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国外糖尿病治疗方法(国外糖尿病治疗最新技术)

金选医课 0
文章目录:

美国发布最新的糖尿病指南,二甲双胍瓜不再是“王者”

近日,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2022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标准》,当中对糖尿病检测、用药、护理、监控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指导。尤其是在血糖控制方面,有比较重要的调整,在糖尿病界有着“神药”“基药”之称的二甲双胍,“王者”地位不再。这对全球糖尿病的防治都非常有借鉴意义。

我们知道,控制糖尿病,主要是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指南用一个图形象地描述了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的综合方法。

基础:生活方式干预

主要是指非药物疗法,从糖耐量异常或确诊糖尿病就要开始进行,措施包括:

1、在家中备一套量杯和厨房磅秤,严格按医生或者糖尿病食谱选择食物类型及分量。

2、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尤其要限制那些经过精加工的碳水,例如蛋糕、甜点、奶茶等,饮食中避免添加糖,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快餐。

3、多吃富含纤维的非淀粉类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以及乳制品,比如胡萝卜、青菜、西葫芦或西红柿,每摄入1000大卡热量至少包含14克纤维。多吃鸡肉或豆腐这样的瘦肉蛋白质,以及糙米或藜麦这样的全谷物。

4、控制体重,建议超重及肥胖者减掉目前体重的5%-10%,能让胰岛素更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而肥胖不但增加糖尿病风险,还会增加新冠肺炎重症的风险。

5、适当锻炼,运动能促使肌肉从血液中吸收糖分,有助于你饭后血糖水平下降得更快。

支柱1: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和监测血糖数值,定期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不同于即时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过往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样医生就能知道患者控制的情况是好是坏了。

指南建议:在不引起低血糖的前提下,推荐将成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在7%以下。如果能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健康范围内,那么就能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比如神经损伤、眼部问题或者心脏疾病。

首先通过饮食和锻炼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控制得不好,就必须开始用药,如二甲双胍、胰岛素。

但要注意,目前没有医学证据能证明某些食物或者保健品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支柱2:使用有心肾获益的药物

以往,一旦开始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会被推荐使用二甲双胍,因为其效果好,副作用小,被广泛作为基础用药。

但是,新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二甲双胍的一线地位,如果糖尿病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梗、脑梗、脑出血、周围动脉硬化等,或者合并有心血管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可以首先选择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受体激动剂或者SGLT-2抑制剂;如果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可以首先选择具有肾脏获益作用的SGLT-2抑制剂。

如果需要注射用药,首选GLP-1受体激动剂而不是胰岛素,也可以二者联合用药。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人,7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高危因素,也就是说,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把两类新药作为一线降糖药物而不是首选二甲双胍。

当然,如果没有心血管和肾脏病变,还是可以首选二甲双胍的。胰岛素治疗开始后也应该继续使用二甲双胍,这对控制血糖和代谢都有益处。

支柱3:血压管理

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我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伴有高血压。

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会使心血管病、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反之,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mmHg就要考虑开始药物降压治疗;若≥160/100mmHg,必须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140/90mmHg。

五类降压药物(ACEI、ARB、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都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其中ACEI或ARB是首选药物,也是联合降压方案中的基础药物。

支柱4:血脂管理

2型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高,治疗率以及达标率却较低,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血脂管理。

伴有多重心血管风险因素(男性≥40岁或绝经期后女性、吸烟、肥胖和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在确诊2型糖尿病后每3个月监测血脂1次。

对于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下,每4~12周监测1次血脂,此后每3~12个月监测1次血脂。

SGLT-2和GLP-1

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重吸收葡萄糖,促进尿葡萄糖排泄,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研究显示,它可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肾脏事件的风险显著下降,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以减量使用。目前我国被批准临床使用的SGLT-2抑制剂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卡格列净等。

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能显著降低体重、改善血脂和血压,也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均需皮下注射。#二甲双胍##关注糖尿病#

国外医生都怎么治糖尿病?没想到差距这么大……

糖尿病困扰着全世界约10%的成年人。不只是中国,在其他国家,糖尿病也是给公共卫生带来重大负担的疾病之一。

那么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生,都怎么治糖尿病的?和我国有什么不同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功能强大的新药,我们能不能用上?

