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晚期(糖尿病晚期出现严重并发症能活多久)

普外科樊医师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一旦进入晚期,5大表现随之而来,出现任意一个都别大意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糖尿病像一位穿着无声布鞋的访客,悄悄走进了数千万中国家庭。

它不敲门,不打招呼,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一个人的身体、生活,甚至命运。

人们常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尾巴”——那些被忽视、被误解的晚期信号。

就像一棵大树被白蚁蛀空,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摇摇欲坠。

这篇文章便是那束探照灯,照亮糖尿病晚期的五大表现。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站在这条健康的岔路口,请务必读下去。

藏在身体里的“倒计时”

人类对疾病的反应,常常是一种“选择性视而不见”。

“血糖高?那只是数字。”

“脚麻?可能是坐久了。”

“视力模糊?大概是年纪大了。”

这种自我安慰,像是把警报器的声音调成静音,把火苗当作灯光。

但糖尿病晚期,不会因为你的忽略而心软,它只会像锈蚀的铁链,一环套一环,把人一步步拖入深渊。

表现一:双脚开始“说悄悄话”

最先察觉的,往往不是医生,而是脚。

脚部的麻木、刺痛、灼热感,就像是皮肤在耳语:“我感觉不到自己了。”这不是普通的疲劳,而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先兆。

糖尿病损害的是全身神经,尤其是末梢神经。

脚离心脏最远,供血最弱,最容易“先倒下”。

一些人会觉得“只是走多了”,于是穿上厚袜子、泡泡脚,却不知道,那些神经已经开始坏死。

一旦出现感觉消失、伤口不愈合,那不是小问题,而是糖尿病足的前奏——一个轻微的水泡,都可能发展成需要截肢的溃疡。

别等到鞋子磨破皮,才知道脚已经没了痛感。

表现二:眼睛开始“看花了世界”

糖尿病晚期的眼睛,不再是心灵的窗户,而是渐渐模糊的落地玻璃。

视物模糊、黑影飘动、夜间视力下降,很多人误以为是老花眼或者白内障,却忽略了一个更致命的敌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是眼睛最精密的部件,却对高血糖极其敏感。

长期高血糖会让眼底血管渗漏、增生、出血,甚至引发视网膜脱落或失明

更可怕的是,这一切常常是无声的。

没有痛,没有明显的预兆,就像一盏灯忽然熄灭。

等到世界变暗,才想起曾经忽略的光。

表现三:肾脏悄然“拉响警报”

肾脏是个沉默寡言的器官,能扛很多苦。

但糖尿病晚期,它也撑不住了。

尿蛋白增加、水肿、尿量改变、夜尿频繁,是糖尿病肾病的典型信号。

很多人以为“腿肿是吃咸了”“晚上频尿是年纪大了”,但这些都可能是肾功能衰退的前奏。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一旦进入尿毒症阶段,透析或换肾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你可以不关注肾脏,但肾脏不会假装健康。

表现四:伤口成了“停不下的故事”

一个看似普通的伤口,可能是糖尿病晚期最冷酷的提醒。

由于血糖过高,身体的免疫系统变得迟钝,血液循环受阻,组织修复能力下降。

结果,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擦伤,也可能反复感染、久治不愈。

更甚者,出现皮肤变黑、坏死、异味,这意味着局部组织已经坏死,可能需要外科干预甚至截肢

“只是破了点皮”,这句轻描淡写的解释,掩盖的是一个正在恶化的身体真相。

糖尿病晚期的伤口,从来不是小事。

表现五:心脏“提前交卷”

糖尿病患者常常担心血糖,却忽略了它背后的“隐形杀手”——心血管疾病

高血糖是“慢性腐蚀剂”,长期作用下,血管内皮受损,形成动脉硬化、血栓,增加心梗、脑梗、中风的风险。

更讽刺的是,很多糖尿病人心梗发作时没有典型胸痛症状,因为神经病变让他们失去了“疼痛报警”的能力。

结果就是——以为没事,其实危险已至。

真正的危险,不是心脏跳动异常,而是你根本感觉不到。

不止是“吃糖多”,而是生活方式出问题了

很多人觉得,糖尿病就是“甜食吃多了”,其实它更像是生活方式的“总账单”。

久坐不动、饮食不节、作息紊乱、心理压力大,这些看似“正常”的生活方式,正是糖尿病风险的温床。

糖尿病不是命运,而是选择的结果。

反讽的日常:自嘲的背后是危机

一位中年人说:“我不是胖,我是幸福肥。”

另一位说:“我不运动,是怕太健康。”

这些自嘲听起来轻松,实则藏着沉重。

他们忽略的是,“幸福肥”往往是胰岛素抵抗的前奏,“怕太健康”只是拖延面对现实的一种借口。

反讽的幽默,背后常常是健康的崩塌。

改变,从不是一件“要命”的事

很多人害怕改变,以为控糖就意味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其实不是。

饮食调整,意味着更懂得选择;
规律运动,意味着更爱惜自己;
定期体检,意味着主动掌控。

糖尿病的晚期征兆不是终点,而是提醒——你还有机会拉住刹车。

写在最后:糖尿病,是“枯井边的花”

糖尿病就像一口井,看似平静,底下却潜藏漩涡。

而那些晚期信号,就像井边枯萎的花朵,提醒你水源出了问题。

别等花全枯了,才想起去修井。

健康不是一瞬的选择,而是每天的坚持。

愿你在所有沉默的警告来临之前,听懂身体的语言,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年第15卷第9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所

2.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年第42卷第4期,《糖尿病肾病的诊疗指南解读》,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

3.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1年第21卷第6期,《糖尿病足的综合管理策略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糖友注意:长期吃降糖药,这5件事一定要牢记

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人数已超一个亿!2型糖尿病占比约95%,肥胖人群(BMI≥28)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4倍左右!

