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记忆力下降原因(糖尿病病人的记忆力会降低吗?)
糖尿病患者失眠记忆力下降、血糖波动大,可能是抑郁惹的祸
老张是我们科室的常客,得了糖尿病五年多了,血糖控制还算稳定。但是最近他总是出现失眠症状,情绪也总是处于低落状态,而且总是忘事。
老伴交代他出去买瓶酱油,他刚出了门就忘了要买什么。这样的情况反复出现多次后,老张有些担心,于是上门咨询怎么回事。
医生和他详细聊过后,老张被诊断为抑郁症。
糖尿病与抑郁症什么关系
说起抑郁症,很多人都不会把糖尿病与之联系在一起。其实,抑郁与糖尿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科常见病。研究发现,严重抑郁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为11%,与临床有关的抑郁症为31%,糖尿病组发生抑郁症的几率是非糖尿病组的2倍。
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抑郁的状态,导致血糖难以控制,糖尿病和抑郁两者相互影响,不仅不利于血糖控制,还会降低糖友生活质量。
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
1.血糖控制不稳定
有研究表明,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心理痛苦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控制好的患者。血糖控制得越差,患抑郁症的几率越高。此外,反复低血糖与近期严重低血糖事件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
2.糖尿病并发症
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研究表明,发现严重的糖尿病相关心理疾病者多是合并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的患者。
可见,抑郁症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密切。
3.治疗方式
研究表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比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或饮食治疗的糖友更容易出现抑郁。
此外,对胰岛素治疗有抵制情绪的患者,其抑郁水平也较高。他们常常认为,糖尿病严重的时候才会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挫败感强烈。
4.治疗费用
IDF发布的《糖尿病概览》显示,2015年中国糖尿病的总支出在551亿~884亿美元之间。目前,我国33.4%的糖尿病医疗费用需要由患者自行承受,以门诊费用为主,占比为61.0%,给不少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表现
1.睡眠障碍
糖友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等等。脑子里往往会想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出现并发症怎么办。
2.血糖波动
抑郁、失落等不良情绪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同时体内的一些应激性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水平升高,也会对抗胰岛素,使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下降,导致血糖不易控制。
3.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减退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以为记忆力下降是因为年纪大的缘故,其实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导致认知功能损害,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眼手不协调等。
4.情绪低落
糖友往往会觉得因为自己的病拖累了家里人而出现自责情绪。尤其在早晨病情会加重。
如何改善糖尿病患者抑郁症
1.改变不良认知疗法
糖友需要明白一点,自己对治疗目标过高或过于急切的期望是不合理的,进而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低落、焦虑的情绪对病情控制的不利影响。
2.提高治愈的信心
糖友需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消除不恰当的预测,误解和错误信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充分认识到糖尿病虽不能得到彻底的治愈,但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阻止抑郁症的出现。
3.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能够帮助糖友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自身病情,有利于患者抑郁以及焦虑情绪的改善。糖友应每天定期测量血糖,并且将血糖水平记录下来。
如果血糖出现明显改变,则应该及时回院复诊,找出血糖改变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
4.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需学会计算每日摄入食物热量,提高饮食依从性得到提高。
减少甜食和高淀粉食物摄入,多食用绿叶蔬菜以及粗纤维食物。
严格控制每日盐量、油量。
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还需要均衡营养。正确、多样化的饮食方式也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
5.适当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代谢,而且对于抑郁症控制有重要意义。
糖友应该在医生建议下,根据自身体力、实际病情、性别、年龄以及运动爱好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坚持实施。
6.遵医嘱用药
糖友需要认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且严格遵医嘱用药,减少擅自停药、增减用药剂量的现象发生。
同时需要了解药物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这样在面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时候,可以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出现抑郁、焦虑情绪。
7.家庭支持
消极的家庭支持,如家属不关心患者、责怪批评患者等,可引起糖友抑郁情绪。
因此,家属作为患者社会支持的重要因素,应该多鼓励并帮助患者面对和管理糖尿病,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糖尿病与抑郁症两者相互影响,因此糖友在控制血糖时,也应不畏惧心理咨询和治疗,家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糖尿病患者),家属更应该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作者:楚门
记忆力大不如前,经常丢三落四,糖友为啥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张大娘60开外,有近20年糖尿病史。最近两年,原本很精明利索的她变得木讷少言,记忆力更是大不如前,经常丢三落四,常常是刚吃过药,转头就忘了,以至于好几次因为重复服用降糖药,出现低血糖。儿女们有点纳闷,老人家年纪不算大,为啥脑子衰退得这么快呢?
