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及微生物等多种制作工艺,这门生意存在一定生产壁垒。因此,早在国内这波代糖风潮盛行之前,上述企业早已是隐形的行业巨头。

事实上,代糖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其在历史舞台的正式登场,始于糖精在一次化学实验中被偶然发现。而代糖的真正流行,则源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食糖的短缺及价格的快速上行,糖精作为替代品得到广泛传播和市场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眼下将代糖视为一种“更健康的甜味选择”,代糖有一段漫长的被“妖魔化”的历史,学界和大众对糖精、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等各类代糖的安全性持续存在争议。但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代糖行业也在不断迭代,例如木糖醇、赤藓糖醇、罗汉果甜苷等就是从植物中提取,相对更安全的代糖种类。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眼下的代糖风潮,只不过是代糖行业迭代过程中的新一轮浪潮。

国内的代糖风潮毫无疑问由元气森林0糖气泡水掀起,该单品采用赤藓糖醇为主要甜味来源。而赤藓糖醇也是目前0糖茶饮圈的“明星”代糖,盘点市面上热门气泡水单品,能发现几乎每一款采用的最主要代糖均为赤藓糖醇。

代糖的种类非常丰富,而市场之所以对赤藓糖醇“情有独钟”,得益于其是综合考虑口感、安全性之下最符合当下消费需求的代糖种类。因此,尽管赤藓糖醇的甜价比(甜度/价格)很低,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但部分消费者依然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相关产品——480毫升的元气森林市场售价5.5元,是零度可口可乐(500ml规格,采用阿斯巴甜、蔗糖素为甜味剂)的1.6倍。消费者在喜茶、奈雪的茶消费,如将茶饮中的蔗糖替换为0卡糖,均要支付1元溢价。

也正是因为赤藓糖醇在一众新式代糖中“独领风骚”,生产商们纷纷宣布扩大产能。今年5月,华康生物宣布公司年产3万吨高纯度结晶赤藓糖醇项目开始量产;8月,三元生物在原有8.5万吨产能基础上扩产的5万吨赤藓糖醇产能也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根据观研天下的 统计,仅6家头部生产商可生产的赤藓糖醇总产能就将达到44.5万吨/年,而这一产能已是2021年中国赤藓糖醇总消费量的20倍。

但在需求端,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2年全球赤藓糖醇总需求为17.3万吨。据天风证券预测,到2025年,赤藓糖醇的市场需求量才接近30万吨。显然,赤藓糖醇已步入供过于求阶段。

产能过剩之下,赤藓糖醇的出货价正不断走低。根据界面新闻援引我的钢铁网数据,在2020年底,赤藓糖醇的价格在1.5-2万元/吨,而到2021年第二季度,一举冲上4万元/吨的巅峰,随后逐步回落至1.3万元/吨以下,部分企业甚至报出1万元/吨的出厂价。

与此同时,生产赤藓糖醇所需的玉米、小麦等原材料价格,则因国际局势、气候等多重因素骤涨骤跌,对生产商的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而在产业下游,受到今年上半年疫情冲击,赤藓糖醇最重要的下游市场饮料行业出货遭受重创,进一步加剧了赤藓糖醇产能过剩。

一边是控糖、减糖的呼声不断高涨,一边是赤藓糖醇的供过于求,代糖行业似乎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处境。但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尴尬的原因其实在于代糖的单一化,而这也正是赤藓糖醇占据公司总营收比例高达九成以上的三元生物在一众代糖企业中“摔”得最痛的原因所在。更进一步梳理,代糖供应的单一化也离不开需求端的相对单一——目前无糖风潮最盛行的领域莫过于饮料圈。换言之,代糖的市场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因此,代糖企业一方面应发展更为多元的代糖业务,在多条腿走路的同时有效分散收益和风险,例如保龄宝在决定扩产赤藓糖醇的同时,也宣布扩产同等产能的阿洛酮糖,后者产品稳定性更好,口感更接近蔗糖,只是目前未在国内市场获批成为食品添加剂;华康生物在9月5日宣布拟发行9.9亿可转债加码功能性糖醇,包含淀粉糖/糖醇系列、阿洛酮糖等多种类型。另一方面,代糖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到市场教育的队伍中,有效推动需求端的扩大化和多样化。

C端代糖战:一场关于理念推广、心智培养、场景培育的较量

C端的代糖“战役”正在不断打响。在电商平台搜索“0卡糖”,可检索到的品牌多达十余个。具有供应端优势的代糖企业是其中的“专业”选手,包括金禾实业旗下品牌爱乐甜、华康股份旗下品牌禾甘、华诚生物旗下品牌SUGARMAN舒可曼等。

部分传统糖企也在积极求变,迎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甜蜜”需求。甘汁园将代糖作为其2022年“1 N”产品战略中“N”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糖厂旗下品牌红棉的0卡健康糖也已多次出现在带货主播直播间。

