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饮食(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男人都有什么)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8个早期信号,此类人群高危!速自查

早上奶茶、中午火锅、晚上宵夜

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

不健康的生活作息

多重社会因素带来“甜蜜负担”

慢性疾病“盯”上年轻人!

目前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糖尿病患者

2021年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超过400万人

患病总人数超过1.41亿人

患病率高达10.6%

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仅为36.5%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糖尿病发病正年轻化!

糖尿病年轻化加剧,甚至儿童也不能幸免。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18至29岁人群中患病率为5.0%

30至39岁为6.5%

40至49岁则高达11.1%

我国10岁至19岁的青少年

2型糖尿病发病率每年增高26.6%

没有患上糖尿病

并不意味着就绝对安全

更多的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

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数据统计

大约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糖前期

小医提示

糖尿病不仅引发血糖升高,更容易引发并发症,损害心血管、肾脏、神经等,导致四肢麻木或疼痛,严重时可致足部溃疡甚至截肢,并可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成糖尿病患者失明,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早筛查,防患于未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如何预防糖尿病?

1

合理膳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高纤维食物能有效帮助血糖保持稳定,规律进食。

2

积极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3

规律作息

戒烟限酒,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久坐,按时吃早餐,多喝水,劳逸结合等。

4

控制体重

肥胖是糖尿病重要危险因素。体质指数控制在18.5-23.9kg/㎡之间,同时避免腹型肥胖,男性腰围要小于90厘米,女性腰围要小于85厘米。

5

定期检查

早期筛查,提前预防。每年体检,就像是定期排雷,能尽早发现异常,积极应对。

03

警惕糖尿病早期八大信号!

一旦确诊糖尿病后

人生是否就是灰色?

其实,不需要过度恐慌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

必要的药物以及持续的血糖监测

你可以像朋友一样,与它和谐共处!

预防胜于治疗!以下糖尿病早期八大信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 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

“糖前期”膳食控糖,不妨试试这俩法则!

膳食管理对于控制血糖水平和改善糖尿病前期症状至关重要。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对于糖尿病前期的饮食管理,建议遵循平衡饮食、均衡膳食的基本原则,采用“手掌法则”来定量摄取不同种类的食物,并推荐遵循“500111”的糖尿病防治法则来控制血糖。通过学习并应用这些饮食原则,合理规划饮食,科学搭配食物,有助于促进整体健康。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最基本的原则

健康饮食应恪守合理膳食与均衡营养的原则,并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指引。该宝塔建议我们每日适量摄入谷薯类食物,作为主要的能量源泉;同时确保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适量摄入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品,以获取高质量的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适量摄入奶类和豆类制品,以补充钙质和优质蛋白质;还需注意控制油脂与盐的摄入,以降低慢性病的风险。此外,保持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及维持适当的运动,亦对健康至关重要。

在遵循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的前提下,对于糖尿病前期的饮食管理,通过学习并应用“手掌”法则和“500111”法则等科学方法,可以合理规划饮食并科学搭配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从而预防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

掌握“手掌”法则,

吃多吃少不犯难

1

每天主食≈2个拳头;

2

每天蛋白质≈2个掌心的肉或鱼 1个鸡蛋 1盒牛奶;

3

每天蔬菜≈1捧或2捧;

4

每天油脂类≈3个拇指;

5

每天水果≈1个拳头(若吃水果,当天的主食应减去半两)。

遵循“500111”原则,

培养日常控糖习惯

控糖,要在饮食和运动上下功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过程中总结出的最宝贵经验之一“500111”控糖法则。

“5” 每天运动至少半小时,每周运动5天

“0” 不喝甜饮料

“0” 晚饭后“零”进食

“1” 每餐少吃1两(50克)饭

“1” 每天蔬菜摄入至少1斤

“1” 每周最多外出就餐1次

早期出现7大症状,可能患上糖尿病了!日常注意饮食,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患病原因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直系亲属中有患有糖尿病的人,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会增加。这可能是因为遗传了某些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变异,使得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增加。

2. 饮食不当:长期保持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身体肥胖,降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引发糖尿病。

3. 肥胖:肥胖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多的脂肪在体内堆积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使得身体难以有效利用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4.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素的分泌能力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会下降,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糖尿病的威胁。

5. 精神因素:长时间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可能引起一系列胰岛素对抗激素的分泌,导致身体内的血糖范围出现波动,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6. 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与糖尿病存在一定的关联。这些疾病可能共同影响身体的代谢系统,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易患糖尿病的人群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如果直系亲属中有患有糖尿病的人,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2. 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糖尿病的风险逐渐增加。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3. 肥胖和过重人群:肥胖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多的脂肪堆积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糖尿病。

