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肌疼(糖尿病肌肉痛吃什么药)
糖尿病患者身体为什么会出现疼痛?该怎么缓解疼痛?
我们经常会听到糖尿病的患者说身体上有疼痛的症状,对于不了解糖尿病的人来说,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糖尿病还能引起疼痛,糖尿病患者是因为哪些原因导致身体出现疼痛的呢?又该如何治疗缓解自身的疼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产生疼痛?
糖尿病患者当中最常见的一种产生疼痛的原因是发生了周围的神经病变,这也是发病原因最复杂,和并发症最严重的原因。产生这种周围性神经疼痛是因为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这种损伤可以累及及全身周围神经系统任何部分,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会表现为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灼热、冰凉等,也可以出现自发性的疼痛,患者还会出现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的现象,如果继续发展、恶化下去甚至会出现糖尿病足溃疡,有可能需要截肢,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出现这种疼痛怎么治疗?
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表现为四肢末端开始的麻木,疼痛为主。一般可以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甲钴胺,依帕司他等,此外,最重要的是及时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要根据血糖的水平,由医生指导使用合适的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患者不要自行更改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和其他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控制不好,除了身体的疼痛症状之外还有可能引发这些危害:
糖尿病患者自身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的配合治疗。糖尿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加危害非常大,容易出现急性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但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也不必有过大的精神压力,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重要的是控制血糖稳定。平时的生活当中要注意控制饮食,需要限制每天进食的总热量,在同等热量的前提下,限制高热量饮食的摄入,还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将体重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如果是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的采取正确的减肥方式来减轻体重。
在饮食控制的同时,也要注意多运动锻炼,通过体运动来消耗热量,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与此同时,需要定期的前往医院检查自己的血糖水平。
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腿疼,可能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肌梗死在作祟
王女士,50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2年,右侧大腿疼痛3天”被我科收入院。
患者糖尿病病史12年 ,予口服降血糖药控制血糖,血糖控制欠佳,平常未系统监测血糖及并发症情况, 3天来出现不明原因右侧大腿疼痛,伴有肿胀,不能耐受。
王女士见到我就问:“梅主任,我的腿没有受伤,为什么突然又痛又肿,是什么原因啊?”
经体查,我发现患者右侧大腿内侧肿胀、压痛明显,局部无皮肤发红等炎症表现,仍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后通过检查诊断为:糖尿病肌梗死(diabetic muscle infarction,DMI)等。
很明显,患者疼痛是DMI所致,糖尿病肌梗死(DMI)是一种少见且又常被误诊的糖尿病并发症。
什么是糖尿病肌梗死(DMI)
糖尿病肌梗死(DMI)是糖尿病的一种少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由Angervall等在1965年首次报道。
多发生于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受累肌肉疼痛、肿胀,常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核磁共振检查及肌酶谱检查有助于诊断。
糖尿病肌梗死(DMI)的原因
目前糖尿病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血糖控制不佳合并有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为糖尿病肌梗死的高危因素。
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血栓形成,进而触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及缺血坏死。
2.血管炎症:可能是一部分病例的发病因素。
3.缺血性损伤:在糖尿病肌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如何诊断糖尿病糖尿病肌梗死(DMI)
糖尿病肌梗死(DMI)的诊断需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共同明确。
表现为无诱因出现受累肌肉(大腿股四头肌、小腿肌肉)的突然疼痛、肿胀,皮下可触及包块,一般无发热,结合磁共振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可以诊断,少部分患者需要肌肉活检明确诊断,但应当排除其他疾病。
糖尿病肌梗死(DMI)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1.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疼痛表现为自发的、连续的或间断发作。呈远端对称性袜状或手套样分布,神经传导检查可协助诊断。
2.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是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严重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血管彩超或造影可协助诊断。
3.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静脉造影可协助诊断。
4.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为主要表现,伴有发热、关节痛、乏力等全身表现,肌酸激酶增高,典型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
5.蜂窝织炎:肌肉不受累,患者可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肌肉检查正常,抗生素治疗可使症状缓解。
如何预防、治疗糖尿病性糖尿病肌梗死(DMI)
1.一般治疗:糖尿病性肌梗死诊断明确后,需严格卧床休息,必要时可予镇痛对症治疗,同时禁烟及限酒。
2.积极控制血糖。一般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予控制血压、血脂等治疗。
3.予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及改善循环等治疗。
王女士入院后经检查,右侧大腿内侧肿胀、压痛明显,局部无皮肤发红等炎症表现,抽血检查:空腹血糖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并发症检查同时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查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磁共振扫描为典型糖尿病性糖尿病肌梗死,排除了其他原因所致肌肉病变,糖尿病性肌梗死(DMI)诊断明确。
予以严格制动、镇痛、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予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半月后患者大腿部位疼痛好转,一月后局部疼痛症状逐渐消失出院,出院后随访病情稳定。
糖尿病肌梗死(DMI)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常发生于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控制好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肌梗死的有效手段。
患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腿部疼痛、肿胀,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广大医务人员也要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及时明确诊断与合理治疗,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梅高财 主任医师
作者单位: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怀化市肿瘤医院)肾病内分泌科
怀化市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
糖尿病患者出现疼痛,这些原因需要知道!
