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照烧鸡腿饭(适合糖尿病人吃的鸡腿做法)
这些高糖菜肴你也经常吃吗?控糖减肥的人要小心了
【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原创内容 欢迎转发】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趋势——餐饮食品中,加糖越来越多了。不论是去餐馆吃饭,还是去食堂吃饭,都有同样的潮流。
有个厨师也告诉我,最近他的同行们越来越喜欢在菜里放糖了。因为不管什么菜系,好像只要在咸味的菜肴里加点糖,味道就更加醇厚,食客更加欢迎。
的确,想想那些当下最受欢迎的菜,大多数都是要加不少糖的。此前北方放很多盐的习惯传到了江南,现在江南放很多糖的风气又传到了北方......
糖醋排骨,糖醋里脊,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糖醋鱼,锅包肉,可乐鸡,红烧肉,咕咾肉,荔枝肉,西湖醋鱼,番茄炒蛋,烧茄子,照烧鸡排,泰式鸡丸,奥尔良烤翅......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
- 烤鸡、烤肉的时候,腌制时往往也会加糖。这样烤出来味道浓,颜色重,更诱人。
- 做泡菜、酱菜的时候,加了糖,同样多的盐就不显得那么咸,然后就会吃得更多。
- 当菜肴需要配着酱吃的时候,甜面酱、番茄沙司、梅子酱......这些带甜味的酱永远是大受欢迎的。蛋黄酱、千岛酱、蜜汁芥末酱、沙茶酱等也都是带点甜味的。
- 韩式的泡菜和海苔,日式的海藻,还有日韩风格的土豆泥,都是甜的。
您不妨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对这些美食情有独钟?日常喜欢吃哪一款呢?
- 要吃出比较明显的甜味,加糖量至少是5%。
- 如果甜味比较浓,加糖量甚至可能超过10%,那么吃100克的菜(饭碗半碗),就要吃进去10克糖。
我吃过的最甜的菜,加糖量高达16%,甜得没法入口。
最近,主食也被糖攻陷了。某些品牌的面点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其中放了糖。
杂粮馒头是甜的,小窝头是甜的,果仁红豆卷是甜的,玉米饼也是甜的。淡淡的甜味,尤其会让人放松警惕,认为它只是一款健康的主食,感觉不到它其实已经很接近甜食。
我之所以知道有多少糖,是因为我当年做过面点的实验,包括窝头、馒头和面包。
- 5%的糖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甜味,
- 而8%的糖则大受欢迎,认为淡甜可口。
- 饼干点心之类食品,要有「正常」的甜味,就得加到15%~20%的糖。
在饮料、零食、糕点流行减糖、无糖的同时,菜肴和主食当中却在大量放糖。这件事情令人忧虑。特别是对那些经常宴饮、经常买外卖、经常买主食的人来说,每天从餐饮产品里吃进去很多糖,实在不是一个好事情。
酱油里有糖,料酒里也有糖。但加一勺料酒、两勺酱油,糖的总量还是很有限的,无需恐惧。厨师大勺额外加糖才是最可怕的。每天如果吃300克加糖的菜,再加上200克加糖的淡甜主食(熟重),就能「轻松」吃进去至少30克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提出,一天最好把添加糖控制在25克之内,最多不能超过50克。现在有了加糖的菜,25克的份额已经超了。就更不能再喝饮料、吃甜食了。100克酸奶就是8克糖,再加上一个面包和一份冰淇淋,50克的限额也要爆了。
菜肴大面积「增糖」,害处真的很多。
首先,引入了添加糖,增加了血糖控制的负担。有些糖尿病人告诉我,在外就餐的时候,即便不吃主食,血糖也升得很厉害。一方面,菜里有少量土豆芋头之类的含淀粉食材,再加上添加的糖,加起来就好几十克碳水化合物了。而且宴饮通常是马拉松就餐,餐后无法及时站起来走动。饭局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没有运动消耗,血糖就会没遮没拦地疯狂蹿升,而且居高不下。
