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冶病(糖尿病治疗的方法有几种)
如何防治糖尿病,提升人民健康素养?14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今天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实施方案》明确了2024—2030年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医防融合机制,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责任,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形成有利于糖尿病防治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降低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死亡和伤残,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30年糖尿病防治工作需达到的目标,并围绕工作目标提出具体工作措施。
(总台央视记者 杨阳 史迎春)
糖尿病人运动讲究多,医生指出:这5种运动最有效,让血糖更平稳
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宣教并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现代研究表明,运动不足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同时又是代谢综合征的引发因素。运动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国内外糖尿病学会都高度推荐运动作为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规律的有氧运动。
糖尿病运动的好处
有氧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同时可增加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通过消耗能量增加糖代谢,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还能减轻体重,减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最有效的运动是什么?
其实并没有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合的最有效的运动,因为每个糖尿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和并发症均有不同,所以运动也应该个体化,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指南推荐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下面推荐几种适合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
1.游泳
游泳可起到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肺活量和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能起到减少腹部脂肪,改善机体糖脂代谢,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作用。但游泳时应注意控制游泳时间和最好有家人陪同,避免时间过长导致低血糖意外发生。
2.太极拳
太极拳有降血糖作用,长期坚持训练可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延缓和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研究发现,长期太极拳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血压、体重等指标有降低作用。
3.步行
步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坚持中等强度的步行可加速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肪代谢,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4.广场舞
广场舞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开展的运动方式,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愉悦身心。广场舞的动作简单易学,其运动强度符合对有氧运动的强度(55%-79%HRmax)或者最大心率储备(40%-70%)的标准,因此是2型糖尿病防治的重要运动方式之一。
5.健身操
已有的研究显示,健身操对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降低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患者体重和腰围减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糖尿病运动治疗固然重要,但也需要根据年龄、心肺功能、个人运动能力等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不可过度运动防止低血糖,同时也要强调持续性,才有效果,因此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坚持运动。同时,也要提醒,对于需要药物控制血糖的糖友们,切记规则用药,不能自行想当然停药,因为运动固然对控制血糖有辅助作用,但并不能替代药物,加上控制饮食,多方面共同发力,才能稳妥驾驭血糖波动,保持血糖稳定不超标。
#关爱糖尿病# #清风计划# @头条健康 @健康真相官
作者简介:方健
2003年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12年获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岗位证书。现为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
社会任职: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头条号 药师方健,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健康领域创作者。
不用打针吃药,就能让糖尿病好转?杨浦这群人有什么神奇处方?
6个月时间,不打针不吃药,
殷行社区的40名糖尿病前期患者中,
有35名血糖稳步下降,
不仅相关身体指标均已恢复正常,
其他医疗费用也大幅降低。
他们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在1月7日举行的
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
“体医融合”2022年试点项目启动仪式上,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刘向云教授
为大家揭开了这个秘密。
今年4月,刘向云教授带领的社区(运动)健康师团队给这些处于疾病前期的居民开具了一份“运动处方”。
所谓“运动处方”,就是以运动干预指导为主的非医疗处方。首先由家庭医生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筛查出疾病的早期患者或亚健康人群,然后由社区(运动)健康师为其定制一份个性化运动计划,最终通过运动锻炼的方式实现改善身心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目的。
64岁陈菊芳根据“运动处方”坚持锻炼,至今已经快9个月了。“易筋经、五行操、弹力带,我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一刻钟。”陈菊芳说,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验血,看着自己的体检报告一点点好起来,心里别提多高兴。
陈菊芳还和当初的“糖友”自发成立了一支社区健身队,大家经常相约在一起做操。“虽然现在项目结束了,但我们大家还会继续坚持下去,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习惯。”
国外曾有研究发现,如果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则可以得到减少3-6元医疗费用的回报,而且这种回报是可持续的。医保作为推动医改最重要的“经济杠杆”,如何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增加群众医疗服务满意度?
去年,杨浦区启动了基于健康医保理念的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依托 “区校合作”机制,将上海体育学院“社区(运动)健康师”服务引入社区,构建慢性病运动干预体系,推动健康关口前移,“运动处方”再升级,探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杨浦区医疗保障局办公室主任庞岩介绍,参与项目的患者,不仅糖尿病指标好转了,其他医疗费用也大幅降低。“我们查了一下,这批参加干预项目的人群,原来的人均医保费用每月约531元左右,现在干预之后每月仅118元左右。”
据悉,今年,社区(运动)健康师项目项目将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开设糖尿病干预、老年人防跌倒干预、老年人腰痛干预、运动损伤干预、办公室久坐人群干预,并新增慢阻肺、帕金森、冠心病的健康干预。
同时,结合体质监测,推出“精准运动处方”。健康师团队将针对家庭医生筛查出的8类疾病或亚健康人群,采取专业的体质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为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制定一对一的锻炼计划,给出每个人的“精准运动处方”,并逐步建立起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
文字/图片:毛信慧
编辑:奚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