成熟的海外代糖品牌亦开始布局中国市场。美国嘉吉公司旗下代糖品牌Truvia臻唯恬,除了进驻天猫国际、京东等主流电商渠道外,还于今年6月入驻小红书。主攻出口生意的日系企业云南绿华食品有限公司,旗下代糖品牌Plavest也于2021年底启用中文名“派福时刻”,布局国内市场。

更多品牌则是借助代工厂追随这门热门生意,例如昔日印象、倍绝、杏林草堂、洪晟翔、鲨鱼菲特等多个品牌的代糖产品,背后的代工厂都是同一家。

从产品描述来看,强调“0脂肪0热量0蔗糖”特性,标注赤藓糖醇、甜菊糖、罗汉果甜苷等主要成分,以及展现“优于木糖醇、白砂糖”“可直接替代白砂糖”“可打奶油可做甜品”等功能属性,是代糖产品的宣传重点。如果细看产品成分,部分产品会标注配料仅含赤藓糖醇,但大多数则是由多种代糖复配而成。但对于单一或复配有何差异,几乎没有产品进行说明。

价格方面,代糖的价差可谓十分参差,若以500克为一个单位,单价能在9-95元区间浮动。但CBNData通过观察发现,产品的售价,与代糖是否为复配、品牌是否知名并无直接相关性,消费者选购缺乏一定参考标准。

从销量来看,前述那些背靠代工厂,看起来似乎名不见经传的“非正规军”,卖货成绩却相当不错。在淘宝平台,健康食品品牌昔日印象、洪晟翔、中澜,烘焙品牌展艺的代糖单品销量,均高于爱乐甜、禾甘等专业代糖品牌,以及甘汁园、太古等传统糖企。

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场景适配。购买健康食品的消费者,对于采用怎样的调味糖更健康的研究,显然比普通消费者更透彻;烘焙是用糖量相当大的场景,在追求美味的同时力求健康,是烘焙爱好者的一个痛点,在烘焙食品店铺中选购代糖顺理成章。除此之外,代糖还拥有糖尿病患者、三高人群等特殊需求者,也正因如此,不少品牌会在代糖产品介绍页标明“XX大学提供技术支持”“XX药业出品”等,以强化权威背书。也有品牌通过多渠道布局,在多个场景匹配目标人群,例如健康食品品牌昔日印象除了在品牌旗舰店出售代糖产品外,还布局了阿里健康大药房和天猫超市。

相较之下,专业代糖品牌则在进行更为系统化的市场教育。在小红书平台,爱乐甜、Truvia臻唯恬等品牌官方号的笔记大多围绕自制饮品、自制糕点、中餐教程展开,不断向消费者传达在日常饮食中用代糖替代蔗糖的理念。为了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禾甘在网综《星妈请回答》中进行了植入,爱乐甜则邀请了胡先煦担任品牌代言人。

图片来源:小红书

联合更多品牌,借助更多场景,也是代糖品牌的重要推广路径。爱乐甜曾与超级猩猩、沪上阿姨、QSSD烘焙等多个终端消费品牌推出联名礼盒,由此勾连起健身、茶饮、烘焙等多元场景。线下方面,爱乐甜曾在上海核心商圈发起减糖烘焙免费体验活动。还在上海部分社区发起“父母换糖特别行动”,居民可用家中的白砂糖免费换取爱乐甜代糖产品,同时推出同名礼盒,试图打入送礼场景。

左图图源爱乐甜零卡糖小红书,右图图源爱乐甜天猫旗舰店

尽管代糖品牌不遗余力地进行市场教育,但这个市场仍存在不少痛点。从代糖产品相关评价来看,有烘焙爱好者在使用代糖进行烘焙后会发现糕点发不起来。也有消费者在使用代糖进行中餐烹调时,发现无法炒出白糖能炒出的鲜亮糖色。在推广减糖控糖理念的同时,如何让消费者接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在未来的代糖市场教育中也是一个课题。除此之外,新一代代糖依旧面临着与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代糖“前辈”们同样的境遇——目前市场对于新一代代糖的安全性仍存在一定争议,相关产业研究的深入和行业法规的完善均需得到进一步推进。

代糖市场的不断发展,也离不开更多领域力量的助推。奈雪的茶推出的瓶装果茶系列,在业内首创使用“罗汉果汁”代替糖,试图在以赤藓糖醇为主流的0糖饮料市场撕开一道口子,同时也将罗汉果甜苷这一代糖品种在消费者中建立起认知。2021年5月,元气森林联合江南大学成立国内首个校企合作的减糖健康研究院,将产业研究端的代糖、减糖产品开发与消费需求端的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相结合。

总结来看,代糖要想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仍需回答消费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使用代糖、代糖是否真的安全、不同类型代糖的特点与差异是什么、代糖适用于哪些场景等。但可以肯定的是,控糖、减糖已是大势所趋,代糖市场在短期的发展中可能遭遇“尴尬期”,但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脚注:

1、引自保龄宝2022年3月调研数据

2、引自弗若斯特沙利文

作者:章晓莎

编辑:熊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