第二,增加了食物的热量,却没有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量,降低了食物的营养素密度。很多人在喝酸奶的时候都恐惧添加糖,吃菜的时候却很少注意里面加了多少糖。
第三,增加盐的摄入量。加糖之后,人对咸味的感知能力就会下降。所以那些甜咸口的菜肴,含盐量会比没加糖的菜更高。吃了大量糖 大量盐的东西,饭后会更容易觉得渴,这事不能让味精来背锅。
第四,会促进美拉德反应,增加促炎物质。美拉德反应的反应物是蛋白质氨基酸带来的氨基,加上糖带来的羰基(或脂肪氧化产物带来的羰基)。高蛋白质的食物加糖腌制之后,羰基反应物增加,会促进美拉德反应,在产生更浓褐色、更多香气的同时,还会产生更多的丙烯酰胺和AGEs(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它们都是促炎成分。
第五,菜肴味道太浓了,就会很「下饭」,多配白米饭白馒头才好吃。于是又会增加总的热量摄入。
第六,使食客对自然风味的感知能力下降,口味变得更重。其实,新鲜蔬菜中含有2%~5%的糖,即便不放糖,本身也是淡甜的。但现在大部分人的舌头已经被大量的糖和盐钝化,吃不出天然风味了。
有人问:我用糖醇和其他甜味剂来替代糖做菜,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
答案是:并不能。
- 一方面,用糖醇类做菜不能增香增色,因为糖醇不能发生美拉德反应。
- 另一方面,糖醇吃多了也未必好。此前有过研究结果,赤藓糖醇吃多了会强烈增加血栓风险。过多的糖醇还会促进腹泻,扰乱肠道菌群平衡。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发布报告说,甜味剂不能帮助预防肥胖和慢性病。不要期待用什么神奇的东西解决嗜甜有害的问题。
所以,以后在点菜时,要像要求减盐、减油一样,要求少放糖或不放糖。大家一起努力,改变嗜甜口味,刹住这股菜肴越来越甜的风气!
欢迎关注:头条号【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第一时间get最实用的营养干货,和家人一起吃出健康。
范志红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广州黄埔:长者饭堂提质增效,家门口享受美好“食”光
无需亲自买菜、烹饪,就能品尝美味佳肴。长者饭堂正走进千万社区,提升了晚年幸福指数。在广州黄埔鱼珠街,一系列提质增效新举措正在实施,让长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美好“食”光。
鱼珠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自建厨房自2022年1月10日开始投入运营,为辖区内13个长者配餐点提供集体配餐服务。
为了让配餐变得更加有营养,该中心成立了一支专业营养指导团队,其中包括蟹山社区中医院的老中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年轻医生等,研究制定适合长者的营养食谱,确保提供的爱心餐符合营养标准。
“我和我丈夫都80多岁了,两个人住,以前吃饭是个大问题。幸好有这个长者饭堂,菜式多样,营养美味,解决了我们吃饭的难题。”一位天虹社区的长者说。
此外,优化配餐队伍服务水平,医生团队还给各个社区配餐点工作人员开展慢病防治防治知识培训,讲解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并指导工作人员如何规范使用血压计及血糖仪,培育专业人才提供专业服务。
为了满足社区长者和居民多元化的需求,中心通过送餐员征求意见、工作人员陪餐聊天听取建议、邀请老年人试餐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食堂根据调研的结果,精心准备,推出普通餐、优质餐及定制餐三大类餐。
普通餐包括两荤一素一饭,优质餐则有炭烧猪颈肉饭、蜜汁叉烧饭、台湾卤肉饭、鳗鱼酱汁饭、照烧鸡腿饭等多种选择。而定制餐则供应早茶、点心、炖汤、私房菜等各式美食,为社区搭建了融合交流的平台。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如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长者饭堂也给他们提供了符合饮食要求的餐食,让他们也能享受健康美味的饮食。
