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吃多了会糖尿病吗(冰糖吃多了会得糖尿病高血糖吗)
糖尿病人群要小心,有4种食物虽然吃着不甜,但含糖量却很高
糖尿病,是大家都熟知的慢性病。可大家对它的了解可能还不透彻,多数人认为患上糖尿病和吃糖过多有关。一问到糖尿病患者“什么样的食物不能吃”,他们可能都会回答“不能吃甜的食物”。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糖尿病和吃糖多少确实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过量吃糖时,对于正常人来说,可以利用胰腺来把糖消化、利用。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糖摄入过多,会加重胰腺的负担,甚至是升高自己的体重,从而对病情不利。
但在糖尿病的危险诱因上,并非全都是因为吃糖而导致的,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遗传、不良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长期食用高油脂食物、三餐不规律)等等,都有可能成为诱发糖尿病的因素。
那是不是糖尿病患者就不能吃甜的食物了,又有哪些食物应该注意的呢?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吃从食物中来源的糖,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吃着不甜,但糖分却很高的食物,糖尿病患者要小心避开。
火龙果:很多人在吃火龙果时,都会感觉到火龙果很甜,甚至是还没有苹果要甜,但这种水果的含糖量却是糖尿病患者不能忽视的,能够在10%以上。
如果糖尿病患者一次性食用过多,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受到限制,就有可能升高血糖水平。但在日常生活中,火龙果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水果,无论是白心火龙果还是红心火龙果,膳食纤维含量较多,是个通便的小能手。
红心火龙果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成分,可帮助人们抗氧化、延缓机体衰老。糖尿病患者吃的话,要注意每次吃都要少吃,控制在50g以内为宜。
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用其他水果来替代火龙果的营养即可。
山楂:很多糖友对山楂的第一感觉就是酸,几乎没有甜的感觉,但它的含糖量却能达到20%左右,这还是原味的新鲜山楂,如果是冰糖葫芦、山楂糕还要更高。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食用,建议用新鲜的山楂片泡水喝就可以了,可以助消化。
话梅:话梅酸酸的,含糖量却不低,尤其是在超市里购买的话梅,还会加入大量的糖、食品添加剂,不管是作为零食还是加餐食物,都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话梅。
加工肉制品:加工肉制品也会加入糖的成分,并且其中的火腿、培根还属于致癌物,糖尿病患者能远离就要远离。
而吃着甜血糖生成指数不高的食物有樱桃、猕猴桃、苹果、草莓、番石榴、柑橘类水果都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吃的。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冰糖才是真正的劣质糖?糖的门道你知道多少?
前段时间一个关于冰箱的综艺节目,嘉宾爆出“冰糖不算精制糖”,席上无人表示异议,大家好像都很赞同这个说法。
鉴于冰糖多年的江湖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1、拜托,冰糖也是精制糖(什么是冰糖)国标《GB1310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对我们平日吃的各种糖进行了分类。
标准截图
可以看出,冰糖其实是“白砂糖 水”后的结晶再制品。
准确来说,冰糖是比白砂糖更精制的糖。
标准截图
我们网购了白冰糖和黄冰糖,看了看配料表,都是以白砂糖为原料生产而成。
那他们为什么一个是白色,一个是黄色?
根据老百姓朴素的营养观,总觉得黄冰糖比白冰糖要好,事实果真如此吗?
2、拜托,黄冰糖也是冰糖(冰糖的分类)根据结晶工艺可以将冰糖分为单晶冰糖和多晶冰糖。
单晶冰糖纯度较高,糖粒均匀,洁白有光泽;
多晶冰糖精炼程度相对较低,块头比较大,光泽度略低。(我们常说的老冰糖、土冰糖、黄冰糖就是多晶冰糖的一种)
黄冰糖之所以呈黄色,是因为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脱色处理。
不同等级的冰糖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蔗糖纯度,整体差异不是很大,日常食用选择性价比高的就好,并不用一味追求等级。
随着人们对食材原生态的追求,觉得糖颜色越白,就越纯粹,营养成分也越少;认为黄冰糖、老冰糖保留甘蔗中的矿质元素更多,营养更丰富。
于是我们检测了同一品牌、相同等级的黄冰糖、白冰糖和白砂糖的矿质元素含量。
发现黄冰糖、白冰糖和白砂糖在成分上基本没有明显差异。
铁、锌、硒、铬、锰均未检出,其他矿质元素也是少得可怜。
其实,冰糖和白砂糖的主要区别,可能就在烹调习惯上:一般炒糖色建议选择冰糖。
因为冰糖块头比白砂糖大,所以冰糖在油锅里发生“美拉德反应”的速度,要比白砂糖慢,在厨艺操作上比较不容易出错。
- 炖汤滋补类的多用冰糖,比如做冰糖雪梨,或者红枣银耳粥;
- 制作甜品、炒菜去腥增鲜等则多用白砂糖。
除了冰糖,我们也顺便测了他们的亲戚——红糖和黑糖。
还别说,各种矿质元素在含量上确实略胜一筹。
但想靠喝红糖水、黑糖水来补铁,那就太不靠谱了。
泡一杯红糖水大概需要20克左右糖,假设100%被人体吸收,所补充的铁也就0.4mg,仅仅只相当于一天需求量的2-3%。
男女性每人每天推荐铁元素摄入量
微量元素含量少就算了,它们带来的热量却高到不像话。
100g红糖的热量为389千卡,相当于2碗米饭!!!
