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和脂肪肝食谱(糖尿病和脂肪肝患者适合吃什么)

认真科普的赵博士 0
文章目录:

有脂肪肝的2型糖友必看!2025指南力荐:这3类药,既降糖、又护肝

一直以来,在2型糖尿病的诊治过程中,大家都忽视了一个隐匿的“风险因素”---脂肪肝。

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50%-70%合并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尤其是存在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并且,这类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2-3倍。

事实上,这种2型糖尿病与脂肪肝“相伴共存”的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反映出的是“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紊乱”在人体内的深度纠缠!

举例来说,当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时,肝脏会被迫将更多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从而促进肝细胞的脂肪变性。而反过来,肝细胞内的脂肪沉积,又会刺激炎症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加重全身的胰岛素抵抗。

如此一来,在合并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就很容易形成【高血糖→脂肪肝→更高血糖】的“恶性循环”。

对此,有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糖原合成能力较健康人群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他们往往需要更高剂量的胰岛素才能维持血糖稳定。

而长期处于"高糖、高脂"环境中的肝细胞,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癌变的可能性,则较普通肝细胞增加3-5倍。

简言之,脂肪肝的存在让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更加不易控制,而2型糖尿病的存在,则让脂肪肝更容易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可惜的是,在传统治疗模式当中,绝大多数患者都只把注意力给聚焦在了“降糖”上,却忽视了针对“脂肪肝”的改善!

好在,由众多权威学术机构共同发布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首次打破了这一局限,明确提到有3类降糖药“既能降糖、又能护肝”。

毫无疑问,这为破解“2型糖尿病与脂肪肝共病”的困局,提供了明确的解决方案。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

一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利拉鲁肽等为代表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近年来在2型糖尿治疗领域的明星药物之一。由于其名字当中都含有“肽”字,因此,也被大家习惯性地称之为“肽类”降糖药“肽类”降糖针

这类药物之所以非常出名,原因在于:一方面,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利拉鲁肽等部分“肽类”降糖药被证明具有除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与肾脏保护效果”,可以改变心肾高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另一方面,则是它们还常常具有非常显著的减重作用,可以帮助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甚至“逆转”糖尿病。

而如今,最新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一上来就告诉大家:【司美格鲁肽】能够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伴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组织学特征,可以减轻患者体内的肝脂肪变性程度、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而利拉鲁肽也同样被证明可以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且不加剧肝脏纤维化。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

由此可见,以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为代表的“肽类”降糖药,不光是在“心血管与肾脏保护”以及“减重”方面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原来,这类药物也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脂肪肝的情况,并预防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

二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在如今的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与“肽类”降糖药齐头并进、同样成为了明星药物的,还有以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为代表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也叫“列净类”降糖药

与“肽类”降糖药一样,“列净类”降糖药也被证明具有非常显著的“心血管与肾脏保护效应”特别是在慢性心衰的治疗方面,“列净类”降糖药更是已经成为了标准用药之一。

不过,与“肽类”降糖药不同的是,“列净类”降糖药的减重效果不算很强,并且,全部是以口服为给药方式(“肽类”降糖药主要通过皮下注射来给药)。

而在对于脂肪肝的改善方面,《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则是提出: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列净类”降糖药被证明可以降低脂肪肝患者血清当中转氨酶的水平以及影像学评估(肝脏超声)的脂肪肝严重程度。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

也就是说,与很多人所以为的“吃西药只会升高转氨酶并加重脂肪肝”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列净类”降糖药的过程中,其实有希望让脂肪肝升高的转氨酶有所下降,同时,也让超声上显示的脂肪肝程度有所减轻。

三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

从作用机制上看,以吡格列酮为代表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类可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敏感性的药物,简称“胰岛素增敏剂”

理论上,吡格列酮可以通过激活PPAR-γ受体,促进脂肪从内脏(比如肝脏)向皮下的重新分布,从而改善脂肪肝以及由脂肪肝所引起的肝脏炎症。

对此,早就有临床研究证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使肝纤维化改善率提升至50%以上,并且,显著降低转氨酶水平。

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也有明确提到:吡格列酮可以有效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患者的肝组织学特征。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如今的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吡格列酮这类药物的实际临床地位要明显弱于前面所提到的“肽类”降糖药与“列净类”降糖药。这是因为,其不良反应问题常常被大家所诟病。

比方说,有临床观察就发现,约5%-15%的患者在使用了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后会出现水肿与体重增加,长期使用还可能增加骨密度的下降风险(尤其绝经后女性)。更可怕的,其所带来的水钠潴留效应,甚至有可能导致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恶化……

