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引发尿毒症(糖尿病引发尿毒症的概率)

张垒医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无非就血糖高点,怎么还引起尿毒症?警惕:莫让无知害了你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肾内科医师,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与各种肾脏病患者打交道。给大家说个你们可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像我们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血透加腹透总共的数百名尿毒症患者中,是因为糖尿病导致做透析的病人可以占到总透析人数的1/3还要多。在平常人眼中,觉得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我人又没有什么不舒服,该吃能吃,该睡能睡,吃嘛嘛香。这其实是极其危险的想法,糖尿病它就是一个沉默中的杀手,防不胜防,为什么我要把“糖尿病”说得这么坏?看完本文大家即可明白。

糖尿病!你知道多少?

我们常讲三高三高,这其中一高就是“高血糖”,其主体便是“糖尿病”。它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病之一,已经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并没有因为医疗水平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放缓脚步,反而是患病率、发病率急剧上升。预计到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总人数将达到6.42亿之多,这是什么概念,全球也才70来亿人口。

糖尿病与肾脏病的关联

●不少人的观点说“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一些”,这是极其片面的看法。我们在临床上最要担心的就是糖尿病所带来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拿急性并发症来讲,当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再往上就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注意,这是可以致命的。再拿慢性并发症来讲,全身多个脏器均可累及,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感染以及今天要给大家分析的“糖尿病肾病”。

●由于篇幅有限,对于糖尿病的其它并发症在这我就不过多讲解,下面直接切入主题,给大家理清糖尿病与肾脏病的管理那。对于肾脏的理解,很多人会误认为它是“性能力强弱”的代表脏器,其实不然!在现代医学的观点看来,它就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一个代谢器官。我们所用的需经过肾脏代谢的药物、人体的肌酐、尿素氮、微球蛋白等毒素的代谢以及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都需要依靠我们的肾脏来完成。

●正是基于肾脏的这些功能,所以它的血供是极其丰富的,它就是要依靠这种高灌注状态来完成各种废物、毒素的代谢,从而清除出体外。所以除了肾动脉、肾静脉外,肾脏中的数百万个肾小球它就是由各种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等构成。话分两头,我们再看看肾脏的损害是怎么跟高血糖搭上边的。

肾小球

●注意,我们人体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它将破坏我们动脉的内皮系统,引起动脉的粥样硬化,这就是病变的基础。上面给大家讲到,我们肾脏中发挥滤过作用的肾小球它是由众多的细小动脉构成的,而这些小动脉在高血糖状态下 也可发生病变,最终引起各个肾小球的硬化。肾小球硬化代表着什么呢?即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肾功能减退,尿液中可出现本不该出现的蛋白,肌酐、尿素氮等毒素清除不出去,所以化验血时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会升高,这就是糖尿病引起肾脏病的根本原因。

●那么肾脏病它又急慢性之分,糖尿病作为一个慢性疾病,故对于肾脏的损害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达质变的过程。那么慢性肾脏病根据 肾小球滤过率的高低又可分为1期、2期、3期、4期、5期。这个第5期我们在临床上称之为终末期肾脏病,也就是大家常讲的“尿毒症”。在尿毒症状态下肾脏的数百万个肾小球几乎已经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所以此时的病人有肾脏也等同于没有肾脏,因为他的肾脏已经没有功能了。解决办法无非就两种,要么选择肾移植,要么选择透析,别无他法。

我有糖尿病,该怎么避免患上尿毒症?

●这其实就讲到了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办法,在这我告诉大家,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30%-40%的患者将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尤其是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如没有及时的临床干预,每年的尿蛋白增长速度可达10%-20%,10-15年后进入显性肾病,而且还是不可逆的。我可以告诉大家,当你出现尿微量蛋白时,完全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普通的尿常规尿蛋白这个项目还有可能提示阴性。等发展到糖尿病肾病4期、5期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高血压、急性心衰时一查发现已经是疾病晚期。

●所以对于慢性病治疗,我的心得就是重在预防,重在平时的疾病管理,这不仅仅只是靠医生,更重要的还是得靠患者自己。所以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解决办法,我的临床经验就是三级防治措施,并且在不同的病期、不同的治疗对象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一级预防,防止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微量白蛋白尿是重要的危险信号。由于很多罹患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罹患有高血压,所以这一级上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这两样事做好,我告诉大家,问题不大。

●对于二级预防,就是防止早期的糖尿病肾病发作为显性的糖尿病肾病,即从微量蛋白尿期发展为大量蛋白尿期。具体所做的事情还是一样,严控血糖、血压,选择具有肾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如某某普利、某沙坦类的。在三级预防上,就是防止或者说尽最大的可能延缓显性糖尿病肾病发作为终末期肾脏病。在这一、二、三级的预防中,原则就是以上讲到的几点,具体的临床诊疗措施根据病人具体的疾病情况、临床特点综合决定。

目标上血糖的控制目标建议空腹血糖5.0-7.2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建议控制130/80mmhg以下,如果尿蛋白的排泄率>1g/24h,,血压更严格,需要在125/75mmhg以下;血脂上总胆固醇要控制在<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甘油三酯<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mmol/l,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才是正解。

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本文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地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没有健康保健观念的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人人关注肾健康##关注她健康#@南方健康

警惕!糖尿病会引起尿毒症?只因没做这个检查 新闻+

央视网消息:我国糖尿病病人1亿多,可有多少糖尿病患者知道糖尿病还能引起像尿毒症、肾衰竭这样的晚期肾病?

