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群体(糖尿病群体干预效果评价不包括)
- 1、中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16亿人,卫健部门建议:35岁以上成人定期检测血糖
- 2、惊!糖尿病瞄上年轻人 20-30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
- 3、糖尿病也是有“偏爱”人群的,你知道糖尿病易发在哪些人身上吗?
中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16亿人,卫健部门建议:35岁以上成人定期检测血糖
今天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本市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35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1.6%,意味着每5个35岁及以上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更不容乐观的是,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和空腹血糖治疗控制率分别为57.4%和25.1%,超过四成糖尿病患者不知晓自己的血糖水平;已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仍有约七成血糖控制不达标。糖尿病是影响上海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包括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及大血管病变在内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可引起失明、肾衰竭、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截肢等严重后果。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63亿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16亿人。
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日常行为和健康管理状况直接影响糖尿病控制结果。接受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患者,血糖控制优于未接受管理的患者,同时,具有更积极的生活态度、更科学的防病知识和更好的自我管理行为。
本市历来重视糖尿病防治工作,将糖尿病防治纳入《上海市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和《“健康上海”行动》等专项工作,不断强化糖尿病的早诊早治和社区健康管理。2015年起,本市依托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了“医防融合”机制下的、覆盖本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三级医疗机构和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糖尿病预防与诊治服务体系,将居民糖尿病风险评估、糖尿病高危人群风险筛查和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筛查等纳入慢性病综合防治服务管理,以促进提高糖尿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糖尿病社区服务管理效果。
今年,本市又以第五轮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快推进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建设,积极开展针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慢阻肺等主要慢性病的多因素风险综合监测与评估,持续优化慢性病综合防治服务,着力推动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健康管理、疾病管理、临床诊疗和社区康复服务的有序衔接。
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旨在提倡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倡导重视糖尿病、重视糖尿病健康管理,提升个人健康知识和技能。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期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开展糖尿病防治线上健康宣教活动,邀请来自市第六人民医院、瑞金医院、中山医院等十余位临床专家,进行线上授课和免费咨询。
卫生健康部门建议:35岁及以上成人要定期检测血糖,及时知晓个人和家庭成员血糖水平,做到糖尿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患者要规范治疗,有效控制血糖,积极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图源:本报资料图
惊!糖尿病瞄上年轻人 20-30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
提到糖尿病,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少吃糖?注射胰岛素?老年人才会得的病?
近日,号称“全中国最好经纪人”的杨天真为治疗糖尿病而进行切胃手术,她今年仅35岁;电竞传奇人物Uzi在事业巅峰期退役,只因糖尿病严重到无法继续支撑职业生涯,他今年才23岁……
据悉,2020年我国20-30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996年的4倍之多,全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约1.21亿,占全球总患者数的1/4!别再天真地以为糖尿病只是老年病,年纪轻轻的你,同样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糖尿病“年轻化”发现和治疗率不及40%
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糖尿病防治的现状:作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发病群体正日益年轻化,但普通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仍少之又少。糖尿病无法根治,只能以控制血糖的方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在中国,每年有约83.4万人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比排名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一位的肺癌,多了整整20万。
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开宁称,近几年来,在我们身边,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患病群体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这与人们不良的日常饮食和休息习惯有关。而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来讲,他们主要依靠药物控制,但没有注意日常饮食,也很容易导致血糖飙升,甚至会诱发并发症。
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是中国糖尿病的现状。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中国超6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陈开宁介绍,根据201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10.9%,按照18岁以上成人约占全省总人口70%计算,我省糖尿病患病人群约为70万左右,但临床上发现及治疗率不及40%。
“好多患者是做流调或义诊时查出来的,确诊前,本人根本没有糖尿病检查的意识。”陈开宁说,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每年糖尿病就诊人数约为3.5万人。
早期症状不明显 三种迹象要小心
“在患病早期,部分患者病情轻、早期症状不明显,没有不适感,成为很多人无法发现糖尿病,或者发现了也不去重视的原因。”陈开宁说,还有患者会相信各种偏方,最终在血糖控制上走了弯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陈开宁表示,目前我省糖尿病治疗力量主要分布在海口、三亚、琼海、儋州等地的大医院,其他县域级医院、基层医院有内分泌科的并不多,因此也导致糖尿病在基层医院难以发现,治疗能力也有限。
“糖尿病人需要终身管理、终身治疗,吃药一定要规范,靠药物控制病情的同时也要控制饮食、坚持运动。”陈开宁称,身体若有三种迹象,小心是糖尿病来了!