4. 长期保持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包括缺乏运动、高糖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异常,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5. 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由于身体代谢系统的异常,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的患病原因和易患病人群具有多样性。为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建议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同时,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血糖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管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糖尿病早期七大征兆

1. 多饮多尿: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引起口渴多饮。同时,高血糖状态下,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完全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多。

2. 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尽管糖尿病患者食欲亢进,但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此时,机体会开始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造成体重下降。

3. 疲乏无力: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身体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导致患者常感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4. 视力模糊:高血糖状态下眼内房水渗透压改变,导致晶状体屈光度变化,引起视力模糊。长期高血糖还可能引起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影响视力。

5. 皮肤瘙痒:高血糖导致皮肤组织含糖量增高,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此外,高血糖还可能导致皮肤感染,加重瘙痒症状。

6. 伤口愈合缓慢:高血糖状态下,白细胞吞噬功能减弱,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伤口愈合速度减慢。高血糖还可能引起血管病变,影响伤口部位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延缓伤口愈合。

7. 反复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这些感染症状可能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以上征兆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且出现征兆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糖尿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

糖尿病患者应该怎么吃?哪些食物对预防糖尿病有用?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

1. 控制糖分摄入:

避免高糖食物,如蛋糕、点心、糖果等。

选择低糖或无糖食品,注意食品标签上的糖分含量。

2. 少食多餐: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将每日所需食物分多次摄入,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3. 不吃或少吃油脂高的食物:

尽量减少烧烤、火锅、肥肉、油条等高油脂食物的摄入。

选择低脂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

4. 控制总热量:

根据个人体重、身高和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热量。

避免食用高热量食物,如炸鸡、奶油蛋糕等。

5. 保持膳食多样化:

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坚果等。

荤素搭配,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

6. 以清淡为主:

尽量吃清淡的食物,如黄瓜、玉米等。

减少盐、油等调味品的摄入。

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食物

1. 蔬菜:

富含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素。

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建议每天吃青菜、芹菜、西兰花等蔬菜。

2. 水果:

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梨、蓝莓、草莓等,并控制摄入量。

3. 全谷物:

保留了麦粒的外层和胚芽,富含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

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建议每天吃糙米、玉米、高粱等全谷物。

4. 豆类:

富含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低升糖指数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

建议每天食用1/3杯左右的豆类。

5. 坚果:

富含健康的脂肪、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建议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如核桃、腰果、榛子等。

6. 鱼类:

富含Omega-3脂肪酸。

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建议每周食用2~3份鱼类,如金枪鱼、三文鱼等。

7. 低脂乳制品:

富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

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骨质疏松症。

建议每天选择低脂或无脂牛奶、酸奶或奶酪。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遵循医嘱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同时,为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人们也可以适当多吃上述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食物。但请注意,这些食物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

哪些食物含糖量极高?

1. 甜食类:

糖果:如棒棒糖、巧克力、口香糖等,这些食品的主要成分就是糖,含糖量极高。

烘焙食品:如蛋糕、饼干、甜甜圈、面包等,这些食品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糖分以提升口感。

2. 饮品类:

碳酸饮料:这类饮料通常含有大量的人工添加糖,如蔗糖、果葡糖浆等。

果汁及果汁饮料:虽然果汁来源于水果,但很多果汁饮料为了提升口感会添加额外的糖分,导致含糖量较高。

奶茶、咖啡:特别是那些添加了糖浆、奶盖或珍珠等配料的奶茶和咖啡,其含糖量往往很高。

3. 水果类:

某些水果虽然口感不特别甜,但含糖量却很高。例如,柿子、桂圆、荔枝、石榴、香蕉、甘蔗、哈密瓜、榴莲、椰子肉、黑枣、黑樱桃、葡萄干、柿饼等。这些水果中的糖分主要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

4. 加工食品:

罐头食品:如水果罐头、果酱等,这些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糖分以延长保质期和提升口感。

调味品:部分品牌的番茄酱、沙拉酱等,为了提升口感也会添加糖分。

5. 其他:

米线、包子、米饭、面条等主食类食品,虽然口感不甜,但含糖量也相当高,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

冰淇淋、雪糕等冷冻甜品,这些食品通常含有较高的糖分和脂肪。

蜂蜜、果酱等,虽然在某些方面被认为比精制糖更健康,但其含糖量同样很高。

长期大量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增加患龋齿的风险、导致肥胖、增加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等。因此,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控制糖分的摄入,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