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什么药材汤好(糖尿病吃什么药最好最有效副作用小)

精诚仁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多年,多数是气阴两虚,当归六黄汤,养阴清热,来了解一下

我国糖尿病目前发病率不低,该病也被称为富贵病,因为这个病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界越来越富裕之后多起来的。

先看看西医怎么认识和治疗,只想了解中医部分的朋友可以下拉忽略!

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代谢疾病,跟遗传有关,糖尿病主要是胰岛功能出现了异常,胰岛是干啥的呢?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又是干啥的呢?胰岛素就是降血糖的,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体内血糖降不到正常范围了,就容易得糖尿病了。

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一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不了足够的胰岛素。

二型糖尿病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能被有效利用,所以要人为的干预。咋办呢?

一型糖尿病只能体外补充胰岛素了,因为自己不能产生了!

二型糖尿病可以自己产生胰岛素,但不能有效利用,所以研制出了好几种增强利用的口服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DPP-4酶抑制剂等)大家只要知道是增强胰岛素的利用既可以!

注射胰岛素的病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作用是降血糖,要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但是每天按时吃药,严重时还要每天挨至少一针是比较痛苦的,如果降糖药应用过量,还存在低血糖的风险,大家注意!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容易造成人体晕厥,大脑缺氧等严重问题,所以降糖药都是逐渐加量的。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不好,人体长期泡在高渗糖水中就像温水煮青蛙,时间长了,神经,血管都会出问题,神经会出现损伤,表现出现麻木、疼痛等,血管会出现粥样硬化,形成斑块,这些是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高发因素。有的严重还会出现烂脚丫(溃烂)严重甚至需要截肢,看到这了,大家知道为何医生总是强调要规律用降糖药了吧!

糖尿病人伤口破溃不容易愈合,日久容易溃烂

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的并发症才可怕。


怎么预防并发症?怎么减少并发症?这里交给大家两个中医方法,大家了解一下!

第一个是解决糖尿病麻木的问题,糖尿病麻木中医是什么认识的呢?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中医认为麻木跟气血经络不通关系密切,经络受阻,气血不通,导致出现麻木,常见的阻滞经络导致淤堵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导致的经络不通会出现胀痛,刺痛,疼痛夜间加重,看舌苔,舌质紫暗,瘀斑,嘴唇也是紫暗的,这种疼痛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像针扎一样,这种需要活血祛瘀止痛,打搅可以了解一下血府逐瘀汤颗粒,之前有介绍过,大家可在自行查一下。

2、痰瘀阻滞,这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主要是麻木的表现!

一句话形容就是平时就麻木,四肢末梢明显,干活是更严重!这种也有办法,之前给大家分享过,大家打开链接了解一下。一个通经活络,解除麻木的方子,两味中药打粉,舒经活络,去麻木一个通经活络,解除麻木的方子,两味中药打粉,舒经活络,去麻木 文章

这两味是主药,其他表现要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不能机械的生搬硬套。


接下来说一下今天的正题,糖尿病后期出现阴虚内热,气阴两虚的问题!

最近接连有朋友找我咨询糖尿病的问题,一个是10多年病情,另一个是30多年的病情,二者症状不尽相同,但表现出的都是一派热像:

燥热,睡不着觉,口渴,口干,口苦,颜面潮红,喜欢喝凉水,睡觉出汗,小便黄,总没力气,乏,容易发脾气,舌头很红。

以上的表现是糖尿病后期,出现了一种阴虚内热的状态,糖尿病我们中医叫消渴,因为糖尿病的人饿得快,消化快,总感觉口渴,所以中医称之为消渴。

怎么产生的呢?中医认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者后天饮食没有节制,出现了脾胃受损,脾胃是管消化和代谢的,脾胃为中焦,是人体转化运输的轴,胃为水谷之海,食物经过胃的腐熟,消化,还要运送到脾,脾对水谷转运和吸收,化生水谷精微和气血,脾能升清,把水谷精微和气血送到脏腑、头面等部位去发挥作用,胃降浊把糟粕垃圾送到大小肠再排出体外。

脾胃是人体的轴,有生化和转输作用

脾胃损伤会产生一种脾虚湿盛的状态,这个时候是舌胖大,苔白腻,人比较能吃,大便稀的,大家会有疑问,怎么讲到脾虚湿盛了,不是阴虚内热吗?不要急,脾虚湿盛是糖尿病的前中期情况。

如果失治误治,湿在体内待久了就像沼气池一样,会发酵,发酵产生热量,生成湿热,湿热比较缠绵,不容易好,会逐渐伤及阴液,阴液受损太严重,就出现阴虚内热了。就会出现口干、口苦,盗汗、乏力、燥热等阴虚内热的表现。

要怎么办呢?