夜间小便次数增多:
当体内的血糖急速飙升时,不但会影响到身体的各项器官的代谢和排毒,也会使尿液的生成排出量增加,从而造成小便增多的问题。特别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出现夜间小便次数增多的现象,除了饮水过多之外,很可能是血糖急促飙升的影响。
视物模糊:
糖尿病不但会影响到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而且会导致神经末梢受到损害,因而就会促使视网膜发生退化,出现视力下降的问题。所以生活中如果在一段时间之内视力突然下降,感觉到看东西比较模糊,多半是糖尿病到来了,应及时检查自己的血糖水平。
手脚麻木:
当体内血糖升高时,会影响到血液循环,导致四肢的神经末梢受到损害,出现供给不足的现象,因而也会导致手脚麻木,甚至是发痛的现象。所以在夜间睡觉的时候,经常出现手脚不稳或者是发麻发痛的现象,可能是体内血糖升高的影响,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确诊早期糖尿病 通过四点来管理
所有糖尿病的治疗,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血糖,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陈开宁举例,如果一个人的寿命是80岁,他在60岁发病,意味着要管理血糖20年,但如果是20岁发病,血糖管理的时间就是60年,这不仅需要一个人更强的意志力,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会更高。
确诊为糖尿病说明血糖已经升高,存在胰岛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通过正确的控制方式,肥胖的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可以逆转,这类人仅通过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即可控制血糖,或许可以将糖尿病带来的伤害减轻,否则早期的糖尿病持续发展,到了严重的糖尿病阶段就可能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早期就发现的疾病不可掉以轻心,及时治疗很关键,稳定控制血糖,重要的组织、器官才不会受累明显。
首先,配合治疗。诊断糖尿病后,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可以发挥良好的控制血糖效果。同时要加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学习,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糖,不要因为怕用药耽误了病情。
其次,正确管理身材。肥胖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根源,包括糖尿病。大部分肥胖的人都容易出现胰岛素作用能力下降,体内也会产生大量对健康不利的炎症因子,无论是对血压还是血糖波动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合理运动。要改善糖尿病的血糖及其他代谢异常,运动量充足很关键。通过锻炼,把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则可以改善身体的机能,调节代谢,持之以恒则能改善胰岛功能。
第四,学会合理膳食。必须明确告诉大家,糖尿病病人与普通人一样,任何食物都可以食用,包括糖。只不过在食用量及合理搭配方面,糖尿病病人必须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劳动强度来精确确定每日所需要的热量,合理的搭配食物,而且食物尽可能多样。其次,进餐顺序对血糖也有影响。我们中国人吃饭时,习惯先吃米饭,之后吃菜吃肉,其实这种饮食习惯会很快升高血糖。国外研究发现,先进食蔬菜肉类后进食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控制体重。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约为1.164亿人,6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达3550万,均为全球第一。据BMJ杂志,202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1.298亿,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将高达12.8%。(记者 马珂)
糖尿病也是有“偏爱”人群的,你知道糖尿病易发在哪些人身上吗?
目前在我国患上糖尿病的人群越来越多了,患上糖尿病之后需要终生的服药。并且日常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很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糖尿病也是有“偏爱”人群的,你知道糖尿病易发在哪些人身上吗?
这些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高血压、高血脂
这两个疾病和高血糖被称之为“三高”,出现这两个疾病出现不仅会引起发生心血管疾病,并且会大大的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在患上糖尿病之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也会增大许多。
2、缺乏运动
长年缺乏运动的人群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也会比运动的人高很多,因为肌肉会比脂肪可以更好的利用胰岛素,肌肉可以有效的降解葡萄糖,让它转换成能量储存在身体内。经常不运动的人会引起体内的脂肪堆积的过多,会引起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3、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这也是一个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的原因,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普遍都比较好。所以很多人日常都是大鱼大肉的,并且经常会吃一些高脂肪高油的食物,这些不好的习惯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4、肥胖
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一个很危险的因素。我国肥胖的人群数量非常的多,大约有9成的糖尿病患者体重都是超重状态的。因为肥胖会增加身体对于胰岛素的抵抗性,让胰岛素无法正常的发挥出它的功能,最终会导致患上糖尿病。
5、年龄
年龄也是一个引起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一般来说,年纪越大的人群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会越高。因为胰脏器官和其他的器官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退化,在年纪大的时候,会因为衰退而导致无法正常的分泌胰岛素,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生坚持做到、做好这三点,能够非常有效预防糖尿病。
1、坚持进行运动。
建议每周不少于三次运动,并且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这样才能起到好的锻炼效果,运动可以有效的激发胰岛素细胞的活性,让胰岛素分泌的更加活跃。
2、多吃粗粮。
在日常要多吃一些粗粮,因为吃米饭会让饭后的血糖增加许多。而粗粮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粗粮内的膳食纤维含量很丰富,可以降低餐后的高血糖。经常吃粗粮可以有效的促进肠胃的蠕动,让体内的毒素尽快的排出体外。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天要让自己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且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高压的状态下。不要小看这些日常的生活习惯,很多疾病都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