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对羊水有什么影响)
孕期这5类人,容易被妊娠期糖尿病缠住,如何有效降低风险?
怀孕期间,很多孕妇吃的热量高,运动少,导致血糖增高,其实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胎儿不但没好处,相反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还大大增加。所以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是最基础的改善方式。如果不加控制的话会导致早产、巨大儿、难产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妊娠期发生糖耐量异常,首先应考虑控制饮食,增加运动。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没有患过糖尿病,而在怀孕后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发病率在5%~10%左右。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随着胎宝宝的生长发育,对母体的物质需求日渐增多,导致母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中以糖代谢的变化较为突出。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1、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发生早产和死胎的几率均高于正常的孕妇。
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羊水过多的几率为10%-30%,其原因可能是胎儿的血糖水平增高,导致其出现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孕妇的羊水过多。羊水的骤增可导致孕妇的心肺功能异常。
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管壁增厚和宫腔狭窄的情况,因此,此类患者发生妊娠期综合症的几率是正常孕妇的4~8倍。
4、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会明显下降,并且很容易出现合并感染,常见的此类感染有泌尿系统感染和霉菌。
哪些人易得妊娠期糖尿病?
1、怀孕前比较肥胖的妈妈
2、曾经怀过孕,并且出现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妈。
3、家族中一级亲属患有糖尿病。
4、曾生过巨大儿,以往曾有不明原因胎死宫内等现象。
5、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孕妈妈。
孕期患有糖尿病应该如何应对?
1、不要惊慌
不要一开始就有心理负担,害怕得了糖尿病。实际上,如果防治措施做得比较好,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得糖尿病。
2、适当增加运动
孕妈妈三餐之后最好适当做些运动,比如散步等,餐后2小时血糖6.7~7.0毫摩尔/升之间就是满意水平。
3、严格控制餐后血糖
糖尿病对于孕妈妈和胎宝宝的危害都是由于血糖高引发的,所以应当雅阁控制血糖,尤其是餐后的血糖水平。
4、少食多餐
孕妈妈一天吃5~8顿,每次吃六七成饱,两三个小时以后饿了就再吃一点。这样保证每天主食250克,其中细粮和粗粮的比例是4:1,即200克细粮,50克粗粮。
5、胰岛素治疗
必要时孕妈妈可以选择进行胰岛素治疗,这样对胎儿和妈妈都是安全的。
妊娠糖尿病,情况有轻有重,对孕妈和胎儿的影响也可大可小,所以孕妈一定要慎重对待。最重要的是,在孕早期出现症状时,就要警惕起来,别太心大,以免对自身和胎儿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妊娠期糖尿病,还伴有子宫肌瘤、羊水过多……最终,母婴平安
对于孕妈妈来说,当妊娠期遇上糖尿病,可能会导致胎儿过大,在生产的时候引发难产、产后出血,增加剖宫产的几率。而对于宝宝来说,就会增加多发畸形和成年后代谢性疾病发生的概率,死胎、死产的概率也会明显增加。
近日,沈女士来到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就医,兼具营养和心理学经验的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金菊接诊了这个病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调养,金菊带领医院妇产科团队成功帮助孕妈妈度过危险的妊娠期糖尿病,并生下了健康的宝宝,沈女士还特意通过微信给医生发来了照片表示感谢。
34岁的沈女士婚后通过试管婴儿成功怀孕后,一家人都非常开心。可没想到的是,在孕中期,沈女士的血糖突然升高,检查后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由于孕期口服降糖药不耐受,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一直控制得不理想,沈女士孕晚期经常出现夜间饥饿的现象。担心吃东西会让血糖升高,不吃又实在饿得难受,纠结的心情让她变得整天闷闷不乐,家人为此也很担心。
然而,对于沈女士来说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怀孕36周沈女士,除了妊娠糖尿病,同时还伴有肥胖症、子宫肌瘤,B超显示羊水过多、巨大儿。为确保母婴平安,医生建议孕妇立即住院治疗。
围绕沈女士的现状,妇产科立即组织了科室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虽然患者目前已经怀孕36周,但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足月(37周至40周)。老话说“娘胎一天抵十天”,如果在母胎安全的情况下能等到足月之后再生产,对胎儿的发育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呼吸功能的发育,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因此,
在经过产妇和家属同意后,
医生决定严格按照诊疗规范,
通过个性化饮食管理,
在密切观察下继续妊娠,
至37 周后终止妊娠。
对于沈女士而言,每一天、每一餐的饮食,具体到每一杯牛奶是纯牛奶还是脱脂牛奶,以及饮食的种类、饮食的量、烹饪的方式,包括夜间加餐等情况,金菊副主任医师都一一指导。
经过饮食调整,结合合理的上肢运动,沈女士在医生的指导下,不仅吃得多、吃得好了,夜间也不觉得饿了,同时血糖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金医生24小时的贴心守护,沈女士也不再焦虑,脸上又恢复了以往的笑容。
