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打胰岛素是几类糖尿病(打胰岛素是几类手术)

热爱健康的刘医生 0
文章目录:

胰岛素打了会“依赖”?医生紧急辟谣:这3类人必须用!糖友必看

“我这辈子绝对不打胰岛素,打了就戒不掉了!”65岁的刘大爷被确诊糖尿病时,对医生的建议连连摆手。半年后,他因血糖过高昏迷送医,抢救后医生叹息:“如果早点用胰岛素,不至于此……” 许多人都对胰岛素存在很大的误解!

据统计,我国约38%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误解胰岛素“会成瘾”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截肢、失明等悲剧。今天,我们跟随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李教授揭开真相:胰岛素不是“毒品”,这3类人不用反而更危险!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一、胰岛素“上瘾”是世纪谣言!

很多人认为“一旦打胰岛素就得打一辈子”,其实大错特错!

-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完全丧失,俗话就是:这个人不能产生胰岛素,就像“近视眼需要眼镜”,必须要终生注射胰岛素,这叫生理需求,而非“上瘾”。

- 2型糖尿病:多数人通过短期胰岛素治疗,血糖稳定后可逐步减量甚至停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能修复胰岛功能!

专家比喻:“你会说失血过多的人输血‘上瘾’吗?胰岛素同理,它是救命的,不是害人的!”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二、这3类人必须用胰岛素!

✅ 第一类:1型糖尿病患者

典型症状:青少年发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确诊后需立刻使用胰岛素注射,并且终身使用。

✅ 第二类:2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

如酮症酸中毒,血糖>1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超过10%,呼气有烂苹果味,此时口服药无效,必须靠胰岛素快速降糖。

✅ 第三类:妊娠期糖尿病或口服药无效者

胰岛素最大可能对胎儿零风险;而部分口服药可能导致畸形。

案例警示:浙江一位糖友固执服用偏方,拒绝胰岛素,最终双目失明。医生痛心:“如果3年前听劝,结局不会这样!”

※血糖过高会引起视网膜(眼睛)、血管、神经、肾等重要脏器的病变。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三、科学使用胰岛素3大要点

1. 储存关键:未开封胰岛素放冰箱冷藏(非冷冻层!),已开封的室温保存28天。

2. 注射技巧:捏起皮肤45°进针,一般在肚脐周围5厘米外皮下注射,轮流更换部位。也可大腿外侧、大臂外侧注射。

3. 防低血糖:注射后按时吃饭,随身携带糖果。

小提示:最好把饭摆在跟前再打胰岛素,防止打完胰岛素,因各种原因未及时进餐而导致低血糖。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2024医保新政:胰岛素专项集采后,部分品牌降价70%,门诊慢病患者每年可省数千元!

“胰岛素不是失败的象征,而是聪明的选择。”——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你的犹豫,可能正在伤害自己。如果你或家人符合上述3类情况,请放下偏见,及时就医!

互动:你身边有人抗拒胰岛素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注意:不可擅自使用胰岛素,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已使用胰岛素注射液的人,建议勤测血糖,避免有低血糖发生!

本文参考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 《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3.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24年诊疗标准

4. 国家医保局《关于胰岛素专项集采政策的通知》

注:文案中数据、案例引用于权威文献,如有侵权,速删!!!

胰岛素可以分为哪几种分为多少种,哪种疗效最好?医生为您讲清楚

如果你正在为“到底该打哪种胰岛素?”而抓耳挠腮,别急,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血糖导航仪”。

我们不讲虚头巴脑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这谁都知道;我们直接带你钻到细节里,聊聊胰岛素的门道、分类、各自本领,哪种适合谁,用了有什么坑。

看完这篇文章,你不一定是胰岛素专家,但至少不会被医生一句“上胰岛素吧”说得一脸懵。

胰岛素不是一种,而是一族

很多人听到“胰岛素”三个字,还以为是某种药水、某种针头,其实它是一大类药物的统称。就像“手机”里面有智能机、功能机、直板机、折叠屏,胰岛素也有各种“机型”。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类胰岛素:

1. 按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长分类

2. 按是否是人胰岛素还是改造过的“类似物”分类

3. 按浓度和给药方式分类

今天我们重点讲第一个:按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长。这才是决定你餐前打、餐后打、睡前打的关键。也是你最该搞明白的部分。