给大家分享一个养阴清热,清虚热、除湿热、止汗的方子,叫做当归六黄汤,看一下组成,我们来分析下它的作用。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当归

(为啥叫当归六黄汤?因是由为一个当归,加上留个带黄字的重要组成。)

这个方子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为便于理解,我们给它分类一下。

第一组:生地、熟地、当归。

生地、熟地、当归可以入肝肾来滋阴养血,阴血充盛水能制火,三个共同组成了君药。

我们看,这里面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熟地滋补肾精,当归养血活血,三者都有滋补肝肾的作用,两寒一热,寒热并用,而清热力量更胜温热,这样就能清热不伤阳,肝肾同源,肝血和肾阴属于都属于偏凉润的物质,肝肾同补,滋阴降火,虚火不光要用凉药清火,还得把火潜下来,肝阳上扰动加重了火热,滋补肝肾还可以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

熟地黄滋补作用强于生地黄

生地黄凉血作用更强

第二组:黄芩、黄连、黄柏

汗为心之液,盗汗属于阴虚火旺,心属火,肾属于水,由于水火不能共济,心火太过旺盛,热迫使津液外泄导致,所以用黄连清心泻火,黄芩、黄连、黄柏均属于苦寒之品,苦能坚阴,就是把阴液留在体内的意思。黄芩入上焦,又能清上焦火,黄柏入下焦,能泻下焦热,这三者配合能把人体整个三焦的火都给压下去了。三者是臣药。

黄芩入上焦,清肺火去湿热,还能安胎

黄连入中焦,可以清心火,胃火,还能泻中焦湿热

黄柏入下焦,能清肝肾之火,还能去下焦湿热

最后交上了一味黄芪,黄芪味甘,甘具有补的作用,能够补中焦,补脾胃之气,(参见:补中益气汤)黄芪还有益气固表的作用,能够用于卫表气虚的自汗盗汗,(参见:牡蛎散),糖尿病后期,阴虚内热,卫气不固,不仅自汗,还盗汗,这时候用黄芪益气实卫固表,表气一强盛,汗自然就少了。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作用

以上就是一个当归六黄汤的介绍了,既可以滋阴清热, 去除阴虚燥热,口眼干燥,口苦尿黄等热盛的问题,还可以固表止汗,解决阴虚内热出现的自汗盗汗问题,大家学会没有呢?

最后提醒大家,糖尿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出现,减少并发症危害。

糖尿病人咳嗽可喝什么汤?

靓汤有料

煲汤有疑问

找靓汤姐姐

健脾 开胃 止咳 清热

祛湿 祛痘 养肝

补肾 感冒 补钙

“食在广东”为你准备了“十全大补”汤方!扫二维码关注“食在广东”微信公众号,私信发送上方任一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应功效的汤谱!

靓汤姐姐Qamp;A

读者:请问糖尿病人咳嗽,适合煲哪些汤水调理?

靓汤姐姐: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外感邪气导致肺气上逆是咳嗽的主因,并以外感咳嗽为多,但长期不愈也可导致内伤咳嗽,故应辨别外感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需要辨别是寒咳还是热咳。寒咳表现为咳嗽、咳痰、痰色白而清稀、恶寒发热、口不渴等,汤水可加入疏风驱寒、宣肺止咳的药食材,如紫苏、生姜、苦杏仁、陈皮、猪肺等。风热咳嗽表现为咳嗽、咳痰、痰色黄而浓稠、口渴咽干、发热等,汤水可加入疏风清热、宣肺祛痰的药食材,如菊花、百合、川贝、雪梨、金银花、猪肺等。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基础措施之一,关键还是避免过多的热量摄入。通常血糖控制欠佳且食欲旺盛者,一般不推荐再额外喝肉汤,特别是高汤一类。若确实想喝,可控制一下血糖,喝一些不要放太多肉的汤,且汤的热量也要算在一天的总热量中。