在医生、产妇以及家属的共同配合下,终于顺利迎接到了37周胎儿足月的阶段。通过评估产妇以及胎儿的情况后,医生决定采取剖宫产的方式娩出胎儿。
手术前,妇产科再次联合了麻醉科、儿科根据产妇的情况展开讨论,制定麻醉方式的同时,对于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如何更迅速更安全地娩出胎儿、预防产后出血及自体血回输等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手术过程十分顺利,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宝宝诞生了。经过一系列检查,产妇和宝宝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多日来大家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金菊副主任医师提示:
结合全生命周期的理念,生命之初最重要的一千天,胎儿在宫内的营养状况尤其要引起关注。家族史、高龄、肥胖、怀孕期间饮食不当和缺少运动,加上妊娠本身引起的胰岛素抵抗,都可能引起妊娠糖尿病。
有资料显示,在怀孕过程中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对于胎儿来说,可增加巨大儿、畸形、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宫内窘迫等状况的几率。与此同时,胎儿出生后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低血糖对新生儿脑细胞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对于“糖妈妈”来说,孕期科学合理的膳食十分重要。
需要掌握的原则是:孕期不减肥,按体型调整食物结构比例及热量,少量多餐,粗细粮搭配,杜绝高糖食物的摄入,配合适当运动以及定期监测血糖。需要提醒的是,孕期饮食调整并不是一次就可以的,“糖妈妈”通过饮食调整血糖恢复正常水平后,还需要再次制定新的饮食计划,以免造成胎儿发育不良。
来源:上海静安
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来源:齐鲁晚报】
郭蕊 通讯员 申丽 济南报道
在孕育新生命的喜悦中,作为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悄然威胁着母婴健康。据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贾二霞介绍,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与孕前已存在的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有所不同。这一疾病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不仅会增加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感染及羊水过多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巨大胎儿、难产、产道损伤及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于胎儿而言,它可能引发早产、胎儿窘迫、生长受限甚至畸形。新生儿则可能面临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血糖的挑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原因
贾二霞指出,这一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妊娠期激素变化、胰岛素抵抗、遗传与环境因素、孕期肾脏功能改变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多个方面相关。
在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多种激素具有胰岛素拮抗作用,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引发血糖水平升高。若胰岛β细胞的代偿能力不足以应对胰岛素抵抗的增加,则容易导致血糖升高。此外,家族糖尿病史、孕妇年龄较大、孕前体重过高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等,也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
如何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贾二霞表示,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一般通过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推荐在妊娠24周至28周进行筛查。若检测结果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则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血糖≥10.0mmol/L,或2小时血糖≥8.5mmol/L。
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目标是控制血糖,降低孕妇及胎儿的并发症风险。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孕妇应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建议每日五到六餐,加餐不加量,以防止血糖波动。孕妇还应在餐后进行30分钟的低到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瑜伽等),每周3至4次,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控制。
贾二霞强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孕期。产后血糖控制不当,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因此,产后复查至关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在产后4至12周内进行75克OGTT,以明确胰岛功能。如果产后空腹血糖持续≥7.0mmol/L,应视为产后糖尿病(PGDM),要根据内分泌科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对于曾经有糖尿病前期的孕妇,再次怀孕时需特别关注,避免发展为2型糖尿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