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5期是尿毒症吗)
《中国肾脏疾病年度科学报告》提醒:未来10到20年或迎来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高峰期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发布的《中国肾脏疾病年度科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醒:若不在特定人群范围内给予干预,未来10~20年,中国会迎来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的高峰,给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带来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报告》给中国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画像: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60岁以下的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比例超过50%;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因依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梗阻性肾病和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的病因谱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中位住院费用比非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出30%;慢性肾脏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合并冠心病、心衰和脑卒中的比例分别为18.2%、16.0%和12.9%。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际上,糖尿病肾病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病因,而既往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中,约一半由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与发达国家的疾病构成明显不同。《报告》称,随着近30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与发达国家报道的患病率水平相当,糖尿病肾病已取代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首位病因。
《报告》详细分析了因患尿毒症而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状况:血液透析是我国透析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91.0%);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比美国和日本报道的透析患者平均年龄要年轻;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为402.18/百万人口和39.95/百万人口,透析患者的发病率为122.19/百万人口;透析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为45.5%,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为27.1%;透析患者的住院次数为1.8次/每人每年;透析患者在人群中占比与其高昂的医疗花费不成比例,具有“医疗费用放大器”的作用。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江华教授认为,近30年来,慢性肾脏病的死亡率在增加,而它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防治的技术和手段,而是很多人不知晓、缺乏科学的数据。中国有1亿多肾脏病患者,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如何做出中国的标准与指南,是一个挑战。
对此,《报告》执笔团队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第一,亟须推动建立全国性的肾脏疾病监测体系,基于已有多源数据库以及健康医疗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为肾脏病的监测与管理带来新的契机;第二,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特征存在明显地区和城乡差异性,需要加强基层医院肾脏专科资源的配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并加快区域性肾脏病诊疗中心的建设;第三,糖尿病肾病为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最常见病因,中国肾脏病的学科建设需要向糖尿病肾病倾斜,建议以政府为主导、以政策为杠杆、结合分级诊疗制度、以专业协会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糖尿病肾病早期防治工作,以降低因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所带来的沉重负担;第四,终末期肾脏病消耗我国大量医疗资源,建议提升我国透析服务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包括提高医疗保障力度、加强全国尤其是基层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等。
据介绍,由北京大学肾脏病学系和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共同完成的《报告》,基于4个全国大型数据库,由30位工作委员会成员、历经12个月编写完成,在50名国内外咨询专家的支持下,统计了近100万例肾脏疾病患者资料,全面描述了我国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患者的疾病特征及负担。(杨超 记者 原春琳)
未来10到20年或迎来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高峰期
中青在线讯(杨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原春琳)近日发布的《中国肾脏疾病年度科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醒:若不在特定人群范围内给予干预,未来10~20年,中国会迎来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的高峰,给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带来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报告》给中国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画像: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60岁以下的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比例超过50%;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因依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梗阻性肾病和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的病因谱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中位住院费用比非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出30%;慢性肾脏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合并冠心病、心衰和脑卒中的比例分别为18.2%、16.0%和12.9%。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际上,糖尿病肾病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病因,而既往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中,约一半由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与发达国家的疾病构成明显不同。《报告》称,随着近30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与发达国家报道的患病率水平相当,糖尿病肾病已取代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首位病因。
《报告》详细分析了因患尿毒症而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状况:血液透析是我国透析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91.0%);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比美国和日本报道的透析患者平均年龄要年轻;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为402.18/百万人口和39.95/百万人口,透析患者的发病率为122.19/百万人口;透析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为45.5%,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为27.1%;透析患者的住院次数为1.8次/每人每年;透析患者在人群中占比与其高昂的医疗花费不成比例,具有“医疗费用放大器”的作用。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江华教授认为,近30年来,慢性肾脏病的死亡率在增加,而它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防治的技术和手段,而是很多人不知晓、缺乏科学的数据。中国有1亿多肾脏病患者,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如何做出中国的标准与指南,是一个挑战。
对此,《报告》执笔团队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第一,亟需推动建立全国性的肾脏疾病监测体系,基于已有多源数据库以及健康医疗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为肾脏病的监测与管理带来新的契机;第二,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特征存在明显地区和城乡差异性,需要加强基层医院肾脏专科资源的配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并加快区域性肾脏病诊疗中心的建设;第三,糖尿病肾病为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最常见病因,中国肾脏病的学科建设需要向糖尿病肾病倾斜,建议以政府为主导、以政策为杠杆、结合分级诊疗制度、以专业协会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糖尿病肾病早期防治工作,以降低因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所带来的沉重负担;第四,终末期肾脏病消耗我国大量医疗资源,建议提升我国透析服务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包括提高医疗保障力度、加强全国尤其是基层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等。
据介绍,由北京大学肾脏病学系和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共同完成的《报告》,基于4个全国大型数据库,由30位工作委员会成员历经12个月编写完成,在50名国内外咨询专家的支持下,统计了近100万例肾脏疾病患者资料,全面描述了我国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患者的疾病特征及负担。(健康中国)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得了糖尿病肾病,不想恶化成尿毒症,记住这4招,能保命
糖尿病肾病是由高血糖引起的,所以控制糖尿病肾病不发展的最关键一点就是合理饮食,那么到底该如何饮食呢?记住这4招能保命。
1、限制蛋白质摄入
高蛋白饮食可以加重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高滤过改变,因此对已有大量尿蛋白、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采取限量保质的原则,建议慢性肾病患者在慢性肾病处在1-3期时,每日摄入0.75克/千克标准体重的蛋白质量,慢性肾病5、6期的(未透析)的患者,每日摄入0.6克/千克标准体重的蛋白质量,没有其他临床营养治疗的患者,建议每日到蛋白质摄入量最低不低于30克。
2、少量进食高嘌呤食物
由于大量嘌呤在机体内代谢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应严格限制食用高嘌呤食物,而芹菜、菠菜、花生、鸡汤、各种肉汤、猪头肉、沙丁鱼及动物内脏等都含有大量嘌呤,应严格限食,瘦肉中也含有嘌呤,在食用时可以先将肉在水中煮一下,弃汤食用。
3、限制钾摄入量,避免高血钾
适当限制钾的摄入,因为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一旦出现,将诱发心律失常和肝性脑病,因此每日因控制钾的摄入量低于1500毫克,油菜、菠菜、韭菜、番茄、海带、香蕉和桃子等含钾量高的食物应当适当限制。
不过,糖尿病患者若每日尿量大于1000毫升且血清钾浓度正常,则不必限制钾的摄入,一般可以随意选择蔬菜和水果,若出现低血钾,则应多吃含钾量高的食物。
4、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
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微量元素,可以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