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想吃糖怎么办(糖尿病想吃糖怎么回事)
糖尿病跟吃糖有多大关系?
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患者常常闻糖色变,许多健康人也开始担心,甜食吃多了会不会得糖尿病?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王芳。
“吃糖和患糖尿病没有明显的必然因果关系。”王芳介绍,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所引起。
王芳表示,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遗传因素指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比如父母、祖辈有糖尿病患者。环境因素包括某些病毒的感染,或者后天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长期高热量饮食和不运动。
“一个遗传背景正常、胰岛功能完全正常的人,并不会因为多吃糖而患糖尿病。”王芳提示,但是,如果长期吃糖多又不注意运动,有可能会造成肥胖,而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即使是健康人吃糖也要适当,不建议多吃。
王芳说,糖尿患者往往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简称为“三多一少”的症状。但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而是体检的时候才被发现。糖尿病最主要的危害在于并发症。长期的高血糖会引起大脑、心脏、血管、肾脏、眼睛、神经等全身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时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王芳表示,首先,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高热量、高糖、高盐的饮食,多选择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此外,适量运动对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建议保持每周5至6天,每天30分钟的运动。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最后,要做好定期体检,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记者 闫妍)
来源: 人民网
68岁糖友用3个月时间血糖从16降到6,看看他分享的控糖方法
半年前,糖友老周突然出现大量喝水、频繁排尿的症状,就医后确诊糖尿病。朋友和亲戚听说他患病都说他是“富贵人得了富贵病”,肯定是平时吃得太好了,老周听了很不高兴,但是他也没解释什么,只是下狠心要把血糖降下来。
你的胰岛为啥会“心累”?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占90%以上,老周的父母都有糖尿病,而且身材很胖,因为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夫妻二人都出现了并发症。所以老周知道自己大概率也会患上糖尿病,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糖友大多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肥胖,尤其是到了45岁以后,活动量明显减少,肌肉变少,脂肪增多,体脂率上升,很容易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和饮食过多有关,摄入的营养超过身体消耗水平,再加上平时活动量少,就容易发生胰岛功能障碍,在国外也是如此,富人区糖尿病病例明显比穷人区多。
女性比男性患病的概率要高,因为女性有一个特殊时期——妊娠期,在妊娠期吃得好、活动量减少,还容易大补特补,如果再有遗传、肥胖、高龄等危险因素,就会增加患病风险。
以上四点都可能导致胰岛“心累”,不能正常代谢糖分,慢慢地血糖水平就升高了。所以,很多人总是把糖尿病和吃糖多、大鱼大肉联系到一起,有点以偏概全了,其他因素也应该考虑进去。
老周虽然68岁了,但是有不服老的精神,确诊糖尿病后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听了医生说了糖尿病的危害,又找来相关书籍阅读,随后给自己制定了一套“降糖计划”。
→饮食是降糖“助力”
- 米面改吃杂粮,自己动手做
老周和大部分人一样,过去几十年一直吃米饭和面条,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淀粉,如果米饭煮得很烂,面条煮得很软,糊化程度越高,吸收就越快,饭后血糖就会急速上升,所以不建议糖友把米饭和面条煮得很烂。
老周现在很少吃纯大米饭,里面会加上三分之一的杂粮米或杂豆,面条也是用荞麦和小麦混合制成的,保留了一定口感,又不会过度影响血糖。有时不吃米饭就直接吃煮玉米、蒸土豆、蒸红薯,这些食物中虽然也有淀粉,但是属于抗性淀粉,不易被分解和吸收,可以减慢血糖升高速度。
- 蔬菜清炒或水煮,少放油盐糖
以前厨房里有很多瓶瓶罐罐,各种酱料和调味粉,每次炒菜必不可少,听了医生的话,现在他的口味清淡很淡,最爱吃的是清炒空心菜和油麦菜,韭菜、生菜、菠菜、包菜等蔬菜在水里烫一烫就吃了,配上杂粮馒头或面条,非常美味。膳食纤维同样可以延缓吸收,所以适当补充是比较好的,有助于降低血糖。
- 肉还是照常吃,但是换成了白肉
红烧肉、牛腩这些肉虽然好吃,但是脂肪比较多,还要加很多酱油、糖、盐,经常吃不利于控制血糖,但是如果一点肉不吃,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和优质脂肪,所以老周改变计划,将红肉换成了白肉,一周逛三次水产区,买些鱼虾回来吃,做法也很简单,要么蒸要么煮,放点葱姜蒜就已经很美味。
→运动为降糖“加分”
老周有关节炎,所以他在制定运动计划时还咨询了医生,医生建议他选择游泳、骑车、散步的方式锻炼身体,尽量少爬楼梯、跑步。综合对比之下,老周选择了骑车和散步两种方式相结合,具体做法是晚上7点骑车二十分钟到公园,然后再步行30-40分钟回家,考虑到自己的年纪,他将运动频率控制在一周五次,周六周日给自己休息两天,这两天他会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还会帮身体按摩。
→吃药是降糖“基础”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要坚持,那就是吃药,有的人问糖尿病能不能不吃药?答案是有,那就是达到2型糖尿病缓解状态,但是它不容易做到,需要严格地减重、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由医生进行评估。大多数患者还是要按时服药,避免出现手脚麻木、头晕、视力下降、肾损伤等并发症。
老周自律性很强,每天按时吃药,又做到了饮食和运动上的要求,所以他的血糖才在三个月内从16降到6。他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说不定会有更好的降糖效果。
糖尿病人吃糖要控制好
华龙网2017年4月13日讯生活中“闻糖色变”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会说,糖吃多了是会造成糖尿病的发生,其实不然,糖尿病属于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损造成的。
糖尿病人的饮食要特别注意,患上糖尿病要在饮食作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对于白糖更要减少摄取,这是因为糖按照分子结构来说,一般分成单糖、双糖、多糖。以单糖来说,在水果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并且容易被身体吸收,吃进身体之后是能够迅速进入血液。
白糖就属于这么一种单糖,过多的摄取是会影响到血糖的正常浓度,在生活中,家中要是有糖尿病的患者就要减少食用白糖、红糖、冰糖、巧克力。而对于木糖醇、蛋白糖这些略带甜味的食物是可以食用的。
因而,在生活中家中要是有糖尿病患者,要在糖分的摄取上进行调整。
华龙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