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是怎样形成的(糖尿病是怎样形成的怎样预防)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罪魁祸首不仅仅是糖,还有3种因素,很多人都自动忽略了

糖尿病在过去被称为“富贵病”,在现在被称为“夫妻病”。也就是说,一个家庭中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剩下的人也会大大增加患病概率。

而人们对这种慢性病的印象都是吃糖太多引起的,虽然不能否认,在机体吃糖过多,尤其是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糖,如蔗糖等,就容易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内分泌紊乱,升高血糖。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对现代人来说,糖尿病以及诱发血糖升高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糖,还有几种因素,只是很多人都自动忽略了。

首先是饮食方式的问题,正所谓全家人的身体健康主要依靠于日常烹饪的那个人,饭菜咸淡、饭菜整体上营养等,都和身体需求有关。还有有孩子的家庭,也会因为父母的做饭做菜方式深受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的饮食方式,长期是高油脂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主食,尤其是现代人都喜欢吃的精白米面,就容易增加餐后血糖上升,食用血糖生成指数高的精致主食后,大脑皮层收到信号,饭后还容易犯困。

另外,在近几年的研究上发现,经常食用精致主食的人和每餐都少量吃粗粮的人相比,前者更容易罹患二型糖尿病。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饮食方式的影响,主食一半为粗粮、清淡饮食、食物多样性才是好做法。

其次,据研究显示,人长期缺乏运动,不仅新陈代谢容易受到影响,还容易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同时,这种生活方式还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比较懒惰,那么其他人也会受其影响。

在控制血糖上,每天只是吃不消耗,即便是食用降糖药,也会对病情不利,是可以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最后,睡眠也是一个方面,可能很多人把熬夜当做是习以为常的一件事,但实际上熬夜的危害有很多。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熬夜列为是1A类致癌因素,可以和经常食用油炸食物的危险相媲美。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经常熬夜导致生物钟不规律,会影响体内内分泌系统,导致内分泌紊乱,增加血糖升高的危险。

同时大家也不要妄想熬夜可以通过补觉补回来,如果生物钟紊乱,即便是白天补觉,人也只会越睡越累,身体早晚会被拖垮,所以大家不要忽视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亿多的国人是如何惹上糖尿病的?医生一文解释清楚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超过了10%,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之中,至少有1位就是糖尿病患者,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的话,我国的糖尿病人数是超过1亿人的。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这1亿多的国人是如何惹上糖尿病的?为何在建国初期糖尿病患者没有现在多呢?今天医者良言好好跟您聊一聊这个问题,具体的总结如下。

1.我国的人均寿命延长了:

在古代,由于医疗水平不发达,而且卫生条件也不好,所以人均寿命比较低,大约在30岁左右。即便是进入了中华民国,人均寿命也仅仅在35岁左右。

建国以后,国人的人均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1957年人均寿命达到57岁,1981年的时候人均寿命达到了68岁,而2017年的时候人均寿命达到了77岁。

可能大家对于上述的数据表示怀疑,如果有不信服的,可以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我国有一句话俗语,即七十古来稀,稀就是稀少的意思,但是现在放眼望去,7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也不少见了!

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为此还放开了三胎。人口老龄化就意味着老年人人数比较多,而年龄本身就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之前有一个观点认为人一辈子分泌的胰岛素是有限度的,只要人活的足够长,必然都会得糖尿病的,这个观点虽然不全正确,但是却有一定的道理。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各项机能也是下降的。我们都知道,胰岛素是人体内降低血糖的唯一物质,老年人的器官或者组织的功能都有一定的退化,这样的话胰岛素的分泌量肯定就会相对减少,自然人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了。

2.肥胖人群的数量增加:

在古代的时候,物资匮乏,很多人都在为温饱发愁,这种环境下肥胖的人群肯定是不多的。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只要努力,就很容易解决掉温饱问题。

大家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就都在追求吃的好。很多人都过过苦日子,一旦生活条件提高以后,就开始了大鱼大肉。

