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胖人都有糖尿病(是不是胖人都有胰岛素抵抗)
肥胖人群容易得糖尿病吗?
【肥胖人群容易得糖尿病吗?】肥胖人群不一定都会得糖尿病,但肥胖人群确实要比体型匀称的人更容易罹患2型糖尿病。这是因为肥胖人群绝大多数有腹部脂肪堆积,腹部脂肪过多的人一般会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游离脂肪酸增高,这种变化会损害多种细胞功能,尤其影响胰岛细胞的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作用缺陷,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分泌的量少不能有效降糖或是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为了维持正常的胰岛素降糖功能,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久而久之,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不堪重负、功能受损,致使血糖升高,直至发生糖尿病。所以,肥胖人群要保持合理的体重、积极运动、合理膳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来源:北京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什么我胖就有糖尿病了?而有人比我还胖却没有糖尿病?
经常有患者问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我胖就有糖尿病了?而有人比我还胖却没有糖尿病?
这样情况其实有两种可能
- 极少数人即使肥胖也不会患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这样情况只能解释为基因很优秀,因为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这样的代谢性疾病是多基因疾病,一般来说患这样的代谢性疾病是有遗传基础的,人人都可能患,但的确有人可能因为相关基因很少,即使肥胖并且没有控制饮食没有运动也不会患糖尿病。
- 大部分情况是这样的人未患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不代表将来也不会患有类似疾病,因为肥胖相关疾病的出现都有滞后,也就是说开始肥胖的几年甚至十几年没有出现,但绝大部分肥胖人士在肥胖状态持续几年后陆续出现了高血脂、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等疾病。
所以即使肥胖着但是没有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这样的疾病的人也需要尽早减肥,否则出现上述疾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请关注我!您可以源源不断获得专业而规范的饮食、运动、减脂减重以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知识和信息!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为何胖人易患糖尿病?广东这一最新研究找到“幕后推手”
9月9日,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前沿学术论坛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举行。会后,中山三院副院长陈燕铭接受记者访问,介绍了实验室在糖尿病方面的相关研究。
肥胖何以能引发糖尿病?
最新研究找到“幕后推手”
有研究表明,肥胖已成为中国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陈燕铭也指出,目前全世界公布的数据中,中国的糖尿病发生率达到12%。“这12%的糖尿病里面80%合并了超重肥胖。”
但肥胖为何会演变成糖尿病?近期,陈燕铭及其团队通过研究找到了“幕后推手”。即肥胖人群从单纯性的肥胖逐步发展到肥胖合并糖尿病的过程中,其肠道菌群会发生异常渗漏,诱导免疫紊乱,最终诱发糖尿病的发生。该研究从“肠道-免疫-代谢”轴角度解析单纯性肥胖进展为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早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因此,防控糖尿病重点要做好体重管理。“如果肥胖人群体重减轻,体内脂肪含量降低,其肠道功能会得到进一步改善”,陈燕铭说。
肥胖人群如何防治糖尿病?
减重手术最有效,但并非所有人适合
“减重代谢手术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减重方式。”据陈燕铭介绍,减重代谢手术在国内开展已有30年左右,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能使患者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其中,一名40岁的男性患者进行减重手术后,体重在三个月内下降25公斤。其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及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也得到较好的治疗。
但减重代谢手术是否适用于所有肥胖患者?陈燕铭表示,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就国内来说,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2)超过37.5或者BMI指数大于等于32.5,并合并有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等并发症,可以考虑做减重代谢手术。
针对还未达手术指征的患者,她建议大家从睡眠、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上进行干预管理,比如晚上11点准时睡觉,早中晚三餐规律进食,每天坚持运动30至45分钟等。
儿童青少年也要预防糖尿病?
家长要早发现早治疗
目前,儿童青少年肥胖症发生率比较高,患糖尿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陈燕铭表示,儿童青少年患病主要以1型糖尿病为主,部分病例由病毒感染或者遗传导致。年纪小的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出现微血管并发症,诸如糖网、糖肾等,因此儿童青少年的糖尿病一定要早发现早处理,同时要进行随访追踪治疗。
至于眼下市场上流行的代餐食品、代糖食品,陈燕铭表示这类食品虽然产生的能量较低,但如果过度摄入,也会引起肥胖加重。“减重需求的患者,还是要在专业机构指导下使用。”
据悉,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批准建设,已承担国家级项目22项目、省市级项目50余项,发表高质量论著130余篇,下一步将重点进行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2型糖尿病及合并症新治疗模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及创新诊疗研究等。此外,针对重度肥胖患者,中山三院开展“3 N”(“3”为饮食、运动、心理干预)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代谢手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全流程管理,并成功建立围手术期的营养代谢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手术患者随访体系以及临床样本库,为后续研究建立了基础。(许萌萌)
(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