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能治吗(糖尿病并发症能不能治好)
糖尿病并发症也能被“逆转”!用对两个新方法,降糖保心肾
糖尿病
在以往的医学里,对于糖尿病引发的血管病变,心肾损伤,治疗效果欠佳。但是今天,专家将要告诉我们,即使不幸得了糖尿病并发症,也有机会“逆转”回去!降血糖保心肾,有新的办法了!
糖尿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
根据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2.8%,也就是说全国至少有1.3亿糖尿病患者,超30%的人都处于糖前期,所以糖尿病人群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庞大。
今天现场来了一位“特殊”的糖友:60岁的年龄,70岁的外表,80岁的血管,眼睛几乎失明,因为脑梗坐上了轮椅,肾脏损伤严重,开始血液透析。这些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从糖尿病开始的那一天起,甚至在糖前期的时候,血管的损伤、心肾的危害就已经开始了,但是很多并发症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很难被发现。
糖前期: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7.8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
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因。近70% 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肾。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关注心脑血管疾病和肾功能。
今天,郭主任带来的了三种筛查方法——是糖尿病患者必做的三项检查,没有症状也要做!
糖尿病患者必做的三项筛查
1
颈动脉超声——筛查糖心
心血管损害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而颈动脉是反映全身血管的窗口,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进而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减少与糖尿病相关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变。
而且颈动脉超声是无创的检查,患者没有痛苦,且医疗花费也不高。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肥胖等高危人群,不论什么年龄,都要每年做一次筛查。
2
微量白蛋白尿——筛查糖肾
白蛋白属于优质蛋白,像这样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不应该在尿液中出现,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增加,是糖尿病肾病最重要的一个诊断指标。
3
眼底检查——通过糖网看糖肾
糖尿病肾脏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属于微血管病变,它们往往相伴出现。一旦有糖网,就需要考虑到自己有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可能。
这个检查也很简单,直接通过眼底照相,就能看到视网膜是否有病变。
如果心脏问题,还可以加上心脏超声或者冠状动脉CT。这样一套检查,就等于把糖尿病并发症做了一个全面的筛查。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如果血糖不稳定,3-6个月就需要进行一次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如果真的不幸得了糖尿病并发症,还有机会“逆转”回去吗?
两种新方法
“逆转”糖尿病并发症
降糖治疗对于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改善和缓解作用。但是对于大血管并发症,仅仅降糖效果就显得差一点,而且一旦罹患糖尿病的某些并发症,过去的传统治疗效果欠佳,此时想让糖尿病停止下来,甚至是“逆转”,就需要用到糖尿病并发症治疗的新方法。
郭主任带来了两种新的降糖药,既能降血糖,又能改善血管,还能保护肾脏,是一种可以“逆转”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新思路。
1
苹果树降糖药(SGLT-2抑制剂)
苹果、苹果树皮中都含有根皮苷,它具有良好的降糖、减重以及减少尿蛋白的作用。科学家已经把这种物质提取出来,生产了一种新型降糖药。实验得出,使用这种“苹果树降糖药”后,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38%,因心衰住院风险下降35%,全因死亡风险下降32%。
2
GLP-1受体激动剂
这是一种注射剂,叫肠促胰岛激素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作用于多种器官组织,达到降糖的目的。
- 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 降低肝脏葡萄糖产生
- 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
- 作用于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厌食效应
专家提醒:如果您是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脑血管等大血管的多种危险因素,甚至已经有了心脑血管病的人群,可以考虑应用这两种新型降糖药。但具体适不适合,还需要由内分泌专科大夫根据您的各项检查来决定。
专家出诊信息
郭立新
周一上午 特需门诊
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专家门诊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糖友家丨得了糖尿病,就一定会导致并发症吗?
得了糖尿病体重迅速下降,
是不是吃药的缘故呢?
如果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还会出现并发症吗?
一次性给您讲清楚!
关于体重
得了糖尿病体重迅速下降,并不是吃药的缘故,而是糖尿病的经典表现“三多一少”里面的“少”,体重减轻。
体重下降很快,因为吃的食物中的糖类身体利用不足,从尿里排泄掉了自然就瘦了。
但是这是不健康的,是不锻炼及血糖高,营养流失造成的,因为只有血糖很高才会从尿里流失掉,正常人尿里是没糖的。
关于并发症
正常人血糖波动范围在3.3~8.9mmol/L之间。
而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范围很大,低的时候到2.8mmol/L,高的时候可能超过30mmol/L,正是血糖的超范围波动,发生并发症。
血糖越高,波动越大,并发症发生越快越重。只要血糖波动超过10个毫摩尔,就会对器官和人体组织产生伤害。
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统计数据显示:
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
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
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
但是如果血糖控制得好,那就跟正常人一样无需太担心并发症,那些放任血糖自流的,才更要担心并发症。
糖尿病只是一种状态
不代表一种必然的结局
糖尿病患者只是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要求比健康人更严格一些而已,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有那么大的差别,习惯了就好了。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你努力,并发症就一定会来的晚来的轻甚至比某些健康人还好一些,所以心态一定要积极向上。
想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
想要学到科学的糖尿病知识?
想问医生自己的身体情况?
赶紧拿出手机
记血糖、看直播、问名医、做分享
还可以和糖友们一起参与到
线下丰富多彩活动当中去!
还等什么,赶快加入吧!
参与糖友家活动的办法
第一步:打开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点击首页左下方新栏目“糖友家”。
↓↓↓
第二步:进入糖友家平台后,选择感兴趣的栏目,即可参与到糖友家线上、线下活动中来。
今日直播预告
主题:这些容易忽视的痛风症状,你有吗?
医生介绍:四川省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 张晶
直播内容:往往不严重的疼痛症状可能就是痛风的表现,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就是在赌命!快来早发现早治疗!
直播观看方式
1、病友圈观看:在四川名医糖友家(1、2、3、 4、5、6群)心血管圈、肾脏圈中,准时点击小康妹发送的直播链接观看。
2、如何加入病友圈:微信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在底部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糖友家”“心血管圈”“肾脏圈”,按照提示入群。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来源:综合中日友好医院等
图片来源:123RF等
本文编辑:谢语嫣
糖尿病并发症多 中医疗法效果好
11月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且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的防治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点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用中医来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经过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60岁的市民刘兰芳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已经2年多了,今天医生正在为她进行中医透皮治疗。她说,中医外治疗法对她糖尿病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有不错的疗效。刘兰芳说:“现在我这个脚抽筋已经完全好了一大半,另一个脚也明显好转,本来我的下肢到了一定时间就不能走路,下肢的神经都堵了,现在越来越好。”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发生最早,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或疼痛。在中医领域,除了喝汤药等内治法以外,还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外治法,从不同的途径、通过不同的作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吴坚介绍:“比较常见的中医外治法有耳穴埋豆和定向透皮。耳穴埋豆,通过耳廓的几个穴位埋豆,调节内分泌,调节经络;还有一个方法是中医定向透皮,通过敷贴上面浸了中药,贴到穴位上面,起到通络活血的作用。”
提到“冬季进补吃膏方”,糖尿病患者往往“望而生畏”。医生表示,糖尿病人也能吃膏方进行调理,现在有专为糖尿病人定制的“木糖醇膏方”,还能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不同病情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的处方。
医生提醒,虽然现在越来越多患者选择中医治疗糖尿病,但是在临床上,针对糖尿病采取的还是“中西医并重”的方式,患者还是应该谨遵医嘱,不能擅自把西药停了,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