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水肿(糖尿病肾病水肿是几期)
糖尿病肾病浮肿不消怎么治疗
糖尿病肾病浮肿不消可通过控制血糖、限制蛋白质摄入、低盐饮食、使用利尿剂、透析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及调整生活方式等方法治疗,具体如下:
1.控制血糖: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浮肿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阿卡波糖、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谷赖胰岛素等,使血糖达标,延缓肾功能恶化。
2. 限制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应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克/公斤体重以下,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如鱼、鸡肉、蛋清等。
3. 低盐饮食:过多的盐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浮肿。应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克以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
4. 使用利尿剂:如果浮肿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托拉塞米片等,促进水分排出,但需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电解质紊乱。
5. 透析治疗: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以代替部分肾脏功能,及时清除体内产生的代谢物,缓解水肿症状。
6. 手术治疗:在症状特别严重时,可考虑通过肾移植手术更换一颗健康的肾脏,以改善不适症状。
7. 中医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如五苓散、附子理中丸、桂枝茯苓丸、真武汤、济生肾气丸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8. 调整生活方式:
控制饮水:当患者出现全身浮肿时,要控制饮水量,减少补液,将水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适度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
戒烟限酒:戒烟可减少血管损伤,限酒可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注意休息:过度劳累可能加重水肿,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久坐久站。
3味药引“野梧桐”入肾经,糖尿病肾病水肿消退90天实录
中药库里藏着不少宝贝,野梧桐就是被现代人低估的肾病克星。我是邓立武,在肾病科奋战三十多年,见过太多被激素、透析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患者,而野梧桐这味药,在我手里帮不少患者实现了"减西药、稳指标"的突破。
野梧桐在民间叫"山梧桐""止血树",《本草拾遗》里记载它"味苦微辛,性凉,归肝、肾经",多长在南方山坡向阳处。古人用它治"淋浊尿血",现代药理研究才发现它的妙处——含有的黄酮苷和鞣质既能抗菌消炎,又能修复肾小球基底膜。
图片来源于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接诊的朴先生就是典型案例:62岁糖尿病肾病患者,初诊时血肌酐186μ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3.2g。我看他面色晦暗、下肢浮肿,舌底静脉紫暗,辨证属"脾肾两虚兼瘀毒内蕴"。
用野梧桐配黄芪、丹参、金樱子等组成基础方,配合小剂量沙坦类西药。
注意:因每个人的病因病机体质不同,中西药治疗须由执业医师辨证施治并开具处方,患者不可擅自抓药服用,以免贻误病情或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三个月后复诊时,朴先生的尿蛋白降到1.1g,血肌酐稳定在152μmol/L,最让他开心的是水肿消了大半,晚上能平躺着睡觉了。这方子的精妙在于野梧桐既能利尿通淋治标,又通过抗纤维化作用护肾治本,配合丹参活血、黄芪补气,形成攻补兼施的格局。
不过用野梧桐得有讲究:体质虚寒的要用姜汁炒过,肾功能不全患者每日用量不超过20g,服用期间要监测血钾——去年有个患者自己加量到30g,结果出现心慌,调整剂量后就好了。这味药就像精准制导的导弹,用对了能成为抗击肾病的秘密武器。
糖尿病最怕蛋白尿、水肿?中医这一经典方,便宜又好用!
如果要问糖尿病患者最怕什么?
蛋白尿应该就是其中之一;糖尿病人出现蛋白尿,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糖尿病肾病,认为这离肾衰竭,尿毒症已经不远了,其实这样的过分担心,根本没有必要。
中医治疗这样的病,有个非常有名的方子叫越婢汤,今天就来简单的和大家分析下这张方子。
临床案例:
之前有位患者,糖尿病史8年,目前用胰岛素和降糖药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9到10之间;后来患者有段时间一直感冒,导致全身浮肿,并且出现了蛋白尿,害怕得了糖尿病肾病,到我院就诊。
辩证:脾肾两虚
根据患者情况开方越婢汤加减:麻黄、 杏仁、射干、 紫菀、 桑白皮、生姜、 地骨皮、 生石膏、 生甘草、冬瓜皮、茯苓、 车前子;同时叮嘱患者注意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患者用药半个月蛋白尿消减,效不更方继续用药1个月左右,血糖稳定在6.7,尿蛋白完全消失,继续服用3个月以巩固疗效,后随访至今,患者全身并无不适,血糖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为何有如此疗效?
急性肾炎里非常常见的一种,就是感冒导致的突然水肿,感冒缠绵太长时间没有治好,最后肾炎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水肿相关疾患“开鬼门,洁净腑,去苑陈莝”的治疗法则。即用发汗、利小便,攻逐之法去治疗水肿,而患者感冒导致的一身浮肿,于是这里使用越婢汤,正治疗受风邪导致的水肿。
《医方集解》言其“此足太阳药也,风水在肌肤之间,用麻黄之辛热以泻肺;石膏之甘寒以清胃;甘草佐之,使风水从毛孔中出;又以姜枣为使,调和营卫,不使其太发散耗津液也。”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各不相同,文中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切勿胡乱用药,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