当然,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这3类药物以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还对其他类型的常见降糖药做了小结:

  • 二甲双胍虽然不能有效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但却有可能减少脂肪肝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风险;
  • 而剩下的比如胰岛素、阿卡波糖以及“列汀类”降糖药等等,则没有研究证据显示它们对脂肪肝存在明显的保护作用。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


综上所述,最新的权威医学指南明确指出:有3类降糖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具有改善脂肪肝的作用。

对于合并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无疑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治疗引导。

特别是,在这3类药物当中,“肽类”降糖药与“列净类”降糖药这2类都是如今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非常热门的重要药物。可以说,这与当前主流的治疗理念几乎是“不谋而合”的。而剩下的吡格列酮,则因为不良反应问题而相对应用较少。

当然,很多时候,究竟应该优先选择“肽类”降糖药还是“列净类”降糖药,也有不少的讲究。

比方说,除了脂肪肝以外,肥胖/超重情况比较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优先选择司美格鲁肽、利拉鲁他等“肽类”降糖药会比较好。因为,它们的减重作用更为显著。

再比如,有慢性心衰又或是肥胖/超重不太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则最好是优先使用“列净类”降糖药。毕竟,“列净类”降糖药是心衰的标准用药之一,同时,减重作用也不会太强。

但不论如何都请合并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定记住,在“降糖”的同时,也别忘了“护肝”!


【参考文献】

1,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5年) 2025年3月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在线发表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3,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6月 第20卷 第6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脂肪肝2型糖友福音!2025指南推荐:3类药降糖护肝两不误!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2025)》

《新型降糖药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代谢性疾病的年度报告

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这两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健康检查报告里,但你知道它们的关系其实比想象中更复杂吗?

脂肪肝,顾名思义,指的是肝脏里堆积了太多脂肪。而2型糖尿病是一种和血糖代谢相关的疾病。两者看似不相关,却常常联手“作祟”,让不少人苦不堪言。

试想一下,当肝脏“忙碌”地处理脂肪时,胰岛素的作用也在“罢工”,这会导致什么呢?血糖难以控制、肝功能受损,甚至还可能进一步引发其他严重后果。

想象一下,一个30多岁的白领,平时工作忙碌,饮食不规律,偶尔应酬还喝点酒。某一天觉得总是疲劳,去医院一查,发现不仅有脂肪肝还伴随高血糖。

医生说他已经开始向2型糖尿病“靠拢”了。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脂肪肝和糖尿病的“组合拳”,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健康的隐患。

说到脂肪肝,很多人觉得这是“小毛病”。其实,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负责代谢、解毒等重要功能。当脂肪在肝脏堆积过多时,就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运作。

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症状,但肝脏的损伤往往是“悄悄进行”的。如果不及时干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风险会逐步增加。而2型糖尿病的到来,会进一步加剧这种负担,让肝脏“雪上加霜”。

那么,这些问题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得脂肪肝和糖尿病?其实,这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比如,经常吃高热量的快餐、甜饮料,一坐就是一整天,运动量少得可怜。

这样不仅让脂肪在肝脏里越积越多,还会让血糖调节系统“失灵”。此外,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里有糖尿病或脂肪肝的患者,自己患病的风险也会更高。

有一个案例很有代表性。有位40岁的女士,平时喜欢吃甜食,家里人也有糖尿病史。她觉得自己没什么症状,就一直没注意健康问题。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皮肤变黄,整个人提不起精神。去医院一查,发现已经是严重的脂肪肝,血糖也处在高危状态。医生说,如果再不控制饮食,未来可能需要长期服药甚至胰岛素治疗。

既然脂肪肝和糖尿病的风险这么高,有没有办法预防呢?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改变就可以带来很大的影响。

比如,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和全谷物,少吃油炸食品和高糖零食。运动也很重要,即使每天快走30分钟,也能帮助控制体重,改善血糖和脂肪代谢。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规律作息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熬夜不仅会增加脂肪肝的风险,还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

生活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定期体检非常重要。有些人觉得自己没症状就不用查,其实脂肪肝和糖尿病在早期往往“没有声音”。

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了较严重的阶段。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偏高或肝功能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

说到治疗,现在医学上有不少新选择。2025年的最新指南提到,有三类药物不仅能降糖,还对肝脏有保护作用。比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

这些药物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减重,改善脂肪肝。对于那些同时患有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有些人可能会问,这些药物是不是适合所有人?

