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对牙龈(血糖高会影响牙龈肿痛吗)
研究:重度牙龈疾病或为糖尿病前兆
据外媒报道,一项研究发现,重度牙龈疾病可能成为糖尿病先兆。新加坡国家牙科中心(NDC)的医生在29日的短会上表示,未来有可能将筛查牙科患者作为检查糖尿病患者的切入点。
6月份的一项研究调查了500名正在接受治疗或因可能患有牙龈疾病被转至新加坡国家牙科中心的牙龈疾病患者。这些患者在治疗前的筛查阶段中均表示自己未患有糖尿病。检查结果显示,5.8%的被调查者被发现患有未确诊糖尿病,而患有重度牙龈疾病的人更有可能患有糖尿病。数据显示,重度牙龈疾病患者中有8.6%患有未确诊糖尿病,而中度牙龈疾病患者中仅有1.5%。
同时,患有中度或重度牙龈疾病的患者也更有可能患有前驱糖尿病。此次调查中,超过30%的患者被诊断有前驱糖尿病,其中中度和重度牙龈疾病患者占70%。
糖尿病患者牙龈感染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到3倍,且糖尿病会加剧牙龈疾病症状。同时,牙龈疾病引发的炎症会提升人体胰岛素耐受性,使糖尿病恶化。因此,研究小组建议在日常糖尿病筛查外,将牙科诊所作为筛查糖尿病的新地点,这也许会提升新加坡的糖尿病早期诊断水平。
新加坡国家牙科中心负责拓展此项研究的Chee Hoe Kit博士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看一次牙医。他说:“进行详细的牙龈检查有助于了解自己的牙龈健康状况,以及时寻找牙医治疗牙龈疾病。”“如果你不是糖尿病患者,但是患有严重的牙龈疾病,那你可能需要考虑通过验血排除自己患有糖尿病甚至前驱糖尿病的可能性。”前驱糖尿病患者并不一定会发展为糖尿病患者,通过及早的检查和治疗,合理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就可以缓和糖尿病症状。(实习编译: 吴可凡 审稿:刘洋)
糖尿病患者遇上牙病,后果很严重
俗话说:“十个糖尿病人九个半坏牙”。最近半个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五院”)陆续收治了几例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牙病问题,差点没危及生命。
今年72岁的李大爷,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基础疾病。几天前,因右下后蛀牙牙痛引起面部肿胀,出现吞咽困难,情况较为严重,来到了南医五院口腔医学中心就诊。
经过抽血、CT等检查显示,患者炎症指标较高,血糖远高于正常值;面颊部口底肿胀明显,大范围积气积液;右侧面部口底肿胀厉害,张口度只有1cm;患者已经出现无法吞咽,伴有轻微的呼吸困难。
考虑到病情危重,感染可能进一步向全身扩散,口底肿胀极容易引起窒息,随时危及生命。
口腔医学中心李志强副主任带领科室团队,立即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详细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时邀请内分泌科、肾内科、呼吸与危急重症医学科等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通过切开排脓、冲洗换药、抗生素治疗等,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指标逐渐恢复,面部肿胀也逐渐消退。
无独有偶。在此期间,科室又收治了一名类似病状的患者。64岁的刘大爷,一直自觉身体状况良好。几天前在当地牙科诊所种牙,随后就出现了面部肿痛,吊针输液后不但未见起色,反而肿胀疼痛越来越厉害,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情况十分危急,患者立即被送院治疗。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在抽血检查中发现,刘大爷原来患有糖尿病,这也是他病情进展凶猛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由于刘大爷从未进行定期体检,所以一直懵然不知。
其实,科室遇到类似这样的病情还有很多……很多糖尿病患者常轻视牙病,实际上,牙病,特别是牙龈炎,可使细菌进入血液和活动细胞,产生对身体有破坏作用的炎症生物信号,在胰腺中,与胰岛素分泌(血糖)有关的细胞就会受到破坏。一旦这种现象发生,会引起血糖波动——血糖控制不好,各种并发症就会找上门来。
01什么是间隙感染?正常颌面部各层组织之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当感染侵入这些间隙时,化脓性炎症使疏松结缔组织溶解液化,炎症产物充满其中,此时才出现明显的间隙。感染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循阻力薄弱的组织扩散,形成弥散性的多个间隙的感染。
02间隙感染会有哪些症状?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疼痛等),全身表现为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如患者原有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炎症容易再持续扩散,可出现口底广泛发炎、肿胀,甚至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感染也可导致细菌进入我们的血液,出现全身败血症等,危及生命。
03间隙感染会怎么来呢?常见的感染来源多种,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其次是腺源性感染,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还有血源性,相对少见。
04那该怎么治疗呢?轻:对于一般牙源性症状较轻的感染,建议尽早就诊于口腔门诊,对病灶牙进行处理后,结合口服消炎药一般可控制。
中:对于颌面部有明显肿胀的情况,若穿刺有脓,应及时进行切开排脓,必要时需输液治疗。
重:对于感染比较严重的病人,有可能会引起窒息或者感染全身扩散,危及生命,需住院治疗,尽快进行广泛切开排脓,必要时需气管切开,全身抗菌支持治疗。
05平时该怎么预防呢?上述的两个病人除了是牙源性感染之外,共同点是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年龄大,抵抗力相对较低,糖尿病会让感染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牙齿的问题引起严重的间隙感染,情况十分危险。
因此,专家建议首先要健康饮食,适当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其次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口腔/牙齿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口腔卫生;还有就是定期体检,特别是60岁以上人群,对于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重要的是如果出现不舒服,第一时间要去医院就诊!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秦新立 黄晓桥
图/视觉中国
牙龈是\u0026#34;糖尿病\u0026#34;的放大镜?医生建议:牙龈若有6个症状,早就医
张阿姨最近总是感觉牙龈不舒服,刷牙时经常出血,还伴有口臭。家人催她去看牙医,她却不以为然:"不就是牙龈问题吗?年纪大了很正常,用点漱口水就好了。"
直到上周体检,张阿姨被医生告知血糖偏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是否患上糖尿病。医生询问她是否有牙龈问题时,张阿姨愣住了:"牙龈问题和糖尿病有关系吗?"
