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麻木用什么药(糖尿病脚麻木用艾条可以吗)
糖尿病患者感觉脚冷、脚麻千万别随意泡脚,口服4种药物可以缓解
60岁的王大爷是一个有着20多年糖尿病病史的“老糖友”了,平时对自己的血糖非常关注,并且听从医生的规定定时定量的服药,并且每天都进行监测,血糖控制一直挺好,结果就在几天前穿着拖鞋就来到医院,说自己的脚底板莫名其妙的破了,而且涂药涂了几天也没好,害怕自己是糖尿病足。
医生通过检查发现王大爷的血糖水平控制得很好,而且脚底板的破溃也没有明显的感染痕迹,进一步追问才发现,原来王大爷从别人手中得到了几包泡脚的中药,恰逢自己是感觉脚冷,于是最近都在家泡脚,而脚底的溃口就是泡脚后出现的,于是医生最后诊断为:烧烫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过抗菌、促进伤口愈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王大爷的伤口快速愈合了。
一、糖尿病的患者为什么感觉脚冷、脚麻糖尿病的患者老是感觉脚冷、脚麻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糖尿病对于下肢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缓慢侵蚀所导致的,也就是是临床上经常诊断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细胞是人体最脆弱的组织之一,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当刺激过度时就会对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其中高血糖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当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时,高血糖就会激活葡萄糖的旁路代谢,导致产生更多的山梨醇和醛糖,当这两种物质浓度过高时就会对于神经组织具产生毒副作用,造成神经细胞出现肿胀和坏死,从而形成不可逆的神经损害。
其次,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身体产生更多的糖基化终末产物,这种产物会沉积于营养神经的血管周围,引发炎症反应,同时激活血管内的凝血功能,导致血管内皮的基底膜逐渐增厚,最终导致血管管腔逐渐狭窄,进一步导致神经发生缺血、缺氧,最终坏死。
二、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不要随意泡脚当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就会时常出现双脚发麻、发冷的感觉,有些人选择使用温开水泡脚来缓解症状,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
①糖尿病患者很难控制温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个特点就是会降低四肢末端的感觉,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异常。由于高血糖对于感觉神经的损害,糖尿病患者往往无法准确感知冷热,对于温度的改变也相对迟钝,这往往导致即使水温已经较高,但糖尿病患者依然感觉不热,并且不断加入温开水,结果往往导致皮肤烫伤,因此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该减少泡脚,或者在泡脚前测定水温,水温最好不超过40℃。
②长期泡脚会导致足底皮肤更加缺血缺氧
足底皮肤长期浸泡后就会变白、起皱,甚至疼痛,这其实是皮肤吸水后使得表皮变软、细胞肿胀所导致这种情况在正常人身上问题不大,但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就比较危险了。糖尿病患者因为末端循环功能不佳,在泡脚初期虽然可以改善循环,但时间过长后随着皮肤收缩就会加重足底皮肤缺血、缺氧,严重时甚至发生皮肤坏死脱落,这也是很多人泡脚有容易起皮的原因。因此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分钟左右即可。
③擅自加入中药容易引起不适
有许多患者为了追求某种疗效,喜欢在泡脚的过程中加入各种各样的中药材,其实这是不科学的。首先,中药材在40多℃的常温下是完全无法发挥效用的,需要通过专业的烧制仪器才能将药物的精华煎出来;其次,一些中药材对于皮肤有刺激性,如冰片、姜片等,这种刺激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比较危险的,非常容易造成皮肤损伤,甚至感染。因此在泡脚程中不要随意加入中药材,或者加入已经熬制好的中药汤剂即可,并且中药材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三、双脚发麻、发冷不如试试这几种药①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是一大类维生素的总称,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9等都对于神经有保护作用,临床上经常被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值得一提的是临床研究表明将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9联合使用时,其营养和保护神经的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因此临床可以选择将维生素B1、甲钴胺和叶酸片联合使用,可以更加高效的营养神经。
②改善末端微循环药
改善下肢末端血液循环对于减轻神经损害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羟苯磺酸钙、迈之灵等,其中羟苯磺酸钙最为常用,其主要作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可以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同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有效改善四肢末端循环,减轻神经损害。
③改善代谢紊乱药
依帕司他是临床常用于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其可以与山梨醇进行不可逆的结合,从而减轻山梨醇对于神经的损害。
④止痛药
对于双下肢出现刺痛或者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建议使用止痛药,其中常用的药物有普瑞巴林、加巴喷丁、曲马多等,这些药物都是专门用于治疗神经痛的,但这些药物多少都有副作用,而且都是处方药,建议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四、双脚发麻、发冷平时这样处理更科学①注意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现双下肢发麻、发冷或者乏力,往往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信号,因此一定要做好血糖监测,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升高要积极纠正诱因,或者前往专科医师进行调整降糖方案。
②注意足部保暖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对于温度的变化比较迟钝,经常是冷冰冰的,因此注意足部保暖就非常重要。
③适当活动脚趾
临床研究表明每天主动将脚趾和脚掌进行屈伸活动,可以明显改善下肢循环状态,从而减轻下肢感觉异常,同时还可以点按足部及下肢的穴位以刺激足部神经,改善神经功能。
④注意穿透气的鞋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最好穿透气的鞋子,以免过度出汗导致足部出现真菌感染,其次可以适当在足部涂擦润肤霜以防止皮肤干裂,汗脚的病人可以适当的涂一些滑石粉以防止出汗过多。
⑤足部出现破溃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足部一旦出现破溃是非常难以自我愈合的,因此如果足部出现破溃一定要保持伤口干燥,并且及时就医,防止继发感染。
五、总结糖尿病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最好不要随便泡脚,即使泡脚也要注意水温、泡脚时间等问题;其次,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采用药物进行有效控制,这比泡脚要有用得多;最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自我防护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足部的破溃伤口一定不能忽视,尽早就医治疗。
#健康明星计划#
简单2味药,专攻糖尿病肢体麻木!知道的人很少,今公之于众!