与此同时,我们现在的食物都是精制的,而且食物的能量也比过去高,再加上运动量减少,所以肥胖人群的增加也就不足为怪。

大量的调查发现肥胖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这个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也是能够解释地通。

对于肥胖者来说,他们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要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就必须要和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行,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的关系我们可以理解为古代调兵遣将的虎符。

胰岛素抵抗主要是指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人体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需要注意一点,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就相当于让胰岛细胞加班工作。可能一两天的加班,胰岛细胞还能承受,但是长期超负荷工作,胰岛细胞也会有累死的一天。当胰岛细胞累死到一定程度,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了,这个时候自然就会引起糖尿病。

3.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增加:

不得不说,现代人的饮食和过去相比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较显著的就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

现在我们吃的很多食物的糖分都比较高,比如饭店做的饭、喝的饮料、水果、零食等。这就算了,而且由于我们的饮食太过于精细,所以这些食物对于血糖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一个人从正常到糖尿病是需要过程的,即糖代谢功能逐渐变差的过程,主要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两大状态。

大量的调查发现,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太多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会对糖类的代谢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经常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升糖指数这个词语主要是用来表示食物对血糖影响大小的一个量,升糖指数越高,食物对于血糖的影响也就越大。

升糖指数比较高的食物包括果汁、含糖饮料、葡萄、稀饭、蜂蜜、炸薯条、爆米花等。一般来说,越精细的食物,其升糖指数也就越大;食物的糊化程度越高,升糖指数也越大;水果的成熟度越高,升糖指数也是在升高的。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应该能看出,我们吃的很多食物的升糖指数都是偏高的,长期保持这种生活模式,胰岛细胞休息的不够,自然也就容易得糖尿病了。

4.运动量不足和熬夜:

我有一个亲戚,他糖尿病20多年了,平时的时候他不注意控制饮食,但是由于每天干很多活,也按时服用降糖药,所以血糖控制的一直很好,而且也没有并发症。

说到这里,我并不是让糖尿病患者不控制饮食,而是为了说明运动对于控制血糖的重要意义。主流的观点认为,运动依然是控制血糖的重要的一个方式,大家可以坚持一段时间,相信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大家都很忙,所以不少人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这就使得很多人的运动量不足。运动量不足,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无法被消耗完,长期下来容易造成糖耐量降低,最终形成糖尿病。

还有一点,现在的人都喜欢熬夜,殊不知这样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我们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这样的话会打破生物钟,造成内分泌紊乱,进而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分泌少了以后,自然就会引起血糖升高。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迟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自从被查出血糖偏高以后,李老先生就一直表现得十分焦虑。

因为他的身边曾经有一个同事是糖尿病患者,每天都需要注射多次胰岛素。因为打针看起来并不轻松,因此李老先生一直担心,自己的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糖尿病的产生。

终于在一次血糖测试结束后,李老先生将自己的困惑表达给了医生,医生却表示,高血糖患者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为糖尿病患者,因为这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医生也劝李老先生平时注意空堂,注意饮食习惯就可以了。

李老先生听到了医生的解释虽然安心了很多,但是却还是想知道糖尿病究竟是怎么来的,他和高血糖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哈佛大学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糖,喝这些饮料可降低死亡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此前的数据调查当中就已经证实,全球大约有4.6亿人患有糖尿病症状

尤其是在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都发生改变的今天,糖尿病更是已经成为了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重要因素。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糖当然是十分重要的。此前的多项研究也证实,含糖饮料摄入过多,不但会导致肥胖,还会影响到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糖尿病风险的增加更是十分明显。

那么作为糖尿病患者,平时能喝饮料吗,能喝什么样的饮料呢?