胰岛素到底分几种?这五类你得认识

1.超短效胰岛素:快、狠、短

代表作: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

起效时间:打完10-20分钟开始起效

作用高峰:大约1-3小时

总时效:3-5小时

这类胰岛素的性格像“闪电侠”。吃饭前打,等你饭下肚,它已经在血糖战场上冲锋陷阵。适合血糖起伏大、饭后血糖飙升的患者。

优点:模拟人体自然胰岛素分泌,减少低血糖风险。

缺点:打晚了,血糖先飞起来你再去追;打早了,低血糖先一步等你。

2.短效胰岛素:传统派老将

代表作:常规人胰岛素(R型)

起效时间:30分钟左右

作用高峰:2-4小时

总时效:6-8小时

这类胰岛素是“老三样”,很多老糖友都用过。适合按点吃饭、生活规律的人。

优点:便宜,医保覆盖广

缺点:起效慢,容易“撞车”——饭后血糖早飙了,它还在热身

3.中效胰岛素:稳中求胜

代表作: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NPH)

起效时间:1-2小时

作用高峰:4-12小时

总时效:12-18小时

这类胰岛素像个“守夜人”,适合晚上打,辅助控制夜间血糖。但波动还是挺大的。

优点:可以与短效混合使用

缺点:高峰不稳定,容易引起夜间低血糖

4.长效胰岛素:稳如老狗

代表作:甘精胰岛素(Lantus)、地特胰岛素(Levemir)

起效时间:1-2小时

无明显高峰

总时效:24小时左右

这类胰岛素简直是“血糖管家”,每天打一次,全天候托底。不管你吃不吃,它都默默稳定着基础血糖。

优点:不容易低血糖,生活自由度高

缺点:价格略贵,不解决餐后血糖

5.超长效胰岛素:懒人福音

代表作:德谷胰岛素(Tresiba)

起效时间:1小时

无明显高峰

总时效:可达42小时

打一次,顶两天都没问题。适合夜班族、经常忘记打针、生活节奏混乱的人。

优点:灵活,低血糖风险极低

缺点:贵,而且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么“长期”的控制

哪种胰岛素疗效最好?先别急着下结论

如果你在找“最牛”的胰岛素,那你可能误会了。这个问题就像“哪种手机最强?”——得看你用来干嘛。

我们换个角度看:

疗效的好坏,不是看谁把血糖压得最狠,而是看谁压得稳、准、狠,又不翻车

胰岛素怎么搭配,才不“翻车”?

说白了,单一胰岛素往往不够用。就像炒菜光有油不够,还得有火候、调料和锅。

常见的搭配方案有:

1. 基础 餐时方案:长效胰岛素 超短效或短效。适合血糖波动大的人。

2. 预混胰岛素方案:混合胰岛素(如诺和灵30R)。方便,但不太灵活。

3. 只用基础胰岛素:适合刚开始使用胰岛素、基础血糖高的人。

选哪种搭配,靠的不是“心情”,而是血糖自测数据、饭量、运动量、生活习惯。

胰岛素使用的6个冷知识,90%的人不知道

注射部位不轮换,容易打出硬块

长期打在同一个地方,胰岛素吸收变慢,血糖控制变差。

冰箱里放太冷,胰岛素会失效

最佳储存温度是2-8℃,冷冻室等于“胰岛素坟场”。

不是越多越好,剂量过大反而容易低血糖

胰岛素是“刀”,不是“盾”。剂量不对,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饭前多久打针才合适?

超短效:餐前15分钟;短效:餐前30分钟。打晚了血糖先飞上天。

胰岛素不能和某些药同用

某些降糖药、激素类药物会影响胰岛素效果,务必告诉医生你在吃啥。

胰岛素不能随便停用

一停药,血糖反弹如脱缰野马。不想“血糖坐过山车”,请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胰岛素不是失败的象征,而是智慧的选择

很多人听到“要上胰岛素”,立刻脸色变了,以为自己是“药石无医”的重症。胰岛素不是“末路选择”,而是“科学武器”。

它保护你的胰岛细胞、预防并发症,是你和糖尿病“谈条件”的筹码。

真正失败的,是明明该用胰岛素,却因为误解和恐惧拖延,直到肾坏、眼瞎、脚烂才后悔莫及。

既然糖尿病是场持久战,不妨用上这把“精准导弹”,让血糖乖乖听话。

最后一句话

真正好的胰岛素,不在药盒里,而在你敢于面对疾病、科学管理血糖的“心态”里。

愿你用胰岛素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活得更有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李佳玉,刘娟,王晖.不同类型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9):783-787.

[2]王海燕,赵立新.长效与超长效胰岛素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2):105-110.

[3]周春燕,陈伟.胰岛素治疗策略的新进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37(4):12-16.