张大娘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认知功能障碍”,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进展到“痴呆”,随着我们步入老龄化社会,这种疾病也越来越多。
研究显示,与健康同龄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更高,往往出现更早,症状也更加明显。
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调查显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接近2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生风险远远高于同龄非糖尿病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不仅会显著降低糖友的生活质量,还会严重影响糖友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遗憾的是,这方面并没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认知功能障碍 ”有哪些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简单地讲就是人们认识、知晓事物的能力。认知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有:
1)记忆力下降 :特别是容易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远期记忆也会受到影响。
2)学习能力下降:学习新知识、理解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严重下降。
3)反应迟钝 :领悟能力及执行能力下降。
因此,糖友若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特别好忘事,经常丢三落四;病情严重时,对时间和空间定位感缺失,也就是分不清白天黑夜,搞不清所处方位,以至于常常走失。
糖友为啥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不十分清楚,除了与衰老有关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参与其中。糖友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通常认为与糖代谢紊乱及脑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及脑卒中)关系较大。
大脑中的海马体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新近研究发现,海马体对血糖的浓度变化特别敏感,高血糖、低血糖以及血糖显著波动,均可加速海马体神经细胞的凋亡,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的病史越长、血糖波动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生活方式不良者,认知功能损害风险越大,另外,女性比男性社交活动交流少,因此痴呆风险一般比男性要高。
这几招防止糖友“变傻”1.平稳控糖
糖友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平稳控糖,避免血糖大幅波动,这一点是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首要措施。请记住“22”和“44”原则,也就是餐后血糖和餐前血糖差值要小于2.2mmol/L,每天最高血糖与最低血糖差值在4.4mmol/L以内。
2.科学饮食
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适量水果,多选择鱼类、五谷杂粮、豆类等食物。
一方面,这类食物有助于控糖,另一方面,这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大脑健康,比如蔬菜和水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植物化学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增强脑功能;再比如,海产品富含锌和碘,红肉中的铁元素,这些都有助于大脑健康。
3.多动脑
建议大家多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另外,日常多读书,可以学习有用的糖尿病知识,一举两得。
4.综合管理
前面也提到,糖友的认识衰退与脑血管病变也相关,所以说,除了血糖平稳达标外,血压、血脂达标也很重要,这就需要清淡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必要时需要合理的药物治疗。
5.其他
糖友应该规律作息,尽量不要熬夜,定期运动,适当调节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
及时筛查“认知功能障碍”下面有一份筛查认知功能障碍的问卷,如果自己存在一项或以上的问题,就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认知功能障碍问卷
1.忘记一些常用物品的摆放位置
2.认不出经常到过的地方
3.忘记近日别人告诉的事情或提醒
4.忘记到商场买什么东西
5.认不出好友或亲人
6.提笔忘字、话到嘴边说不出
7.忘记在家或单位常做的事情的细节
8.刚说的话或办的事,转身就忘
9.忘记生日、单位、住址等重要信息
10.在熟悉的地方或线路迷失方向
11.重复同样的对话或问题
12.对于生活中的变化无所适从
13.不能学习新事物、新规则
目前,对认知功能障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上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医师的指导下建议,酌情使用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谷氨酸受体拮抗剂、银杏叶制剂等在内的促智药物。
结语与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人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由于本病呈进行性发展经过,因此,早发现、早干预非常重要。作为糖友,积极控制血糖,管理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变笨”。
糖尿病患者提高记忆力的6个方法,用起来吧
高血糖似乎对大脑,健康有明显而严重的损害,而严重的低血糖也可能影响记忆和认知。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预防或者减少认知能力下降的程度呢?
1.需要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积极控制饮食,选用合理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这不仅能保持眼睛、心脏、神经和肾脏的健康,还能保持大脑功能的健康,这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2.继续学习
可以试着学习一些新技能,培养新的爱好,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让您的脑细胞不断活跃起来。
3.积极主动参与社交活动
孤立自己会导致抑郁和孤独,对您的记忆也没有多大帮助,尽可能创造机会与他人互动。
4.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我们都需要充足的睡眠来强化我们学习的新技能,并通过将信息从大脑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来巩固记忆,并加强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如果您睡眠有问题,应积极治疗。
5.做好备忘录
这可以帮你记住一些重要的事情,并将钥匙和钱包等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并记下来和以便下次能快速找到。
6.多运动
运动不仅能促进您的身心健康,还可以使您保持愉快而轻松的心情,这对于您的维持记忆力也至关重要。
最后,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尽管糖尿病患者面临着脑卒中后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但只要合理控制血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很好地保持您的记忆力。
作者:袁凌青 主任医师
郑明慧 医师
单位: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