针对这一问题,哈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联合研究,并且将结果发表在了英国医学杂志上

他们认为,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含糖饮料的大量摄入一定会增加患者的全民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是,多喝咖啡、茶、低脂牛奶和白开水,则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在研究过程当中,研究人员通过护士健康研究和卫生专业人员研究队列当中的1万多名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所有参与者饮料摄入量情况。

随后,他们根据这些数据调查分析了特定类型的饮料摄入量与二型糖尿病患者之间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在通过18.5年的随访记录之后,研究人员发现较高的含糖饮料摄入,的确会增加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含糖饮料摄入最多的人,全因死亡率甚至可以比最低的人增加20%,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也会增加25%左右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喝咖啡、茶、低脂牛奶和白开水相对较多的人,死亡风险反而相对更低。甚至摄入这类饮料过多的人,死亡风险可以降低26%以上。

针对这样的结果,研究人员明确表示在喝饮料的时候,二型糖尿病患者确实应该学会选择。用更健康的饮料来代替含糖饮料,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会更有保障。

二、糖尿病就是因为高血糖?医生揭秘:糖尿病是这样来的

很多人都会有李老先生一样的困惑,认为糖尿病的病发就是因为高血糖。但其实,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引起的

从表面上来看糖尿病和高血糖患者的表现非常相似,都是血糖升高。但高血糖和有可能只是患者血液当中的糖含量相对更高,但是糖尿病患者却是由于胰岛功能受到损伤而导致的

因此,短期因素导致的血糖升高,如果胰岛素功能并没有损伤,就不能被判定为糖尿病。

很多的糖尿病患者也会发现,自己是在多次复查血糖之后,才明确了糖尿病诊断。从这一点来说,血糖升高不一定代表糖尿病,但是糖尿病一定伴随着高血糖症状。

糖尿病大多是因为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而导致的,糖代谢功能失调,因此和遗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生活当中,二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会更多一些,而且只有通过抽血化验才会发现血糖的异常。

正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是无法被完全治愈的,一旦患上就需要进行终身的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以药物为主,但是日常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同样需要改变。最重要的是,患者还要学会自行进行血糖监测。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其实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大部分人确实和生活习惯相关,但也有一些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拥有正常血糖调节功能的人,即使大吃大喝也不会有糖尿病症状的出现。但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确实会加重身体调节血糖的负担。

所以,喜欢吃甜食,喜欢吃的人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但是这类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确实更高一些。这一点,和高血糖同样有些相似。

三、拒绝、预防糖尿病,我们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糖尿病很难被彻底治愈,患者很有可能需要一辈子都接受治疗,离不开胰岛素和药物。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我们想要拒绝和预防糖尿病,以下这几种方式或许可以尝试。

1.多喝水

法国此前有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喝水四杯以上,就可以防止高血糖症的产生。但如果每天喝水不足两杯,就容易加重高血糖的大便风险。他们通过3000多名经过三年测试的男女的数据调查发现:

日常喝水不足454g的人,比每天喝水超过964克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高出21%。

更重要的是,法国的研究人员还证实,喝水量并不能用其他饮料来进行代替。即使喝再多的饮料或啤酒,只要饮水量不足,患糖尿病的风险依然会相对较高。

2.健康的植物性饮食

在糖尿病与代谢杂志上曾经刊登过一篇来自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研究发现,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可以让人们患有二型糖尿病的风险至少降低24%。

研究人员通过对英国一项大型观察性试验研究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糖尿病易感人群、肥胖、或缺乏运动等危险因素的人,只要在日常饮食当中使用大量的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那么就同样具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此项研究共涉及了11万名以上的研究人员,研究时间更是持续了12年之久。因此,这项研究数据,是值得信赖的。

同时,针对此项研究结果,研究人员也认为,植物性食品不但可以改变人体的健康状态,让人们免受肥胖的影响,而且还能改善肝脏和肾脏功能

植物性饮食的保护作用远远超过了简单的减肥和减脂,它能综合改善人们的胆固醇、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情况。而这些,恰恰都是导致二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参考文献:

[1]杨光平.植物性饮食可降低糖尿病风险[J].家庭医学,2024,(05):34.

[2]松林.每天吃牛油果远离糖尿病[J].健与美,2024,(06):63.

[3]多喝水有助预防糖尿病[J].现代班组,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