糖尿病人如何选择胰岛素

说到糖尿病,就绕不开胰岛素。虽然新型降糖药不断出现,但胰岛素仍然是医生们使用最多、也最有效的降糖武器。

但是,糖尿病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胰岛素,这个问题却没那么简单。

原因是胰岛素的种类太多了!

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超过20种,根据不同的起效时间,可以分为6类:

类型

起效时间

代表药物

速效

10~15分钟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短效

30分钟

常规人胰岛素(诺和灵R)

中效

1~3小时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诺和灵N)

长效

2~4小时

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地特胰岛素

超长效

1~2小时

德谷胰岛素(诺和达)

预混

双峰效应

诺和锐30(速效 中效)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糖尿病人如何根据自身病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胰岛素。

按每天的注射次数不同,糖尿病人常用的胰岛素方案有以下几种:

01每天注射 1 次 这类方案主要是给身体提供基础胰岛素,就像汽车正常行驶时,油箱给发动机稳定供油,让汽车在不加速的状态下持续前进。

这种方案适合空腹血糖高,而餐后血糖稳定的糖尿病人。

一般选择长效或超长效胰岛素,比如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德谷胰岛素。

之前写过的一周打一次的依柯胰岛素,也属于这一类:

一周打1次的胰岛素进医保了,哪些糖尿病人适合用?

02

每天注射 2 次

如果除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也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只使用基础胰岛素就不够了。

这就好比汽车除了正常行驶,还经常需要加速,那么只靠油箱稳定供油就不够了,还需要“油门”来满足加速需要。

这个油门就是短效胰岛素。

理论上来说,这些糖尿病人需要每天打一次长效胰岛素或者两次中效胰岛素,来控制空腹血糖,餐前打短效胰岛素来控制餐后血糖。

但是,这样注射次数太多,糖友很难长期坚持。

于是,预混胰岛素就诞生了。

把中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混合起来一起注射,就能减少注射次数。

根据混合的胰岛素种类的不同,有可以分为预混人胰岛素(比如诺和灵 30R)、预混普通胰岛素(比如万苏林 30R)、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比如门冬 30),以及预混长效胰岛素(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在早餐前和晚餐前打,这会遇到一个问题:午餐后血糖偏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午餐前增加一次口服药来解决。

03

每天注射 3 次

这种方案的适应人群正好与第一种相反:餐后血糖高,空腹血糖尚可。

这类糖尿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还行,主要是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相当于汽车的油门有毛病,导致加速能力不足。

如果只需要控制餐后血糖,可以选择三餐前注射餐时胰岛素。

如果还要同时兼顾空腹血糖,可以选择两个方案:

①早、中餐前打餐时胰岛素,晚餐前打预混胰岛素。

②三餐前都打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 30 胰岛素注射液)。

具体选择哪种方案,要根据个体的血糖情况。

由于预混胰岛素中的短效和长效的比例是固定的,有些打预混胰岛素的糖友会遇到一个难题:餐后血糖降下来了,夜间会出现低血糖;夜间血糖稳定了,餐后血糖会偏高。

这种情况一般通过“分餐”来解决:晚餐少吃一点,睡前适当加餐。相当于把晚餐分成两顿来吃。

04

每天注射 4 次

第二种方案和第三种方案都是使用预混胰岛素,优点是减少了注射次数。

但是由于其短效和长效的配比是固定的,很难同时满足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的需求,所以需要糖友自身具备一定的胰岛功能,身体能对血糖的波动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如果自身的胰岛功能太差,就不适合使用预混胰岛素,只能把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分开打了。

也就是“三餐前打餐时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每天再打一次基础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

虽然一天要打4次胰岛素,但是胜在灵活方便,可以根据吃饭的情况做到 “多吃多打、少吃少打、不吃不打”。

05

每天注射N次

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胰岛功能衰竭的2型糖尿病人,身体对血糖的波动没有任何调节能力,完全依靠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这样的患者即便每天4针也很难把血糖控制平稳。

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使用胰岛素泵。根据设定的程序,在没吃饭的时候,胰岛素泵每隔一段时间会自动注射小剂量的胰岛素,满足基础胰岛素需求。

吃饭之前,糖友再手动注射餐时胰岛素来控制餐后血糖。

血糖临时升高了,还可以随时手动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来控制。

胰岛素泵的针头是长时间埋在皮下的,虽然一天要注射无数次胰岛素,反而减少了打针的痛苦,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昂贵。

以上就是5种常见的胰岛素注射方案。虽然方案是医生制定的,但是糖友们了解清楚其中的原理,更有利于大家日常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