据悉,鱼珠街颐康中心的长者饭堂现已转型为社区食堂,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健康、营养的餐食,覆盖面涵盖辖区内各年龄段的人群,使惠民服务更加全面。在充满生活气息的食堂内,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和长者得以因美食而相聚,相互交流,让食堂成为凝聚社区力量的重要场所。
来源:广州民政、广州日报客户端
98后警花隔离期间连续下厨38天照顾独居老人
世间万物,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今天我们的故事
从一位98后警花的美食开始
1
FORSWEET
不负美味·不负爱
“首先你得先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病史,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是有忌食的,如果是高血压患者,降压药和柚子是不能同食的。”3月27日,当笔者与她聊起老年人的饮食特点时,会发生错觉这是一位“资深主妇”的经验谈,其实她只是一位22岁的警花。疫情期间,在她精心照顾下,独居老人何忠吉成为社区干部口中“最幸福的独居老人”。
这位警花是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镇江路派出所辅警密文佳,家住伊宁市萨依布依街道丽园社区。
2
FORSWEET
不负美味·不负爱
1月26日,密文佳因感冒发热被送医检查排除后进行居家隔离。几天后,小密恢复。在一次下楼拿菜过程中,她听说社区81岁的何老,由于儿子是防疫一线的医生,没办法照顾老人一日三餐,委托给了社区干部关照,社区干部考虑到老人饮食的特殊,正商量着轮流给他做饭。
“我也是一个人在家,不如把爷爷交给我吧!”小密的热心一度让社区副书记马璇迟疑。“现在的小年轻有几个会做饭的?”她甚至差点将小密列入社区帮扶人员名单。因为小密的爸爸妈妈也都在防疫一线,家中只有她一人,她才22岁,先不说帮助老人做饭,她能把自己照顾好就不错了。
3
FORSWEET
不负美味·不负爱
在询问小密的妈妈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小密一波“田螺姑娘”般的操作,彻底征服了马璇。
先看初级段位的黑米粥、虾仁鸡蛋羹,再看花卷、馒头、大盘鸡、照烧鸡腿饭,更有高段位的饺子、椒麻鸡、糖醋里脊、红糖糍粑,还有每日水果、坚果、粗粮的配搭……这一做就是38天,直到小密3月9日复工,硬是没给马璇“候补”的两位“厨娘”出场机会。
4
FORSWEET
不负美味·不负爱
小密的应援,并不是一时兴起。小密的爸爸与她同是警察,妈妈是医生,疫情期间都不在家,这一幕像极了小时候。而让她厨艺大涨的却是一段陪伴姥爷的回忆,“那时候爸妈都太忙,姥爷生病没人照顾,我就自己学,2017年照顾了大概一年时间,直到姥爷去世”小密回忆道。
“照顾这位爷爷,我基本就是按照照顾自己姥爷的样子来的。”可贵的护理心得,让小密在这次任务中“得心应手”。每日餐食必须符合她的6个养生标准:符合爷爷身体健康状况、爷爷爱吃、精粗粮坚果水果不能少、少油少盐清淡易消化、荤素均衡适量、素菜少量搭配相生。
5
FORSWEET
不负美味·不负爱
“豆子要提前泡,虾也得提前好几天告诉社区志愿者采购,鸡汤我都是炖大半天的,去皮后炖出来的汤不油腻还香浓......”虽然是居家,但小密真的很忙,常常一顿还没做完,就开始为下一餐准备了。
38天里,小密是“商家”,何老是“买家”,社区工作人员是“外卖小哥”,爱心便当准点率、好评率均是五星好评。
6
FORSWEET
不负美味·不负爱
“她有一颗水晶般的心。”3月20日,为了感谢密文佳主动并高质量保障老人在疫情期间的正常生活,丽园社区为镇江路派出所发来了《感谢函》。
“小姑娘太让我感动了”何老儿子何医生请马璇代为转达全家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