完全没问题。

从用药结构上来看,我国与国外的用药结构差别并不太大。

作为糖尿病领域的一线用药,二甲双胍在各个国家都坐头把交椅,基本都稳定在50%左右的水平,这一点我国和国外几乎没有区别;

其次,磺脲类和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由于其良好的经济性,依然有着非常大的受众,不过伴随着更多功能更强大的新药出现,两种药物的使用比例都在逐年下降;

数据来源:参考文献

近年来,SGLT-2i、GLP-1RA、DPP-4i、新型胰岛素等新型降糖药物上市,各国的使用比例也在逐渐升高,甚至我国部分新药的比例上涨趋势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更加明显。

除此之外,我国单一使用口服药的患者比例也越来越低,更多的患者接受了多药联用的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更加全面地控制糖尿病和并发症风险。

所以,具有更强大功能的新药,我们国家不仅可以让患者用得上,而且非常开放。2月12日,就在美国辉瑞的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在美国获批后仅仅两个月,我国药监局也同样批准了Paxlovid用于治疗新冠,这一前所未有的速度,表明我们国家对于能够对国民健康有重大意义的新药,是非常开放和渴望的。

在国外,看医生用不用像我们一样挂号挤医院?

不用。

但代价巨大。

以美国为例,发达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确实不用挤医院挂号,不用在门诊排队,但是收费极其高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美国看病首先需要单独购买高额的医疗保险,通常每年从几千美元到几万美元不等,然后保险公司通常会报销70%左右的账单。就算只付30%,费用也同样高昂。

一个胆囊炎手术,收费47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0万元;

图片来源:网络

孕妇分娩,账单6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85万……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且除了急诊以外,几乎所有的看病就诊都需要至少提前3天预约,比较有名的医生甚至需要排队两到三个月。如果是紧急情况,别的不说,光是救护车就需要3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9000元)。

而对比我们国家,前一段时间有糖友因为酮症酸中毒入院三天:

正高级医生的挂号费80元,知名专家的挂号费100元,我们国家简直不能更良心。

说了这么多好处,有没有差距?

我们的国家在上述方面的优势,来源于我国独特的社会制度。

但确实也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

  • 例如在基层,一些功能强大的新药由于价格、认知度等原因,确实不如在大中型城市那样能够被广泛使用;

  • 例如在对于1型糖友有巨大作用的胰岛素泵,中国和美国的使用率相差近10倍;

  • 而糖尿病人的治疗达标率,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

这些差距的形成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和进步,以及国家层面的推动,才能弥补这些差距。

为了人民能看的起病,吃的起药,我们国家其实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医保谈判,把药物价格压到最低;建立慢病报销,进一步减轻慢病患者的医疗负担……而作为患者,我们也需要积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充分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的健康。

阿尔伯塔大学研究人员找到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科学家们,宣称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本周四,项目首席科学家 James Shapiro 博士与 650 CKOM 的 Brent Loucks 进行了交谈。期间透露了研究团队在小鼠实验中取得的最新进展,并且期待着同样的惊喜可在人类研究上复现。

(来自:University of Alberta)

过去 20 年,已经有不少研究人员设想针对难以控制的 I 型糖尿病患者开展来自供体的细胞移植。

但考虑到全世界有 4.5 亿各种形式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将来需要寻找潜在的治疗方法,医学界是无法完全依靠器官捐赠来实现的。

除了供体有限,可移植的器官还面临着严重的排异反应,甚至引发一系列潜在的问题,比如增加罹患某些癌症或致命感染的风险。

为了克服这方面的短板,阿尔伯塔大学研究团队尝试从不同形式的糖尿病患者那里采取了血液样本、从中提取了白细胞、然后通过新颖的干细胞技术对其进行“重新编程”。

通过让细胞回归接近于胚胎时期的“初始状态”,研究人员可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将之转变成能够产生胰岛素的人类细胞,就像在胰腺内部一样。

然后将之移植到小鼠的体内,以彻底逆转糖尿病的症状。James Shapiro 博士表示,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聚沙成塔、点石成金。

展望未来,研究团队希望很快能够通过患者自身血液的特殊处理而获得相同的结果 —— 除了避免排异反应,该疗法还有望适用于两种类型的糖尿病。

在此之前,阿尔伯塔大学的科学家们还需要开展更多的人体试验。同时加拿大糖尿病研究基金会的目标,是在明年筹集到 2200 万加元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