答案是否定的。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比如,有些药物可能会对肾功能有要求,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

所以,千万不要自行用药,而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治疗。

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忽视脂肪肝和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导致病情恶化。比如,有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平时爱吃肉喝酒,体型偏胖。

虽然每年体检都显示肝功能异常,但他总觉得没什么大问题。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出现了严重的腹痛,被送到医院后发现是肝硬化引起的并发症。

如果他能早点重视脂肪肝的问题,就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其实,脂肪肝和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早干预,大多数人都能控制住病情,避免严重后果。关键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科学用药。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脂肪肝或血糖偏高的情况,不要恐慌,也不要拖延。记住,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让脂肪肝和糖尿病远离你。比如,每天定时吃饭,避免暴饮暴食;每周坚持运动,哪怕只是散步,也比久坐强得多。

远离高糖高脂食品,多吃天然的食材。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长期坚持下去,就能看到健康的改变。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脂肪肝和糖尿病。不要害怕,也不要逃避。只要你愿意改变,它们并不是无法战胜的敌人。

行动起来,从今天开始做出一点点改变,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在慢慢变好。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逆转糖尿病第639天:我靠这个AI预警,把脂肪肝“饿”回去了

[配图1:手机弹窗显示“肝脏脂质超标预警”,背景是肝脏3D动态模型]

早晨7点30分,我刚端起咖啡,手机突然震动:“检测到肝脂占比7.8%,建议立即启动护肝模式”。这是我植入脂肪肝AI预警芯片的第180天,曾经重度脂肪肝的肝脏,如今成了24小时被AI监控的“重点保护对象”。

一、肝脏的智能安检:比B超准10倍的黑科技

三年前体检时,我的B超报告写着“轻度脂肪肝”,但AI系统却发出警报——实际肝脂占比已达8.3%(S1阶段)。当时医生都震惊了,因为这个AI系统用超声剪切波测算肝细胞脂滴,误差不到0.7%。

[配图2:超声探头扫描肝脏,屏幕显示彩色弹性图]

更绝的是血液里的“纳米侦探”,能实时捕捉18种代谢物。有次聚餐吃了烤羊排,第二天就收到预警:“游离脂肪酸/白蛋白比值0.63,建议立即补充1800mg深海鱼油”——这比我妈盯着我吃饭还严格!

二、我的肝脏被AI分成四档,吃饭都要看“脸色”

[配图3:手机APP显示红黄绿三色护肝食谱]

这个系统把我的肝脏状态分成四个等级:

1.绿灯S0:可以吃半碗杂粮饭,但要搭配西蓝花(激活AMPK通路)

2.黄灯S1:自动屏蔽红烧肉,推荐清蒸鲑鱼(ω-3脂肪酸对抗炎症)

3.红灯S2:触发护肝针剂缓释,连喝水都要计算毫升数

最神奇的是运动方案:当AI发现我的脂肪堆积在肝左叶,就让我做战绳训练(上调PPAR-δ);如果是弥漫性脂肪变,就改成举哑铃(60%最大重量)。三个月下来,肝区隐痛真的消失了。

三、412人临床验证:89%的人拦住肝纤维化

[配图4:前后对比的肝脏MRI图像 运动数据图]

研究显示使用该技术的患者:

1.肝损伤逆转:89%的人拦住了纤维化进展

2.减脂效率:肝脏脂滴年下降6.8%(传统方法仅2.3%)

3.意外收获:空腹胰岛素恢复时间缩短4.6个月

我亲测有效:肝脂占比从14.3%降到6.1%,血糖波动幅度缩小60%。现在吃半个苹果,AI能精准预测2小时后血糖值,误差不超过0.2mmol/L。

四、未来已来:纳米机器人正在我血管里巡逻

[配图5:纳米机器人清除肝细胞脂滴的3D动画]

医生透露,新一代系统将派出“脂滴杀手”——量子点标记的纳米机器人。它们能像磁铁一样吸附肝细胞里的脂肪颗粒,还能激活线粒体“吃”掉残余脂滴。更可怕的是,这个AI能提前18个月预判脂肪肝炎风险,简直是给肝脏上了终身保险。

结语:

从“轻度脂肪肝”到AI预警下的精准防控,这639天让我明白:糖尿病和脂肪肝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如今我的手机锁屏显示着肝-胰代谢耦合指数,这个曾经要命的组合,反而成了督促我健康生活的智能管家。

(注:文中所述技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具体应用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