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胡豆(唐尿病可以吃胡豆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 如何科学吃主食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基础性疾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糖尿病“找上门”,其中不乏年轻人。事实上,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糖尿病给人带来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对人的心脑血管、眼、肾、神经等造成慢性损害,引起功能障碍。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很多饮食习惯跟糖尿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必须严格对待主食。那么,如何做到科学吃主食?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解答吧。

什么是主食

据内分泌专家介绍,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主食的概念不太清楚,认为就是平时吃的米、面。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全面。主食是指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还包括土豆、山药等块茎类食物。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如果已经吃了土豆,是不能多吃米、面等主食的。

吃主食要定量

所谓的主食定量是指糖尿病患者每天所吃的主食必须控制在一定量的范围内,不能超过300克,偏胖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饭量。将这300克主食平均分布在三餐,定时定量,不要某一餐少吃甚至不吃,也不能多吃。另外,粗粮、细粮要搭配食用。

主食中全谷物、豆类要占1/3

糖尿病患者应做到主食中全谷物、豆类占1/3。这主要是为了控制患者总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有可能,患者可以全部吃全谷物、豆类、薯类。那么,什么是全谷物?玉米、稻米、小麦等经过适当加工,都是全谷物食物,大麦、燕麦、高粱、青稞、荞麦、薏米等,经过适当加工也是全谷物食物。豆类则是指赤小豆、绿豆、豌豆、芸豆、蚕豆、豌豆等豆类。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要忌口,能吃的东西很少。其实,只要血糖控制得好,一些常见的食物都是可以吃的,只不过比起正常人,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摄入量。从上文提到的主食来说,糖尿病患者能食用的主食还是很丰富的,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只能吃少数几种。

除此之外,红薯、紫薯等薯类食物以及含淀粉多的南瓜、板栗、红枣等,也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把什么食物作为主食,都要控制摄入量。

吃了蚕豆就发生溶血性贫血?

吃了蚕豆就发生溶血性贫血?可能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蚕豆病是G6PD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之一,进食蚕豆后引发急性血管内溶血,目前暂不清楚蚕豆中的具体哪种成分引起,可能与蚕豆中某种氧化性物质有关,也有人认为是蚕豆中的大巢豆素产生自由基有关,但并非所有的G6PD缺乏者进食蚕豆都会发生溶血。我国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两广地区、云贵地区、海南、四川地区高发,集中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岛黎族、云南傣族;国外以东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为主,发生率最高的种族为犹太人,其次是美国及非洲黑人。此外,在疟疾流行区该病的发生率高,有人认为G6PD缺陷可能是逃避恶性疟疾感染的一种优势选择。

一、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

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父母任何一方携带致病基因考虑传递给子女,但不一定都表现出来),男性为半合子,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生的儿子正常,女儿为杂合子,女性杂合子与正常男性婚配,50%概率遗传后代,获得基因的儿子有临床表现,女儿50%可能为杂合子。男性患病,一定是遗传自母亲,女性患病,可能遗传自父亲、母亲或双方。

分型

分型

残留的酶活性

临床表现

<1%

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

<10%

蚕豆或药物作用下发生间歇性的急性溶血。常见,全世界分布

10-60%

感染药物诱发,偶发急性溶血。

疟疾流行地区多见

60-90%活性基本正常

无临床意义

发生率未知

>110%活性增加

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血浆葡萄糖,葡萄糖通过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产生红细胞需要的ATP及辅酶,保护红细胞免于过早破坏。

红细胞的酶分为三类:无糖酵解途径有关酶;磷酸戊糖旁路及谷胱甘肽代谢的酶;参与核苷酸代谢的酶。

任何酶的缺陷都能影响无糖酵解过程,使ATP合成减少,红细胞能量缺乏,变形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溶血。

G6PD是最常见的红细胞酶缺乏性疾病,低磷酸戊糖旁路属于红细胞无糖酵解途径环节之一,无糖酵解产生的6-磷酸葡萄糖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5-磷酸核酮糖和CO2,过程中产生氢离子,间接促进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成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能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物质损伤,维持红细胞正常功能和寿命。G6PD基因缺陷导致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减低,红细胞对氧化剂攻击的敏感性增高,诱因影响下红细胞容易破坏从而引起溶血性贫血。

三、诱因

①食用蚕豆;②服药;③感染;④糖尿病;⑤酮症酸中毒

四、饮食及用药注意事项

①禁食蚕豆及蚕豆制品,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收获季节去种植蚕豆地区。

②禁用药物:

禁用

慎用

抗疟疾药物:伯氨喹/帕马喹

氯喹、奎宁

磺胺类药物:磺胺吡啶、磺胺甲恶唑、磺胺醋酰、复方新诺明

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吡啶、磺胺嘧啶、磺胺异恶唑、磺胺苯砜

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呋喃旦啶/呋喃西林

砜类:氨苯砜

甲苯胺蓝,美蓝

维生素K/维生素C

解热镇痛药:乙酰苯胺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尼美舒利

萘啶酸、尼立达唑、非那吡啶

丙磺舒、二巯丙醇

环丙沙星、氯霉素、氯霉素、多柔比星

樟脑丸、三硝基甲苯

铁苋菜提取物

异烟肼,秋水仙碱,苯妥英钠,氨茶碱,消旋山莨菪碱,硝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氨基水杨酸,格列本脲,