编者按:疼痛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糖尿病作为一种长期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引起很多躯体不适症状,但是糖尿病患者的疼痛经常容易被忽视。那么糖尿病患者出现疼痛,一般都有哪些原因引起呢?
糖尿病神经病变
这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灼热、冰凉等症状。临床上,约50%的糖尿病病人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其中25%~50%糖尿病神经病变会继而导致糖尿病性疼痛 (DNP)[1]。DNP多见于T1DM与T2DM病人,是糖尿病中、晚期的一个常见、长期、严重的并发症。DNP有多种临床症状,包括电击样或针刺样感觉、蚁行感、烧灼感、痛觉过敏等。DNP给患病个体造成巨大的肉体和精神痛苦,严重降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打击病人战胜疾病信心,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小腿及足部发凉、无力、行路不能持久和疼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下肢ASO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症状,指下肢运动后产生的疲乏、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后方,导致行走受限,短时间(少于10min)休息后常疼痛和不适感可以缓解,再次运动后又出现,跛行距离可以提示缺血的程度。患肢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是下肢ASO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预示肢体存在近期缺血坏死风险。已有组织坏疽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静息痛[2]。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糖尿病可加速骨质流失,尤其是绝经后的女糖友更容易合并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常导致肩部不适、酸痛,关节活动受限;颈部僵直疼痛,上肢发麻;腰背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展,仰卧时减轻,久站、久坐时加剧。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风险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包括T1DM和T2DM。已有大量研究显示,T1DM可导致骨密度下降,引起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T2DM是骨密度下降相关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其髋骨骨折的发生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1.7倍[3]。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预防骨质疏松,饮食过程中注意钙的补充,此外,还有维生素D的补充。经常晒太阳,也有助于钙的合成吸收。
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患者踝关节远端的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并出现溃烂、感染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肌肉及骨骼,导致组织坏死甚至截肢。糖尿病足疼痛是糖尿病足发生以后长期伴随的重要症状,它在早期出现血供障碍,缺血导致严重足痛,进而出现溃烂、感染,疼痛加重甚至影响睡眠。糖尿病患者要重视糖尿病足的早期筛查。
糖尿病合并痛风
痛风是一种炎症性、疼痛形式的全身性关节炎。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晶体在关节和非关节结构中沉积引起的常见病症。痛风患者可不仅是老年人,任何人都可能患痛风。痛风表现为严重疼痛的关节炎(痛风发作)的间歇性发作,这是由对沉积的尿酸单钠晶体的先天免疫反应引起的。痛风的特点是:一个或多个关节突然剧烈疼痛、肿胀、发红和压痛,可发生在关节或关节周围组织(例如,滑囊、肌腱和肌腱)。
疼痛包括刺痛、啃咬、灼烧或跳动,受影响的一个或多个关节变得肿胀、触痛、温暖和发红,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导致骨骼和软组织损伤以及关节畸形。痛风和糖尿病都属于代谢性疾病,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肥胖、脂肪肝等一起被称为“富贵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过剩、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过多、饮酒过多、运动量少、身体肥胖等因素的盛行,痛风和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多喝水,这样能够预防痛风的发生。
糖尿病合并肿瘤
肿瘤患者血糖升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恶性肿瘤与高血糖及糖尿病关系密切,中国恶性肿瘤和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早期可能有明显的疼痛感。所以当糖尿病患者出现疼痛,也需要警惕肿瘤的可能性。
糖尿病性心脏病
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冠状动脉病变,表现为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等,由于自主神经病变,无症状的冠心病较为常见。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胸部不适,自觉疼痛,或者活动的时候有胸闷、憋气明显的现象,需要考虑是否是心脏血管出现了问题。
糖尿病合并椎间盘突出
糖尿病和椎间盘突出都是常见的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糖尿病是一种多器官疾病,影响所有类型的结缔组织,包括骨和软骨。椎间盘突出可导致患者脊柱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结语
疼痛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症状,除了上述原因外,其他原因包括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风湿病等都可导致疼痛的发生。所以,糖友们一旦出现疼痛,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找出原因进行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2017, 23 (12).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中华医学杂志, 2015,95(24) : 1883-1896.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24.004.
3.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12(6) : 35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