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压肾衰竭(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用什么药)
专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需“联防联控”、防治并重
中新网上海8月4日电 (记者 陈静)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陈楠教授4日接受采访时联合呼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三大慢病“相伴相依”,需“联防联控”,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高度重视上述三大关联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和综合长期管理。
随着跨内分泌、心内和肾内三大学科全病程管理临床医学的发展,医生们不断发现心脏、肾脏和胰腺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意味着当患者患有这其中某一种疾病时,会增加另一个或所有其他器官和系统受损的风险,从而导致整体病情的恶化。
郭立新教授介绍:“中国是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最大的问题是慢性并发症,其中导致预期寿命下降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他说,临床上,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到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大约为75%,其次就是肾脏疾病,中国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十分广泛,尤其是合并心肾疾病的高发,导致很多糖尿病患者结局的恶化。”这位专家指出,因为了控制糖尿病,延长糖尿病病人的寿命、改善其临床结局,关注和改善患者的心肾结局至关重要的。
“人体是一个整体,每个系统和器官都是相互关联的,现在医院科室分得细,这有利于专科深度发展,却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科间的横向协作。”杨杰孚教授表示,临床实践中,内分泌科医生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同时,注意心脏、脑和肾脏的保护,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糖尿病关系密切,三类疾病需联防联控。通过早期干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可以延缓心脏、肾脏和脑的问题。”他指出。
事实上,很多高血压患者并不清楚高血压对器官的危害,导致高血压服药率很低,控制率更低。杨杰孚教授直言,心内科医生一定要提醒患者降压。如果血压不能降下来,最终就可能导致肾衰和脑梗等并发症。他指出,患者虽然到各个专科就诊,专科医生一定要告知患者疾病可能引起的全身性损伤,尤其是对心脏、脑和肾脏的危害,引起患者的重视。这位专家强调,治疗方面,在选择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问题上,尤其是对心衰的病人,应特别关注对肾脏的影响,并尽量选择能同时改善血糖的药物。“在治疗时,不论是治疗哪一阶段,都要同时考虑到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和糖尿病三类疾病,有一个整体的观念,做到联防联控。”
陈楠教授在谈到肾脏病的防治时指出:“肾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出现功能损害往往无声无息,而当糖尿病并发肾脏病时,治疗难度会大幅增加,早期要特别注意微量蛋白尿、血压和肾功能的监测。我们建议在疾病早期使用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血压、降蛋白。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显性蛋白尿,如果不控制,过两三年这个病人很可能就肾功能受累了。”
陈楠教授提出:“对于三大疾病早期干预、综合管理,首先提倡重心前移,即在疾病早期就开始筛查、防治,同时提倡重心下移,即充分发挥社区和二级医院的作用,做好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因此,需要临床医生、社会各界共同提高意识,尽早进行筛查,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做到三大疾病联防联治,防治并重。”
陈楠教授提出:“对于三大疾病早期干预、综合管理,首先提倡重心前移,即在疾病早期就开始筛查、防治,同时提倡重心下移,即充分发挥社区和二级医院的作用,做好慢病人群的综合管理。因此,需要临床医生、社会各界,包括患者、家庭、大众共同提高意识,尽早进行筛查,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做到三大疾病联防联治,防治并重。”
在日常生活中,专家们也提醒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病患者要做到少糖、少盐,低脂健康饮食,不吸烟,适量运动,按时足量服药,控制血压,心率,血脂,血糖等,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有高血压糖尿病,就离肾衰竭不远了?辟谣:做好3件事,远离肾衰
经常看到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健康类文章谈到,高血压患者一不小心肾衰竭,糖尿病人一不小心肾衰竭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虽然初衷可能是好的,为了提醒大家高血压,高血糖伤肾的风险,但却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好像得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问题,就有很大的几率发展为肾衰竭,甚至是很快就会发展成肾衰竭一样,但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又该如何避免肾衰竭风险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关于这一点,一定要做一下辟谣。
