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做糖尿病检查(孕妇做糖尿病检查前一天晚上注意什么)
孕期警惕“甜蜜”的烦恼,产前检查别忘了做“糖筛”
29岁的李女士已经有个4岁的儿子,现在又成了一位幸福的准妈妈。腹中的小宝宝26周时,李女士到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这次有个重要的项目要做——糖筛(OGTT)。经过规范检查,李女士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李女士很是疑惑:生第一个孩子时血糖正常,直到第二次怀孕前检查指标皆正常,现在也才29岁的年纪,怎么突然就患上妊娠期糖尿病了呢?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产科主任、中共党员张芸介绍,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推荐在孕24~28周就诊时行75g OGTT实验。诊断标准: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正常值应分别低于5.1mmol/L、10.0mmol/L、8.5mmol/L,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GDM。
张芸主任特别提醒,妊娠期糖尿病不同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糖尿病合并妊娠是指患者在怀孕前已诊断或已患糖尿病,这类患者一般对糖尿病已有一定的认识,在妊娠期间会特别重视对血糖的控制,高危妊娠及先天畸形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妊娠糖尿病患者由于过去对糖尿病没有认识,往往错过了糖尿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更容易导致流产、早产、先兆子痫、难产、新生儿畸形,甚至死胎等严重后果。
妊娠期糖尿病的宝妈该如何进行管理呢?张芸主任指出,孕妈妈控制糖尿病,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对饮食治疗、运动、血糖自我监测、药物治疗、加强母儿监护、及时住院分娩、积极产后处理这几个方面的管理。
孕妈妈们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也不用焦虑,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管住嘴、迈开腿、积极控糖、定期检查、加强监护、适时住院终止妊娠。相信有了高新区人民医院医护团队的陪伴,妊娠期糖尿病不再是烦恼。
通讯员 王巧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李海慧
孕期一定要筛查妊娠糖尿病!做好早期预防,别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妊娠糖尿病(简称GDM)是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诊断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GDM不仅影响着孕妇自身的健康,更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潜在风险。
妊娠糖尿病怎么回事?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或确诊的糖代谢异常。根据血糖升高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孕前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1. 孕前糖尿病:妊娠前已知的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在妊娠期首次发现的血糖升高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但血糖水平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据文献报道,大约3%-6%的孕妇会发生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1. 激素变化:妊娠期间,胎盘产生的激素及细胞因子会干扰体内胰岛素的正常工作,尤其在孕24周后更为显著。这些激素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导致血糖升高。
2. 遗传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女性,其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3. 生活方式:孕前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等,都会增加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
4. 高龄妊娠:年龄≥35岁的孕妇,其患妊娠糖尿病的概率相对较高。
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了解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有助于孕妇提前采取措施,降低患病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危因素:
1. 糖尿病家族史: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孕妇,其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2. 年龄与体重:年龄≥35岁、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孕妇,更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
3. 既往病史:有糖耐量异常史、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巨大儿分娩史、胎儿畸形和羊水过多史的孕妇,其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4. 本次妊娠情况:发现胎儿大于孕周、羊水过多,以及反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孕妇,应警惕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妊娠糖尿病的诊断通常依赖于血糖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空腹血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
1. 空腹血糖测定:在妊娠24-28周时,孕妇需进行空腹血糖测定。若空腹血糖≥5.1mmol/L,则可能患有妊娠糖尿病。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孕妇在空腹状态下口服75克葡萄糖溶液,然后分别在1小时和2小时后测定血糖。若1小时血糖≥10.0mmol/L,或2小时血糖≥8.5mmol/L,则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均带来不良影响。
1. 对孕妇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妊娠期高血压,增加剖宫产率及产后糖尿病发病率。
早产与死胎:妊娠糖尿病可能导致早产、死胎等并发症的发生。
远期并发症:约90%的GDM孕妇产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但其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2. 对胎儿的影响:
巨大胎儿: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往往体重过大,增加分娩难度和剖宫产率。
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体内胰岛素水平较高,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
远期健康风险:妊娠糖尿病孕妇所生的胎儿,成年后发生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也更高。
妊娠糖尿病的管理与预防,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综合管理。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1. 饮食调整:孕妇应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2. 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谷类及其产品、水果和蔬菜,作为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3. 蛋白质:主要来自肉类(如禽、畜、鱼肉)、蛋类、奶类及豆类,是维持子宫、胎盘和胎儿正常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
4. 脂肪:包括各种食用油、坚果等。烹饪油推荐橄榄油、大豆油、玉米油;尽量减少摄入人造黄油、植物起酥油、巧克力、冰淇凌等高脂肪食品。
5. 适量运动:安全有效的运动有利于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的有效利用,降低对胰岛素的依赖。孕妇应选择瑜伽、散步、孕妇操等运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避免在空腹或胰岛素剂量过大的情况下运动。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以餐后90分钟活动为宜,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6. 血糖监测:孕妇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对于血糖持续超标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
7. 心理支持:孕妇在得知自己患有妊娠糖尿病后,往往会出现紧张、担心、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孕妇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其保持心情愉悦、轻松。
一旦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控制:合理安排每日摄入的热量,确保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建议咨询专业的营养师,制定符合个人需求的饮食方案。
2. 运动疗法: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孕妇可以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的运动方式。
3. 血糖监测:使用家用血糖仪定期自我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药物治疗:对于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孕妇,医生可能会开具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
妊娠糖尿病的产后管理产后管理是妊娠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孕妇在分娩后,应继续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对于血糖仍不达标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孕妇应在产后6-12周重新进行OGTT试验,以评估其是否发展为2型糖尿病。若仍有异常,请及时转至内分泌科就诊。
糖尿病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项目不可少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诊断与治疗离不开一系列的检查项目。那么,糖尿病到底要检查哪些项目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糖尿病检查的关键内容。
一、糖尿病诊断必备:关键检查项目一览
1. 血糖检测: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基础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情况,而餐后血糖则能体现进食后胰岛素的反应能力。
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对于疑似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诊断不明确的患者,OGTT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糖代谢状态。
二、探秘糖尿病检查:这些项目不可少
1. 胰岛素及C肽测定:胰岛素和C肽是评估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它们的水平,可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以及胰岛素的敏感性。
2. 血脂检查: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因此血脂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3. 尿糖与尿酮体检查:尿糖检查可以辅助判断血糖控制情况,而尿酮体检查则有助于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三、糖尿病筛查全攻略:重要检查项目详解
1. 微血管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以评估糖尿病对微血管系统的损害情况。这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2. 大血管并发症筛查:主要通过颈动脉超声、心电图、下肢动脉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血管、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的健康状况。这些检查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
3. 神经病变筛查: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神经病变,特别是周围神经病变。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触觉和振动觉检查等,可以早期发现并干预神经病变。
在进行糖尿病检查时,患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并定期监测血糖,以保持血糖的稳定控制。
总之,糖尿病的检查项目繁多且重要,它们共同构成了糖尿病诊断与治疗的完整体系。通过本文的详细解读,相信您对糖尿病检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记住,定期检查、科学治疗、健康生活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走向康复的必由之路。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