糖尿病晚期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糖尿病足等等,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

积极防治糖尿病、控制血糖平稳,从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对糖友以及糖友的家人来说,充满挑战又意义重大。

其中,糖友服药期间,有太多因忽视用药细节而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危及生命的案例,特总结5个需要牢记的注意点如下。

一、糖友服药同时,应尽量避免饮酒

酒精对血糖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波动曲线:初期通过抑制肝糖异生导致血糖骤降,后期因酒精代谢产生的热量反而升高血糖。

更危险的是,酒精会与磺脲类(如格列本脲)、胰岛素等降糖药物产生协同作用。肝脏在代谢酒精时,会优先处理酒精而延迟降糖药代谢,导致药物蓄积。

二、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有研究认为,擅自调整降糖药剂量是导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第三大诱因。临床上常见的错误行为包括:根据单次血糖值增减药量; 凭"感觉良好"随意停药; 模仿他人用药方案。

一位45岁2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行将二甲双胍剂量加倍,导致严重腹泻和脱水,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血酮体高达5.6mmol/L。值得注意的是,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使用期间擅自增量可能增加生殖器感染和酮症风险。

因此糖友调整降糖药剂量一定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三、不要忽视药物相互作用

沙星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与降糖药的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可诱发血糖升高或降低,其机制包括: 通过抑制CYP450酶系影响磺脲类药物代谢; 增强胰岛素分泌导致延迟性低血糖;改变肠道菌群影响二甲双胍疗效。

有学者研究发现,联用环丙沙星和格列吡嗪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增加3.2倍。更需警惕的是,这类相互作用可能存在48小时延迟效应。建议在使用抗生素期间: 加强睡前血糖监测; 准备快速升糖食品; 避免同时服用含镁/铝的胃药。

四、注意血糖监测

一般建议胰岛素治疗者每日监测≥4次,口服药治疗者每周监测3天(包含空腹 三餐后)。目前我国糖友普遍存在三大监测误区: 很少测血糖或只测空腹不测餐后(漏诊70%的血糖波动); 疼痛焦虑导致采血方法错误(挤压手指影响准确性); 忽视动态血糖监测(CGM)的价值。

五、坚持运动锻炼

糖友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比如散步、快走、跑步、广场舞、打球等,因为运动通过三大机制改善血糖: 增加GLUT-4转运体活性(即刻效应);改善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累积效应); 调节肠道菌群(代谢效应)。

特别注意:使用胰岛素促泌剂者,需在运动前补充15g碳水化合物;注射胰岛素者要避免在作用高峰时段运动。

结语

对糖友来说,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生活方式干预构成糖尿病管理的铁三角,除了以上5个注意事项,还要建议糖友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进行并发症筛查,相信糖友通过科学管理血糖,一定也能健康长寿,远离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一旦进入晚期,3大表现随之而来,出现任意一个都别大意

糖尿病一旦发展到晚期,不仅患者要承受很大痛苦,而且治疗难度也会加大。那么本期视频啊,我就从中医的角度,来跟大家讲讲糖尿病一旦进入晚期,身体往往会出现哪些表现,大家可以自测一下。

第一个症状呢,就是下肢、尤其是双脚的麻木疼痛。

这个症状啊,跟神经病变、甚至糖尿病足息息相关。中医认为啊,一旦糖尿病人患病时间长了、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的时间长了,便会引起血管经络的堵塞,从而导致肢体的末端出现麻木疼痛的现象。很多糖尿病人啊,都没把这个症状当回事,消极治疗,结果拖成了糖尿病足。

第二个症状呢,就是视物模糊、视力急剧下降。

中医认为啊,肝开窍于目,而肝肾同源,糖尿病人一旦肝肾阴虚了,肝火上炎灼伤经络,往往会导致目失所养,加上高血糖的影响,会加重眼部血管的损伤,糖尿病人因此也会出现双目干涩瘙痒、视野模糊、视力下降等问题。

我之前就接诊过一位这样的患者,她呢,58岁,有糖尿病史快十年,视物模糊3个礼拜才去医院治疗,结果发现了眼底出血,在医院治疗了一个多礼拜也没啥效果,之后来到我这里治疗。患者舌红少苔,脉弦数,而且有眼睛疼痛发胀,平时呢,有明显的口渴多饮的现象,还总感觉浑身没劲。

那么她呢,就是典型的肝肾阴虚了,在治疗上呢,我用到了很多清热解毒、清泻肝火的药材,比如丹参、玄参、夏枯草、谷精草、菊花等等,还能起到明目的作用。除此之外啊,我还用到了生地黄、枸杞、山萸肉等药材,补养肝肾,最后呢,我还在方子里加入了活血止血、化瘀通络的药材,比如丹参、三七、土鳖虫等药材,从而缓解眼底出血、眼部胀痛的现象。患者到目前啊,也是一直接受中药治疗,视力也是有所恢复。

糖尿病晚期的第三个典型表现呢,就是食欲不振、胃肠功能下降。

因为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加重,机体脏腑功能下降,患者往往也会出现全身的问题,尤其是会出现胃肠的异常表现。比如患者会发现自己胃口变差了,不是便秘就是拉肚子,浑身也是非常乏力,消化不良,同时呢,血糖可能也特别不好控制。

总之啊,糖尿病人出现以上这3种情况的任意一种,都不能大意了,在平时呢,就得把中药治疗给重视起来,改善脏腑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将并发症扼杀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