并且红糖中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远远低于动物内脏或红肉。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冒着变月半的风险,靠吃红糖补充营养元素呢?
5、拜托,甜蜜的陷阱快出来吧(糖的危害)主流营养学界一致认为,各种糖的主要作用还是为机体提高能量。
糖在加热熬煮后,维生素和一些活性成分基本都被干掉了,从健康角度说,各种糖真的是没有太多值得一提的营养成分。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成人每日的糖摄入量应该不超过25克。
据研究,我国一人一年平均的糖摄入量是19.6公斤,相比于30年前,用糖量整整上升了5倍。
5倍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平均一天的糖摄入量已经接近53.7克,远远超过了健康的推荐量。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糖、烟、酒并列为癌症的3大诱因。
吃糖过多,还会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脏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几率,甚至还会促使大脑迟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笨。
所以,糖真没必要多吃,无论是什么糖。
[1]蒋黎,徐海红,林飞凡,秦巧平.3个杨梅品种果实糖酸组分和含量分析[J].中国果树,2012(03):26-29.
吃糖会导致糖尿病?非也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 张田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认为是吃糖引起的,毕竟这个病名字中就带“糖”,得了病也不能多吃糖。实际上,这个说法不正确。糖尿病不是单纯的因为糖吃多了,平时少吃糖不一定就能避免糖尿病。
此“糖”非彼“糖”,吃糖的“糖”≠糖尿病的“糖”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这里的“糖”指的是尿中的葡萄糖,和血糖中糖是同一种成分;而我们说的吃糖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糖,一般是蔗糖,如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等。广义“糖”说的是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乳糖等)和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等),他们最终都是以单糖的形式被人体吸收,也会影响到血糖。单糖是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水解时产生20个以上单糖分子的糖类,包含同多糖和杂多糖。同多糖水解时只产生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杂多糖水解时产生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单糖衍生物,如果胶物质、半纤维素、肽聚糖等。
吃糖并非是糖尿病的“元凶”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下降,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或者两者兼备,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和储存。健康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作用正常,吃了糖也会被分解,血糖并不会升高,更不会因吃糖而得糖尿病;而胰岛功能受到破坏的患者,不吃糖,血糖也有可能升高。
实际上,糖尿病发病主要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尤其是生活方式中饮食部分“贡献”比重较大,其中营养过剩会加重胰岛素代谢的负担,而其导致的超重肥胖又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容易导致糖尿病。所有引起营养过剩的因素,不仅有糖或者是含糖高的主食类,还有那些为我们牺牲的猪牛羊鸡鸭鱼虾们,让我们心情愉悦的糕点甜品们,带来凉爽的饮料冰淇淋们,只要长期超过身体需求食用,都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生。
吃糖被认为会导致糖尿病,和糖消化吸收的特点有关,因为单糖吃下去直接被吸收入血引起血糖升高,双糖分解一步也会被直接吸收,所以给大家留下印象——“吃糖会得糖尿病”,甚至延伸到吃主食上。因为我们日常饮食中能量的一半来自碳水化物,进入人体后以单糖的形式吸收入血,较蛋白质和脂肪更容易引起血糖变化,如果这些糖类食物过量,尤其是含糖量高的饮料糕点小零食摄入过量时,导致营养过剩,容易引起胰岛素的作用异常,则确实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糖类”不可弃
糖类物质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不吃或少吃行不行?有的人根据“吃完糖容易转变为血糖”的理解,不征求医生意见,直接开始了低碳饮食,极端的直接使用生酮饮食,真真是伤不起。
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重要基础营养要素,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是肌肉和大脑组织细胞活动的主要能源,也是人体最主要、最经济和最快速的能源物质。如果人体没有充足糖类供应,可能出现血糖降低,如果长期摄入糖类不足,人体会动用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和脂肪供能,可能因此导致消瘦和饥饿性酮症。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昏迷、脑功能不可逆的损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会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严重者会昏迷并危及生命[2]。
理性选糖,享受甜蜜
糖的甜味常给我们带来很强的愉悦感,只要合理选择,兼顾开心和健康。
1.合理摄入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学会看食物营养标签,将所有食物中的糖叠加起来不超量。
2.多选择一些含天然糖的食物,如含糖少,升血糖慢的水果,还含有丰富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饱腹感满满减少对糖的渴望。
3.避免不了诱惑时,尽量选择低糖、小包装食品,减少吃进去的糖。现在很多商家都推出了低糖的饼干、汽水、巧克力,有的还推出了小包装的产品。也可以选择与朋友一起分享。
健康生活,科学预防糖尿病
我国近一半的成年人遭受血糖的困扰,发病人数呈上升且年轻化趋势,当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8%,糖尿病前期人群也高达35.2%[1]。每个人是自己的健康责任人,从今天起提高科学饮食意识,尽快行动起来。
1.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选择低脂肪、低甜、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少吃垃圾食品;
2.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周保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
3.定期测量体重,将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超重肥胖者进行科学减重;
4.吸烟的人群最好是戒烟,喜欢喝酒的人也要控制饮酒量;
5.保持心情舒畅,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Li Y,Teng D,Shi X,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J,2020,369(4): m997.
2、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01-602.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