医生的回答让在场所有人震惊:"牙龈状况不仅与糖尿病相关,它甚至可能是糖尿病的一面'放大镜',让隐藏的健康问题无处遁形!"
谁能想到,看似平常的牙龈问题,竟然可能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2023年发布的《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管理专家共识》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牙周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3倍。更令人震惊的是,高达68%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
这不是巧合,而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生物学联系!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牙龈疾病与糖尿病是一种"双向关系":糖尿病会加重牙周疾病,而严重的牙周疾病也会导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难,使糖尿病症状加重。这种恶性循环让很多患者陷入健康危机而不自知。
为什么会这样?
高血糖环境会减弱人体免疫功能,使牙龈组织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同时,糖尿病还会损伤牙龈微血管,导致牙龈组织营养不良、修复能力下降。这就好比给牙龈细菌"撑起了保护伞",同时又"削弱了牙龈的防御军队"。
二、6大牙龈症状是糖尿病的"预警灯"国家卫健委2023年《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指出,有40.2%的初发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就已出现牙龈异常症状。这意味着,及时识别牙龈异常,可能帮助我们提前发现潜在的糖尿病风险!
以下6种牙龈症状需要特别警惕:
牙龈频繁出血:刷牙、咬硬物时牙龈容易出血,且比一般人更持久。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牙龈出血几率是健康人的3.5倍。
牙龈颜色异常:健康牙龈应呈粉红色,如果呈现深红色或紫红色,可能是血糖异常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信号。
牙龈肿胀疼痛:糖尿病患者的牙龈炎症反应更加剧烈,约75%的未控制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牙龈肿胀。
口腔异味难消:那种刷牙漱口后仍然挥之不去的口臭,可能不是口腔卫生问题,而是糖尿病的"信号弹"!
牙齿松动加剧:糖尿病会加速牙周组织破坏,导致牙槽骨吸收加快,使牙齿松动程度远超同龄人。
伤口愈合缓慢:口腔内小伤口愈合时间超过7天,可能是高血糖导致的组织修复能力下降。
这些症状任何一项单独出现可能不足为奇,但如果同时出现多项,就应当引起高度警惕了!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2024年的最新研究揭示,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共犯关系"。
高血糖环境下,牙周组织会发生以下变化:
免疫功能失调:高血糖使白细胞功能下降,清除细菌能力减弱,导致牙周感染风险增加82%。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牙龈组织血流减少约30%,营养供应不足。
胶原蛋白异常:高血糖使牙周组织中的胶原蛋白结构改变,强度下降约25%,更容易被细菌分解。
炎症反应增强:糖尿病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使牙周炎症反应更加剧烈持久。
反过来,严重的牙周疾病又如何影响血糖控制呢?牙周炎症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进入血液循环,这些因子会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难。
研究显示,严重牙周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增加约43%!这就像一个"互相伤害"的死循环:糖尿病损伤牙龈,受损的牙龈又使糖尿病更难控制。
既然牙周健康与糖尿病互为影响,那么保持牙龈健康就不仅仅是为了一口好牙,更可能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一环!
专家建议以下预防措施:
科学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刷牙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正确刷牙可减少牙菌斑约85%,大幅降低牙周感染风险。
定期洁牙:健康人群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专业洁牙;糖尿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建议3-6个月一次。专业洁牙可去除普通刷牙无法清除的深层菌斑和结石。
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使牙周疾病风险降低约55%。
均衡饮食:减少精制糖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不仅有利于血糖控制,也能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关键是要认识到,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是一体的,不能顾此失彼!
1.我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还需要担心牙龈问题吗?
即使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牙龈异常也可能预示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紊乱等。中华医学会2022年的研究表明,严重牙周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约19%。无论如何,牙龈健康都值得重视!
2.牙龈问题一定意味着糖尿病吗?
不一定。牙龈问题有多种成因,包括口腔卫生不良、吸烟、压力大等。但研究显示,当多种牙龈异常症状同时出现,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进行血糖检查的必要性增加约3倍。
3.已确诊糖尿病患者如何护理牙龈?
糖尿病患者应更加重视牙龈护理,包括: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含氟牙膏;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戒烟限酒;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专业洁牙。
六、结语:小牙龈,大健康谁能想到,小小牙龈竟然可能是健康的"晴雨表",预示着全身健康状况?牙龈健康与糖尿病的关系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整体,局部问题往往是全身疾病的表现。
正如中国老医学家常说的那句话:"望闻问切,望在首位"。通过观察口腔这个"窗口",我们或许能更早发现隐藏的健康危机。
当您发现牙龈有异常症状时,不要简单地认为"年纪大了,很正常",而应该警惕可能隐藏的糖尿病风险,及时就医检查。健康的牙龈,不仅仅是为了一口好牙,更可能是全身健康的守护者!
参考资料:
1. 中华口腔医学会.《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3
2. 国家卫健委.《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3
3.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糖尿病与口腔健康关联性研究报告》.2024