中医治疗糖尿病:古籍推崇的黄芪汤,降糖又防并发症,沿用至今

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往往因为其相较于西药药效的“缓慢”而被忽视,更有甚者对于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持怀疑态度。中医药在辅助降糖和防治糖尿病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这是无法掩盖和抹去的事实。在浩瀚的治疗名方中,有很多是有确切的疗效而至今沿用的,今天我们就从常见中药黄芪入手,一起来看看至今沿用的一个治疗消渴的经典名方:黄芪汤是如何经久不衰奉为经典的。

黄芪功效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经典中药,黄芪性平,缓,味甘,微温无毒,归肺、脾、肝、肾经。其气薄而味厚,可升可降,为阳中之阳。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诸多功效,为补气之要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 “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将其归为上品。

《名医别录·卷第二》指出: “无毒。主治妇人子藏风邪气,逐五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气,利阴气”。

《本草备要·草部》言之: “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疡圣药”。说明黄芪功效众多,临床应用广泛。

黄芪治消渴

而黄芪应用到消渴病的治疗,还是源自源自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主治:消渴气津两伤,倦怠无力,口渴多饮。《 伤寒杂病论 》含有黄芪的方剂共7个,其中常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为:黄芪桂枝五物汤 、 防己黄芪汤 、黄芪建中汤、乌头汤、桂枝加黄芪汤 。

有人总结研究中发现,将古代不同称谓的22种消渴及其相关病证所有涉及到的769首方剂的用药情况统一处理,黄芪应用115次,属于古代治疗消渴的高频用药之一,在消渴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黄芪汤治好了胡适的糖尿病?

在1924年张锡纯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曾记载黄芪汤治好了胡适的糖尿病。著名学者胡适因用功过度,得了“消渴症”。初诊认为是“糖尿病”,不可治愈。这时一位朋友建议他服中药试试,胡原以为:“中医无科学系统,殊难信用。”经友再劝说,胡勉强从之,于是求诊于北京名医陆仲安(陆曾为孙中山、张静江等治过病,20 年代初即扬名京城)。陆诊毕曰:“此易事也,可服黄芪汤。”据载:胡适在京中延西医诊治无效,经服此方后,“病竞霍然愈”。于是,在当时一些报刊就有文章称“黄芪汤治愈了胡适糖尿病”。

虽然这个例子不一定十分完美,因为胡适并不确定一定是糖尿病,但是症状却是确切的,而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因此我们可以黄芪汤治好了他的症状,却不能说中医能治愈糖尿病,因为时至今日,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无法治愈糖尿病的,这个例子的意义在于真切说明了黄芪汤对治疗糖尿病是有确切效果的。

黄芪治疗消渴病证的变化

在消渴及其相关病证的治疗中,黄芪的使用有所区别。

唐朝时期应用黄芪治疗消渴的方剂,主要以治疗主症消渴、消中、肾消小便数为主。这个时期的代表方书为《千金方》,代表方剂为白术散、黄芪汤。配伍以人参、麦冬益气养阴,桂心、生地温阳助气,芍药、当归活血化瘀。

宋朝时期黄芪在消渴的治疗中应用的更加广泛,不仅用于治疗消渴、渴利消中、消肾,更进一步提出了黄芪应用于消渴相关的并发症的治疗,如治疗消肾小便白浊、渴利后发疮、消渴后成痈疽等。治疗消肾更加重用黄芪, 《圣惠方》中记载用于治疗消肾的方剂如:干地黄丸、肾沥方等。治疗消肾小便白浊如黄耆丸、黄芪散。 《圣济总录》中亦有治疗消肾小便白浊的方剂如:肾沥散等。配伍多应用熟地黄、肉苁蓉等用以温阳助气。

另由宋代开始应用黄芪分别治疗消渴上、中、下三消,也是从宋代开始,各家医者根据黄芪治痈疽、活血化瘀的功效,将其应用在消渴并发症的治疗中。明代《普济方》中记载了消渴上中下三消的治疗以及消渴兼症,消渴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方中大量应用黄芪,应用其补气健脾、活血疗痈疽的功效。

总的看来,黄芪汤对于糖尿病极其并发症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以黄芪汤加减治消渴历经千年而不衰, 这就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消渴的优势, 对于积极发掘中医药古方, 寻求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