此外,还有黄连,珍珠末、金银花、牛黄、腊梅花、熊胆、薄荷、樟脑,以及含有这些成分的中成药。

以上这些药物具有氧化剂或催化血红蛋白氧化变性的作用,从而诱发溶血,但真正机制不明。

五、临床表现

G6-PD缺乏的临床表现有四种类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蚕豆病、先天性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药物或感染诱发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大部分无临床表现,多在感染、药物和等诱因下发生溶血性贫血。

典型临床表现:服药或进食蚕豆后数小时至数天出现血管内溶血,头晕乏力、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黄疸、浓茶色或酱油色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谵妄、脱水、少尿、酸中毒等,可有肝脾肿大,1周左右贫血最严重,甚至发生周围循环衰竭或肾衰竭,停药后7-10天溶血现象逐渐减退,溶血常为自限性,糖尿病、酸中毒、感染均可诱发,重复用药可再次发作。

六、急性发作怎么处理

在没有外源性氧化剂等诱因时多不发病,无需特殊处理,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氧化剂摄入以及积极控制感染。使用有关药物之前询问有无溶血或蚕豆病病史,例如抗HP治疗需要使用呋喃唑酮之前常规询问有无蚕豆病,也可查G6PD酶活性。

轻中度溶血者需要立即停药、控制相应感染、多饮水、补液支持。

严重溶血者需要反复少量输血,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碱化尿液,并预防肾衰竭;血红蛋白≤60/L者可予输浓缩红细胞;也可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延长红细胞寿命。

- END -

哪种粗粮最适合糖尿病人?吃多少?怎么吃?医生这样总结

家有糖友,亲戚朋友多数会建议吃点粗粮,逢年过节也会送一些粗粮作为礼品。但粗粮真有这么好,适合糖尿病人吃吗?粗粮那么多种,哪一种更适合糖友?听听医生怎么说。

平时说的“粗粮”一般是指相对于精米面而言,未经过精细加工的粮食。常见的粗粮有荞麦、糙米、小米、玉米、杂豆等等。

粗粮对血糖控制有一定作用。在临床上,有医生推荐糖友就餐时可加入一定数量的粗粮,达到控血糖的效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它的好处主要有两个

1、含丰富的膳食纤维

粗粮由于未精细加工,含更丰富的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会影响糖的分解吸收,使得餐后血糖波动更小,也减轻胰岛的负担。

2、容易造成饱腹感

粗粮口感粗糙,更容易有饱腹感,从而能控制每餐的食量。

糖友要选择合适的粗粮

不过,可归为粗粮的食品有很多,不是所有的粗粮都适合糖友食用。

这主要因为不同粗粮,升糖指数不一样。“升糖指数”是衡量进食某食物后,2~3小时内血糖的增长幅度的指标。

一般来说,杂豆类的升糖指数明显比小米、甜玉米低。

另外,有些粗粮如荞麦有一定的降脂作用,如果合并高血脂,也更加合适。

营养科主任推荐的粗粮

营养科的王兴国主任给糖友推荐了下列的粗粮:玉米(非鲜玉米)、燕麦、荞麦、小米等常见品种,红豆、绿豆、豌豆、蚕豆、芸豆、豇豆、扁豆等杂豆类。这些粗粮的升糖指数都比较低。

特别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玉米并非“鲜玉米”,鲜玉米中不管甜的糯的,升糖指数都与白米饭差不多,因此不作推荐。这里推荐的是玉米粒、玉米渣、玉米面和玉米粉。

还有,杂豆类升糖指数更低,如果用杂豆配合玉米一起吃,会比单独吃玉米的血糖反应低。

吃粗粮,要注意总食量

要达到控糖的效果,还要注意控制总的主食量,不管粗粮还是精粮,都有大量淀粉,多吃必然导致过量摄入葡萄糖。

糖尿病患者吃粗粮的正确方法是:用同等数量的粗粮替代白米白面,最好能比此前所吃的粮食总量略有减少。

举个例子,如果原来每天吃250克大米(两碗半白米饭),应该改成200克甚至150克杂粮。

总的来说,粗粮可以占主食的一半,或者更多。粗粮的每日摄入量可控制在四五两不超过半斤。

并有胃肠病的糖友更要注意适量,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质地较硬,会加重胃肠负担,这种情况吃粗粮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粗粮烹饪方法要正确

另外,烹调粗粮要注意方法,做成饭比做成粥对血糖的影响更小,煮成羹汤、打粉冲水并不可取,粗粮煮得越烂,越容易被消化吸收,造成餐后血糖的飙升,比精米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别把粗粮当药吃

最后要提醒糖友,粗粮的作用并非降血糖,而是控制血糖,通过减少糖量的摄入而辅助地控制血糖。粗粮本身并无降血糖的功效。吃粗粮不能代替吃降糖药和大胰岛素。

糖尿病目前无法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糖友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且行且珍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