1、什么是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如果尿常规检查出蛋白尿时说明可能是肾病的中晚期了,要及早就医。

2、微量白蛋白尿检查怎么做?

专家提示,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立即做一个微量白蛋白尿检查。糖尿病患者在第一次检测微量白蛋白尿后,2-3个月内,复查2-3次,只要2次数值超标就代表肾脏有损伤。微量白蛋白尿检查,二级以上医院基本都可以检查。挂号挂内分泌科。

3、糖尿病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需控制

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蛋白质量过大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脏损伤。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在40克左右,还要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充足睡眠、不熬夜。

专家提示,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要及时治疗,在饮食上要注意不要吃糖分高的食物,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身体如果出现不适,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不仅升高血糖,还可能诱发尿毒症,别忽视了

单纯性糖尿病可以较好控制,若因糖尿病患上了并发症,那么会让机体健康收到进一步损害,在所有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的致命因素高于其他并发症,若初期血糖控制不佳,那么将会将肾脏损害度增加40%-50%,从而导致发展成为尿毒症。

高血糖与尿毒症之间的关系

有30%的肾衰竭患者原发病是糖尿病,且这类患者的预后状况也比较差。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不仅会诱让血糖上升还会诱发尿毒症。若在早期血糖得到有效控制,那么肾小球过滤系统也会恢复正常,一旦出现蛋白尿后,就已经说明肾脏功能呈现下降趋势,并且朝着不可逆方向发展。若不积极采取治疗,会发展成全身性水肿,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糖尿病导致的尿毒症,也称之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在我国,该类型疾病的患者正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也比其他类型的尿毒症更难治疗,透析效果也并不理想,这都源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管中,钙化较为严重,因此采用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要强于血液透析。

糖尿病为什么会变成尿毒症?

●遗传因素

种族不同,糖尿病遗传的基因类型也不同,因此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不同,有的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差,在经过多次更改用药方案后,依旧不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但是最终也没有患上糖尿病肾病,而有的患者血糖控制得当,但最后还是患上糖尿病肾病,这与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糖尿病肾病遗传基因有关系。

●高血糖

糖尿病肾病多发于空腹血糖>7.9的糖尿病患者,因此空腹血糖越高,患上该并发症的机率就越大。这是因为患者体内的代谢能力严重失调,即使在经过一晚上的代谢后,依旧不能把血糖调节到正常目标值,也侧面说明了肾脏代谢能力弱,肾脏代谢细胞不能合理的利用吸收葡萄糖,而出现高蛋白生成蛋白尿。

●高血压

高血压会进一步增加肾脏负担,增加患上尿毒症的机率。I型糖尿病患者都是在患上糖尿病后随后患上高血压,II型糖尿病则相反,若I型糖尿病患者将早期血压控制得当,能将患上尿毒症的年限延长到15年左右。

●高血脂

高血脂也是代谢失常的一个观察指标,都是属于代谢系统中的失控开关,可促进糖尿病发展,诱发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症状

●出现尿液减少且有蛋白尿、四肢浮肿,下肢水肿尤其明显、心律不齐并伴随胸痛、心痛。

●面色惨白多是因为贫血而造成的,多发于早期糖尿病。

●心衰患者中有35%的人群同时患有糖尿病尿毒症,可能还会出现其他心血管类疾病,如心率衰竭、心肌梗塞等。

如何避免患上糖尿病并发症?

并发症的引起主要关键因素在于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将血糖控制住能够将并发症的机率降低。轻中度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维稳在规定目标值内,这样能够减少病情恶化发展,若是重度糖尿病或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可适当放松血糖目标值,同时应避免出现用药过度,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相比之下,低血糖的发生会让心脑血管及肾脏功能衰退,远比糖尿病更能威胁到寿命长短。

糖尿病在发病15-20年内至少有45%的机率患上其他并发症,而一旦两者同时出现后,治疗难度将会大幅度提升,若能在早期进行预防控制,能减少患上并发症的机率,并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长度。预防获得的效益远比治疗获得的效益更多,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平日里应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

控制血糖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清淡饮食,一日三餐荤素分配合理,避免摄入过多脂肪与油脂,增加肾脏代谢负荷,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都应该尽量避免摄入。

●用药

药物控制能够更好的将血糖控制住,常用的降糖药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这两种药物能够抑制糖苷酶活性同时降低葡萄糖的吸收,稳定血糖,但初期服用会出现肠胃及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出现,持续用药后不良反应会得到消退。

若通过药物治疗已经不能有效控制血糖,那么应改用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胰岛素有短效、中效、长效的种类选择,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选择,避免滥用药物。

●控制体重

肥胖是所有疾病的隐形杀手,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II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率高于I型糖尿病患者,而发展到II型糖尿病通常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内分泌紊乱,导致葡萄糖吸收率增加而引发肥胖。因此有效控制体重不仅能稳定血糖同时还能减少患上并发症的机率。

●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自行定期检测血糖,这样能够尽早发现血糖变化,在查明病因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将患上并发症因素遏制住。另外,还行定期到医院检查眼底、肾脏等器官的状态,若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缩小等症状说明体内代谢能力下降,导致眼底微小血管处于血液或者脂类物质聚集,压迫视网神经,应尽快到医院做眼底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全身性体检,通过身体各项指标是否正常能够预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因此全身性检查与局部检查相比,能够综合看待糖尿病的发展进程。

糖尿病是伴随终身的疾病,若控制不佳不仅代谢能力会下降,同时免疫能力也会下降,因此糖尿病诱发的并发症出现的多同时治疗难度也更大,因此学会控制血糖和预防尿毒症对于增加寿命有帮助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