高血压、糖尿病会伤肾,特别是长期不控制过高的血压,血糖,会伤害肾脏健康,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到底会不会发展为肾衰竭的问题,其实这种几率还是很低的。肾脏是身体过滤血液,排泄废弃代谢物的重要器官,高血压、糖尿病对于肾脏健康的伤害,首先是肾脏会在这些慢病的影响下,处于高滤过状态,负荷比健康状态要更重,而高血压、高血糖还会影响肾脏的小动脉健康,造成小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而这些方面的影响,都会对肾脏的功能逐渐形成影响,直至肾脏功能出现损伤,而如果对已经出现的肾脏功能受损问题,不积极重视,在长期的慢病和其他不良因素影响下,才有可能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肾衰竭的情况,一旦出现肾衰竭,必须通过定期透析或换肾才能维持生命,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但我们的肾脏别看只有小小的两个,却是具有强大代偿功能的器官,通常说来,只要肾脏功能还有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肾脏能够保持正常健康的功能,就可以完成它过滤重吸收的生理功能,维持身体的健康和代谢,因此,高血压、糖尿病虽然会对肾脏健康形成危害,甚至导致肾功能下降,但如果能够多多注意肾脏健康,加强相关慢病的合理调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其实很低的,比起这些慢病可能引起的心脑血管方面的风险,还是小一些的。
糖尿病、高血压伤肾的风险和肾脏受损的程度,在不同个体身上,一般也有很大的差异,血压、血糖的水平高低具体情况,血压、血糖的长期控制达标情况如何,生活中其他伤肾因素,如药物、不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影响,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的人,肾脏的受损程度出现巨大的差异。
但千万不要以为有了高血压、糖尿病问题,就一定会发生肾脏健康问题,甚至是一定会发展为肾衰竭,这样的想法和看法都是不科学,不理性的,与其不必要的瞎担心,倒不如积极重视起来,保护好我们的肾脏健康。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想要保护好肾脏健康,具体应该注意哪些?我们接着往下说。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做好3方面,全面避免肾衰风险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都一定要多关注肾脏发生并发症风险,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的发生风险,都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想要全面控制好肾脏疾病风险,主要应该注意3个方面。
首先要做的,当然是积极地控制好血压和血糖水平。
这是减少高血压、糖尿病造成肾脏功能伤害的基础。高血压、糖尿病会伤肾,主要还是升高的血压、血糖对肾脏的过滤状态,以及肾脏的微血管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只有控制好血压、血糖水平达标,并保持长期稳定的达标状态,肾脏就不会受到血压,血糖的不良影响,发生功能受损的风险,自然也就降低了。
在药物控制血压,血糖方面,也可以注意选择具有护肾或者对肾脏没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来加强肾脏的保护,降压药中的普利类降压药、沙坦类降压药,地平类降压药中的非洛地平、西尼地平,都是具有一定改善微量蛋白尿的作用,在降压的同时,还有保护肾脏的效果,可以结合具体的身体情况来合理选用;降糖药方面,新型的列净类降压药,GLP-1受体激动剂类的降糖药,都有改善蛋白尿,降低尿蛋白排泄,也是具有护肾作用的降糖药物,在已经发生肾脏功能受损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结合自身的肾功能情况,优先选用。
第二点要强调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考虑肾脏健康的保护,我们不但要考虑相关慢病的积极调理控制,也要注意生活中其他因素对肾脏的影响,因此,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保护好肾脏健康的重要方面。
饮食方面,我们要多注意清淡饮食,尽量少吃高盐、高糖的饮食,过多的盐分和糖分摄入,都是不利于肾脏健康的重要方面,饮水方面,千万要注意为身体积极补水,少量多次地喝,同时注意适量为什么补充优质蛋白,不要摄入得过多,也不要过度节食而导致身体营养不良,总而言之,合理摄入身体必需营养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饮食,尽量减少饮食方面对肾脏的不良影响。
除了饮食以外,想要保护好肾脏健康,坚持合理的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戒掉生活上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的坏习惯等方面,都是保护好身体健康和肾脏健康的重要方面,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能够减少外界环境伤害肾脏健康的风险,也能够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的生活调理干预,一举数得,值得我们一直坚持。
第三点是要注意肾脏健康的监测有了高血压、糖尿病问题,如果想要保护好肾脏健康的问题,就要多多的注意肾脏功能的定期监测。前面我们说过,肾脏有强大代偿功能的器官,而肾脏功能的逐渐受损,多数情况下也不是一下子发生的,因此,如果能够在控制疾病的过程中,注意肾脏功能的监测,及时地发现肾脏功能受损的相关异常,及时地对轻度受损的肾脏功能进行积极控制,肾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功能监测,首先应该注意的指标是蛋白尿的指标,当肾脏出现蛋白尿的问题时,往往是肾脏功能轻度受损,处于高滤过状态的一种表现,这种时候,肾脏整体功能还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肾小球的滤过率还没有出现下降的问题,这种时候如果能够积极地改善蛋白尿问题,降低肾脏的过滤压力,对于保护肾脏功能,延缓肾脏功能受损,就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蛋白尿以外,血肌酐指标也是反映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血肌酐出现升高时,往往肾功能的受损程度已经较为严重了,比蛋白尿的风险要更严重,这种时候,就更要注意肾脏健康的保护,积极的调理好相关疾病问题,控制好肾脏健康的进一步受损。