治糖尿病40余年,我发现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血糖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手脚麻木、疼痛,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西医角度来说,这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的病变。
从中医角度来看,糖尿病日久,气阴两虚,血脉瘀阻,肢端失养,导致肢体麻木疼痛,多呈对称性,下肢为甚。
中医针对糖尿病伴有肢体麻木疼痛的症状,在于活 血 化 瘀兼止痛!
跟其他病引起的手脚麻木、疼痛相比,糖尿病神经的病变一般有以下3个特点。
糖尿病肢体麻木疼痛的特点
1.有对称性:一般是双手双脚同时出现,如果只有一边肢体出现麻木,首先应该考虑的病是“中风”,也就是脑梗塞或者脑出血。
2.从远端开始:从肢体远端的脚趾尖、手指尖逐渐向近端的脚趾、手指、脚掌、手掌发展。
3.特殊的感觉:手脚发麻(走路时像踩棉花),刺痛(针扎痛感),四肢无力(脚抬不起来),感觉异常(有蚂蚁在爬),尤其晚上睡觉的时候更严重。
专治糖尿病肢体麻木疼痛的名方
今天分享一个中医的止痛名方——失笑散,只有2味药,五灵脂和蒲黄。
别看只有2味药,具有很好的活 血 化 瘀、止痛的作用,专门针对糖尿病肢体麻木疼痛!
五灵脂:药性苦、咸、甘、温,归肝经,是一味活 血 化 瘀的药;
蒲黄:性味甘、平,归属于肝和心包经,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作用,是一味止血药;
我接诊过非常多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这些患者很多人都是血瘀体质,所以临床上,我常用这两味药治糖尿病及并发症。
例如:
如果糖尿病患者疼痛感严重,我会加没药、乳香,增强止痛效果。
如果糖尿病患者瘀血阻滞严重,我会加当归、川芎、赤芍等药材,增强活 血 祛 瘀的功效。
很多出现神经的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服用甲钴胺一段时间后,不仅没效果,反而在不断发展,这时可以试试用中医配合活 血化瘀方面的调治。
失笑散孕妇应当慎用,因为其中的五灵脂和蒲黄对孕妇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此外,五灵脂不能与人参同用。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我的文章中强调,大家一定不要照搬照抄出现的方子,一定要在医生辨证后对症运用,才能发挥效果。
简单两味药,治疗糖尿病肢体麻木,知道的人很少,今天直接公开!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四肢麻木、疼痛等症状,究其根本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所致。这些不适往往具有昼轻夜重的特点,很多患者反映白天症状较轻,但到了夜间便会加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血瘀体质的糖尿病患者通常会表现舌质暗紫,舌下静脉曲张粗大;若瘀滞中焦,常见胸闷气短;若瘀滞下焦,则可能出现腹部疼痛,女性患者还可能伴有月经不调等症状。
对于这类患者,我常常会选用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子——"失笑散"。这个方子虽然只有两味药,但作用却非比寻常。
"失笑散"为何得此名?据说服用后能让病人减轻痛苦,不知不觉露出笑容,故而得名。这个方子由五灵脂和蒲黄两味中药组成。看似普通的配方,在临床应用中却屡试不爽。
方中五灵脂归肝经,具有通利血脉、活血止血、散瘀止痛的功效。《本草纲目》中对其评价甚高,认为其"治一切血病"。而蒲黄则以活血散瘀见长,生用活血力强,炒用则偏于止血,是治疗血症的要药。两药相配,恰似阴阳相济,既能活血化瘀,又可散结止痛。
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加减:
- 若血瘀较重者,可加入当归、川芎以增强活血功效
- 若疼痛剧烈者,可配伍乳香、没药以加强止痛作用
- 若伴有气虚者,可酌加黄芪、党参以补气行血
通过这个方子的应用,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
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尽相同,切不可擅自服用。建议在服用前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人情况合理用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