总而言之,如果能够尽早地发现肾功能问题,及时地控制好肾脏功能受损风险,肾脏功能重度受损,甚至是发展成肾衰竭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完全不必过分担心。#谣零零计划#
慢病之王高血压与糖尿病,哪个更可怕?医生的答案可能和你不一样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常见的慢性病,同属于“三高”(即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有人问,高血压与糖尿病哪个更可怕?为什么?在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危害哪个大?
其实,高血压与糖尿病都是很难以治愈的常见慢性病,至于哪个更可怕,这个还真不好说,二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脑中风的最常见危险因素,完全可以说,没有控制的高血压与糖尿病都很可怕。我们看看高血压与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
(1)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
1)脑血管损害:高血压易引起脑部大、中、小动脉硬化,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栓,易致脑梗死,同时高血压还会使血管变脆、容易破裂,引发脑出血。对我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威胁。
2)心脏损害:一旦人的血压升高,那么心脏作为帮助人体血液进行循环的一个重要器官,它的压力也会变得非常的大。短时间可能没什么影响,但时间一久,心脏的负荷就会过大,动脉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等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3)肾脏损害: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肾脏是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脏器,若血压控制差,其肾损害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会进一步加剧,发展为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最终进展为尿毒症。
4)外周血管疾病:持续高血压可增加大动脉血液动力学负荷,导致弹性蛋白受损断裂及胶原纤维增加,弹性动脉管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脉硬化。
5)眼底视网膜病变:要知道,人的眼球和视网膜上也有很微小的血管。因此,人一旦得了高血压,那么视网膜也会发生病变,轻则视力下降,重则失明。
(2)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
1)心脑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糖尿病性心脏病、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由于此并发症具有隐匿性,因此一旦确诊2型糖尿病,就应注意防治心脑血管病变。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常发病于四十岁以上患者且病史较长的患者。病变与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情况及患病时间长短有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白内障、青光眼以及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3)糖尿病肾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常与糖尿病眼病同时发生,肾脏损害逐渐加重直至肾衰竭,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4)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而少见中枢神经病变。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泌汗障碍、心率过快、排尿困难、胃肠道不适等,严重者可导致足部溃疡和截肢。
5)下肢血管病变: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常伴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肢体发冷、麻木、行走无力,严重可致肢体坏疽。
6)感染: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说,还可能合并感染,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
值得注意的,很多糖尿病患者,没有控制好血糖,易出现血压升高;而很多高血压患者,若不能控制好血压,也会可能合并糖尿病。
结语
从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看出,高血压的并发症更凶险、往往会由爆发性的疾病发生如脑出血或大面积脑梗,而糖尿病也会导致更多器官发生重大病变,二者都很可怕。不过,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适度运动和合理用药等,高血压与糖尿病也并不是那么可怕,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拥有健康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